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势的思考
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件 好 , 炭 种 类 齐 全 , 体 以低 变 质 的 中灰 一特 低 煤 总
灰 、 硫一 特 低硫 、 磷 一 特低 磷 的长 焰 煤 、 粘 煤 低 低 不 和 弱 粘 煤 为 主 , 有 热 值 高 、 性 大 、 易 结 渣 等 特 具 活 不 征 , 优 良的工业 动力 用 煤和煤 化 工 、 制油 用煤 。 是 煤 新 疆 丰 富 的 煤 炭 资 源 和 良 好 的 投 资 环 境 , 引 吸 了神 华 、 能 、 汶 、 华 等 6 鲁 新 庆 4家 内 地 大 企 业 大 集 团 人 驻 开 发 建 设 煤 炭 、 电 煤 化 工 项 目。 仅 准 东 就 人 煤
布 , 亿 吨储 量煤 田 2 百 4处 , 亿 吨 煤 田储 量 5处 , 千 大
于 30 0 0亿 吨 煤 田储 量 3处 。 其 中 , 东 煤 田煤 炭 资 准
为 电 力 资 源 , 加 值 可 增 加 8倍 ; 过 煤 化 工 , 煤 附 通 把
炭资 源转化 为 深加 工 产 品 , 加 值 可 以增 加 十几 倍 附 甚 至 几 十倍 。
( ) 疆煤炭 资 源开发 利 用面 临的形 势 。 一 新
新疆煤 炭 资源 的开 发利用 不外 乎 三种 方式 , , 即 “ 煤 外 运 ” “ 电 外 送 ”、 展 煤 化 工 。 据 资 料 显 疆 、疆 发 示 , 纯 的挖煤 、 煤 附 加值 最 低 ; 煤 炭 资 源转 化 单 卖 把
●新疆改革 与发展
对 疆 炭 源发 用 思 新煤资开利的考
吴 筠
摘 要 新 疆 煤 炭 资 源 的开 发 利 用 , 新 疆 经 济 发 展 的 未 来 , 其 现 代 煤 化 工 是 最 具 潜 力 和 最 具 优 势 的 产 业 , 是 尤 是 加 速 新疆 新 型 工 业 化 进 程 、 推进 新 疆 跨 越 式 发 展 和 长 治 久 安 的 重 要 支 点 。 新 疆 煤 炭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总 体 应 本 着 资 源 开发 可持 续 、 态 环境 可持 续 的 指 导 方 针 , 筹有 序 地 进 行 , 理 有 序 地 开 发 , 能 一 哄 而 上 、 地 开 花 、 采 滥 生 统 合 不 遍 乱 挖 , 仅 浪费资源, 且破坏环境 , 不 而 因此 要 走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之 路 。 大 力 提 升 “ 煤 外 运 ” 疆 能力 , 占 内地 煤 炭 市 场 份 抢 额 ; 造 煤 电 一体 化 产 业 链 , 力 推 动“ 电外 送 ” 依 托 丰 富 的煤 炭 资 源 , 力 推 进 煤 化 工 项 目建 设 。 打 全 疆 ; 全 关键词 新疆 煤 炭 资源 疆 煤 外运 疆 电 外送 煤 化工
新疆煤炭产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

缮懑!丝凰.新疆煤炭产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赵建成(新疆拜城煤炭工业公司。
新疆拜城842300)脯要]从资源、产业基础、价格方面探讨了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优势'分析了新疆的煤炭市场、煤电市场、煤化工市场和煤焦化市场。
介绍了哈密煤电基地、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伊犁煤电煤化工基地、托克逊黑山煤化工基她和库拜煤炭煤电煤焦化基地的发袅=埂模体文所列数据不合经济计划单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济数据)。
D钢】发展方向;煤炭产业;市场前景一、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优势㈠资源优势煤炭是新疆最具潜力的优势资源之一。
根据全国第3次资源预测与评价,新疆地表2000m以浅煤炭预测储量达I B2万亿t,资源分布面积7.64万km2,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3590,o,位居31个省(市、自治区)首位。
资源储量中百亿吨以上煤田达24处。
其中,吐哈煤田5200亿t、准东煤田3750亿t、伊犁煤田1900亿t,属于世界级大煤田:地表1500m以浅煤层气预测储量达9万亿m3,约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24.4%,位居31个省市自治区前位,其中准嚆尔、塔里木、吐哈、三塘湖4个气区可采储量大于1000亿m3,开发前景广阔。
新疆煤炭种类齐全,有气煤、焦煤、肥煤、瘦煤、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等。
煤质发热量高,具有含硫、含磷、含灰州氏的特点,属于优质动力和煤化工、煤制油用煤。
已探明和开采的煤田,大多煤层的赋存浅,可采煤层多,主采煤层厚,开采技术条件好。
截止2006年底,新疆累计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494亿t,占预测资源总量的82%,其中保有储量1478亿t。
原煤累计采出总量92亿t,占累计探明储量的o.6%。
按目前的煤炭年产量和回采率测算,现有保有储量从2007年还可以继续开采700多年。
㈥产业基础优势经过50多年发展,煤炭工业已发展成为新疆重要的基础产业。
形成了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开采洗选、煤炭灭火、应急救援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相当的生产规模及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建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3大煤炭生产基地和昌吉硫磺沟、塔城铁厂淘、拜城铁力克、和田布雅等18个中小型矿区。
2023年新疆煤化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新疆煤化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和调查结果,以下是新疆煤化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新疆煤化工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新疆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主要产品和用途:1. 煤制油:煤制油是新疆煤化工行业的主要产品之一。
它是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工产品。
煤制油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和化工工业等领域。
2. 煤制天然气:煤制天然气也是新疆煤化工行业的重要产品。
它是通过将煤炭进行气化和合成,制造出类似天然气的燃气。
煤制天然气在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3. 煤化工产品:除了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新疆煤化工行业还生产其他煤化工产品,如煤焦油、煤化工副产品等。
这些产品可用于建材、化工、农业和医药等多个领域。
三、竞争格局:新疆煤化工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
目前,市场上存在几家重要的煤化工企业,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这些大型企业由于规模经济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细分等策略,不断提升竞争力。
四、市场瓶颈和挑战:1. 煤炭资源依赖:新疆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供应和开采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限制。
2. 环境污染问题:煤炭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企业需要面对更加严格的环境监管要求。
3. 技术创新: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新疆煤化工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五、发展机遇和前景: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市场前景广阔。
2. 新能源发展: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煤化工行业有机会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政策支持:政府对煤化工行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加,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新疆煤炭能源产业链的现状和改革思路

新疆煤炭能源产业链的现状和改革思路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集中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煤炭产业在当地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这一产业链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一、新疆煤炭能源产业链的现状1. 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新疆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等地。
但是,由于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当地的煤炭产业大多分散在各个地区,缺乏协同发展,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
2. 产业链条不够完整新疆的煤炭产业链主要包括采矿、运输、加工等环节。
然而,现阶段,当地的煤炭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进行采矿和销售,缺乏加工和利用等环节。
这不仅导致了能源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当地产业的深度发展。
3. 环保问题亟待解决煤炭是一种污染较为严重的能源资源,在采掘、加工等过程中容易产生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
然而,当前新疆的煤炭企业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煤炭能源产业链的改革思路1. 推动煤炭产业的协同发展针对新疆煤炭产业分散、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式进行改革。
例如,把多个采矿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更大、效益更高的煤炭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2. 完善煤炭产业链条煤炭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采掘、运输、加工、利用等多个环节。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需要从链条的每个环节入手,打造完整的煤炭产业链。
例如,可以引进一些加工企业,对当地的煤炭进行深度加工,实现附加值的提升。
3. 加强环境治理煤炭能源资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性,而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会加剧环境问题的恶化。
因此,新疆的煤炭企业应该加强环境治理,采用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控制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保障当地环境的良好状态。
4. 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向可持续和低碳转型,成为未来能源的新趋势。
2024年新疆煤化工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新疆煤化工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煤化工产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对新疆煤化工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煤化工产业概况新疆煤化工产业主要涵盖了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烯烃等领域。
这些技术能够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工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疆煤化工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市场规模从去年的X亿元增长到今年的X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X%。
这一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煤化工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的推动。
市场竞争格局主要企业分析新疆煤化工市场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企业,它们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新疆煤电集团、新疆伊泰煤电有限公司和新疆乌尔禾煤电有限公司是市场上的领先企业,它们在技术和产能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市场竞争程度新疆煤化工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能过剩:由于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投资的增加,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竞争加剧;2.产品同质化:市场上的煤化工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企业之间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差异化不明显;3.价格战: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竞争。
发展趋势政策环境随着国家对煤化工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加,新疆煤化工市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政府将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强环境保护,以推动煤化工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煤化工技术的改进,新疆煤化工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
高效、低能耗的生产技术将推动市场的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国内外需求煤化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仍然较大,这为新疆煤化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也将加剧,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结论新疆煤化工市场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
新疆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思考

新疆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思考【摘要】分析探讨处于开发起步阶段的新疆准东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准东煤炭资源开发应采取的策略、步骤和措施。
【关键词】新疆准东煤炭资源;煤电煤化工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承载能力准东地区是新疆四大煤炭基地中煤炭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华能、国电等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抢滩该地区煤炭资源,将煤化工产业作为其在新疆战略布局的重点。
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之时,却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较高的煤炭资源、水资源、资金和社会配套能力等思考不足。
准东地区已出现超出资源、生态、环境等的承载能力的苗头。
如何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准东地区的丰富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是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起步阶段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1.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现状新疆准东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准东煤田是指准噶尔盆地东部从阜康市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一条狭长地带,预测煤炭资源储量3900亿吨。
到2009年底,准东煤田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136亿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整装煤田。
根据准东产业带发展规划,到2015年,准东地区煤炭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36亿吨,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电一体化综合基地。
到2020年,准东地区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2.91亿吨,基本形成完善的煤电、煤化工产业和基础设施相配套的格局。
到2010年9月,从事煤炭开发及煤电煤化工项目逾60个。
到2010年9月,准东地区累计完成铁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40亿元。
2.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新疆准东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煤种齐全,极适合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
但是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生态环境的限制,新疆准东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受到了极大制约。
2.1新疆本地煤炭及延伸产品消费市场狭小,煤炭资源外运受到制约据统计,2009年新疆煤炭产量达到8740万吨,增幅29.2%,煤炭供应出现了过剩积压。
新疆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利用率低 、 煤焦油 回收率低 , 环境 污染 和资源浪 费相当严重 。 对于氨合成和甲醇行业 的生产基地 主要在乌石化和克拉玛依 ,但是大多 以石油 、 天 然气为原料 , 规模合计 5 万吨年 , 0 煤基甲醇的开
发 都是 空 白,对 于新 型煤 化工 产 业更 未 有涉 足 。
按照这个要求 ,新疆要大力发展煤化工 , 实 现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合成天然气 、 甲醇 、 燃料油 和精细化学 品 , 实施煤炭转化疆 电外送 、 疆煤 东 运和煤化工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 新疆 煤化 工发 展的背 景和 现状 中央 从 国家 能源 安全 的大局 出发 , 直 将 新 一
3 资金 和技术 优 势 。 全 国新疆 工作 座谈 会 . 在 后 , 中央 还 明确 提 出在新 疆 率 先 实行 资源 税 改
革 ,将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税率提 高到
勘探和开发 , 中近一半大企业正在从事煤化工 其
元。
、
疆规划为煤炭产业的后备基地 , 新疆煤炭的开采 只需要实现 自给, 政策不支持进行大规模的煤炭 开采 和疆 煤 外运 。因此 , 期新 疆 煤化 工 产业 的 前 发展主要 以传统的氨合成 、 炼焦和电石氯碱生产 为主。焦化领域普遍采用的是常规 配煤炼焦工 艺, 像捣 固炼焦 、 预热炼焦 、 型煤炼焦等新工艺在 新疆都没有 推广应用。新疆焦化产业除八 钢、 大 黄山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以机焦为主外 , 其余均为
一
所 以 ,前期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 的基础并不牢 固。直 到这次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 , 新疆才
被 国家 正式 规划 为 第 l 大 型煤 炭基 地 ,随后 4个
自 区政府又将准东 、 治 吐哈 、 伊犁和库拜初步规 划为四大煤炭基地 。目 已有神华 、 前 鲁能 、 徐矿 、 兖矿 、 国投和国电等一大批有实力 的知名企业入 驻新疆 ,在煤炭行业投入 的资金已经达数千亿
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几点认识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学术论坛1231 重大意义新疆是资源大区,丰富的资源为新疆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援疆省市的鼎力支持下,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推进,已初步形成了石化、电力、农副食品加工与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有色等重点支柱性产业,建立起了覆盖轻重工业、传统与新兴产业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资源型产业已成为新疆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比例超过当地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加快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点领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手段,是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坚强基础。
2 新疆主要资源开发现状(1)油气资源。
新疆石油资源量约300×108 t,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25%,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未开采的石油储量居全国之首。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大油气沉积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84×108 t,其中石油资源量101×108 t,天然气8.3×1012 m 3,是我国“西气东输”的起点。
经过多年以来的开发建设,新疆初步形成了以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导,具有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库车塔河炼化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煤炭资源。
截至 2016 年底,全疆煤炭查明保有资源储量 3915×108 t,占全国的 24.5%,仅次于内蒙古排第 2 位,资源优势突出。
与 2010 年相比,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增加 1 313×108 t,占全国增量的 66.8%。
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成果,新疆煤炭资源总量2.19×1012 t,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 40%,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势的思考作者:莫合塔尔·吾布力海热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3年第09期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石油消费国之一,石油消费量大约50%依靠国外进口。
近年来,中东地区政治动荡对世界石油供应带来很大影响,石油供应出现不平衡,石油产量难以满足需求,石油价格猛涨,并且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石油储量的有限,价格的昂贵,迫使人民寻求新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来替代石油。
煤炭是替代石油的最佳资源,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煤化工潜在条件,这对新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发展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因此,通过思考充分认清新疆煤化工产业优势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全面分析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优势条件,提出新疆煤化工产业再上新台阶的部分建议措施。
关键词新疆煤化工优势思考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
实现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核心是资源。
煤是新疆的优势资源中一种重要的资源。
随着新疆煤炭勘探开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煤炭探明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中央实施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为新疆煤化工项目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代煤化工产业作为又一发展的重点,掀起一轮新的建设高潮。
一、煤化工基本概念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
其中,炼焦是传统工艺,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广泛用于炼钢、炼铁、电石生产、民用等多种行业。
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气体燃料,是洁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
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二、新疆发展煤化工产业基本条件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资源量的40%左右,居全国之首。
在天山南北麓及东天山一带,煤藏厚、分布广,大多是整装待开发煤田,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
从储量分布上看,资源相对集中,北疆优于南疆,主要在准噶尔、吐哈-巴里坤、西天山、塔里木北缘等4个含煤区。
新疆煤类较齐全,多以中低变质的长焰煤、不黏结煤和弱黏结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
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以及褐煤仅在部分矿点有分布,热值高、开采方便。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缺乏前期投入,资源探明和开发程度低。
目前,煤炭探明储量和生产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伊犁州、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
截至2011年底,新疆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 730亿吨,保有储量2 713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2011年新疆全区煤炭产量1.19亿吨。
新疆炼焦煤储量较丰富,预测资源量为3 940亿吨,位居我国第二。
截止2009年,新疆焦煤累计查明储量110.6亿吨,保有储量105.7亿吨,位居我国第六位。
已查明炼焦煤资源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乌鲁木齐市南艾维尔沟、阿克苏地区拜城、哈密地区野马泉等地。
水是煤炭深加工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
全疆共有大小河流570多条,年平均总径流量884亿 m3;大于1 km2的天然湖泊139个,总面积5 500 km2;共有冰川18 600多条,冰川总面积26 091.68 km2,冰雪储量28 275亿m3,占全国冰川储量的49.5%,年平均冰川消融量为178.6亿m3;从国外年入境水量89.61亿 m3,平均出国境水量226.2亿 m3;年流入邻省水量2.976亿 m3。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从地域上来看,伊犁、阿勒泰等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该两地地表水拥有了13.8亿 m3/年,大约占全疆的1/3。
伊犁河流域是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伊犁地区年平均降水深为539.1 mm,年降水量占全疆降水总量的12.2%,位居全疆各地州、市之首。
新疆水资源总量为832.05亿 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596.8亿 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522.2亿 m3,水资源区域性丰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同时,新疆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电力资源充沛,土地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
无论资源或其他基础设施条件,新疆已具备了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基础条件。
三、新疆煤化工产业现状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重大项目的意见》等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措施陆续出台,新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
2005年,为加快新疆经济发展,自治区召开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会议。
提出依托优势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等优势产业,由此掀起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热潮。
2007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32号文件明确要求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结合煤电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稳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使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准东、伊犁、库拜、吐哈四大煤化工基地已初步形成。
在煤矿建设、水资源供给、市场、技术、区位、自然环境配套及基础设施等条件保障下,在大企业大集团的参与下,准东煤化工基地,正在朝着大型煤炭、煤电和现代煤化工基地的方向前进;伊犁州直地区正初步形成煤电、现代煤化工基地;库-拜正在巩固焦煤生产基地的地位。
吐哈正在成为疆煤东运的基地。
今年以来,新疆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动了煤化工产业发展,建设了一大批自治区重点项目,依托丰富的煤炭、原盐、石灰石、无机盐等资源,利用原料价格和电价较低的优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焦炭、氯碱、电石、硫化碱等化工产品产量也在快速增长,新疆煤化工已进入了启动和发展阶段,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1年,全区已建的规模以上炼焦企业有52家,总产能超过2 365.3万吨,产量1 376.51万吨;全区电石产量278.44万吨,塑料制品104.11万吨。
中泰化学和新疆天业的聚氯乙烯产能已突破200万吨。
四、煤化工产品的需求石油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之一。
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而且近年来供需缺口不断增加,如今,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
初步预测,按照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2020年、2030年国内所需的石油量分别5.3亿吨和6.5亿吨,而国内的石油生产量预测计在2015年达到高峰后开始减少,峰值产量也不会超过2亿吨。
2020年、2030年国内供需缺口分别为3.36亿吨和4.88亿吨,这就意味着所需要的外部石油进口量将越来越大,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持续攀升,石油供应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煤占中国一次消费能源的接近70%,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和煤炭之间的比价逐步被拉大的情形下,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炭深加工产业,部分替代石化产品是必然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很快,煤炭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
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已达到32.5亿吨,为满足需求,随着超负荷、高强度开采煤炭资源,促进东部地区储量的减少,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大规模的长途跨区调运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
这对发展新疆现代煤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五、煤化工产业技术情况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相比,煤化工技术进步较快,与本世纪初相比,目前的技术在煤耗、水耗和能效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均有大幅度优化,随着示范项目的建设,技术不断改善,工艺流程和方案设计趋于合理,技术指标不断优化,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目前,国内神华鄂尔多斯108万吨煤直接液化,伊泰、潞安、神华三个16万吨~18万吨煤间接液化,大唐克旗40亿m3煤制天然气、大唐阜新40亿m3煤制天然气、内蒙古汇能16亿m3煤制天然气、庆华伊犁55亿m3煤制天然气一期13亿m3煤制天然气、神华包头60万吨煤制烯烃、神华宁煤50万吨/煤制烯烃、大唐多伦46万吨煤制烯烃、广汇80万吨二甲醚、宜化新疆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兖矿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等一批大型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实施建设。
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对新疆煤炭加工项目工艺的设计和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发其他经济实用的技术路线提供宝贵的经验。
六、煤炭深加工产业政策条件国家2012年3月颁布了《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规划中根据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品种、水资源量、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工业基础等综合条件,确定了伊犁、准东地区作为新疆煤炭深加工综合示范区,其中伊犁综合示范区布局在伊宁市为中心的伊犁河沿线区域,包括伊南、伊北、尼勒克县煤田区;准东综合示范区布局在准格尔盆地东部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吉木萨尔、五彩湾、西黑山、大井、将军庙等煤田区。
伊犁河谷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伊南煤田、伊北煤田、尼勒克煤田和昭苏煤田,四大煤田地表面积约5 810 km2,目前探明储量400亿吨,预测储量6 000亿吨,煤层厚、煤质好。
伊犁河年均地表水径流量167亿m3,占全疆水资源的19%,水质优良。
该区域适合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准东煤田面积5 352km2,已查明煤炭资源地质储量1 527.33亿吨,预测储量3 900亿吨。
煤层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煤质好。
煤田规划五彩湾、大井、将军庙、西黑山四个矿区。
“500”水库2010年输水能力4.67亿m3,远期2020年计划输水9.6亿m3,东线调水工程一期供水1亿m3,二期1亿m3。
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供水充足,适合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其他煤化工和煤电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伊犁、准东资源优势对新疆建设煤炭深加工项目,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和资源保障。
七、煤炭深加工产业经济优势根据自治区人大调研组测算,如果每吨原煤150元,每立方水5元计算,转换煤制天然气时每吨煤生成产值818.63元,税收153.4元,企业利润178.3元,如果一亿吨煤炭转化为煤制天然气,可产生税收124.67亿元;转换煤制油时产生产值1 759.32元,税收438.5元,企业利润490.72元,如果一亿吨煤炭转化为煤制油,可产生税收438.5亿元;转换二甲醚时产生产值795.32元,税收182.92元,企业利润201.97元,如果一亿吨煤炭转化为二甲醚,可产生税收182.92亿元;转换煤制烯烃时产生产值1 531.72元,税收289.76元,企业利润278.88元,如果一亿吨煤炭转化为煤制烯烃,可产生税收289.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