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选线PPT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选线PPT课件

❖ 1.路线长度 ❖ 2.线形标准、技术指标 ❖ 3.占地面积 ❖ 4.工程数量:土石方、路面、桥涵、挡土墙、
防护工程 ❖ 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 ❖ 6.劳动力:数量、来源 ❖ 7.工程总造价。
15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 一、平原区路线特点
❖ 平原地区,地面起伏不大,除泥沼、盐渍上、河谷 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 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因此,平原区 选线主要是克服平面障碍。
❖ 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 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 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 的安全。
❖ 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 必须靠近或穿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 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力,电讯设施。
19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 1. 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大桥原则上应 服从路线总方向并满足桥头接线的要求,桥路综合 考虑。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 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第六章 选 线
第一节 概 述
❖ 定义: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 行,经济上合理,满足使用要求的道路中线的过程。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对路线的各个方案进行 论证、比选,从而确定最优路线方案;
❖ 2.路线设计时要考虑技术指标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做到行车安全、舒适,满足技术指标,造价低;
见。 ❖ (4)通过比较,提出路线必经的控制点。 ❖ (5)分段估算各种工程量。 ❖ (6)筑路材料调查。 ❖ (7)其它如沿线民族习惯、生活供应、运输条件
等的调查。 ❖ 4.整理调查成果,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上级编
防护工程 ❖ 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 ❖ 6.劳动力:数量、来源 ❖ 7.工程总造价。
15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 一、平原区路线特点
❖ 平原地区,地面起伏不大,除泥沼、盐渍上、河谷 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 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因此,平原区 选线主要是克服平面障碍。
❖ 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 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 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 的安全。
❖ 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 必须靠近或穿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 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力,电讯设施。
19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 1. 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大桥原则上应 服从路线总方向并满足桥头接线的要求,桥路综合 考虑。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 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第六章 选 线
第一节 概 述
❖ 定义: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 行,经济上合理,满足使用要求的道路中线的过程。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对路线的各个方案进行 论证、比选,从而确定最优路线方案;
❖ 2.路线设计时要考虑技术指标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做到行车安全、舒适,满足技术指标,造价低;
见。 ❖ (4)通过比较,提出路线必经的控制点。 ❖ (5)分段估算各种工程量。 ❖ (6)筑路材料调查。 ❖ (7)其它如沿线民族习惯、生活供应、运输条件
等的调查。 ❖ 4.整理调查成果,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上级编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PPT课件

_ 1469 19710 33638 1920 5966
14
P145
15
图6-2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两点间有南、北线两个方 案。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寨、安渡两地,则南线要近23km, 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划需要考虑从安渡通往某市, 则经南线通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两方 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垭口海拔为3000m,北线垭口海拔为 3300m。南线积雪虽较北线薄,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较 陡,需要展线 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时南线越岭段东侧 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沙等 病害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需展线,线形 指标较高。北线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线均有旧路或便道可以 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旧路,略加改善即可达到新建标 准,比南线(几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较方便。 综合上述分析,推荐北线方案。
13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工
土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
涵洞
挡墙
隧道
材
钢材
料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选结果
表6-1 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
单位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处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22
23
就桥梁而言,乙线较好,但路线较长;就 路线而言,甲线里程最短,但桥梁多,且都 为斜交;丙线则各桥都近于正交,线形也较 舒顺美观。三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因这条 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要,故采用甲线。
14
P145
15
图6-2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两点间有南、北线两个方 案。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寨、安渡两地,则南线要近23km, 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划需要考虑从安渡通往某市, 则经南线通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两方 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垭口海拔为3000m,北线垭口海拔为 3300m。南线积雪虽较北线薄,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较 陡,需要展线 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时南线越岭段东侧 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沙等 病害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需展线,线形 指标较高。北线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线均有旧路或便道可以 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旧路,略加改善即可达到新建标 准,比南线(几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较方便。 综合上述分析,推荐北线方案。
13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工
土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
涵洞
挡墙
隧道
材
钢材
料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选结果
表6-1 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
单位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处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22
23
就桥梁而言,乙线较好,但路线较长;就 路线而言,甲线里程最短,但桥梁多,且都 为斜交;丙线则各桥都近于正交,线形也较 舒顺美观。三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因这条 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要,故采用甲线。
道路勘测第6章

2).山腰线 平面转角较多,纵面较为平 缓。
• 3).越岭线
平纵指标较低。
• 4).山脊线 • 平纵指标相对较高,构筑物较少。
2.布线要点
1).沿溪线(沿河线) 选岸,定高,跨河。以纵面为主安排 路线。
• 2).山腰线 • 避让地质地 形不利地段。以平面 为主安排路线。
• 3).越岭线 • 选垭口,定 标高,多展线。以纵 面为主安排路线。
1.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地面起伏大,自然坡度20度以上,相对 高差200米以上,地形、地质复杂,河流比 降大,洪水暴涨暴落,气候多变,季节和 昼夜温差大。 (2)路线特征 平纵横受限很大,平纵技术指标较低。
按路线行经地形来分, 可有四种路线: 1).沿溪线(沿河线) 平纵指标相对较 高,排水构筑物较多, 受洪水威胁较大。
(6). 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7).多方案比较选择
6.2 路线方案比较
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 从路线建设的意义、性质、在路网中的 作用、造价、技术标准等大的方面进行比选。
2.详细的方案比较 (1)技术指标的比选 主要是平纵面技术指标的比选。 (2)经济指标的比选 工程量、投资、效益的比选。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图6.40城市用地平面布局示意图
1—水厂;2—公园;3—码头;4—火车站;5—机场
图6.41式路网
图6.33 成都市道路系统图
图6.34 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放射环型路网结构
图6.35 重庆市区干道系统
(3)自由式路网 (4)混合式道路网
图6.36 北京道路系统
2.城市道路规划的技术指标 (1)非直线系数
图6.37 方格网式路网
图6.38 放射式路网
(2)道路网密度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定线

第二节 实地放线
n 一、穿线交点法
n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时
பைடு நூலகம்
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把纸上路
线的每条边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伸这些直
线支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
n 1.支距法
2.解析法
第二节 实地放线
n 一、穿线交点法 n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时 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把纸上路 线的每条边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伸这些直 线支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 n 1.支距法 n 2.解析法
▪
1.直线型法(传统法);
▪
2.曲线型法。
纸上定线是在已定修正导向线的基础上,按
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最后定线,具体操作有 两种做法:
• 1)直线型法:在修正导向线上,按照弃少就多,保证 重点的原则,先用直线尺绘出与较多地形相适应的各个 直线段,然后用半径适当的圆曲线把相邻直线连接起来。 当地形复杂、转折较多或弯道处控制较严时,也可先确 定圆曲线,然后用直线把圆曲线连接起来。
第一节 纸上定线 ▪ 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
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 过程。
▪ 越岭线纸上定线的方法: ▪ (一)定导向线 ▪ 1.确定路线方案。
B
第一节 纸上定线 ▪ 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
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 过程。
▪ 越岭线纸上定线 的方法: ▪ (一)定导向线 ▪ 1.确定路线方案。 ▪ 2.绘均坡线。
P d θ
DDi
第三节 实 地 定 线
道路实地定线
• 一、概述 1、任务: 在路线总体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础上, 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及 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 面因素,合理安排、定出路线中线位置。 内容: 确定交点、曲线定线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选线方法

4 、沿线的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等。
四、路线方案比选的方法与步骤 The method and step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 料。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 例尺(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 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研究重点应放在 地形、地质、地物复杂、外界干扰多、牵涉面大的段落。 比如可能沿哪些溪沟,越哪些垭口,路线经城镇或工矿 区时,是穿过、靠近、还是避开而以支线连接等,要进 行多种方案的比选,提出哪些区段应进行实地踏勘。
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 同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对进行实地调查的各比 选方案,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 可能的方案。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五、路线方案比选示例 The case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4、第二方案路线虽然最短,但与第一方案比较,用 地较多,造价高于第一方案273万元,实地调查发现 与铁路严重干扰,施工运营均有影响;
路线方案比选示意图
比较内容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工
上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涵洞挡墙源自隧道钢材材
木材
料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单位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3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四、路线方案比选的方法与步骤 The method and step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 料。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 例尺(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 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研究重点应放在 地形、地质、地物复杂、外界干扰多、牵涉面大的段落。 比如可能沿哪些溪沟,越哪些垭口,路线经城镇或工矿 区时,是穿过、靠近、还是避开而以支线连接等,要进 行多种方案的比选,提出哪些区段应进行实地踏勘。
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 同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对进行实地调查的各比 选方案,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 可能的方案。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五、路线方案比选示例 The case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4、第二方案路线虽然最短,但与第一方案比较,用 地较多,造价高于第一方案273万元,实地调查发现 与铁路严重干扰,施工运营均有影响;
路线方案比选示意图
比较内容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工
上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涵洞挡墙源自隧道钢材材
木材
料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单位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3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选线.pptx

二、选线原则
• 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它的优劣关系到道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 在路网中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正如前所述,影响路线设 计除自然条件外尚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选线要综合考虑 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 1.多方案选择: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 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 最优路线方案。
第44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2)利用河曲及“S”形河段跨河,改善路线线形
第45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3)适当斜交改善桥头线形
第46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4)对大桥不宜斜交,可对桥头路线适当处理
第2页/共121页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
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 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 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 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 林、茶林、果园)等。
第3页/共121页
二、选线原则
•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 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 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第8页/共121页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
• 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它的优劣关系到道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 在路网中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正如前所述,影响路线设 计除自然条件外尚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选线要综合考虑 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 1.多方案选择: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 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 最优路线方案。
第44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2)利用河曲及“S”形河段跨河,改善路线线形
第45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3)适当斜交改善桥头线形
第46页/共121页
2).桥位与路线的配合
(4)对大桥不宜斜交,可对桥头路线适当处理
第2页/共121页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
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 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 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 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 林、茶林、果园)等。
第3页/共121页
二、选线原则
•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 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 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第8页/共121页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PPT课件

▪ (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 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路线 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 (3)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
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以上。
7
2.气候: ▪ 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
4
3、定测和施工图设计
定测是具体核实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进行路线评测,实地布施等 工作。 ㈠根据:计划任务书、视察报告(可执行报告)、初步设计、技术设计。 ㈡目的:为编制施工图或技术设计搜集资料。 ㈢基本要求 最后确定路线位置,实测平、纵、横,布置结构。
具体的: ①实地放线(修改初步设计) ②测定中线,丈量距离、测设曲线、钉桩标明里程。 ③进行中桩水准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④桥、涵勘测(地形、地质、水文) ⑤路基路面挡墙等人工构造物设计资料收集。 ⑥沿线土壤地质、水文筑路材料勘察。 ⑦占地、拆迁及预算资料收集
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 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 条件。 ▪ 3.水文及水文地质: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 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 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 ▪ 4.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决定地基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 性,确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 方工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 5.土质: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 尺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型式和结构的确定。
10
6.2 路线方案选择
▪ 一、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 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
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 方针的体现。 ▪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 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 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 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等件以及工程量、三材 (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 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 4.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 等。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PPT课件

9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 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 3.具体定线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 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 作。
26
6.4 山岭区选线
山岭区特征: 地形方面:地面横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变化复杂; 路
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 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
化复杂 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
➢ 沿河线、山腰线、越岭线、山脊线
27
一、沿河(溪)线
定义:沿河(溪)线是沿着河
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流多等特点; 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 准; 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农需要,选线要考虑 多方面因素。
19
平原区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基本线形应是短捷顺 直。(大戈壁滩、沙漠、草原)
但一般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网纵横交错,城镇、 工业区较多,居民点较稠密。
▪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 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 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 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 2)山岭、重丘地形
▪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 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 地形限制。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 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 3.具体定线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 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 作。
26
6.4 山岭区选线
山岭区特征: 地形方面:地面横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变化复杂; 路
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 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
化复杂 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
➢ 沿河线、山腰线、越岭线、山脊线
27
一、沿河(溪)线
定义:沿河(溪)线是沿着河
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流多等特点; 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 准; 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农需要,选线要考虑 多方面因素。
19
平原区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基本线形应是短捷顺 直。(大戈壁滩、沙漠、草原)
但一般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网纵横交错,城镇、 工业区较多,居民点较稠密。
▪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 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 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 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 2)山岭、重丘地形
▪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 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 地形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1:10万 )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几条比较有 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航 摄资料选线。
成果:在路线的起终点间经比选确定一系列大的 控制点,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基本走向。
二、影响因素
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 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 、农田、水利的关系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3)利用飞机确定
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
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避让、穿越、 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
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式 先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镇、工厂
、农场以及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 制点之间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物分布情 况,确定哪些可穿越哪些该绕避以及怎样绕避,从而 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线一般应由一个控制点直 达另一个控制点,不作任意的扭曲。
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1)调查准备 (2)调查内容
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相对
高差<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 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昂贵;居民点较密,各种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 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例: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 须经过的经济据点。若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 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 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 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为了降低工程 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点 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 绕避不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 控制点。这样,据点A、B之间就有ADFB和 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BC之间也有BHC 和BIC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 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
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 的工作。
选线过程:
粗
细
轮廓
具体
分阶段分步骤
多方案比选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选用最优的路线方案。 2.结合所采用的计算行车速度,正确运用技术指 标。 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 4.处理好路线与名胜、风景、古迹的关系。 5.对不良地质地段,正确处理路线与绕避或穿越 的关系。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 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
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 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 条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7.正确应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 (1)整体式断面
在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路幅设计的首 选方案。
优势: 在于工程集中,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 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在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基路幅较宽,平 、纵面设计灵活性差,在路线布置的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 下,会使得路线总体设计单调、呆板,出现高填深挖、挤占河 道、增加占地、拆迁等现象,工程量大幅增大,工程造价上升 ,不利于环境保护。
整 体 式 断 面
(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中 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
①河(沟)地段布线
分 离 体 式 断 面
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
(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 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
池塘等。 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指 标较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 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由于平原区路线平、纵面线形 指标较高,后期改建提高等级时多数路段可以利用,减少了改 造工程费用。
②不同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二、选线的步骤和任务
选线的任务: 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 合理的最优方案。 选线的过程: 分阶段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过程。 选线的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带的选择 具体定线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 基本走向的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六章 选线
主讲教师:
本章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 步骤;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 方法;平原区选线要点;山岭区沿河(溪 )线、越岭线和山脊线的选线要点;丘陵 区选线方式;各种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 区的选线要点;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 用等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
2、路线带的选择
目的: 在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在大的控制点之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这些 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带。 方法: 在大比例尺(1:1000~1:5000)地形图上通过 比选的方法确定。 成果: 大控制点和其间细部控制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
3.具体定线
目的: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 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路线中线。 方法: 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等。 成果: 满足技术标准的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1:10万 )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几条比较有 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航 摄资料选线。
成果:在路线的起终点间经比选确定一系列大的 控制点,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基本走向。
二、影响因素
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 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 、农田、水利的关系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3)利用飞机确定
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
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避让、穿越、 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
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式 先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镇、工厂
、农场以及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 制点之间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物分布情 况,确定哪些可穿越哪些该绕避以及怎样绕避,从而 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线一般应由一个控制点直 达另一个控制点,不作任意的扭曲。
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1)调查准备 (2)调查内容
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相对
高差<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 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昂贵;居民点较密,各种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 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例: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 须经过的经济据点。若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 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 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 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为了降低工程 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点 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 绕避不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 控制点。这样,据点A、B之间就有ADFB和 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BC之间也有BHC 和BIC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 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
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 的工作。
选线过程:
粗
细
轮廓
具体
分阶段分步骤
多方案比选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选用最优的路线方案。 2.结合所采用的计算行车速度,正确运用技术指 标。 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 4.处理好路线与名胜、风景、古迹的关系。 5.对不良地质地段,正确处理路线与绕避或穿越 的关系。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 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
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 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 条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7.正确应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 (1)整体式断面
在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路幅设计的首 选方案。
优势: 在于工程集中,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 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在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基路幅较宽,平 、纵面设计灵活性差,在路线布置的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 下,会使得路线总体设计单调、呆板,出现高填深挖、挤占河 道、增加占地、拆迁等现象,工程量大幅增大,工程造价上升 ,不利于环境保护。
整 体 式 断 面
(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中 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
①河(沟)地段布线
分 离 体 式 断 面
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
(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 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
池塘等。 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指 标较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 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由于平原区路线平、纵面线形 指标较高,后期改建提高等级时多数路段可以利用,减少了改 造工程费用。
②不同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二、选线的步骤和任务
选线的任务: 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 合理的最优方案。 选线的过程: 分阶段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过程。 选线的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带的选择 具体定线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 基本走向的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六章 选线
主讲教师:
本章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 步骤;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 方法;平原区选线要点;山岭区沿河(溪 )线、越岭线和山脊线的选线要点;丘陵 区选线方式;各种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 区的选线要点;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 用等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
2、路线带的选择
目的: 在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在大的控制点之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这些 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带。 方法: 在大比例尺(1:1000~1:5000)地形图上通过 比选的方法确定。 成果: 大控制点和其间细部控制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
3.具体定线
目的: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 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路线中线。 方法: 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等。 成果: 满足技术标准的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