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供需分析

合集下载

水资源供需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水资源供需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水资源供需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一、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当前,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有约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紧缺问题。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亚洲之巅的大国,水资源趋势也不容乐观。

尤其是北方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特别匮乏。

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利用量。

目前,全球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灌溉系统存在高额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此外,城市供水和生活用水领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例如,我国一些城市在供水管网方面存在漏水率高、供水管网老化等问题,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三、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为了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应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农业灌溉的浪费,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减少漏水和污染现象。

另外,可以加大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力度,利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把废水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在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农业灌溉中,可以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率。

其次,在城市用水方面,应加强供水管网的管理,定时检修和更换老化管道,减少漏水现象。

另外,可以在家庭和工业用水方面,提倡节约用水和循环利用。

例如,可以在家庭安装节水设备,如节水淋浴头、节水水龙头等。

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意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给水系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与安全

给水系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与安全

给水系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与安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给水系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与安全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安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1.供水量的合理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第一步是确定供水量。

根据城市人口、用水需求和经济发展情况合理估算供水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发生。

2.水资源调度管理为了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

通过合理的调度和分配,将水资源合理地运用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时间段,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水资源调度管理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水污染状况、水资源的可再生性等因素,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3.提高供水设施的效率为了增加供水量和提高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如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供水设施的抗旱能力,改进供水管网的布局和设计,减少供水管网的损耗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供水系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二、水资源安全1.加强水源保护水源是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水源是确保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可以建立水源保护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水源污染的发生。

如限制污染源的排放,加强水源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等。

同时,还要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水源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水资源安全不仅包括水源的保护,还包括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监测水源、水库和给水管网中的水质情况。

对于水质超标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供水的安全和质量。

3.加大设施维护力度为了保障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大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力度。

定期进行设施的巡视检修,对存在问题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水资源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是指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优化配置方案,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对水资源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水资源供需分析是必要的。

通过对水资源的供应量、需求量、利用率、浪费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得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水资源供需情况。

供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其次,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人民生活的需求,确保人民有足够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其次是农业用水的需求,因为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部分,需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供应。

另外,工业用水和环境保护也需要考虑在内。

在优化配置中,需要权衡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确保各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第三,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注重节约和效率。

水资源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可持续利用,必须注重节约。

通过使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另外,要鼓励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处理废水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废水处理成可再利用的水资源,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第四,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管理。

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应起到领导和推动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节水措施的实施。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最后,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水资源是跨境的,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其他地区可能有水资源富余。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实现优化配置,在保证各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发展和合作。

综上所述,水资源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施节约和效率措施,加强政府管理和国际合作,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1. 引言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是指在灌溉农田的过程中,灌区的水资源供应能够满足农田对水的需求,实现灌溉的平衡状态。

本文将对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灌区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灌区水资源平衡的因素。

2. 灌区水资源供应分析2.1 水资源供应方式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方式主要包括地表水供应和地下水供应两种形式。

地表水供应通常通过引水渠道或河道进行供水,而地下水供应则通过灌区内的抽水井进行取水。

2.2 水资源供应量分析在灌区水资源供应量的分析中,需要考虑自然水量、引水效率和水资源管理等因素。

自然水量是指灌区水源地本身的水资源量,通过对该水源地的水量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得水资源的可供量。

引水效率一般通过管道输水和水泵供水等方式来提高,以确保供水效果。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有助于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3. 灌区水资源需求分析3.1 农田需水量分析农田需水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作物类型、生长阶段、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水分特性等。

通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进行测算和监测,可以获得灌区的总需水量。

3.2 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

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和灌区排水系统等手段,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最大化。

4.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1 水资源供需差距分析通过对灌区的水资源供应量和需求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水资源供需的差距情况。

水资源供需差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灌溉效果和农田的产量。

当供需差距过大时,往往会导致灌溉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2 水资源供需平衡策略为了实现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例如,优化水资源供应系统,提高引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的需水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合理的用水定额制度。

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可在尽量满足农田需水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保持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状态。

水资源需求与供应保障方案

水资源需求与供应保障方案

水资源需求与供应保障方案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有效管理和保障水资源供应已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水资源需求与供应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保障方案。

一、水资源需求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水资源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居民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因此,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2. 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水资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业生产和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建筑工地和公共设施建设也对水资源需求产生影响。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3. 农业用水:农业是水资源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

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作物。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我们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传统的灌溉方法存在浪费严重的问题,如滴灌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水资源供应保障方案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降低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消耗量,可以有效地提高供水能力。

此外,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优化供水网络,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多元化水资源供应:为了保障水资源的供应,我们需要多元化的水资源供应方式。

不仅要依靠传统的天然水源,如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还要积极推动可再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等。

多元化的水资源供应可以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3.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确保供应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监管,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和水质问题,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巡检和维护,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国际合作:水资源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解决。

当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当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分布与需求不匹配
水资源的分布往往与人口、经济等需求分布不匹配,导致一些地区 水资源紧张。
可利用水资源量
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
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
指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
指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
可利用水资源占比
地下水开采管理
加强地下水开采监管,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等 环境问题。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海水淡化
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缓解沿 海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
雨水收集利用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 化、道路清洗等用途。
污水处理回用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农业灌 溉、城市景观等用途。
居民生活用水
包括日常洗漱、烹饪、洗涤等用 水。
公共服务用水
如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 的用水。
消防用水
城市消防系统所需的备用水源。
生态用水需求
河道生态用水
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用水, 包括保持河道流量和水质等。
01
02
城市绿化与景观用水
03
包括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等景 观设施的灌溉用水。
04
湖泊与湿地补水
用于补充湖泊和湿地的水量,维 持其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用水
如用于治理污染和处理废弃物的 用水。
0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Chapter
供需平衡现状
不同来源的水资源在供水中的占 比,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 等。
根据水资源总量和用水需求,分 析当前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 是否存在缺口或盈余。
水资源总量 供水结构 用水需求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一、引言: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是对灌区灌溉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平衡与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现状:目前,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分配。

一方面,灌区的水资源供给受制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域管理等因素的限制,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灌区内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一些浪费和滥用现象。

这使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因素:1. 气候因素:灌区所在地的水资源供给受到气候变化和降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从而影响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

2. 地理位置:灌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获取方式。

灌区位于水源丰富地区,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而位于水资源贫乏地区的灌区则面临更大的供需压力。

3. 灌溉制度和管理:灌区的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合理的灌溉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灌区内农作物种植的结构将影响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

四、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分析:1. 水资源供需量的计算: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的供给量和灌溉水需求量的测算,可以得到供需量的具体数据,为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提供依据。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将供需量进行对比,分析供需平衡的现状。

如果供需平衡不足,将会导致灌溉用水的不合理调配,影响农业生产。

3. 水资源供需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这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灌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供需挑战。

第五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在地域间我国的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差异较大。 最高:我国南方海南三亚,人均日生活用水量高达 522L/(人•d), 最低:我国北方的内蒙额尔古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仅 为20.55L/(人•d),两者相差达25倍之多。
§3.1 需水量
根据1993年统计,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 9.2%。城市用水要求供水的保证率不低于95%。城市用水量 一般可根据实际调查求得,其大小与城市有关
R QR 100% Qt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越高,表示工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程度越 高。
§3.1 需水量➢ 工业用的预测 趋势法 用历年工业用水量增长率来推算未来工业用水量,按下
式进行计算:
Si S0 (1 d )n
式中:Si——某一年所预测的工业需水量,m3; S0——起始年的工业用水量,m3; d——工业用水量年平均增长率,%; n——从起始年份到预测年份所间隔的时间,a。
量和二次以上的用水量,m3/a。
§3.1 需水量
耗水量和排水量必须加以补充,二者之和称为补充水量,又称 为取用水量,以Qw。故总用水量Qt又可表示为补充水量和重复用 水量之和:
Qt Qw QR 工业用水水平一般以单位产量或产值所需的补充水量和重复利 用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重复利用率R以重复利用水量QR,占总 用水量Qt的百分数表示:
二、需水量计算与预测
(1)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用水核酸单元规定或核定的使用新鲜水的水量限
额,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单位面积或人均生活所需要的用 水量,
用水定额一般可分为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和农业用 水定额三部分。
用水定额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地域、 城市规模、工业结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供水条件、水价、生 活水平、给排水及卫生设施条件、生活方式等都是影响用水定额 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二、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
1区域划分
水资源供需分析,就某一区域来说,其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在地区上和
时间上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分区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研究,便于弄清水资源供需平衡要素在各地
区之间的差异,以便对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对策。
另外,将大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后,可以使计算分析得到相应的简
1. 一种为系列法, 2. 一种为典型年法(或称代表年法)。
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
分析计算;
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
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第一节 概

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这里必须强调,不管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如水文系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1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计算项目汇总示意图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2典型年法中供水保证率的概念
在供水规划中,按照供水对象的不同,应规定不同的供水保证率,
例如居民生活供水保证率P:95%以上, 工业用水P:90%或95%,
(2)规定某一个年份(例如2000年这个水平年),这一年的来水可以是各 种各样的,现在把某系列各年的来水都放到2000这一水平年去进行供需 分析,计算其供水有保证的年数占系列总年数的百分数,即为2000年这 一水平年的供水遇到所用系列的来水时的供水保证率。
2000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2典型年法中供水保证率的概念
P:50%的来水就是指年来水总量大于或等于那一年(P:50%)的年数
占统计样本总年数的50%。
既然来水总量等于那一年(P=50%)的能保证,则大于那一年(P:50%)
的一般也应该能保证(当然还有来水的时间分配问题),所以,在典型年法 中, 若P:50%供需能平衡,则其供水保证率为P;50%。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三、典型年和水平年的确定
3水平年
水资源供需分析是要弄清研究区域现状和未来的几个阶段的水资源供
需状况,这几个阶段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与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 密切关系,并应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相协调。
一般情况下,需要研究分析四个发展阶段的供需情况,即所谓的四个
因此,应具体分析区域内哪些用水部门真正缺水及其缺水程度和影响,
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及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3需水量
需水量分析是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之一。
需水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大类。 河道内用水:包括水力发电、航运、放木、冲淤、环境、旅游等。河 道内用水一般并不耗水,但要求有一定的流量、水量和水位,其需水量 应按一水多用原则进行组合计算。
QD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3需水量-----(1)工业用水
耗水量和排水量必须加以补充,二者之和称为补充水量,又称为取用
水量,以Qw。故总用水量Qt又可表示为补充水量和重复用水量之和:
Qt=Qw+QR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第一节 概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定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
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其目的是:
1、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
2、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 缺的时空分布; 3、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 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第一节 概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
水资源供需子衡分析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不管是从
可供水量是需水量方面分析,牵涉面广且关系复杂。因此,供需平衡应 遵循以下原则: (1)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2)流域和区域相结合
(3)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第一节 概

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必须根据一定的雨情、水情来进行分析计算, 主要有二种分析方法。
3需水量-----(1)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水平一般以单位产量或产值所需的补充水量和重复利用率这两 个指标来衡量,重复利用率R以重复利用水量QR。占总用水量Qt的百分数表
化,便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二、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
1区域划分
在分区时一般应考虑以下的原则:
(1)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分,对地下水开采区应尽量按同一水文地 质单元划分,这样便于算清水账。 (2)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这样便于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另 外,按行 政区划更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决策和管理。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三、典型年和水平年的确定
2.典型年来水量的分布
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按实际典型年的来水量进行分配,但地区内降雨、 径流的时空分配受所选择典型年所支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为了克 服这种偶然性,
通常选用频率相近的若干个实际年份进行分析计算,并从中选出对供 需平衡偏于不利的情况进行分配。
业划分,利用水平衡法进行统计和计算: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3需水量-----(1)工业用水
Qt=QC+QD+QR
式中 Qt——总用水量,在设备和工艺流程不变时,为一定值,m3/a; Qc——耗水量,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消 耗掉的水量,包括蒸发、渗漏等损失水 Qc 量,以及产品带走的水量,m3/a;: QD——排水量,经过工矿企业使用后, Qt 向外排放的水,多指未重复利用的废污 QW 水量, QR——重复用水量,生产过程中二次以 上的用水,包括循环用水量和二次以上 QR 的用水量,m3/a。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三、典型年和水平年的确定
1不同频率典型年的确定
首先:根据各分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控制站,以控制站的实际来水系
列进行频率计算,选择符合某一设计频率的实际典型年份, 然后:求出该典型年的来水总量。可以选择年天然径流系列或年降雨 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
如: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较少,供水主要靠径流调节,则常用年 经流系列来选择典型年。 南方湿润地区,降雨较多,缺水既与降雨有关,又与用水季节径流调节 分配有关,故可以有多种的系列选择。
本部分的重点是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计算原理与
计算方法、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方法、模拟模 型的建立、检验和运行。
第一节 概

自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初步控制了大江大 河的常遇洪水,大幅度提高年供水能力,达到5600多亿m3,全国用水量 从1949年的1000多亿m3增加到1997年的5566×108m3,这些巨大成就 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 据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2000)分 析估计,全国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条件下,缺水总量约为 300×108~400×108m3。 总体上,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用水总量为 7000×108~8000×108m3。经分析,全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 8000X108 m3—9500×108 m3,可见需水量已接近可能利用水量的极限。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2典型年法中供水保证率的概念
对于P:95%的年份,供需分析得出不平衡,还缺水,说明其供水保
证率不足95%。 但这样的结论太笼统,并不说明各用水部门供需的矛盾,实际上对生 活、工业、农业供水应区别对待,有时生活工业部门仍可保证供水(只要 供水系统有保证),而所缺水主要应由农业等部门来承担。
列资料、水文地质的有关参数等)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其将直接影响到
供需分析成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以下将主要介绍两种方法:
一种叫典型年法, 另一种叫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属系列法的一种)。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一、 典型年法的涵义
典型年(又称代表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
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供水系统从工程分类,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 程。
按水源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类型;
按用用户分类可分为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可供水量: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
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
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3)尽量不打乱供水、用水、排水系统。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二、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
2计算时段的划分
区域水资源计算时段可分别采用年、季、月、旬和日,选取的时段长度
要适宜,划得太大往往会掩盖供需之间的矛盾,缺水期往往是处在时间很
短的几个时段里,因此只有把计算时段划分得合适,才能把供需矛盾揭露 出来。
河道外用水:包括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城市用水又分工业用水、生
活用水和环境用水。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3需水量-----(1)工业用水
①工业用水的计算:
工业用水一般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 调、净化、和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1993年统计,我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7.4%。 由于工业部门内不同的行业的用水量相差很大,所以工业用水要按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