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探究

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探究
【 摘 要】 目的: 对武术散 打运动在 中小学开展进程 中的现状 、 出现的 问题进行剖析 , 并对其 深远 意义重新
阐述 解 读 . 求 探 究 出一 套 切 实 可行 的 方 案 , 快 武 术散 打 运 动 在 中 小 学 的 开 展 , 面推 进 武 术 散 打 运 动 的进 以 加 全 程 。方 法 : 用 文献 资料 、 辑 分 析 等研 究 方 法 。结 果 : 中小 学 开展 武术 散 打 运 动 不仅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运 逻 在 而且 也
CHEN n - i Ho g me
( u n zo pr ntueG agh u G ag o g 5 0 0 G agh u S o sIstt u n zo u n d n 5 0) t i 1
【 s at P roe T ruhaa s ntecr n i ai n xsn rbe sf tt gf ecm a Abt c】 ups: ho g nl i o ur t t tnadeiigpolm o s rn e o bt r ys h e su o t r ai r
具 备 可行 性 。结 论 : 小 学 生 习练 武 术 散 打 不 仅 可 以强 身健 体 、 身 自卫 , 且 可 以继 承 中华 民 族优 秀 的传 统 文 中 防 而 化。同时, 中小 学也 是 发 现 和 培 养优 秀 武术 散 打 运 动 员 的摇 篮 , 武 术散 打 运 动 传播 、 广 的 必 争之 地 。 是 推
【 ew rs p m r adscna ho ; e m a s n cne ps b i K y od 】 r a odr s ol f e o bt i i ac; o i ly i y n e y c sr c ;gf i s it

对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word精品文档6页

对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word精品文档6页

对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中小学实际特制定《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纲要中特别指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这个纲要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武术能够全面进入中小学,更在于把传授武术上升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来认识。

2010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广实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宣传、培训、教学等推广实施工作,促进武术教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开展。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南省4市56所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中学34所,小学22所,调查对象中教师及管理人员167人,学生1433人。

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8份,回收率93.6%。

将回收的教师卷及学生卷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分类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对学生问卷的分析学生卷共设置调查26项,主要包括:学校是否开设武术课、学校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武术课学习内容、武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比较、自己了解武术的方式、课外武术的接触情况,以及对教师和学习内容的满意度等。

统计分析,62.66%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开设武术课的有11.67%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武术课,44.91%的学校重视方面表现一般,另有29.94%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武术课。

占47.52%的学生喜欢上武术课,有33.06%的学生不喜欢所教的武术内容。

满意和基本满意授课教师教法的分别占37.60%和44.70%,也有17.70%的学生不满意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

中小学开展学校武术必要性及现状对策分析

中小学开展学校武术必要性及现状对策分析

赛 ,并 出台 与 行的竞技武术 比赛规 l 仃所 区圳的 t小学武 术比赛 评 观 I ! I J 卜 I 判规 9 . 嵌据 不f地 区的文化 差异.各地 区制定 与俸地区民族传统 { 4 体育相关 的武术喋程 ,从而更 好的歼 嵌- 小学武术敦学活动 .这 也订 { 1 益 于各地区传统武术的传 承,
至上的夸张 ,并 缺乏 对武术I 涵的应有宣传 ,造成很 多人埘武 术. J J 人 { 比较片面 .认为武术就是飞来飞去 、就楚打架斗殴 ,即使行使仗 义也
理解为 以武服人 .忽 了武术中最重要的武术精神的传播 .凶此不少 人抱有在 I小学开键武 术活动 会对 均建和i 皎 造成 哦胁 的观点 p 皆 3 开展 中小学武 术教学 的对 策 (1 )对 小学武术 教材进 行改革 ,提高 L 小学生学 武的热情 p } , 在 进行武术教材编写时 ,要 根据I 小学生身心特点 ,遵守内容的科学 } 】 性 与系统 性 。达到新颧 易学 、习练 与武德并 重的原则 :①新的武术教 材 要以山浅入j 笨按 J I 小学的学 >层 次分年级编 写 ,②改变专、 J 书说教 课程模式 ,使新的教材富有趣味性 与互动性 .在 教材编 排上可以 文 并 茂,针对武术动作进行适合学生理解的文 字解 释,并 注解 此动作的
脱阶段 武术 在 小学 _ 键的并 不 想 .正女 有 々家指 出的 耶佯 I J 开 I l ” 学 武术教 仵实亡” 似造成这 和I I l 境的 仃多方 面: 武 术教材 新滞后: j ,我圈 ・ 小学 武术教学还足参考西方 体育敦 宵 ,}前 I J 摸式 ,与之 配 国 武术教材卡 对陈 I 、 H 【 ・ I .科学性 }系统性不强 , u 降低 学 生学 爿武术 帕兴趣 ②邮 资 力 薄弱 师资 题 一直灶影响 中小学 武术 正常升 腱的主要『】 ,多数- ,学 没有。-k u题 IJ l、  ̄, 的武术老lj J J, i I

中小学阶段设置武术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中小学阶段设置武术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1 . 3 、 青 少 年 生 长 发 育 的 客 观 需 要 有 可行性 . 沮丧在 于武术作 为中华宝 贵遗产 , 在中、 小 学 体 育 中无
康状况 却差 强人 意。 不难 发现近年来青少 年体质普遍有所下 降 , 肥 胖、 近视眼低龄化 发展 , 越来越 多 的青少 年在正 常的体育 活动 中 ,
关 键词 : 武术 中 小 学 可 行 性 必要 性
1 、 武术 课 程 进 入 中 、 小 学 阶 段 的 必 要 性 研 究
年 来 国家 、 政 府 的努 力 、 许 多 学 者 的 多 方 倡 导 的一 种 宽 慰 。 2 0 1 1 年
1 _ 1 、 执 行 中 央 关 于 学 校 体 育 教 育 的 政 策 需 求
度如此之 大 的国家政策作为保证 , 相 信学校 体育 , 特别 是“ 校 园武 术” 就会逐渐 发展起来 的。 另外 . 为 了进一 步发展 武术这 一体育项
2 . 2 、 武 术 课 程 的 开展 对 客 观 条 件 要 求 不 高 从 客观上来说 , 诸 如武术 、 散 打 类 课 程 对 学 生 的年 龄 、 性别要
青 少年对武术学 习的过程就是在对 中华 文化传承与发扬 的过 优 势 。 2 . 3 、 中小 学 生对 武术 课程 的 浓 厚 兴趣 中 、小 学 生 最 感 兴 趣 的是 哪 几 种 运 动 项 目?就 以 上 这 个 问题 开青少 年的参与 ,因为青 少年对 训练或上课 的场地要求 较低 , 随便一块 平地 . 几个 目, 促进全 民健身 、 娱乐 、 文体 的广泛 实施 , 以及国家体育政策 的全 求 不高 , 武术练 习时不分男 女老少 , 都可 以选择 出适 面开展 . 今年 国家制定 了一系列 的体 育和健身 的程序及政 策 , 到目 学 生就 可以进行练 习. 这 对 代 课 老 师在 中 、 小 学 教 授 武 术 课 程 而 前 为止 , 民间许多武 术练习团体 已经 成立 , 而且几 乎在每个省份都 合 自己 的 武 术 健 身 方 式 。

武术散打在中小学的开展

武术散打在中小学的开展

浅析武术散打在中小学的开展【摘要】: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武术,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正面列着众多外来文化和“武道”的冲击。

作为新生代的散打运动如何发展,已为有识之士所关注。

【关键词】:武术散打中小学推规范教育创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现代散打运动从1979年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以来,先后在1998年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正式进入国际体育竞赛殿堂。

目前散打面临的现状充满挑战,国粹不及跆拳道,跆拳道2000年才进入奥运会,但在全世界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全世界140个国家3千多万人热衷于跆拳道。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武术学校在外国的普及程度,与韩国跆拳道,日本柔道及和气道、印度瑜伽等学校相比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跆拳道1992年才进入中国,但发展迅速,在中国几乎所有武术馆校,正规健身房均开设有跆拳道课。

在中国的各大中城市,跆拳道已经成为最火的运动项目之一。

据统计韩国的跆拳道馆在中国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武术所有拳种的教学总收入。

天津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散打发起地之一,散打培训及学生规模远远不及跆拳道。

一个举办武术班已二十年的活动中心,平时能招学生100人,而刚兴起的跆拳道就可一下招到300人,从跆拳道的火爆,看武术的冷清,武术散打的出路何在?如何在全世界推广和普及?怎样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有识之士已大声疾呼:武术散打要进入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做到这一步那不仅仅是几代人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腾飞的标志。

武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体育项目,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形式,其价值和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术可行性的研究,分析其对个体健康的益处,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对教学与传承的影响,从而探讨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与可行性。

二、武术对个体健康的益处1. 体质改善武术强调的是身体的锻炼和调理,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柔韧性、力量以及肌肉的协调性。

同时,武术的练习也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2. 心理调节武术的练习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可以帮助个体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同时,武术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自我调节和控制,可以培养个体的耐心和毅力,提高自律能力。

3. 自我防卫武术的技术练习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防卫能力,增强对危险情况的应对能力,对个人安全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武术对社会的意义1. 传承文化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通过练习和传承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同时,武术的研究和传承也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 促进社会和谐武术强调的是和谐的思想和道德伦理,通过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培养人们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观念,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增强国家凝聚力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高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四、武术在教学与传承方面的影响1. 教育意义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通过其练习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精神,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 传承意义武术的传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培养国家的文化自信心有积极的影响。

3. 社会服务武术的教学和传承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为教练和武术学校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和贡献社会的平台,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武术散打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武术散打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武术研究2018年9月第3卷 第9期武术散打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可行性研究朱清华太原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32摘 要:对于进入中小学校园来说,武术散打段位制具有可行性、全面性、科学性、必要性等重要特征,可以锻炼和提高中小学生全方面的生理、心理素质、智商、动商和敏捷的应变能力以及武术散打的技术能力。

从小培养武术散打技能及弘扬武术精神,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自律的优秀品格。

武术散打段位制在校园中普及推广,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群体来习练中国传统武术,传承武术文化,达到武术项目自信,武术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中华武术强国的梦想。

关键词:武术散打段位制 中小学校园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9—0020—04段位制首创于我国中国围棋的“棋品制”,其设为“九品”,后传入日本,由日本的嘉纳治五郞引入日本柔道中,使柔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随后,段位制逐渐成为日本武术流派的评价模式,并在柔道、空手道中得到传播和认可。

伴随武术文化在全世界的普及和推广,跆拳道和巴西柔术等都开始运用段位制的模式来发展。

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是武术走进校园,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也是武术套路或散打技术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

它的推广为武术走进校园提供了可行的教学内容,为武术在校园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保障。

武术段位一直以来都是针对武术套路而言的,到目前为止,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武术散打段位考试试行版,今年三月末四月初还在湖北省武当山举办了两期“2018年全国武术散打段位考评员认证培训班”。

山西省在推荐参加这两期培训的八名学员中,有高校教师二名,中学教师一名,武馆中心专业教练一名,武术俱乐部及武术馆校散打教练四名,其学历均是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正是武术散打在山西省推广的主要骨干力量。

1 武术散打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可行性1.1 武术散打技术的实效性迄今为止,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已十年有余,然而,经调查走访,太原市至今没有一所学校正式开展武术段位制,大部分学校只是在课间增设了武术操的教学内容,仅有一些武校和武术俱乐部开展了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工作,更多是社会中部分习武健身的人群参与了段位制的考核及评定工作。

关于武术进校园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武术进校园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武术进校园的可行性报告篇一:武术进校园计划书中国武术段位进校园培训计划书湘西州凤凰县育英民族学校凤凰县育英民族学校武术段位进校园培训计划书(征求意见稿)一、前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中包含着很多中华文化的精髓。

继承、弘扬、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将传统武术教育借助于校园这个平台,纳入辅助教育体系,那么通过武术教育,就能继承、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发挥中华武术的时代价值,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武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尚武育人和交流娱乐的价值,也是对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号召的积极响应。

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的全面要求和紧迫任务。

也是塑造校园文化、丰富广大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县各个学校部分体育教师培训为专业的武术教练员,并协助在各自的学校开设传(:关于武术进校园的可行性报告)统武术为精品特色课程,为完成武术段位进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背景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已成为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古老文明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功夫蕴含着丰富而精辟的人生哲理,是传统智慧的结晶。

国家体育总局倡导和号召“武术进校园”,是想通过广大青少年这个群体,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弘扬民族精神,使武术教育转化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

三、师资做为武术的精品内容颇多,其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外形上要求动如行云流水,静如古松山岳,连绵不断、玄妙飘灵,内在要求呼吸吐纳、意气相随、内外相合。

这都给初学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如果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安排充分合理的课时和空间,必须有高效精干的师资人才。

为此,我校具备武术教练队伍的培训,我校师生习武十多年,现有教练10名,培养出3名世界级冠军、5名国家级冠军、13名省级冠军,有国际级裁判1名,国家级裁判3名,目前是湖南省优秀武术馆校、十佳武术馆校、先进武术馆校,湘西州骨干民办学校,湘西州优秀民办学校,国家全民健身运动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武术套路和散打比赛金牌,教学经验丰富,武德高尚,在湖南乃至全国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对抗 的现代竞技体育项 目。武术散打是现代武 术的重 要 组成部分 , 是东西方文化交 流与碰撞 的产物 , 脱胎 于传统 武 术 的技击术 , 吸取 了西 方体育 的竞技思 想 , 又 成为 现代武术 中一种 典型的竞技体 育项 目, 它具 有对抗 性 、 效性 、 赏 实 观 性 和民族 性等特点 , 深受广 大 中小 学生 的喜 爱。 中小学 开 展武术 散打运动不仅 能增 强学 生的身 体素 质 , 且 对 弘扬 并
材和气候 等条 件的限制 , 入门 比较简单 , 易于普及。武术散 打课 程针 对中小学生的特点 , 教学 以形象教学手段 为主 , 根 据学生喜欢模 仿的特点安排 内容 。武术散打课 程对训练条
件 没 有严 格 的 要 求 , 练 即 可 以 在 室 内 进 行 也 可 以 在 室 外 训
兴趣 浓 厚 , 可 以引 导 学 生 坚 持 不 懈 地 进 行 体 育 锻 炼 , 而 足 从
力的培养有重要 作用 , 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 社会的需要 。
进行 , 既可 以利用训练器 材也 可以徒手进行 , 有些器材还 可 以 自制 。
3 学 生 对 武 术 散 打 具 有 浓 厚 的 学 习 兴 趣 .
由于武术 散打运动是学 生们 喜爱 和感兴趣 的项 目, 学 生们 很愿 意投 入到该项 目的练 习中 , 以在课 堂教 学 和练 所 习中 , 学生们必然会有较 高的个人 主观 能动性 , 并且表 现出 学习和练 习的 自觉性与积 极性 。兴 趣是 最好 的老师 , 兴 有 趣才有渴求 , 有渴求 才会 主动积极 。中小学生 对散 打运 动

思想相吻合 , 校体育是 我 国体 育事业 的基础 。让 学生掌 学 握一项 自己喜爱 的体 育项 目, 习该 项 目的基 本锻 炼理论 学 方法 , 促进学生 身心 的全面发展 ,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 和 质量的要求。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课程也是社会发展对学
定 的规则 , 用武 术中的踢 、 、 运 打 摔和防守等技法 , 进行 徒
的 良好 效 果 。此 外 , 武术 散打 注重 内外 兼 修 , 、 、 精 气 神结 合 , 以调节人体 的内环境平衡 , 可 能起到 医疗 保 健 的作 用 。 练 习武术散 打可 以使 中小 学生掌握 一定 的攻 防 格斗技 术 ,
提 高 防身 自卫 的 能 力 。根 据 武 术 散 打 的运 动 特 点 , 中小 在
术散打运动在 中小学开展 的特殊 意义 , 并对其 进行 了可行性论证 , 为我 国中小学体育课 堂 中引入武术散打运 动提 供 了一定 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 关键词 : 中小学 ; 武术 ; 打 ; 散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82 G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散打, 俗称 散手 , 时称拍 张 、 古 手搏 、 搏 , 相 是两 人按 照
学体育课 中增 加散打的内容 , 不仅可 以起到 增强学生 体质 , 提高学生 的防暴 自卫 能力的作 用 , 还可 以在 散打对抗 中 , 磨 练学生 的毅 力 , 培养学生勇敢 、 顽强不屈 、 机智 、 断的意 志 果 品质 。散打 有严 格的规则 限定 , 是 随心所 欲 的使用 任何 不 招式的进行 性对 抗 , 它可以培养 学生 尊敬 老 师 、 团结 同学 、 诚实做人 、 遵守法纪 、 敢于与不法分 子做 斗争 的优 良品德。 另外 , 通过散打对抗训练 , 于人 的竞 争意识 和竞争 能 对
中 小 学开 展武 术 散 打 运 动 的 可 行 性 研 究
黄 安 龙 , 芳 芳2 郭
(. 1 滁州 学院 体 育系 , 安徽 滁 州 29 1 ;. 州体 育 学院 研 究 生部 , 东 广州 500 ) 30 22 广 广 150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 等方 法, 我 国中小 学开展 武术散 打运动 的可行性进行 了研 究 , 对 探讨 了武
血 管 和 神 经 系 统 的 功 能 , 到 “ 练 筋 骨 皮 , 练 一 口气 ” 起 外 内
2 武术散 打课 程 的教学 与训练 不受年龄 、 . 性别 、 质 、 体
场 地 等 条 件 的 限 制 武术 散 打 运 动 的 教 学 与 训 练 不 受 性 别 、 质 、 地 、 体 场 器
第3 O卷 第 4期
2 0 1O 年 4 月






Vo . 0 , 1 3 No. 4
J u n lo a n n Un v r i o r a fXin i ̄ ie s
AD . 01 r2 O
文章 编号 :0 6— 3 2 2 1 0 1 0 5 4 (0 0)4—0 2 0 13— 2
开展武 术散打运动对 中小学生有着特殊 的意义 。中小
学 时期 是学 生 生 长 发 育 的 关 键 时 期 , 行 全 面 系 统 的 武 术 进
散打训 练可 以使 中小学 生有效 的提高 速度 、 量 、 力 耐力 、 灵 敏 、 韧 、 调等身体素质 , 柔 协 还可 以提高他们 的 内脏器 官 、 心
《 民健身计划纲要 》 全 的精髓 , 贯彻纲要 的执行是学 校体育 根本。武 术散打课程 的开设是 这一纲要 的延伸 , 武术 散打 课程会逐步走 进 中小学 体育课 堂 , 受到越来 越多 的 中小 会
学 生 的 喜 爱 , 是 学 校 体 育未 来发 展 的趋 势 。 这

中小 学 开展 武术 散打 运动 的 意 义
民族 文 化 、 奋 民族 精 神 有着 重 要 意 义 。 振

校的要求 , 是学校体 育深 化改革 与科学发 展 的需 要。兴趣
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 中小学开展 武术散打课 程学 生非常 喜欢 , 课程 的开展不 仅可 以丰富体育课 的教学 内容 , 还调动 学生参加体 育锻 炼 的热 情 。“ 身 体育 ” “ 终 、 . 体 育” 陕乐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