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市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卷表格)1.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
韩国媒体评论说,不了解长征,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了解中国。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
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B.优秀文化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2.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
这说明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3.同样使吃西餐,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这说明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不同国家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C.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4. 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文,被称之为“现代文盲”。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民族文化会失去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5.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湖南省株洲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有答案)【最新】.doc

湖南省株洲市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问题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问题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A.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B.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谁决定谁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
据此回答4-5题4.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说A.哲学是经济政治的体现 B.哲学是思想文化的灵魂C.哲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D.哲学是政治斗争的核心5.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意味着①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②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③哲学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④哲学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D.所有有形的物体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江山易改,本性难移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8.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C.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9.我国科学家已破译水稻遗传密码,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这一研究必将推动我国农田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12年高二上册政治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2年高二上册政治期末试卷(含答案)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请选出)1.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说明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的规律2.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因为A.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C.先进的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D.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社会科学体系。
据此回答3~5题。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4.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智慧的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联系5.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中二年级 政治 参考答案.doc

2009年上海各区一模试卷2009年嘉定区中考一模试卷 22009年普陀区中考一模试卷72009年浦东区中考一模试卷122009年静安区中考一模试卷172009年徐汇区中考一模试卷222009年闸北区中考一模试卷262009年黄浦区中考一模试卷312009年长宁区中考一模试卷362009年杨浦区中考一模试卷402009年南汇区中考一模试卷462009年卢湾区中考一模试卷512009年青浦区中考一模考试562009年金山区中考一模考试612009年闵行区中考一模试卷652009年虹口区中考一模考试702009年嘉定区中考一模试卷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一)积累(18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 。
(《书愤》)2. 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 。
(《天净沙·秋思》)4. 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二)运用(10分)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淑、天高水清。
B、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C、大街上,公园里,车厢内外,是我们的目光驻留之地。
D、所谓“以史为鉴”,“学史使人明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在他善于像人一样去爱的时候,他__________是一个真正的人。
_________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_________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A、只有……才……。
如果……而且……B、如果……就……。
因为……所以……C、也许……那么……。
不是……就是D、只有……才……。
如果……但是……8.根据下列语境,用词最得体的一项是()自修课上,小明做数学作业时,发现尺断了,就向旁边的张强同学借……A、小明大声说:“我尺断了,借我一把尺,好吗?”B、小明走上前说:“喂,快借我一把尺。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A 和B 是两个命题,如果A 是B 的充分条件,那么A ⌝是B ⌝的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0),B (—1,3,0),若点C 满足OC =αOA +βOB ,其中α,β∈R ,α+β=1,则点C 的轨迹为 A 、平面 B 、直线 C 、圆D 、线段3.曲线y =x 2+3x 在点A (2,1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A .4B .5C .6D .74.函数f (x )=x 3+ax 2+3x -9,已知f (x )在x =-3时取得极值,则a 等于( )A .2B .3C .4D .55.抛物线281x y -=的准线方程是( )A .321=x B .2=y C .321=yD .2-=y6.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和N 分别为A 1B 1和BB 1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52B .52-C .53 D .1010 7. 错误!错误!d x 等于( )A .-2ln2B .2ln2C .ln2D .-ln28.已知12,F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1F 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 2F 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A.2B.3C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小题,满分20分) 9、以(1,1)-为中点的抛物线28y x=的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10、在△ABC 中,BC 边长为24,AC 、AB 边上的中线长之和等于39.若以BC 边中点为原点,B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BC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 .11、已知M 1(2,5,—3),M 2(3,—2,—5),设在线段M 1M 2的一点M 满足21M M =24MM ,则向量OM 的坐标为 。
2011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科)期末考试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文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单选题(1—30,每题1.5分,共45分;31—45,每题2分,共30分涂写在答题卡上)46.(6分)结合材料说明开展“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对于塑造人生的意义。
(1)开展以“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传递的是健康和真情,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开展以“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有利于增加人的精神力量。
(3)开展以“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传扬的是美德和理想,传播的是知识和文明,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7.(9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试述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47.(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实践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那些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些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不利于文化创新,必须予以克服。
(5)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48.(1)漫画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2)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8分)答案(1)漫画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11-2012上学期高二期末政治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政治试卷姓名: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②WTO的协议和协定是由发达国家通过谈判决定的③WTO的最主要原则之一是非歧视原则④WTO为成员提供了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②③2、.2008年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30周年。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是( )A.大量吸引外资B.公平贸易与政策法规透明原则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是( )①科技全球化②生产全球化③贸易全球化④资本全球化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4、在日常生活中,从家电、汽车到服装、食品,“洋货”到处可见,我国制造的商品也走出国门,世界各地都能买到“中国制造”。
.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B.经济全球化已经影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C.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D.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各个领域5、昆明的滇池近几十年来严重污染,周围的农田、化工厂是主要污染源,如果将这些农田和化工厂几十年来的利润汇总,有几十个亿,但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现在要使滇池水变清,将劣五类水变回到二类水,最起码要投入几百个亿.。
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B要坚持以人本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D.坚持“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方针6、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②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7、我国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是( )①低水平②落后③不全面④发展很不平衡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 )A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 .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9、企业之所以要树立“诚信服务”的营销理念,是因为()A.良好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B.企业信誉是企业的有形资产C.只要坚持诚信就能提高市场占有率D.只要坚持诚信就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表现在(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宏观调控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1、.从事食品经营,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从事药品经营,必须有医药行政部门的许可证,从事工商经营,必须有工商行政部门的营业证.这是国家运用( )管理经济.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道德手段D.行政手段1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坚持共有制的主体地位B.实现共同富裕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空控D.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13、近年来,市场上有不少牙膏是小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低成本.低价格,使一些正规的牙膏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材料表明(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D.竞争促使企业优胜劣汰14.中央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家电下乡”名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牟取不法利益,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必须予以严惩。
2011—2012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阶段考试文科综合政治部分一、选择题。
24、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蛾一号”发射成功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③④25、下列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B、政治是经济的基础,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先进的文化能促进政治的发展,所以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治26、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着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
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
对西方人的赞美之辞,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
这说明()A、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B、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的差异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差异27、在一些城市的草坪花丛中,人们常会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让我们与蜜蜂和蝴蝶共舞”等非常人性化的语句,提醒人们不要踩踏采摘。
材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2011年6月12日是我国的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我国政府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全国“文化遗产日”。
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
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讲具有重要的意义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9、在3G时代,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机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将会在媒体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共计66分,请将
答案填入答卷表格)
1.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2.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3.“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
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5.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
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
D.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
6.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8.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9.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
“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ﻩ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10.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1.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他的观点否认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
在这一问题上,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荀子和朱熹两人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承认“行”。
这启示我们
A.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B.只要积极参加实践,就能掌握一切知识
C.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必须参加实践 D.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肤浅的
14.“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人深思。
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创新。
关于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现实②创新就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③创新就是要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④创新是否定之中有肯定,即辩证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