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完美修改版)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 ),但我 还是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死亡 战士们都知道这一走意味着( ), 死亡
但他们还是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我知道这一走还意味着( 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任务完成
),所以我
任务完成 战士们都知道这一走还意味着( ), 所以他们还是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公 里,面积为225平方公里。环山共 有五坨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 05米,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 山势险峻。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 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 “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 越。
4.面对这条绝路?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 词看出来的? • “斩钉截铁” • 5.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可以看 出来? •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 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理解: 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 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五位 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 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 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 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 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zhǎn)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 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2.“绝路”在文中指什么?找到相关的 语句读一读。 • 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 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 3.为什么称这条路为绝路?
学习第二部分: 痛击敌人(第2自然段) 默,让敌人走近了,才 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 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 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像 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 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的瞄准敌人射击.
22狼牙山五壮士

。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 被打死打伤中国人达2100 余万人,1000余万人被残 害致死。仅南京,6个星 期内,就杀死了30万人。
日本侵略者在 我们东北建立 了一个“73 1”细菌部队, 用中国人做实 验,向人体内 注射鼠疫,手 段极其惨忍。
1941年起,日寇在 共产党根据地实行 “三光”政策—— 杀光、烧光、抢光, 被杀害中国人不计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 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 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 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 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 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 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 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
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 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 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 长后面。”
进攻隆化县 城的战斗中,董 存瑞毅然用身体 做支架,左手托 起炸药包,右手 拉燃了导火索。 随着天崩地裂的 一声巨响,敌人 的桥形暗堡被炸 毁,董存瑞用自 己年轻的生命为 部队的胜利开辟 了道路,牺牲时 年仅19岁。
面对凶恶的敌人, 她怒斥到:“你们可以 把整个村庄变成瓦砾, 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 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信仰!”在最后走 上刑场时,她一路高唱 《国际歌》,慷慨赴死, 为国献身,实践了自己 “捐躯赴国难,视死乎 如归”的铮铮誓言。
我会读
葛 雹 吼 腔 崎 岖 恨 眺 斩 仇 坠
我发现
大举进犯 叽里呱啦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纷纷滚落 昂首挺胸 居高临下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我可以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 →( 引上绝路 )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7单元第22课 狼牙山五壮士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重点)狼牙山五壮士简介“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
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
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驻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
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任务。
坠落(zhuì zuì)仇恨(chóu cóu)抡一圈(lūn lún)绷紧(běng bēng)龙王庙(miào mào)•••••√√√√√坠 抡 仇 斩 眺zhuìlūn chóu zhǎn tiào弹dàn(子弹)tán(弹琴)磨mó (磨炼)mò (磨坊)斗dǒu(斗胆)dòu(斗争)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2课狼牙山五壮士

•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 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 同心声,充分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赞扬了 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表达 了中国人民誓将取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 坚定信念。
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称作“战士”,后半部分改 为“壮士” • 前半部分称他们为“战士”是因为他们在完成上 级布置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 • 后半部分改为“壮士”是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 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做好了牺牲 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 下了悬崖,所以成为“壮士”。这样的称呼表达 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和尊敬之情。
•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 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 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 人纷纷滚落深谷。 • “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石头砸得非常密集,非 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 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 概。
•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 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 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 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 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带点部分的意思,说 说句子好在哪里。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 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 棋盘陀走去。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和说话坚定果断,毫 不犹豫。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 连队,坚定不移的决心,毫不犹豫,将人民的 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沈重,原名沈绍初,浙江桐乡人。 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中国新闻 专科学校。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重庆市军管 会文管会文艺处成员,西南文联 《西南文艺》编辑,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讲习所四期学员,中国作家协 会重庆分会《红岩》编辑,中国作 家协会四川分会《峨眉》编辑,四 川省文联《四川文艺》、《四川文 学》及《现代作家》编辑、作品组 负责人,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 院副院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重 庆分会第一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 四川分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四 川省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1946年 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
22狼牙山五壮士

形容声势及其浩大。
找一找近义词 地形-( 地势) 掩护-(保护)依托-(依靠) 眺望-( 远眺)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找一找反义词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坚强-(软弱) 胜利-(失败)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讲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英勇歼敌。 讲五位战士英勇壮烈的跳下了悬崖。
9、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课文前面称他们为“五 位战士”,后面却称他们为“五位壮士”?
答:因为五个战士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他们前 面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连队主力;一条是通 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 和连队主力,五位战士毅然选择了“把敌人引 上来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表现了 他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后来称他们为 “狼牙山五壮士”。
诱敌上山
)-(
引上绝路
)
2)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 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 )! “中国共产党万岁!” 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惊天动地 坚强不屈
)的声音!这声音
气壮山河
5、词语解释 奉命: 崎岖: 横七竖八: 全神贯注: 山涧: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遵照上级命令。
形容山路不平。
在课文中勾画出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以及五位战士神态、动作的句子。
给全文划分段落,小组合作。
层次
段落划分
段意归纳
讲七连六班的战士们接受了掩护群众和 连队转移的任务。 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讲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 第三部分 3
第四部分 4-5
第五部分 6-9
Yǎn hù chóu hèn tiào wàng rèn wù
掩护 仇恨 眺望 任务
22、狼牙山五壮士

F,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G,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H,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I,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J,气壮山河:指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三、根据“自学提示”,合作完成如下问题:
A,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并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A,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B,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速,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学生大声朗读第五部分;
2,想象文字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课题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
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2,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六、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师:同学们,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不仅是五壮士的视死如归,更是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气节啊。
1,出示图片(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
2,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配乐写)
七、总结: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布
置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备注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你们可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革命英雄,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
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作
业
布
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找得多。
板
书
设
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课文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9):壮烈跳崖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读课文原文。
(2)谈感受,大家补充。
(3)富有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尝试背诵这些内容。
5.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知识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故事。
三、朗读全文,思考问题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22《狼牙山五壮士》完整课件

从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对日寇的痛恨、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
话。
(二)学习“引上绝路”部分:
默读第3自然段,,哪些语句表现 了他们的壮举?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并在旁边批注他们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 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 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 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zhǎn)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绝路”在文中指什么?找到相关的 语句读一读。
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 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3.为什么称这条路为绝路?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 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 里。环山共有五坨36峰,主 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 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 峻。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 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闫王 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 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返回
返回
晋 察 冀
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 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 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残。例如,1943年9 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 秋季大扫荡",仅三个月的时间,日军残杀我人 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 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 使北岳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狼牙山简介
历史背景
课文分析
英雄五壮士
1、《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 诉了我们什么? 2、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 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3、怎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牢记这段历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绝不能 让悲剧重演!!
“矗立”、“耸立”、“屹立”、“挺立”的区别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选择题,用“矗立、耸立、屹立、挺立”四个 词填空。笨笨熊一时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于是,他开始大声嚷嚷了: “爸爸,这四个词语怎么选啊?好像是一样的意思啊,快来教教我吧!” “嘿嘿,你就是不肯动脑筋,碰到问题只会叫。”熊爸爸点着儿子的脑门 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地读起题目来了…… 过了一会儿,熊爸爸清了清嗓门,对笨笨熊说:“‘矗立、耸立、 屹立、挺立’这四个词都是动词,都可表示直立不动,但在意义、色彩和 用法上有差别。四个词用于具体事物,如建筑物、山峰和树木等,常可互 换。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用于建筑物,以‘矗立’、‘耸立’居多;用 于山峰,以‘屹立’居多;用于树木,以‘挺立’居多。” 笨笨熊听了,摸着脑袋说:“爸爸,你讲得太笼统了,我还是有点不 懂啊!” “哦,我再说仔细一点。”熊爸爸推了推眼镜,“‘矗立’重点在直, 直而高地立着之意。中性词,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耸立’明显地高 于周围的物体,重点在高,高而突出地立着。中性词,一般用于物,不用 于人;‘屹立’重点在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來指人或物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來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带有明显的褒 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于事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也可 以用于人。‘挺立’着重于直立而不弯曲,此外,还可以喻坚强不屈服。 中性词,但常用来表示褒扬的意思,可用于事物,一般是具体事物,也可 用于人。” “哦,我明白了!”笨笨熊说完,拿起笔,飞快地把四个填空题做 完了,熊爸爸在一旁笑着说:“孺子可教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抗战全面打响。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 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出兵我国东北。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 签署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在南京 向中国政府代表呈交投降书。抗日战争及二战至此正式 结束。 一般认为,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 变”,并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 结束,历时97月又3天,共为八年,故称为八年抗战。 这场战争向上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 变”,因此也有十四年抗战之说。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 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 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 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 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 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2 狼牙山五壮士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让敌人走近了,才下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 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 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 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 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 瞄准敌人射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 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 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亲爱的同学,你能根据熊爸爸讲述的知识,完成 下面的填空吗? 1.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人们眼前( 矗立 )着。 2.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大楼(耸立 )在操场旁 边。
3.一棵棵高大的雪松( 挺立)在道路两旁,伸 出的枝叶挡住了强烈的阳光,树下一片阴凉。 4.中国人民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屹立 )在
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