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
西递的调研报告

西递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西递一、概述西递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古村落,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村之一。
该村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西递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
二、村落特色1. 建筑风格:西递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土木结构,主要包括宅院、祠堂等建筑,建筑风格典雅古朴。
2. 石板街巷:西递的街巷铺有石板,幽静而整洁,给人一种古朴的氛围。
3. 小桥流水:村落内有诸多小桥和溪流,水清洗净流动,增加了村落的艺术性和美感。
4. 传统生活方式:西递村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包括农耕、手工艺等,让人感受到古代农村的生活氛围。
三、文化底蕴1. 孔庙:西递的孔庙是村中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供奉孔子的祠堂,也是教育场所,体现了孝道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2. 宗祠:西递的宗祠是村中重要的家族祠堂,用于祭祀祖先,宗族的重要活动地点,反映了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复杂网络。
3. 木刻工艺:西递是中国著名的木刻工艺之乡,当地的木刻工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四、旅游资源1. 观赏价值:西递的古建筑和古村落环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2. 人文景观:古村落当中的古井、古树等人文景观,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村落的生活氛围。
3. 民俗活动:西递村民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农民画、剪纸等,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 气候条件:西递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旅游。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1. 交通不便:西递交通不够便利,尤其是公共交通不完善,需要加强交通建设,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2. 旅游设施不足:西递目前的旅游设施相对较少,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
3. 保护需要加强:西递作为一个古村落,需要加强对古建筑和人文景观的保护,避免因为旅游开发而破坏其原有的风貌。
4. 经济发展:西递应该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并注重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
安徽宏村调查报告

院系:河大民生学院姓名:周*班级:10级环艺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秦**2012年安徽宏村调查报告一、考察时间:2012年4月23号—2012年4月30号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宏村、黄山三、考察人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0级环艺系师生四、考察内容:速写写生、摄影五、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锻炼自己对画面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3、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六、考察过程:2012年4月23日,我们10级环艺系的同学在带队老师秦吉安的带领下去到了安徽省黟县宏村、黄山等徽派建筑的发源地,进行了考察写生。
让我们受益匪浅,考察结果和写生报告如下:1、徽州建筑简介: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黟县现存的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2018-安徽宏村考察报告-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安徽宏村考察报告篇一:安徽宏村调查报告姓名:周洁班级:10级环艺一班学号:1003611027指导老师:秦吉安院系:河大民生学院201X年安徽宏村调查报告一、考察时间:201X年4月23号—201X年4月30号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宏村、黄山三、考察人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0级环艺系师生四、考察内容:速写写生、摄影五、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锻炼自己对画面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3、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六、考察过程:201X年4月23日,我们10级环艺系的同学在带队老师秦吉安的带领下去到了安徽省黟县宏村、黄山等徽派建筑的发源地,进行了考察写生。
让我们受益匪浅,考察结果和写生报告如下:1、徽州建筑简介: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黟县现存的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安徽西递考察报告

安徽西递考察报告安徽西递考察报告篇一:西递、宏村调研报告民族艺术考察报告考察人:学号:指导教师: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西递、宏村、南屏、樘越牌坊、屯溪老街等考察目的:较为系统的了解安徽一带的民族艺术精华,包括传统民居建筑、传统装饰图案、民族文化历史遗迹以及传统艺术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提炼、升华与运用等。
考察过程XX年5月10日我们充满期待的坐上了前往安徽的汽车,在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此次考察的对象之一西递,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民族艺术考察。
当天我们就开始了对西递的考察,通过导游的解说和之前查阅书籍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西递的历史。
我了解到西递村名的由来,这里的河水在村的西边流过,而古时候这里有驿站,故因此的明西递。
村子座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二天我们又去考察了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
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
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
此外宏村的水设计的很巧妙,它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安徽西递村调研报告

安徽西递村调研报告安徽西递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安徽西递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进一步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西递村作为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西递村的发展现状,掌握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以便为其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对西递村的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环境、经济产业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摸底;访谈主要针对西递村的村民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经济产业方面,目前西递村主要以旅游业为主。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手工艺以及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然而,旅游业在农闲旺季两极分化严重,农闲时期相对较困难;此外,村子的旅游开发也存在着管理不善的问题,需要改善和加强。
2. 社会服务方面,西递村的基础设施仍有待改善。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等问题阻碍了外来投资和人口流动;同时,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亦相对薄弱,需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3. 教育与文化方面,虽然西递村在传统文化传承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目前村子缺乏专业人才和合适的场所来培养和展示这些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培训。
四、建议1.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注重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发其他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减轻旅游产业波动带来的冲击。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村庄的居民生活环境。
并增加对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专业人才,提供相应场所和平台来展示和传播西递村的独特文化。
4. 增强村民的发展意识和能力,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帮助,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发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西递宏村调研报告

题目:安徽西递、宏村实习报告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城乡规划1501学生姓名:冉红芳学号: 2任课教师:?刘良勇手机短号: /584194编号:成绩:2017年9月西递、宏村实习报告——对徽派建筑的鉴赏摘要:通过本次实习,本人对徽派建筑有了一定得了解,本文将以本人在西递村、宏村所见及查阅资料为基础来鉴赏徽派建筑。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刻精湛,特别是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多变;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壁最有特色(如图1);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图1精湛雕刻的小青瓦合运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青石铺地,村中溪水与巷道的并行蜿蜒,小溪两旁高墙深院相峙。
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
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
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 20余处景点。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如图2)。
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
宏村考察报告1000字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宏村考察报告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宏村考察报告1000字这里曾是我的心目中的“桃花源”,在去过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观点。
宏村仿佛是一位古朴儒雅的徽州夫人,我对她的温柔充满了眷恋与不舍。
宏村的生活与景色,正如她的文化一样,文质彬彬中不乏艺术的优雅。
映着朝阳,最先闯入眼帘的首先是徽州特有的粉墙青瓦。
这些白花花的墙壁造型奇特,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俯视呈“口”字、“凹”字、“日”字等几种类型。
只有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民居,才真正感觉到了徽派建筑的特殊魅力。
不光如此,在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都能看到做工颇为精湛的砖雕。
那些砖雕有的是桌上常摆着的瓷质花瓶,有的则是栩栩如生的珍奇异兽甚至还有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门楣处的雕刻,常常是各种繁复的图案与线条,却排列得错落有致,间隙均匀。
这个山谷中的小村竟能把生活过得“无处不艺术”,令我在赞叹之余又对它充满好奇。
脚下是青石小道,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耳畔是道边水渠传来的哗哗声,住在这里,仿佛真能抛弃一切烦恼。
尤其是悠闲地午后,沏一盏清茗,饮一盅淡酒,听一晌流水、品一番流云……时光悠悠远逝,凡尘俗念亦随风而逝。
来宏村,绝不能错过夜景。
于是我穿戴整齐出了门。
我在白天到过的小巷一作文步步走着,兴中荡漾着满满醉意——啊,这场景美得如此醉人——暗红的灯笼一串串挂在墙壁上,用它幽暗微弱的红光点亮了宏村。
白净的矮墙,光滑的石板,潺潺的溪流和头顶漆黑的夜幕,一切都被熏染得幽幽地,似有似无地,忽远忽近地绕在我身边。
路上,游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条条小巷热闹非凡,各色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商家们站在酒馆的门口招揽客人。
我也随着人流走动,但不知要去向何方,只是手中的相机的快门声从未停过。
终于,我“飘”着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月沼湖畔。
当我抬头看的第一个瞬间,“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占据了我的脑海。
安徽宏村设计考察报告(共14页)

安徽宏村设计考察报告篇一:安徽黄山市西递宏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1.考察地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宏村、屏山、南屏、呈坎。
2.考察目的:通过对考察地人文符号等信息的深入了解,提高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专业意识。
3.考察方向:(1)历史遗留符号考察,历史感的来源。
(2)现代符号与现代历史遗留符号的融入与碰撞。
(3)考察地的历史遗留符号与你所了解的其他地区的比较。
10月15日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市。
来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坐着大巴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考察点—屏山。
拖着沉重的皮箱,迈着同样沉重的脚步,行走在村间的小路上,我开始被这里独特人文气息所吸引。
奇特的房屋造型,灰白斑驳的墙面,村间穿过的小溪,西边青石上的青苔,还有忙碌中的村民,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奇特很独特。
我们住在了万春旅店,躺在床上,感觉自己还在火车上晃晃荡荡,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有点不适应,不过感觉挺好,心想,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书没读几本,总算是行了几千里路了。
吃过早饭,由导游带我们参观村子,穿过小巷,来到舒秀文故居。
据说他以前是一个很有名的演员,还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这里的陈设很有意思,靠墙放着一个几案,案上左放一个花瓶,右放一面镜子,意喻平静,中间放一个钟摆,寓意终生平静。
地也很有讲究,据说是用吃的东西调和在一起铺成的,真是煞费苦心。
院子里种着几棵竹子,远看是圆的,上前一摸却是方的。
这一方小院虽然不大,却给人一种很舒适很亲近的感觉。
由于景点很多,我们没有过多停留。
出了舒秀文故居,来到下一个景点,村口的绣楼和小溪上的凉亭。
这个绣楼很小,不过很精致,楼檐上有不少木刻,楼上开一扇小窗,据导游说这里就是抛绣球的地方。
回想那个年代,这里应该是多么的喜庆热闹。
小溪上的凉亭据说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看上去很破旧,但很结实,亭子上柱子与柱子之间有几幅画,画着菩萨童子等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学号:*** 姓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目标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
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
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
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
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
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
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
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
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
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
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
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
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
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
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
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
乡村"。
四、调查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在宏村共有饭店、旅社22 家,西递为17家( 均不包括零散
的家庭旅社) 。随着两村旅游接待能力的增加,其生活垃圾排放量也随之增
加。据统计,西递现在垃圾年排放量达515 吨,宏村达577 吨。目前,两村的垃圾处
理方式仍以堆放、填埋方式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水体污染。目前西递、
宏村的污水年排放量均在30 万吨以上,而两村的污水处理仍保持历史时期的雨污
混排方式,自净后流入河道。由于两村均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
洗涤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和饭店旅社数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这样的现代城
市问题也在困扰着古村落。
据调查,由于西递景区九成以上的服务设施( 饭店、旅馆) 集中在核心景区内,
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致使旅游景区内的水井( 40 余眼)已不能使用。在宏
村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游客均认为目前宏村的水污染状况严重; 有85. 1%的游客
都赞同“如果宏村月沼、南湖的水质恶化严重,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宏村之
旅”。
此外,由于西递、宏村修学旅游已具规模,全国每年约有120 多所建筑与艺术
类院校学生来此实习。学生写生时倾倒的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颜料废水也严重污染
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有67. 1%的居民认为“学生画画,颜料污染溪
水”,这是西
递、宏村水体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
2、噪声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游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区的声环境是影
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安静、充满自然之音的环境会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
受。皖南乡村旅游素以宁静、古朴的氛围著称,但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的原
本宁静早已被机动车的马达轰鸣声、游客们的嘈杂喧闹声以及娱乐场所、居住场所
各种设备运作发出的噪声打破。噪声污染不仅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不愉快的感受,
而且也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环境影响
西递、宏村素有“山水画里的乡村”、“桃花源里的人家”之美誉。如今,景
区内游人如织、写生者相簇相拥; 古民居内摩肩接踵、饭店里人声鼎沸。随着旅游
业的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已被游客的频繁出入彻底打破。“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源胜境已然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乡村生活质量
和便利程度,但61%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明显改变了本地人生活方式、生活习
惯”。传统村落中的古民居大多为砖石结构、木架支撑、木板隔间、楼板阁楼、房
间狭窄,采光较差。随着村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现代家庭用具及家用电器的普及,
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70%的古村落常住村民改善现有居住条
件的愿望强烈。部分村民开始外迁,一些古民居遭到废弃,原有的乡村生活气息减
弱。
(三)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商业化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难以遏制的恶疾。西递、宏村处于徽文化底蕴深厚
的古徽州地区,民风淳朴,社会文化环境颇具特色。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商业
气息淡化了乡村原有的传统风貌。如部分村民在门前屋下钉上木牌,上书“内有厕
所,收费五角”、“家常小炒,内设雅座”; 村内的一些私有住宅,参观拍照均要索
取费用; 旅游旺季,村落到处塞满了各色商业摊点。这种商住混杂的情境破坏了自
然和谐的乡村人文环境,不利于游客体验真实独特的古徽文化。
(四) 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乡村旅游者大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他们在乡村的消
费可能会导致当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随
之提高。根据在宏村景区的调查显示,68. 6% 的居民同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物价
的上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