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合集下载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 劳动者。 劳动者。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主体) 劳动群众(主体) D C B A 脑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知识 分子) 分子)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3、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 梁启超认为, 舍英雄几无历史。 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 ( )
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杰出人物的领导下可 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杰出人物的领导下可 以成为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 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的 历史主人和实践主体的地位 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的领导则是乌合之 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的领导则是乌合之 起作用相互抵消, 众,起作用相互抵消,合力为零 D.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 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 D.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 众,因为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第一, 人民群众” 的规定性, 第一,“人民群众” 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 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二,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 历史范畴, 第二,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 第三,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包括脑力劳 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 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劳动者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 建设者、 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

考研政治马原强化资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研政治马原强化资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

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这种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唯物史观就是“关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

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4)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虽然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但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的历史的简单堆砌。

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就其中每个人而言,可以说,他“创造”了自己个人的“历史”,但不能说创造了整个社会历史。

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地位,坚持“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以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

在此基础上,唯物史观还更深入地考察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的关系,考察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区分了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主导力量与非主导力量,从而科学地解决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式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 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 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 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 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列宁
1950年邓小平告诫 西南党政领导说: “领导不是自封的, 要看群众承认不承 认,批准不批准。 领导作风恶劣,群 众就不会服从;领 导犯了错误,群众就不批准”,不管 你有多大能耐,只要“群众不跟你走, 你就一事无成”。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
事例:《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
《聊斋志异》的创作 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 源泉,人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从本真的意义理解创造者
“创造”一词的本真意为想出新方法,建立 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新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都创 造了历史,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是他们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其中,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 作用。作为个体的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的过 程中起着特殊作用。
2、从整体的视角理解历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
但整体历史并非个人历史的简单堆砌。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专门指出:“无论历史 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 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 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 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英雄史观的错误不在于肯定了英雄创造历 史的重大作用,而在于它彻底否定、抹煞 或者是低估了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如果 基于弥补英雄史观的不足考虑,我们完全 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引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一个几乎是共识的观点。

自古以来,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领域,人民群众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民群众是如何成为历史的创造者的,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论证这一观点。

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历史上,无论是革命、解放还是社会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付出。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团结的力量,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创造者。

他们在生产、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

无论是农民的耕作技术创新,还是工人的生产工艺改进,人民群众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示例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人民群众通过对土地的耕种和种植方法的改进,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升。

他们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许多高效的农业生产方法,如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

这些创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保障了人们的口粮安全。

工业领域人民群众在工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工艺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例如,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提出的改进意见,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社会领域人民群众在社会领域也能够创造出许多重要的成果。

他们通过参与社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例如,在国际援助项目中,人民群众通过对地方发展需求的了解和参与,使得援助项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通过参与和付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社会领域,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创造力都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价值和作用,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主题的探讨。

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档增进对于人民群众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和价值。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作者是瞎子阿炳,原名华彦 钧,1893年生,江苏无锡县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 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二胡、琵琶乐曲《听松》 《寒风春曲》《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 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二泉映月》以悲愤激昂的音调,倾诉了对世间不平的控诉 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 宙探测器带入太空播放。华彦钧本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位 名人。 在我国像华彦钧这样杰 出的民间艺术家为数还不 少,这充分说明:劳动群 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主题:人民群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是一种 天然财富,只有经过劳动群众 使用一定工具,进行艰苦的劳 动,以自己体力和智力投入到 生产中,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才能把天然财富变成社会财富。 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不创造出物质财富,人类就不 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 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和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农民 起义,其原因基于: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农民阶 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经济利益上存在剥削与被剥削、 政治上存在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所致。其意义或作用 在于: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反动统治的秩序,有力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视频一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 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 动者,物质财富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 作用越来越大。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马原第三章第九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原第三章第九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个别英雄, 而是人⺠群众。
唯物史观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从物质生产出发, 反
对人的神化。)
现实的人 所谓
“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而是处在现实
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
九、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英雄史观 抹杀人⺠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认识根源: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夸大和绝对化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 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抹杀人⺠群众的历史作用。
。从 上看,人⺠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
量 人;从 上看,人⺠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人⺠群众创造历史 人⺠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制约 人⺠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 化条件,但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坚信人⺠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一切向人⺠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 学习等观点。
人的本质 “
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再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群众
历史范畴 质 人⺠群众是一个
群众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广泛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二,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三,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研究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及意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

这一
原则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强调
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性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的进程是由人民群众的
经验、感受和愿望推动的,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
可能实现的。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一切历史事件和社会进步
都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和实现的。

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历史事件,都是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所推动的。

人民群众以
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翻了旧秩序,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最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评判者。

历史的进步根据的不是少数人的评价,而是人民群众的评价。

人民群众的观感和评价,决定了一个政治力量
或他的领导人是否可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
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政治力量或领袖,所代表的思想、文化都得到了广泛
的发展和传承。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创造者,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导和推
动作用,这对于我们分析历史和认识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挖掘
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拓展社会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因此,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是实现国家、社会发展和进
步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形成了主观英雄史观。

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主义的代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群众的创造者,在历史长河中人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因为无论是改造自然还是改造社会,主体都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革命因素的是人民群众,因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日益增多和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

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着日益增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养育着全体社会成员,成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

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同自然界相互作用,由此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使人类本身发展起来。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物质生产活动之外,还要从事政治科学、文学艺术和其他社会活动。

但是,所有这些社会活动,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来提供和创造的。

总之,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劳动构成了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支撑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大厦,从而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以至文学名著,都凝结着无数普通群众和民间艺人的辛劳和智慧。

在劳动群众中,还涌现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对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为科学和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素材。

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广阔市场。

在当代社会中,脑力劳动者在人民群众中所占的比例愈益提高,从而也愈益显示出人民群众在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方面的历史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社会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制度变革的深刻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群众正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力量。

变革社会制度,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实现它的社会力量,而人民群众正是基本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跟谁走,他们选择哪一条道路,决定哪一种社会制度变成现实。

一切社会制度变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决于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成功与失败,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无论是破坏旧制度,还是创立新制度,或者是从社会制度的长远演变看,都是生产力和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存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是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