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之美》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雕塑之美人美版

17、雕塑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认识雕塑艺术造型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
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
技能:学习用美术语言评述雕塑的美感,表达欣赏感受,提升对雕塑的认识能力,培养欣赏评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欣赏方法,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感受雕塑的作品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雕塑作品的观察、研究、评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欣赏体会雕塑作品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时代中外雕塑作品的内涵,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影视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引导: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忘怀,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
播放奥运会放飞和平鸽的视频资料。
二、走近并认识雕塑1、这段舞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舞蹈中的哪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学着做出来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个美丽的瞬间留下来,让它成为永恒?学生交流体会:这段舞蹈表现了放飞和平鸽,祈求和平的情景。
可以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让它们成为永恒。
(为欣赏雕塑做好铺垫)板书部分课题:美2、我们来看一看用雕塑定格的《放飞和平鸽》。
3、课件出示雕塑作品《舞》。
雕塑《放飞和平鸽》美吗?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雕塑之美》。
补充课题:雕塑之美5、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卢舍那大佛》:位于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外,高达17.14米,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附近,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而造,是美国的象征。
雕塑单元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实施年级:高中/初中/小学课程标准模块:选择性必修/必修/劳动与技术使用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教版/其他版本单元名称:发现雕塑之美/雕塑制作基础/纸雕塑制作等单元课时:4课时/8课时/2课时等---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分类及特点。
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材料及成型方法。
熟悉中外著名雕塑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雕塑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
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雕塑制作。
能够欣赏和评价雕塑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单元内容结构第一课:雕塑鉴赏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外著名雕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阐述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分类及特点。
介绍中外著名雕塑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讲解雕塑鉴赏的基本方法。
3.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雕塑基础1. 导入:回顾第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雕塑的基本技法。
2. 新课讲授:介绍雕塑的基本技法,如雕刻、塑造、铸造等。
讲解雕塑的材料及成型方法。
展示不同材料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3.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雕塑创作1. 导入:回顾前两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雕塑创作。
2. 新课讲授:介绍雕塑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讲解雕塑创作的构思和构图。
展示优秀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创作思路。
3.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四课:作品展示与评价1. 导入:回顾前三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
2. 新课讲授:介绍作品展示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讲解如何评价雕塑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3.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美术五年级下册《雕塑之美》西方雕塑欣赏

1. 逃往埃及
2. 沙特尔大教堂正面中门装饰浮雕
六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 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 度繁荣,最先出现的雕刻大师是吉贝尔蒂, 其后出现了多那太罗、委罗基奥等。而米开 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 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 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 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 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
1. 贝尼尼《阿波罗与达夫涅》
2. 贝尼尼《圣特雷萨》
哈夫考拉坐像
三 古希腊雕塑
在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 种美学高度。它所确立的原则或规范,对后 来整个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从宏观角度来看,它不仅作为人文主义 精神的象征直接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 纪新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价值取向,而且, 还作为雕塑范式为整个古典雕塑的形态演绎 提供了基本框架 。
西方雕塑欣赏
一 原始雕塑
原始雕塑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 的型目的是描绘他们心目中事物的样子,而 不是逼真地描摹自然物象。而通常是将他们 所见的物象理想化,做成符合他们心愿的偶 像。
1. 维仑多夫的维纳斯
2. 里尔琴弹奏者
二 古埃及雕塑
在埃及雕像造型的特征中,程式化的标准是正 面律法则:凡法老王及王族成员,都取正面律, 躯体以对准鼻尖与肚脐连成的正中线而作左 右对称,这种对称,正是各种姿式(立、坐、蹲 等)中最稳定的样子,这种样子才能使灵魂在复 活时轻易地找到复归的门路。
1.波利克里斯托《持矛者》
2.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七年级美术上册《雕塑自己形象》教学反思

七年级美术上册《雕塑自己形象》教学反思1. 引言本文是对七年级美术上册《雕塑自己形象》这个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的文章。
通过反思和总结这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艺术素养。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的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在《雕塑自己形象》这个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学习如何运用雕塑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的形象;•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教学方法在教学《雕塑自己形象》这个内容时,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3.1. 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雕塑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雕塑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2. 实践操作在讲解之后,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雕塑作品。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雕塑的技巧和方法。
3.3. 小组合作为了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我们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和交流,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4. 教学效果通过对《雕塑自己形象》这个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效果:4.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对雕塑这个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学生艺术技能的提升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雕塑技巧和方法。
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制作出自己的雕塑作品,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
4.3.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培养了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新课标-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雕塑之美-课件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新知讲解
作品赏析中国雕塑:说一说,这幅作品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是什么材质的?
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年7月22日-1976年11 月11日)是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动态雕塑的 发明者,代表作有《龙虾陷阱与鱼尾》。
考尔德“静态雕塑”是相对于“活动雕塑”的 一个代名词。这样的一个名词是属于考尔德的,并 且是属于他的大型钢构雕塑的。
浮雕 大理石
王临乙(1908.8—1997.7.16),上海市 人。号黎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是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和现代雕塑教学的开 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美院教 授、系主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 卅运动》是其代表作之一。
评述:五卅运动是现代东方雕塑, 材质是大理石。
内容意义:《五卅运动》,是天安 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系列浮雕之 一。该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刻面浮雕群像 ,表现了发生于1925年的著名的“五卅 惨案”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反帝爱国的精 神信念,极具纪念意义。
新 知 讲 解 认识雕塑分类:
透雕又称为镂空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 塑,有单面浮雕和双面浮雕之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新知讲解
作品赏析中国雕塑:说一说,这幅作品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是什么材质的?
奉先寺,全称“大奉先寺”,乃龙门十寺
之一。是唐代一所木构寺院,位于大卢舍那像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二世王宫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上
的石板上雕刻。
在门洞口的两侧和碉楼的转角处,石板上雕人首翼牛
像,由于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有正、侧两个面,它们的
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转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雕塑之美美术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雕塑之美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三、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四、教学准备:图片、雕塑作品、课件五、教学过程:1、引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2、讲授新课:(1)看书,提出问题: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5)欣赏: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二、讲授新课:中外古代雕塑作品欣赏学生作业纸:中国古代雕塑和外国古代雕塑在材料上有何相同010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卢舍那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

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雕塑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个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理解、发现、感受雕塑的美感及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学会欣赏雕塑作品,掌握分析、鉴赏雕塑作品的方法,使用语言评述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加强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雕塑的美感2、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相关图片2、学生准备:收集的相关雕塑的文字、图片资料四、教学过程(一)理解雕塑(1)课件出示家乡的雕塑,师生共同欣赏。
让学生了解雕塑在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出雕塑的概念。
(2)出示雕塑作品,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观察它们的视觉效果有何不同。
(3)总结圆雕与浮雕区别。
(二)欣赏中国雕塑欣赏雕塑的建议:①、观察雕塑作品;②、了解作品年代;③、理解雕塑家;④、对雕塑实行评价;⑤、畅谈个人感受。
1、赏析《卢舍那佛》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2、赏析《人民英雄纪念碑》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3、赏析《和平》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4、赏析《泉标》引入学生熟悉的雕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欣赏国外雕塑1、赏析《人首翼牛》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2、赏析《圣堂》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3、赏析亨利.摩尔的雕塑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4、赏析亚历山大.考尔德的雕塑学生展示收集材料,教师实行补充。
(四)比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的区别:小组讨论:填写讨论结果(五)体味雕塑:1、课件:希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表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们巧妙地让真人装扮成雕塑的样子,聪明的希腊人民把的雕塑艺术与体育运动完美结合,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盛宴和心灵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来回味一下经典的动人时刻。
2、模仿秀:让学生模仿经典雕塑的形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也是雕塑知识系列课程之一。
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领悟雕塑艺术之美。
教师可以从雕塑的造型、色彩、主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雕塑的美感以及内在的文化内涵,表达出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设计制作出纸造型抽象雕塑作品,在卷、折、剪、贴中体会创作的乐趣,领悟设计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雕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身边随处可以见到雕塑作品,陌生是因为他们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如历史、形式、材质、内容、作者等都缺乏了解,更没有深入观察和感受。
因此,从哪些角度引导五年级的学生去了解和欣赏雕塑作品,激发他们对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学会用审美的的视角欣赏、评价雕塑,并利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艺术实践,进一步体会雕塑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内涵,尝试用纸雕塑的形式提升对雕塑艺术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讨论探究和合作制作中,感受雕塑作品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对雕塑作品观察、研究、评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欣赏体会雕塑之美,了解雕塑艺术魅力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学习用废旧纸盒或彩色卡纸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造型。
新颖并有主题的纸造型抽象雕塑作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生由“令出必行”的游戏引出“雕塑”一词。
雕塑可以把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城市雕塑》(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分别出示圆雕和浮雕的雕塑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雕塑的两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九台市南山小学
许文明
2013年6月
《雕塑之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古今中外杰出的雕塑艺术作品,对雕塑这种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初步学习欣赏、分析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环节:
第一个大环节分为初识雕塑
让学生通过欣赏视频和图片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塑?
第二个大环节为了解雕塑这一节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通过比较,了解雕塑分为圆雕和浮雕。
2、通过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塑作品,让学生掌握制作雕塑的主要材料
3、从身边的和学生见过的雕塑作品,对雕塑形成直观感受,知道雕塑的作用。
第三大环节为欣赏雕塑
1、从整体分析教材,并通过几幅主要的雕塑作品,学会欣赏、分析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2、学生以讨论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找出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有哪些不同
3、欣赏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感受人与雕塑结合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第四大环节为拓展延伸
通过欣赏米开朗基罗和罗丹以及古今中外著名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
与以往我准备公开课相比,这次公开课我做了两点努力,当然,这都是从学校有经验的老师那学来的,让我小有成就感。
第一点:搜集、整理并熟记教材中雕塑的资料;思考学生们会如何回答问题,并想好解决的方法。
课前,我利用网络,教学参考书、《外国美术史》、《中外雕塑史》等书籍,整理关于课本中雕塑作品简介、准确的资料。
我担心学生不能充分到位的分析、欣赏雕塑作品,我想了如何引导学生,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我如何来应对。
这样会使课堂能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让课堂更顺利。
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分析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们也搜集了自己喜欢作品的资料,我准备的大部分资料都存在了我的大脑中,没有得以展示,不过我却是大大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知识财富。
另外,我还是不能灵活自如、胸有成竹的应对学生的回答,学生们的答案比我想的要丰富的多,今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历练自己。
第二点: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课前预习、准备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们四年级学过关于雕塑家罗丹的文章《专心致志》,对罗丹比较熟悉,对课本中罗丹的作品很感兴趣,有不少
同学搜集了罗丹的资料及雕塑作品。
课堂上学生们展示并介绍了罗丹的几件作品,资料详细、评价得体。
不过我在引导学生们关注罗丹作品的内涵时,过于仓促,学生们的理解不够透彻。
在下一次上课中,我会积极改正出现的问题,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