墨江县2010~2012年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检测结果分析
宾馆酒店用品质量评估报告总结与建议

宾馆酒店用品质量评估报告总结与建议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宾馆酒店用品的质量成为影响旅客入住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客观评估和改善宾馆酒店用品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和评估,并根据结果提出了以下总结与建议。
一、调查方法与结果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用户反馈和网络评论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有关宾馆酒店用品质量的信息,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宾馆酒店用品质量的评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床上用品:床垫、床单、被套和枕头等。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宾馆酒店的床垫较硬,容易影响睡眠质量;床单和被套的质量有待提高,存在起球和褪色的问题。
2.洗浴用品:包括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等。
我们发现,部分宾馆酒店提供的洗浴用品品牌较低档,质量一般;有些宾馆酒店的洗发水和沐浴露的香味过于浓烈,不符合个人需求。
3.毛巾和浴巾: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宾馆酒店提供的毛巾和浴巾不够柔软,使用起来不舒适;有些宾馆酒店的毛巾和浴巾存在清洗不彻底的问题,影响了使用体验。
4.房间设施:包括电视、冰箱、空调等。
我们发现,部分宾馆酒店的房间设施老旧,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有些宾馆酒店的空调制冷效果不佳,影响了房间舒适度。
5.餐具和杯具: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宾馆酒店提供的餐具和杯具存在质量问题,如破损、变形等,需要及时更换以提升客人用餐体验。
二、总结根据我们的调查与评估,宾馆酒店用品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以下是我们的总结:1.提高床上用品质量:宾馆酒店应选用优质的床垫,确保舒适性和支撑力;注重床单和被套的面料选择,避免起球和褪色;选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提供更好的睡眠体验。
2.优化洗浴用品选择:宾馆酒店应选择知名品牌的洗浴用品,并留意顾客对香味的偏好;注重洗浴用品的质地和清洁效果,提供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
3.改善毛巾和浴巾质量:宾馆酒店应选用柔软舒适的毛巾和浴巾,确保良好的吸水性和舒适度;加强清洗流程,确保干净卫生。
公共用具消毒监测结果浅析

主要原 因有 以下几点。
பைடு நூலகம்
2 . 1 各类公共用具 消毒效果监测
作者简介 : 马 向东, 男, 中 专, 主管医师。
1 1 4
监测 公共用具 4 6 4份 , 合格 2 5 5份 , 合格率 仅为 5 4 . 9 6 %, 说 明
3 . 1 卫 生消毒和保洁设施不健全 。宾馆旅店洗涤消毒 间
基层医学论坛 2 0 1 4 年 1 月第 1 8 卷第 1 期
设施 简陋不完 善 , 如 消毒 池与清洗 池未分开 , 或几 十间客房 仅 有一个小 型消毒柜 与其 杯具 比例极不相符 ; 布草保 洁柜各类布 草未分类存放 , 保洁 柜数量少与 布草数量之 比亦不相符 , 或者 未设 置密闭的布草保洁柜 , 导致供顾 客使 用的公共用具消毒后 再次污染 ; 甚至少数 中小 型从业单位 专用消毒设施 不执行消毒 制度 , 把消毒设施 和消毒剂作 为被检查 时的摆设 , 致使 客房公
其消毒效果极差 , 保洁措施不力 。见表 1 。
表1 各类公 共用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
公 共用具卫 生消毒情况较 差, 大肠茵群 污染严重 。 【 关键词 】公共用具 消毒 监测 分析
宾馆旅店是人 口密集的公共场所_ 1 】 , 人员流动性大 , 且短暂 聚集一起 , 相互 间接触较频繁 , 如果卫生状况不好 , 客房 内公共 用具消毒 防控措施不力 ,就可能成为疾病发生和传播 的场所 。 为了进一步掌握宾馆旅店公共用具消毒现状 , 保 障人民身体健 康, 加强对其 的卫生监督管理 , 我所对 2 0 1 0年 5月—6月 3 0日
3 讨论
法手册》 , 进行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测定 。 观察结果若纸 片 保持紫蓝色不变为大肠菌群阴性 , 若纸 片变黄或呈 红色斑点状
2010—2012年昆明市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

职业与健康
2 0 1 4年 7 月第 3 O 卷第 1 3 期
O c c u p a n d H e a l t h , J u 1 . 2 0 1 4 , V o L 3 0 , N o . 1 3
・1 8 0 5・
・
论
著 ・
2 0 1 0  ̄2 0 1 2年 昆 明 市 公共 场 所 卫生 监 测 结 果
有统计学意义( ) ( 2 = 1 5 1 . 9 9 , P< o . 0 1 ) 。旅店业合格率为 9 9 . 1 0 %, 理发美容店为 9 9 . 7 8 %, 商场为9 9 . 6 1 %, 公共浴室和医
院候诊室分别是 9 6 . 2 4 %和9 3 . 7 7 %。公共 场所 空气 中不 同项 目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 = 2 1 9 . 9 6 , P< 0 . 0 1 ) , 风 速、 照度 、 一氧化 碳 、 二氧化碳合格率均为 1 0 0 %, 合 格 率 较 低 的 监 测 项 目为 噪 声 和 温 度 、 分别 是 9 6 . 0 8 % 、9 5 . 0 0 %。 结论 昆明市公共场所 总体卫 生状 况 良好 , 医院候诊室应加 强对 患者 的引 导和提示 , 避免 噪声 超标 , 公 共用 品消毒工作 仍
2012年韶关市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抽检结果分析

2 0 1 2年韶关市住宿场所公共 用品用具抽检 结果分析
丰建 国 , 卢 志坚 , 刘 玉 。 卢 学会 , 何东 娥 , 朱 逸明
[ 摘要 ] 目的 了解韶关市住宿场所公共用 品用具卫生状况 , 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 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管理及 规范卫生制度 对辖 区内的部分住宿场所开展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 检测 , 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 。结果 共检
we r e 8 4 . 7 7% ,98 . 73 % a n d 9 2. 3 9% ,r e s p e c t i v e l y.Th e q u a l i ie f d r a t e s o f t h e f o l l o wi n g s u p p l i e s we r e s p e c i i f c ll a y: c u p s ,4 8. 7 2% ; s l i p p e r s,51 . 8 5% ; o t h e r s u p pl i e s ,a p p r o x i ma t e l y 9 0% . Th e q u a l i ie f d r a t e o f s l i p p e s i r n t he
i n S h a o g u a n c i t y i n 2 0 1 2.Re s u l t s A l t o g e t h e r 1 8 4 s u p p l i e s o f 2 0 h o t e l p l a c e s i n S h a o g u a n c i t y w e r e t e s t e d i n 2 0 1 2,
的落实提供依据 。方法
测2 0家住宿场所的各类公共用 品用具 1 8 4份 , 合格 1 4 8份 , 合格率 为 8 O . 4 3 % 。其 中, 细菌总数合格 率为 8 4 . 7 7 %, 大肠菌群 合格率为 9 8 . 7 3 %, 致病菌合格率为 9 2 . 3 9 %。各类公共用品用具中 , 杯具 的合格率为 4 8 . 7 2 %, 拖鞋 的合格率为 5 1 . 8 5 %, 其 他样品的合格率均在 9 0 % 以上 。三星 以上宾馆及酒店 与普通宾馆及旅店之间 比较 , 仅拖鞋合格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x = 6 . 3 1 2, P< 0 . 0 5 ) , 其他各类用 品用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微生物检测分析

[ Ke y wo r d s] Pu b l i c p l a c e s ; P u b l i c a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c l e s
【 中 图 分 类 号】 R1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3 6 l X( 2 0 1 7 ) 0 5 —0 0 3 7 —0 1
n a t i o n a l h e a l t h a n d f a mi l y p l a n n i n g c o m mi t t e e o f t h e Pe o p l e ' s Re p u b l i c o f Ch i n a i s s u e d t h e” D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p u b l i c p l a c e h y g i e n e ”
中国农村卫生 2 0 1 7年 5月 第 1 O期 总 第 1 1 2期 C h i n a ' s r u r a l h e a l t h , Ma y 2 0 1 7 , No . 1 0 , To t a l No 1 1 2
3 7
公 共 场 所 公 共 用 品 的 微 生 物 检 测 分 析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是大众频繁接触的物品,微生物的存在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共场所公共用品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微生物监测。
下面将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公共场所的洗手间公共用品的微生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在洗手间公共用品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洗手间是人们清洁自身的地方,因此可能会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此外,洗手间内的湿润环境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因此,洗手间公共用品的微生物监测结果通常会显示较高的细菌菌落数。
其次,对于公共场所的餐厅公共用品的微生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在餐厅公共用品中,主要存在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对食品卫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在餐厅公共用品中,常见的细菌污染源主要包括食品残渣、油渍等。
由于餐厅是大家进食的地方,因此如果餐厅公共用品存在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人们食用食品时受到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再次,对于公共场所的健身房公共用品的微生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在健身房公共用品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皮肤表面的细菌、霉菌等。
在健身房,人们进行身体锻炼时会大量出汗,这样的环境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
此外,在健身房中使用的器械、毛巾等公共用品也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因此,健身房公共用品的微生物监测结果通常会呈现较高的微生物含量。
综上所述,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主要受到环境、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需要加强对公共用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卫生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共场所公共用品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管理与控制,确保大众的健康安全。
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监测分析

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监测分析作者:窦彩红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06期[摘要] 目的了解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
方法 2013年对全区管辖的89家公共场所公共物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酵母菌的监测,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样品采集、微生物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共检测401份,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合格率为72.32%,公用物品中理发用具的合格率最高(98.99%),拖鞋合格率最低(43.48%),并检出致病菌。
结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合格率较低,尤其大众浴池公共用品消毒状况更不乐观,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提高卫生消毒质量。
[关键词] 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中图分类号] R18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31-03公共场所是人群相对集中的活动区域,公共场所使用的公共物品很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绝大部分公共用品经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由于消毒不彻底,物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导致传染病在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顾客与顾客之间传播,给顾客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1]。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要求,顾客用品用具要进行卫生学检测,每年不少于1次[2]。
为了解宏伟区公共场所卫生现状,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高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质量,本站2013年6~8月对辽阳市宏伟区89家公共场所的各类公共用品进行了样品采集及微生物学检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宏伟区各类公共场所89家,其中,旅店业22家,洗浴场所39家,美容美发店28家。
1.2 方法公共物品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3]进行样品采集,并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2000)[4]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检验项目为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酵母菌,并按《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5]对结果进行分析判定。
2010年度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0年度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情况分析2010年,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黑龙江省工商局依法委托法定检验机构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
现将有关监测情况分析如下:一、监测基本情况2010年,共对家用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儿童和学生用品、日用百货等四大类商品开展监测。
共检验22个品种,787个批次,其中合格462个批次,不合格325个批次。
(一)监测家用电子电器类12个品种,380批次,合格240批次,不合格140批次,合格率为63.2%。
监测品种主要包括电水壶、电热毯、室内加热器、电动食品加工器具、电饭锅、洗衣机、电磁灶、电压力锅、护眼灯、自镇流荧光灯、插头插座、转换器。
(二)监测建筑材料类4个品种,184批次,合格69批次,不合格115批次,合格率为37.5%。
监测品种主要包括地板、人造板、涂料、胶粘剂。
(三)监测儿童和学生用品类4个品种,147批次,合格103批次,不合格44批次,合格率为70%。
监测品种主要包括儿童玩具车和学生用颜料、胶、涂改液。
(四)监测日用百货类2个品种,76批次,合格50批次,不合格26批次,合格率为65.8%。
监测品种主要包括染发剂、一次性塑料餐盒。
二、监测结果分析(一)家用电子电器类1、电水壶、电热毯、室内加热器、电饭锅、洗衣机、电磁灶、电压力锅、电动食品加工器具等不合格家电类商品主要存在以下质量问题:(1)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项不合格。
不合格产品使用了横截面积偏小的电源连接软线,电源软线未被可靠固定,不能满足载流能力、机械强度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过热、断裂或拉脱,从而使产品在使用中出现安全隐患。
(2)输入功率项不合格。
标准规定日用电器产品实际输入功率的偏差不得超过标称值的-10%~+5%(特殊电器产品标准另有规定)。
监测中发现不合格的电器产品在输入功率测试中,实际输入功率与标称额定功率的偏差超过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牛 长 林, 董金英, 张 月 采 血 过 程 中 关键 控 制 点 的 分析 Ⅱ 】 . 职业与健康, 2 0 0 9 ,
( 0 6) : 6 5 5 —6 5 6 0 1 2 年旅店业公共用 品用具检测结果分析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2月第 2 6卷第 2期( 上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 ̄ i o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2
批号为 5 4 6 5 0 7 。整个操作过程 , 均严格按照仪器 和试剂 的使用说 明 完成。 1 . 3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采用 S P S S 1 3 . 0 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 计 量资
分析采血时间超过 6 mi n ,以及 抗凝剂为何未被混匀的原因 , 有
如下几 点 : ①自 愿 献血者中 , 因血管直径不等 , 个别献血 者的静脉血 管 不明显 ; ②或 者是采血 的护理人员 , 并 没有严格 筛选患者 的静脉 血管, 或者是穿刺 技术不够专 业 , 或 者是献血者在献 血过程 中神经 过度 的紧张等 因素。③采血 的过程 中, 献血者的血 流速度过快 , 采血 护理人 员未及时使用电子采血称 ,仅凭 自己的主观意念进 行评 估 ,
王 刚 杏
( 墨 江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 云南 墨江 6 5 4 8 0 0 )
摘要 : 目的 为 了解 我 县 旅 店 业 公 共 用 品 用具 的 卫 生 状 况 , 客观评价公共场所卫生水平 , 为 今 后 的 卫 生 监 督 监 测 提 供 科 学依 据 。方 法 公 共 用 品
义. 见表 1 。 表 1 比较 三组 标 本 血 液 的 检 测 结 果 ( X  ̄ S )
注: ※与①组相 比较 : t 值从上至 F , 分别是 1 6 . 8 4 2 、 1 2 . 5 5 7 、 1 8 . 0 8 7 , 两组 比较差 异具有 统计学意 义( P ( O . 0 5 ) ; ※与③组 比较 : t 值从上至下分别是
①组和③组血液标本 中, 血小板 、 纤维 蛋 白原 , 和Ⅷ 因子含 量明 显低于②组血液标本中的含量 ,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
这 就说 明 了, 自愿者采血 的时间超过 6 m i n 、 抗凝剂 的与标本未 充分 混匀 , 不仅对血液 中的部分凝 血因子活性 具有较大 的影响 , 而 且对 血小板 和冷沉 淀的回收都产 生严重的影响 ;采集这样 的血 液标 本 , 完全不符合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 、 冷沉淀和新鲜的冰冻血浆 。
料 以( x  ̄ s ) 表示 ; 三组 血液标 本的检 测结果使 用配对 t 检验 进行对 比, 以P < O . 0 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①、 ③两组血液标本 中的血小板 、 纤维蛋 白原 与Ⅷ因子含量 , 均 低于②组标本 中的含量 ( P < 0 . 0 5 ) , 比较差异具有 显著性 的统计学 意
或者个别献血者 的血流时间超 过 1 0 m i n 等因素。以上 三个方 面的的
【 2 】 刘人伟, 翁新志. 现代 实验诊断学【 M】 . 第2 版. 北 京: 化 学工业 出版社 医学出
版分社. 2 0 0 9: 2 1 2 — 2 3 7 .
【 3 ]王 颖 . 浅 谈 提 高 采 血 穿 刺 技 术 的 措 施 m. 中国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 育, 2 0 1 0,
量。
参考文献 :
[ 1 1范娅 涵 , 肖瑞 卿 , 李兵 , 等. 3种 不 同运 输 方式 对 红 细 胞 悬液 质 量 影 响 的 实验 研究Ⅱ ]中 国输 血 杂 志 , 2 0 0 8 , 2 1 ( 8 ) : 5 7 7 —5 8 0
2 4 . 5 1 2 、 1 8 . 3 5 2 、 2 5 . 2 2 3 ,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 3讨 论
间超过 了 l O m i n ,且所采血液的颜色明显变淡 ,则及时做 出报废 申 明, 并 另作处 理。除此之外 , 使用血站型 白细胞虑过器 的时候 , 一旦 发现 血液 中存在 较多的凝块堵塞了过滤 网, 及时 注明并 上报该袋血 液成分不 能作 为制备品 , 做好报废处理。要求在整个采 集 、 制备 、 入 库、 使用过程 中, 阻断不合格血液 , 及其成分 的使用。另外 , 采血护理 人员要具备 高素 质 、 高度责任心 , 具备熟练的操作技 巧 , 经专业培训 后方 可上 岗 , 在不断的操作中 , 累积经验 , 以确保所 采血液的绝对质
因素 , 均可导致所采血液中的纤维蛋 白不同程度的析出, 消耗掉凝血 因子 。除此之 外 , 采血人 员并未注 明该标本是 否能用于备 制血小
板、 冷 沉淀 、 新鲜 冰冻血浆等 , 只是按 照常规步骤进 行成分 的制备 。 对血液的检测 , 仅仅依靠 每月一次 的检测 , 每次抽检每个 品种 中四袋 的质 量 , 是很难 发现不合格 血液 , 当这些不合格 血液进入成 品库之 后, 随之被用于临床治疗 , 对 患者 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 响力 。 为加强临床血液的有效安全使用 , 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避免不 合格备用血液送入 成品库 和流入临床 , 我们必须要从采 集血液标本 的源头做好 。首先 , 严格按照血管筛选制度 , 尽可能筛选 静脉血管粗 大, 易穿刺的血管 , 保证整个 采血过程 的顺利完成 ; 其次 , 采血护理人 员要及时做好献血者的沟通和服务 , 采血之前消除患者心中的不安 、 焦虑 和紧张心理 , 以便保证 血流畅通 , 促进血液 和抗凝剂 的充分混 匀 。一旦采血的时 间超过 了 6 m i n , 采血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血袋上注 明, 该血 液不 能用于成分制备 。如果穿刺过程不顺利 , 导致血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