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两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史铁生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1)课文是在怀念谁?(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自读要求(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
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三、再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语。
秋天的怀念教案6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6篇教案1:秋天的怀念——秋天的色彩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色彩特点;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色彩,如红叶、黄叶、橙色的果实等;2. 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色彩特点。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仔细观察秋天的色彩,描述所见到的颜色和形状。
3. 比较与归纳: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季节的颜色,归纳出秋天的色彩特点。
4. 创作:让学生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纸等材料,自由创作表达对秋天色彩的怀念之情。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秋天色彩的感受和怀念之情。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秋天色彩的认识和怀念之情。
教案2: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秋天的收获;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收获,如丰收的农田、果园等;2. 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收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收获特点。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仔细观察秋天的收获,描述所见到的农田、果园等的景象。
3.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收获对人们的意义,分享自己对秋天收获的感激之情。
4. 创作:让学生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纸等材料,自由创作表达对秋天收获的怀念之情。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秋天收获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秋天收获的认识和怀念之情。
教案3:秋天的怀念——秋天的变化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秋天变化的欣赏和怀念之情。
《秋天的怀念》教案2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人对秋天的思念的表达和描写。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才能。
3.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和情感表达才能。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对秋天的思念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学会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语句组织语言,进展情感表达和描绘。
【教学难点】1.感受诗人对秋天的思念的情感。
2.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气氛。
2.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对秋天的喜欢和记忆,并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
二、讲解诗歌〔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秋天的思念》这首诗歌,简要解读诗中的意图和情感。
2.老师带着学生朗读诗歌,并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老师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p 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表达和描写。
三、感受诗歌〔2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诗中的【关键词】:^p 汇和意象进展讨论和描绘,帮助学生加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2.老师组织学生进展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与秋天相关的文字,表达对秋天的思念和喜欢。
四、展示和交流〔15分钟〕1.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文字进展展示,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表达和理解。
2.学生进展交流和讨论,互相欣赏和评价,从中获取启发和灵感。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老师给学生几个写作提示,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进展写作。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素材和启发,进展短文写作,表达对秋天的思念和情感。
六、展示和点评〔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短文进展展示,并听取老师和同学的点评。
2.老师指导学生进展修改和改良,进步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准确度和语言流畅度。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在家中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表达对秋天的喜欢和思念。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进展创作,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三篇】《秋天的思念》教案1一、教学目标主要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比照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力量。
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会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会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依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二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构造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
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
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比方:a、可是我却始终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知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痛苦味道的,请补充说明?8、这些苦痛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苦痛,还有一点,就是病人糊涂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苦痛啊。
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
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答复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二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1)比方一一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拦住的毕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拦住的不是窗外“涮涮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小结:母亲的爱好英勇!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共2课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正确理解词义。
2、熟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感情基调。
(重点)3、学习文章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4、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
激发感恩的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给与我们各种温暖,你是否曾用心去感悟过呢?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几位作家的家庭,去感受他们所感悟到的亲情。
2、播放毛阿敏的《天之大》,让同学们从歌曲中感悟母爱。
3、作者简介: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史铁生的一些资料介绍一下,让大家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授(一)、生字瘫痪( tān huàn) 暴怒( bào nù) 侍弄( shì nònɡ)捶打( chuí dǎ) 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ao)诀别( jué bié) 烂漫( làn màn) 淡雅( dàn yǎ)翻来覆去( fān lái fù qù) 暴怒无常( wú chánɡ)(二)、词义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叨:形容说话啰嗦,反复的说。
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三)、朗读1、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深深的母爱与儿子的愧疚、思念2、学生反复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段(1-2):叙述“我”瘫痪后,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和病痛的折磨下关心“我”。
第二段(3-6):“我”在母亲的央求下,同意去看花,母亲却因病离世。
小学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小学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在读文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出示作者近照)他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5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合欢树》片段)1,学生谈读后感2,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们要学的《秋天的怀念》就是其中一篇,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
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读书到了哪一个台阶。
(课件出示: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整体感知1,指名读,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2,听范读3,听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三,品味课文1,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文章是怎样写我的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
说说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交流(脾气暴怒)3,引读: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4,过渡:是啊,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你能理解吗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他的亲人,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劝劝他(学生劝)你们讲得很有道理,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能听进去吗5,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质疑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述说)预设:谁怀念秋天?(板书:史铁生)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秋天吗?除过秋天,还怀念什么?2、问题梳理从课题质疑入手并对提出的问题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1、通过预习,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儿子、母亲。
板书:儿子母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你能从文中拎出一个词吗?(瘫痪、暴怒无常)板书:暴怒无常2、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表现在哪里?请从第一段中找找,画出这样的句子。
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补充,深入人物内心21岁,生如初阳,却双腿瘫痪!如此的噩运,谁能承受?!史铁生后来曾写过一篇长文章,记录21岁时的命运重创,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岁那年》,谁与老师轮流读读:课件出示(配乐)那时(十九年前)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的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
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深深的母爱。
【教学难点】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时间】1课时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1.给学生通读课文的时间,自行划出重点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事。
预设:__讲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安慰“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在母爱有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要好好地活儿。
三、研读课文,探究释疑1.现在让学生来回到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母亲。
为什么是怀念,----母亲已经去世。
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母亲是秋天去世的。
2.同学们能从文中句子中,找出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吗?学生回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师继续提问:同学找出的这几句话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能明确表现“我”的心情的吗?学生回答:“突然”、“猛地”、“摔”、“砸碎”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师接着说: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_______?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21岁蹦乱跳的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大,本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埈,可现在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师: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两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品味伟大无私的母爱。
2.品味理解作者对母亲的复杂丰富的情感。
3.理解鉴赏标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中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并能做简要分析。
教学难点:
能够用文字全面、深刻、准确地分析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要尽可能减少频繁琐碎的问答,减少短暂肤浅的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
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时年22岁。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
后从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