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2012-2013高一下语文调研调研试卷答案
成都市金牛区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市金牛区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金牛区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下)语文试题(待增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虚拟现实的逻辑和模型有一天,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醒来之后,庄子提出一个疑问:究竟是我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如果庄子生活在现代,并玩过电脑游戏或看过《黑客帝国》的话,庄周梦蝶或许会化为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和周遭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计算机程序?2003年,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博斯特罗姆在《哲学季刊》上撰文讨论了这个问题。
他提出,以下三个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1)人类很可能还未进入后人类阶段时就已灭绝;(2)不论何种后人类文明,他们都极有可能大规模开展有关自身演化历史(或其他类似过程)的模拟;(3)几乎可以肯定,我们活在一场计算机模拟之中。
博斯特罗姆的基本想法是,假设在未来某一天,我们的后代会在超级计算机中模拟他们的祖先(或类似人物)。
由于计算机的威力巨大,他们可以同时运行很多这样的模拟程序。
再假设这些模拟对象都存在意识。
那么,绝大多数像我们这样存在意识的人都可能是某种发达文明的模拟对象,而非他们的实体祖先。
这是因为我们正遭受着一种黑暗森林般的信息匮乏,只能通过计算概率来获得启示。
博斯特罗姆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指出,纵观古今,如果所有存在过的虚拟人物远远多于真实人物,那么在其中随机选择时,选中虚拟人物的概率就会非常大,于是我们就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虚拟人物。
反之,如果我们否认自己活在一场虚拟现实中,那么我们就无权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大规模地模拟他们的祖先。
除非我们活在计算机模拟中,否则我们的后代几乎永远不可能开展祖先模拟。
对于这个推理,霍金的得意门生,阿尔伯塔大学的物理学家佩奇提出了质疑。
佩奇认为,博斯特罗姆假设了意识的存在不依赖于具体的介质。
换句话说,博斯特罗姆认为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程序产生的意识,可以完全等价于由人脑神经活动产生的意识。
精校WORD版--金牛区2012—2013学年度下期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金牛区2012—2013学年度下期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金牛区2012—2013学年度下期调研测试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至4页,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5至8页,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袅娜(nu)猃狁(xinyn)梵婀玲(fn)管窥蠡测(l)B.洗濯(zhu)葳蕤(wiru)潭柘寺(zh)滔滔汩汩(gg)C.枕藉(ji)琅笽(lngy)廿四桥(nin)风尘仆仆(pp)D.勖勉(x)踯躅(zhzh)褒禅山(chn)无尽藏海(c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签署诟骂溘然长逝游目骋怀B.侈谈令媛觥筹交错汗流浃背C.磐石肄业病入膏肓火中取粟D.鼓躁污蔑义愤填膺杯盘狼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蓉城最帅交警帅气挺拔,英俊逼人,求合照者趋之若鹜。
这两天,在圈中流传着一个段子:二环高架路西三段,蓉城最帅交警出没,你见过吗?B.西部生活给了我艺术的源泉,比如说我画《苏武牧羊》,脑中就会自然显现草原上的牧人,就会想到他们夙兴夜寐地辛勤,这种场景充满了生命的激情,同时也洋溢着朴素的浪漫。
C.进入高一年级下期后,他的学习状态一直不佳,连续几次测验都找不到感觉,屡试不爽,弄得心情灰灰的,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D.也正是这种安逸享乐的生活环境,使人们淡化了应有的价值观,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以致终日混混沌沌,盲目追风,把恶搞、肉麻当乐趣的青年人大有人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些写景状物散文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之欣赏陶醉,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B.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成都市金牛区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金牛区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期调研测试语文答案一.(12分)1.Dpìpìpīng pīng mài mòpán pánA.幽僻譬..如娉.婷—伶俜.脉.络/脉.脉流水坚若磐.石—凤凰涅槃.guǐkuíliào liào lílímiùliáoB.癸.丑—骙.骙瞭.望—镣.铐嫠.妇/管窥蠡.测谬.种流传—山川相缪.q.ìqìchàzhàtun dùn jìjíC.迄.今—收讫.侘.傺—叱咤.馄饨./混混沌沌..芰.荷为衣—岌.岌可危pāng bàng xiéjiémímǐxìqièD.滂.沱—诽谤.采撷.—仓颉.弥.望/风弭.雨停修禊.祈福—锲.而不舍2.A/(B.大笔如掾—椽 C.箫索—萧索摇摇欲堕—坠 D.肆业—肄掂记—惦记)3.D/①P42《我有一个梦想》保证: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
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②P38单元提示.揣测:推测,猜测。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③P8《故都的秋》.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
落寞:寂寞,冷落。
④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4.C/A成分赘余,“由于受”可去掉“由于”。
B成分残缺,“提高到关乎设计兴衰与天下存亡”后缺“提高”的中心词;可在后加“的高度”。
D.偷换主语,前半部分是“它”,而不能做末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主语。
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加“让你”。
二.(9分)(选自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4~7题,有改编)5.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四川成都六校协作体12-1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解析

四川成都六校协作体12-1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 xiān 煤屑.xiè 愆.期qiān靡.室劳矣míB.踱.步duó 梵.语fàn 譬.如pì 周公吐哺.bǔC.隽.永juàn 混沌.tǔn 溘.然kè 游目骋怀chěngD.激湍.tuān 虚诞.dàn 哽咽. yàn 一椽.破屋ch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枕藉落寞既往不究流觞曲水B.杂糅葱笼夙兴夜寐沧海一粟C.嬉戏盘踞了截爽直弱不经风D.诟骂磐石急不暇择此消彼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B.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D.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C.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D.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
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
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
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
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
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
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
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
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
2016成都市金牛区高一下期末质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6.6.29

成都市金牛区2016年高一年级下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1.A(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凉或超脱韵味)2.D(“功成身退而隐遁江湖的意味”不是常见的“扁舟”意象的蕴含,原文中说“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仅是其最早的意味。
)3.B(“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的原因是“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A(攀缘:攀登。
狙杙:像猴子一样攀着小木桩。
“攀缘狙杙”是一个动宾短语,应独立断开。
“人迹之所不通”,意思是人迹不至的地方,应和后面断开。
原句标点: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
)5.C(“以文天下之平”中的“文”,动词,文饰,润色。
)6.D(“由虚入实”应为“由实入虚”。
)7.(1)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得分点:“所谓”“以”“名”,判断句)(2)灵芝都是一样的,有时被天子认为贵重,有时被士人认为贵重,有时被凡夫俗子辱没,难道不是靠时机吗?(得分点:“贵”“于”“以”,被动句)(二)古代诗歌阅读8.本诗描绘了一个辛苦耕作、自食其力、自得其乐、无所怨尤的诗人形象。
(2分)“晨出”“四体”几句写出了诗人的耕作的辛劳和艰难;(1分)“开春”“盥濯”几句写出了诗人的欣慰而自得其乐之情;(1分)“遥遥”几句写出了诗人的无怨无悔。
(1分)(言之成理即可)9.《归》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2分)《庚》诗主要阐明归隐躬耕之理,阐明了诗人在耕作劳动中所获得的深刻认识和真切体验(躬耕情怀),(2分)同时又借古抒怀,表达了终生躬耕的信念(归隐思想)。
(2分)(言之成理即可)10.(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每处1分;凡有错别字或漏字,该处不得分)【参考译文】大中祥符年间,皇帝封禅泰山以文饰天下的承平气象,四方用灵芝来上报的有上万人。
高一下学期(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1

高一下学期(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本试卷共五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班级、试室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 浣.女(huàn)渚.清(zhǔ) 惘.然(wǎng) 潦.(liáo)倒B. 贾.人(jiǎ) 悯.然(mǐn) 呕哑.(yā) 咨.嗟(zī)C. 石栈.(zhàn) 猿猱.(róu) 鱼凫.(fú) 嘲哳..(cháozhā)D. 暮霭.(ǎi) 黍.离(shù) 抚膺.(yīn) 凝噎.(yē)2. 下列各选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2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B-3837飞机首次飞临钓鱼岛上空,与正在巡航的中国海监船编队会合,破天荒第一次对中国钓鱼岛进行海空立体巡航。
B.中国作家终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青睐,作为中国当代作家杰出代表的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实在可喜可贺。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2013年1月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Ⅰ卷(26分)Ⅱ卷(74分)14.①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拿着和氏璧回去,抄小路到赵国了。
(“诚”“见……于”“间”)②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
(“弗”“曲直”)【附】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参考译文: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
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
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
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
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
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
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
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
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15.默写:(略)16.①(1)芳菲凋零,子规哀啼,晓风残月,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牛区2012—2013学年度下期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 ( A梵.婀玲fàn C琅玡
..púpú D无尽藏.海zàng)
..Lángyá风尘仆仆
2.A (B令嫒 C火中取栗 D 鼓噪)
3.D(A贬词褒用:“趋之若鹜”含贬义;B赘余:“夙兴夜寐”,早睡晚起,形容勤奋不懈,不能再带中心语“地勤奋”;C望文生义。
“屡试不爽”:多次试验也没有差错,“爽”,差错。
)
4. B(A”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之欣赏陶醉”,句式杂糅;C“并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也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顺序颠倒;D偷换主语:应为“这些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
二、(9分)
5.B(A.原文是“但并无任何历史根据”;C. “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D.作者文中的意思是: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
6.C(题目为《美丽〈诗经〉》。
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
A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说《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是作者个人喜好而已;
B “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 D “无关紧要”错。
)
7.A(B作者并非要求所有的诗歌都用“天堂的三个元素”作为标准来评判;C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质疑,和学术界不把《诗经》作者当作问题没有因果关系。
D“《诗经》305首,都是美丽的诗篇”以偏盖全。
)
三、(6分)
8.B.使动,使……哭泣
9. D(A.之:音节助词/代词,歌;B.从:使……跟从,带领/跟从;C. 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但是,表转折;D.诸:均是“之于”的合音,之,复指代,于,介词,对) 四.(31分)
10.(1)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纵,一苇,所如,凌,茫然,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句意不正确扣1分)
(2)返回登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反,乎,中流,听,焉,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句意不正确扣1分)
11.两《赋》写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前赋所写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状。
(前后赋举例准确各1分,前后赋写景分析准确各1分)
附:《后赤壁赋》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2.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共5分,画错一处倒扣0.5分,扣完为止)
13.(1)《文选》
(2)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爱情而不得的痛苦,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言之成理即可诸如幸福人生、美好理想等)
(3)叠词的作用是增强诗的节奏感,增强音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更加充分。
如“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悱恻动人。
14. (1) 渐车帷裳
(2) 兰泽多芳草
(3) 契阔谈讌
(4) 羁鸟恋旧林
(5) 俯察品类之盛
(6)举匏樽以相属
(7)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8)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 15.AE(A.文章开头表达了城市生活的狭窄、拥挤和喧闹,为下文“寻找天籁”张本;E.应为“过渡到爬山虎被砍伐的结果”。
)
16.(1)春天嫩红浅绿,夏日青翠墨绿,秋天橙红金黄,冬天无叶干枯;用小小的脚爪抓住墙壁往上爬的坚忍向上。
(2分)
(2)第5自然段,爬山虎无须照顾却长得蓬勃茁壮,表现了其生命力的坚忍强大,(2分)
(3)第8自然段,断根的爬山虎绿叶靠着藤中的汁液很长时间才变成了枯叶,说明它生命的坚忍顽强。
(2分)
17.(1)爬山虎翠绿的枝叶在春天到来后在水泥墙上快速生长蔓延,显得茂盛而生机勃勃(2分)。
(2)用比拟手法,写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各种颜色的枝叶更替使水泥墙显得生机勃勃,不再单调冰冷(2分)。
(共4分)
18.提示:“作者借爬山虎的命运寄托了丰富的情感”:爬山虎的命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是本文答题的思路和线索。
参考:文章前半部分写自己由于对城市的狭窄和喧嚣难以忍受而追求清净,寻找到绿墙这片城中天籁,表现作者对窗外绿色世界的喜爱之情(4分);后面写爬山虎被砍伐换成奶黄建筑,表现作者对城市环境的鄙弃厌恶和对城中绿色世界遭到破坏的遗憾和痛惜之情(4分)。
(紧扣文章题旨,联系自己感悟。
)
六、19.(1)A(2)B(3)C(4)D
20.示例:
感叹内心世界的不宁静,朱自清的梦想是沉醉荷塘月色,穿越六朝江南的热闹和风流;
迷醉故都之秋的清净悲凉,郁达夫的梦想是流连庭院秋草,倾听北国秋天的蝉声和鸽哨;
感慨朝露人生的短暂易逝,曹操的梦想是建立万世功业,渴盼天下嘉宾贤士的到来和归附;
感喟北大师生做官心热汲汲功名,蔡元培的梦想是抱定求学宗旨,倡导莘莘学子砥砺德行和敬重师友
七、作文(60分)
21.评分指导意见:
1.本次作文写作,结合必修二“表达交流”要求。
2.命题定体作文,擅改题目和体裁,降格在36分以下。
3.有美的发现,有人生的感悟,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本次测试把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色彩作为发展等级标准。
5.记叙文贵在灵动,鼓励大胆想象和合理虚构,反对套作抄袭或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