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2011ch8-chl
细胞生物学-2011华中科技大学考博真题-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共五题每题20分1.为什么说“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主动运输是细胞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活动。
主要是从创造差异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方面来理解这一说法。
主动运输涉及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和细胞器,并且能够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这种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和细胞器的正常功能来说起三个重要作用:①保证了细胞或细胞器从周围环境中或表面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即使这些营养物质在周围环境中或表面的浓度很低;②能够将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如分泌物、代谢废物以及一些离子排到细胞外,即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的浓度高得多;③能够维持一些无机离子在细胞内恒定和最适的浓度,特别是K+、Ca2+和H+的浓度。
概括地说,主动运输主要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在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快速调整,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被动运输是只要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就会导致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跨膜转运,不消耗能量。
因此,只要细胞与周围环境存在差别,就会通过被动运输减少这种差别。
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
由于活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是明显不同的,这种差异对于细胞的生存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是主动运输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就不难理解了。
2.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entoris即有些细胞可以直接进入周围细胞进而死亡,现在在多种细胞中发现这种现象,如卵巢、乳腺、肝癌细胞等。
肿瘤的发生,现在有哪些治疗肿瘤的方法,这种方式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目前, 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四大类,其他有效方法还有内分泌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热疗、射频消融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局部或全身治疗方法, 各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对于每位具体的肿瘤患者没有固定的治疗模式可循。
惟有全面掌握各种方法的适应证及其优缺点, 分清主次, 取长补短, 正确评估每位患者的疾病状态, 合理安排治疗程序, 多学科紧密合作, 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细胞生物学2011ch8-chl

2、类囊体 (thylakoid)
The internal membrane of the chloroplast, which contains the energytransducing machinery, is organized into flattened membranous sacs, called thylakoids. 叶绿体 外膜 内膜
13
c.光能的转换为电能:在反应中心发生最初的光化学反 应,使电荷从原初电子供体中分离出来,传到原初电子 受体 (从此处进入电子传递链),从而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So far,原初反应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换。
14
反应中心
捕光复合体
图1、电子传递链和电子能量Z形图 O2-释放 a.水的光解 产生 H+ -建立质子梯度 b.电子传递 原初电子供体:水 最终电子受体:NADP+ 传递过程中主动运输H+
图3、类囊体膜 上的电子传递 和(光合)磷酸化
21
22
(二)暗反应 (Dark Reaction) : 光合碳同化—CO2同化 (assimilation) 指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活跃的化学 能,将CO2还原合成糖,转换为贮存在糖类中的稳定的化 学能。 CO2还原成糖的反应不需要光,故称为暗反应。暗反应是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CF0
H2O
1/ O2+2H+ 2
质子梯度的建立:1.水裂解产生的质子,2.细胞色素b6/f 的质子泵作用,3.NADP+形成NADPH消耗的质子
19
20
3、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CF0-CF1ATP合酶 由跨膜的H+通道CF0和在类囊体膜基质侧起催化作 用的CF1两部分组成,在亚基组分、结构和功能上与 线粒体的ATP合成酶很相似。 功能也是利用质子梯度产生ATP。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物:ATP、NADPH和O2。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物:只有ATP
细胞生物学习题与解答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4、细胞学cytology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细胞生物学期中试卷11年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系生技、园艺、强化部专业09级《细胞生物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1.在下列4位学者中,哪一位最早观察到活细胞?()A. Z.Jansen;B. A.van Leeuwenhoek;C. R.Hooke;D. R.Brown2.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 O.Hertwig和E.Strasburger;B. M.Schleidon和T.Schwann;C. W.Flemming和Schleicher;D. R.Brown和E.Dujardin3. 自噬作用是指:()A. 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整个细胞被水解酶所消化的过程B. 细胞内的细胞器被溶酶体消化的过程C. 溶酶体消化细胞内衰老的和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的过程D. 溶酶体消化吞噬体的过程4.真核细胞中下列哪种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上不可能存在核糖体()A. 内质网B. 细胞质基质C. 细胞核膜D.细胞质膜5. 下面哪一种蛋白(酶)不存在于光面内质网中()A. Ca2+泵B. 细胞色素P450C. 6-磷酸葡萄糖酯酶D.信号肽酶二、是非题(正确的写“是”,错误的写“否”,每小题2分, 共20分) 1.细胞间的通讯,其信号分子&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否)2.与胞内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多为亲脂性分子。
(是)3.双层脂分子之间翻转运动极少,但在内质网膜上则发生频率较高。
(是)4.质膜对所有带电荷的分子都是高度不通透的。
(是)5.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载体都是DNA。
(否)6.协助扩散与物质的脂溶性无关。
(是)7.分子或离子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时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帮助。
(否)8.与膜脂不同,膜蛋白的流动性并不受温度的影响。
(否)9.肉眼的分辨范围大于0.1mm。
(是)10.蛋白质的分选及其转运的信息仅存在于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本身。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第10章-核糖体精选全文完整版

二、蛋白质的合成
又称蛋白质的翻译,是细胞中最复杂、最精确的生 命活动之一。蛋白质合成需要各种携带氨基酸的 tRNA、核糖体、mRNA、多种蛋白质因子、阳离子 及GTP等的参与
蛋白质合成分为三步:
起始(Initiation)包括核糖体与mRNA 结合,形 成起始复合物,其中含有第一个氨酰-tRNA。
仅发现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等极个别高度分化的细胞内没有 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 有核糖体。 核糖体是细胞最基本的不可缺少 的结构。
核糖体是一种不规则颗粒状的结构,其主 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直径约25 nm 核糖体蛋白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表面, 核糖体RNA(rRNA)位于内部,二者靠共价 键结合在一起。
甲基转移酶催化形成的。
30S小亚基与mRNA的结合需要 起始因子(initiation factor,IF)的 帮助。 这些起始因子仅位于30 S亚基上。 一旦30 S亚基与50 S亚基结合形 成70S核糖体后便释放。 起始因子的主要作用:帮助形成 起始复合物。 原核细胞有3种起始因子: IF1、IF2和IF3。
主要包括4个步骤: 1、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A位点的选择 2、肽键的形成 3、转位(translocation) 4、脱氨酰-tRNA的释放。
1.氨酰-tRNA在核糖体A位点的入位
起始的tRNAiMet占据P位点, 核糖体接受第2个氨酰-tRNA进 入A位点,这就是肽链延伸的 第一步。 为了有效地结合A位点,第二 个氨酰-tRNA必须与有GTP的 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 EF)EF-Tu结合形成复合物氨酰 -tRNA·EF-Tu·GTP。
三、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合位 点与催化位点
北京林业大学 2011《711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复习参考书 考研辅导

1/4【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细胞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分支学科,是高等院校本科生物学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细胞生物学的学习,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的各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调控。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绪论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2)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细胞相关的概念、细胞的基本共性;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原核细胞的两个重要代表:细菌与蓝藻;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细胞的大小及其分析、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和相关仪器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和动态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以及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4)细胞质膜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模型、膜蛋白的种类及跨膜方式、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细胞质膜的功能、膜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5)物质跨膜运输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运输的基本过程及特征;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异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组成型外排与调节型外排的过程及异同。
(6)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酶的定位和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偶联机制和ATP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运送与装配;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起源。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习题大全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习题大全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
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
4、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1838)和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
5、分子细胞生物学: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二、简答题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1、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范围: (1) 细胞的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 (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许多高等学校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将细胞生物学确定为基础课程。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河池学院化生系生物教研室2011年3月目录1.细胞生物学实验简介2.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3.实验二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实验三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5.实验四细胞融合6.实验五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7.实验六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8.实验七联会复合体的染色与观察9.实验八死、活细胞鉴别10.附录:生物绘图法细胞生物学实验简介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核心学科之一,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验技术已广泛地用于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基因表达与克隆、病毒、细菌、胚胎发育、远缘杂交、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机理等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渗入,分子细胞生物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许多综合大学、农业、医学及药科大学把细胞生物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或基础理论课,同时也开设了专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学生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地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也为今后的专业实验课和毕业论文实验奠定了基础。
本讲义精心选择了细胞生物学中的常规实验,作为教材面向本系生物专业本科生进行讲授。
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P 光 合 作 用
光反应: 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换 1、原初反应: 2、电子传递: 完成了水的光解、释放O2, 高能电子的能量最终储存 于NADPH中,建立质子梯度 3、光合磷酸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暗反应
CF1
PQ PQH2
Cytbf 2e2H+
P700 2ePC
13
c.光能的转换为电能:在反应中心发生最初的光化学反 应,使电荷从原初电子供体中分离出来,传到原初电子 受体 (从此处进入电子传递链),从而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So far,原初反应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换。
14
反应中心
捕光复合体
图1、电子传递链和电子能量Z形图 O2-释放 a.水的光解 产生 H+ -建立质子梯度 b.电子传递 原初电子供体:水 最终电子受体:NADP+ 传递过程中主动运输H+
类囊体膜的成分: 蛋白质/脂比值高,含有许多电子载体、酶和参与光合作用的色 素结合蛋白,集中了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所有组分。 主要脂类为不饱含脂肪酸、磷脂少,流动性高。
5
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是在类囊体上进行的。
6
1
二、Chloroplast Function-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叶绿体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将H2O和CO2合 成为糖类等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6CO2 + 6H2O+ 光 →C6H12O6 + 6O2 + 化学能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 光反应 对光的吸收,并产生氧。 暗反应 碳同化,不需光。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和NADPH的能量把CO2转变为糖类, 把活跃的光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12
2
1、原初反应 指从叶绿素分子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 化学反应-电荷分离为止的过程。 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三步: a.光能的吸收:光能被捕光色素分子吸收,即携带能量 的光子被捕获。 b.光能的传递:捕光复合体内的一个电子被激发,激发 态电子的能量释放传递给邻近、靠反应中心一侧的下一 个色素分子,这个色素中的一个电子又被激发。以此类 推,激发态传递至反应中心。 这种激发状态的传递, 实质是光能的传递,称 为共振能。
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或细胞核中。
线粒体蛋白定位 基质蛋白 膜间间隙蛋白 内膜蛋白 外膜蛋白
30
翟书p193-4,王书p271-4
5
导肽(leader peptide): 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N端的具有蛋白质定位的 信号功能氨基酸序列。 又称转运肽(transit peptide),前导肽。 vs 信号肽
C3途径(C3 pathway):亦称卡尔文 (Calvin)循环。CO2受体 为RuBP,最初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PGA)。 1)CO2羧化 2)3-磷酸甘油酸被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 3)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的再生 C4途径(C4 pathway) :亦称哈奇-斯莱克(Hatch-Slack)途 径,CO2受体为PEP,最初产物为草酰乙酸(OAA)。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pathway,CAM途径):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 有机酸脱羧释放CO2,进行CO2固定。
根据中心色素叶绿素a对光的最大吸收波长的不同,把 光系统分为 ◆光系统I (PSI,最大吸收波长为700 nm) ◆光系统II (PSII,最大吸收波长为680 nm)。
包括三阶段: 1、原初反应(又称光吸收, primary reaction) 2、电子传递 3、光合磷酸化 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
11
28
它们的生长和增值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 遗传系统控制,称为半自主细胞器。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编码基因 三、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和装配
27
人线粒体基因组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编码基因 ◆ 有由核基因编码的 ◆ 也有自身DNA编码的 举例:酵母线粒体的主要酶复合物的合成
PQ Cytbf PC
2、电子传递
Fd 循环式 电子传递
电子能量(V)
15
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排列,电子从高能向低能流动
16
电子传递链中光系统I和II的作用:
光系统II 吸收光能,首先在光反应中产生一个高能电子,并送入 电子传递链;此时光系统II缺失一个电子,中心色素被 氧化成P680+;氧化态的中心色素使水裂解,并接收来 自水的电子 光系统I 吸收光能,激发一个高能电子,传递给铁还原蛋白(Fd), 同时接收来自质体蓝素(PC)的低能电子
●外膜:通透性较大。 ●内膜:通透性较差,只有氧、水和CO2可自由通过;含有 较多膜整合蛋白,多是与脂合成有关的酶和运输蛋白。 ●膜间间隙:成分与细胞质基质相似。 ●叶绿体基质:内膜与类囊体之间的空间含有大量可溶性 蛋白,淀粉颗粒和含脂沉淀物,及核糖体、DNA和RNA,是 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 ●类囊体:是叶绿体内部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分布着许 多光合作用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场所。
线粒体 Mitochondria
Chloroplast Genome
叶绿体
基因组
26
第三节
Mitochondrion and Chloroplast 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 ◆ 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的DNA Mitochondrial Genome Surprising Features: 1、紧凑的基因排列 Dense gene packing. 2、密码子使用不严格 Relaxed codon usage. 3、密码子与核基因密码子 不同 Variant genetic code. 4、进化速率10倍于核基因 Fast Evolution.
图3、类囊体膜 上的电子传递 和(光合)磷酸化
21
22
(二)暗反应 (Dark Reaction) : 光合碳同化—CO2同化 (assimilation) 指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活跃的化学 能,将CO2还原合成糖,转换为贮存在糖类中的稳定的化 学能。 CO2还原成糖的反应不需要光,故称为暗反应。暗反应是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膜间 质 基粒
2、类囊体 (thylakoid)
The internal membrane of the chloroplast, which contains the energytransducing machinery, is organized into flattened membranous sacs, called thylakoids. 叶绿体 外膜 内膜
酶复合体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b-c1复合物 ATP酶 核糖体大亚基单位 核糖体小亚基单位 总数 7 7 9 30 22 亚基数目 胞质核糖体合成 线粒体核糖体合成 4 4 5 30 21 3 3 4 0 1
29
三、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和装配
翻译后转运:蛋白质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合 成后,再转运到特定的部位。
第二节 叶绿体 (Chloroplast) 与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一、Chloroplast Structure
Chloroplasts are located predominantly in the mesophyll cells of leaves and surround the central vacuole. Chloroplasts of higher plants are generally lensshaped, approximately 2 to 4 um wide and 5 to 10 um long, and typically numbering 20 to 40 per cell. Their dimensions make chloroplasts giants among organelles - as large as an entire mammalian red blood cell.
叶绿体结构的特点: 含有3种不同的膜和 3种彼此分隔的区室
◆外膜 ◆内膜 ◆类囊体膜
◆膜间间隙 ◆叶绿体基质腔 ◆类囊体腔
3
类囊体 基质 基粒 类囊体 类囊体
基质
4
许多单位膜封闭而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 平行排列。 类型: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 许多基粒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 贯穿在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的基质类囊体。 相邻基粒经由管状或扁平状基质类囊体相联结,全 部类囊体是一个完整连续的封闭膜囊。
PSII示意图
捕光复合体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 由叶绿素分子和与蛋白质相连 的类胡萝卜素组成。
其作用是当一个光 子被一个叶绿素或胡 萝卜素分子吸收时, 就有一个电子被激 活,这种激发状态通 过电子共振从一个色 素向另一色素传递, 直至反应中心。
反应中心
捕光复合体的 天线色素分子
10
反应中心复合体 (reaction-center complex ): 由一个中心色素(叶绿素a分子)和 一些多肽和脂蛋白(含一个原初 电子供体和一个原初电子受体)。
其作用是叶绿素a接受捕光色素传递 来的激发状态的电子共振形式的光能, 激发一个电子,电子进入光合作用的电 9 子传递链。
光反应的过程
CF0
H2O
1/ O2+2H+ 2
质子梯度的建立:1.水裂解产生的质子,2.细胞色素b6/f 的质子泵作用,3.NADP+形成NADPH消耗的质子
19
20
3、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CF0-CF1ATP合酶 由跨膜的H+通道CF0和在类囊体膜基质侧起催化作 用的CF1两部分组成,在亚基组分、结构和功能上与 线粒体的ATP合成酶很相似。 功能也是利用质子梯度产生ATP。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物:ATP、NADPH和O2。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物:只有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