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北风俗史话——关东的冰雪文化
介绍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作文

介绍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是一个充满冰雪魅力的城市。
下雪的哈尔滨背后的故事

下雪的哈尔滨背后的故事标题:下雪的哈尔滨:白色世界背后的故事哈尔滨,这座位于我国东北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冰雪文化而闻名于世。
每当雪花飘落,整个城市仿佛被施以魔法,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哈尔滨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冰雪节的由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冰雪盛会,起源于1963年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
当时的哈尔滨市民为了庆祝冬季的到来,自发地在街头巷尾制作冰灯,展示各自的手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国际性的冰雪盛宴。
二、冰雪建筑的艺术哈尔滨的冰雪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每年冬季,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雕艺术家齐聚哈尔滨,用冰块雕刻出形态各异的建筑和雕塑。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冰雪大世界。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高达数十米的冰塔、冰宫和冰桥,仿佛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梦幻世界。
三、背后的辛勤付出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藏着冰雕师们辛勤付出的汗水。
为了打造出完美的冰雪作品,冰雕师们需要在严寒中工作数十个小时。
他们手持冰铲、电锯等工具,精心雕刻每一寸冰块,力求将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雪乡的传说提到哈尔滨的雪,就不能不提雪乡。
雪乡位于哈尔滨市尚志市,因冬季积雪厚度可达2米而得名。
这里的雪质纯净,被誉为“中国雪乡”。
关于雪乡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雪乡七仙女”。
相传很久以前,七位仙女下凡来到雪乡,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便在此定居下来。
她们为雪乡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传说,也让这片神奇的土地变得更加神秘。
五、冰雪运动的热潮冰雪运动在哈尔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冬季的哈尔滨,随处可见滑冰、滑雪的市民和游客。
这里的冰雪运动设施齐全,既有适合初学者的滑雪场,也有挑战极限的滑雪公园。
此外,哈尔滨还举办过多次国际冰雪运动赛事,如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为推广冰雪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下雪的哈尔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
这里的冰雪文化、冰雕艺术、雪乡传说以及冰雪运动,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白色世界。
冰雪文化 了解哈尔滨的冰雪文化 感受冰雪之魅

冰雪文化了解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感受冰雪之魅在哈尔滨这座冰城,冰雪文化扎根于当地人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和人文底蕴。
哈尔滨冰雪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
本文将带领你了解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感受这座城市那独具魅力的冰雪世界。
哈尔滨冰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当时移民的俄罗斯人将自己的冰雪文化带入这个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融入了哈尔滨的血脉,成为城市的独特特色。
如今,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景点,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其中。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活动莫过于举世闻名的冰雪节。
每年的冬季,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太阳岛上都会举办盛大的冰雪雕展示活动。
数以万计的冰雪雕塑在黑夜中被灯光照耀,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无论是巨型的冰雪建筑,还是精美的冰雪雕塑,都展现了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当游客们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除了冰雪节,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还体现在市区的街头巷尾。
在冬季的寒冷天气中,人们可以看到商业街上漂亮的冰灯装饰和冰雪雕塑,这些装饰物为平淡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而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冰灯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犹如一颗颗闪烁的明星点缀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除了观赏冰雪作品,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还提供了许多互动性的体验项目。
在哈尔滨的冰雪主题公园里,人们可以尝试滑冰、滑雪、驾驶冰雪车和冰壶等各种冰雪运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锻炼和活力,还能让人们感受到冰雪带来的快乐和畅快。
冰雪文化也深入到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哈尔滨的冰爪牛肉是当地传统美食之一,选用新鲜的牛肉,切成薄片,在冰雪中快速凝固,保持了肉质的鲜嫩,更增添了一份特别的口感。
夏天的时候,人们也可以品尝到冰爪凉皮,这是一道冷面,冻在冰雪中的面皮吃起来清凉可口。
这些特色美食将传统的哈尔滨文化与冰雪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人们对冰雪的热爱和对艺术创造的追求。
东北三省的冰雪节

东北三省的冰雪节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由于地处寒冷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冰雪资源丰富。
每年冬季,东北三省都会举办各种规模盛大的冰雪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冰雪文化的魅力。
黑龙江省是东北三省中最北部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境内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每年,哈尔滨市都会举办世界著名的哈尔滨冰雪节,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
哈尔滨冰雪节一般从一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底。
在这期间,哈尔滨市郊区的冰雪大世界、斯大林公园等地会搭建起各种冰雪雕塑、建筑,熠熠生辉,仿若童话世界。
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北国风光,体验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品尝各种地道的冰雪美食,是冰雪爱好者们的天堂。
吉林省是东北三省中的中部省份,因为地处东北亚冬季季风影响区,气候寒冷,冰雪资源也十分丰富。
吉林市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吉林国际冰雪节,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冰雪盛会之一。
吉林国际冰雪节不仅有各种高水准的冰雪雕塑展览,还有冰上运动、雪上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吉林国际冰雪节期间,吉林市的各大公园、广场都会被打造成一个个冰雪乐园,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冬日的乐趣。
辽宁省是东北三省中的南部省份,冬季气温相对较温和,但同样也有丰富的冰雪资源。
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沈阳国际冰雪节。
沈阳国际冰雪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在沈阳国际冰雪节上,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冰雪雕塑、冰灯艺术等展览,还可以参与冰雪运动、冰雪游戏等互动活动,体验冰雪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东北三省的冰雪节是中国境内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份都有自己独特的冰雪文化和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冰雪节不仅是展示冰雪资源、冰雪技艺的平台,也是人们欢聚一堂,共同体验冰雪乐趣的狂欢节。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东北三省,体验冰雪节带来的快乐和魅力。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代表了哈尔滨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本文将从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两个方面,来介绍哈尔滨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民俗文化1. 冰雪文化哈尔滨以其严寒的冬季和雪花纷飞的景象而闻名遐迩,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文化。
哈尔滨的冰雕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每年冬天,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周边都会举办冰灯展览,数百个巨型冰雕作品照亮夜空,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哈尔滨还举办冰雪嘉年华和冰雪运动比赛等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冰雪带来的乐趣。
2. 龙江文化龙江是哈尔滨的别称,由于市区内流经松花江和哈尔滨江,因此被称为龙江。
龙江文化是哈尔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哈尔滨的龙江风情街区,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龙江文化氛围,街道两旁的建筑仿古风格独特,街头巷尾充满了传统的北方特色。
3. 饮食文化哈尔滨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汇集了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
例如,俄式饺子是哈尔滨人民的最爱,这种口感饱满、馅料丰盈的饺子充分展现了俄罗斯风味与哈尔滨风情的结合。
此外,哈尔滨的冰城糕点也备受瞩目,如马迭尔冰棍、哈尔滨蛋糕等,都是哈尔滨人民品味冰雪之都的独特方式。
二、传统节日1. 冰雪节冰雪节是哈尔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都会在哈尔滨市举办。
这个节日通常从1月5日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
在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太阳岛绽放出美轮美奂的冰雕和灯光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还有冰雪雪车、冰灯游行和各种冰雪运动比赛等活动,让游客们享受到冰雪带来的无限乐趣。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哈尔滨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瞻仰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怀念之情。
此外,哈尔滨的清明期间,还会举行传统的祭祖祭神仪式和民间艺术表演,展现了哈尔滨人们对家人和祖先的深深敬意。
东北冬天的民俗

东北冬天的民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寒冷地带,冬天的民俗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东北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以下将介绍一些东北冬天的民俗。
一、冬日温泉在寒冷的冬天,东北人民喜欢去温泉洗浴来暖身。
东北地区有许多温泉资源,如位于辽宁省的鞍山温泉、位于吉林省的延边温泉等等。
在温泉中泡澡不仅可以舒缓身体疲劳,还可以消除寒冷带来的寒气,给人带来温暖和放松。
二、冰雪娱乐冬季的东北地区是冰雪的世界,冰天雪地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方式。
在冰雪季节,人们可以去冰场滑冰、打冰球,也可以去滑雪场体验滑雪的乐趣。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冰雪活动,如冰灯展览、冰雕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冬天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三、吃年夜饭冬至是东北人民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
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会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东北地区的传统习俗。
年夜饭的菜肴丰盛多样,有烤羊肉串、锅包肉、鱼翅炖鸡等等。
人们在一起吃年夜饭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表达团圆和幸福的心情。
四、贴春联冬至过后,人们开始准备迎接新年的活动。
在过年之前,东北人民会贴春联,这是一种传统习俗。
春联是用红纸写上吉祥的寄语,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等,然后贴在门上或墙上。
贴春联的目的是祈求新年里平安吉祥,也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吃饺子在东北地区,冬至之后的第一个晚上,人们会一起包饺子。
包饺子是东北人民的传统习俗,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种方式。
包饺子时,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边聊,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吃饺子也有象征意义,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富贵吉祥。
六、过小年小年是农历年的前一天,也是东北人民的传统节日。
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一些祭品,如水果、糖果等,摆放在家中,祭拜祖先和神灵。
晚上,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竹,以驱走厄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七、打年糕在东北地区,冬天是制作年糕的季节。
在冬至之后的几天里,人们会用糯米制作年糕,然后将其切成块状,用蒸汽蒸熟。
东北冰雪文化

东北冰雪文化所谓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工作、生活的人们以冰雪为介质,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精神追求——即人类对冰雪的利用过程和结果。
主要包括冰雪文化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关乎冰雪的宗教、民俗、雕塑艺术、运动娱乐、文艺作品及现代冰雪活动等。
上万年的冰雪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冰雪文化特征,冰雪文化和冰雪产业发展需遵循各区域不同的文化特征,与时俱进推动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冰雪文化历史悠久,隋唐时期渤海国之地就有滑雪狩猎和雪上交通的记载,人们“以木为马,雪上逐鹿”。
可以利用这些记载进行冰雪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出系列冰雪生活场景,利用现代手段进行呈现。
东北少数民族冰雪文化更为丰富,而且许多民俗得到保护,可以冰雪民俗的再现进行开发利用。
比如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达斡尔族的毛皮滑雪,赫哲族的冬季捕鱼、冰钓和鱼皮服装,蒙古族的冬季冰雪那达慕,满族的冰雪祭祀活动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
清代曾大搞文字狱,很多文化名人因之获罪被流放到塞外边关。
这些人在流放的土地上留下大量的咏雪诗文和对边地冰雪生活、冰雪风情的记载。
被流放的僧人函可在盛京成立“冰天诗社”,吴兆骞、张缙彦等人在宁古塔成立“七子之会”。
这些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对于塞外边陲的冰雪自然风光、雪域文化和冰雪民俗都有独到的描写和体验,也可以尝试进行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都市冰雪艺术、牡丹江海林雪乡的冰雪自然景观和林区冰雪文化也需要传承与弘扬。
哈尔滨市作为现代城市早期开展的冬泳、冰帆等冰上活动也可以作为传统冰雪文化加以发展。
(一)从本质上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
我们现在对冰雪文化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冰雪运动的层面,缺少对冰雪文化的深层理解和认知,应当加快对冰雪文化的挖掘和冰雪文化本质的研究探索,在冰雪文化的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
其次是体制创新。
建立健全适合冰雪文化和冰雪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比如成立专门的冰雪文化和冰雪产业发展机构与冰雪产业集团,集中财力、人力打造冰雪项目,以开放的胸怀融合各地冰雪文化,塑造出中国冰雪文化新形象。
黑龙江的民俗风情

黑龙江的风俗有:冰雪宴、冬吃冰点、冻饺子、冻豆腐、东北秧歌、东北二人转、冰上渔猎、冰雪建筑、冬泳、冰上集体婚礼等。
1、冰雪宴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伊始,江南春饭店领衔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
新颖美观、玲珑精巧,宛若雕琢的艺术品,充分展现冰城名厨精湛的技术。
诸多宾客从具有新奇感、神秘感和强烈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冰雪饮食中,领略与品味着哈尔滨文化的特色。
2、冬吃冰点冬吃冰点是黑龙江人特有的偏好,走在街上,会看到头裹棉帽,身穿皮大衣,戴着棉手套,手持冰棍大快朵颐的人们,其神态之悠然,胃口之大,无不令人咋舌。
黑龙江的冬天是寒冷的,但寒冷的自然条件却极大地丰富了这里的冰雪食品,黑龙江的冰雪食品如油而不腻,清爽可口,晶莹剔透,营养丰富,独特的口味中蕴涵着北国冰雪洁白自然、刚劲飘洒的文化特质,是北方冰雪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冰果、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冻海棠等,品种很多。
3、冻饺子春节前,家家都要通宵包很多饺子,放在室外冻起来。
冻实的饺子,当当作响,互不粘连,把它们用大面袋装好,随吃随煮,百吃不厌。
由于黑龙江家家都有一个室外的天然“大冰箱”,这样一次辛苦,就可免除每日操劳做饭之苦。
4、冻豆腐豆腐是东北冬季的主要副食品之一,将整板的鲜嫩豆腐,送到户外冻上即可。
冻豆腐不同于鲜豆腐,内部呈蜂窝状,口味独特,与肉、鸡或各种蔬菜一起烧制,易于吸收汤的味道和营养,吃起来松软有滋味,如南方的烤夫一样。
5、东北秧歌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
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东北风俗史话——关东的冰雪文化
文| 于济源选自《大东北风俗史话》吉林市结合本地的独特景观举办雾凇节,那琼枝玉叶的树挂,那氤氲缭绕的雾气,吸引了国内外无数观光者,令人神驰心迷,叹为观止。
冰雪,意味着寒冷,但冰雪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上的方便,带来了生产的黄金季节。
每到冬季,农民就开始制作黏豆包、黏火烧、水豆腐,放进缸里或木桶里冻起来,随吃随取;宰杀猪羊鸡鸭,捕捞鱼虾蛤蟆,猎获飞禽走兽,就培在雪中,或放进木槽里浇水冰冻,既可长期食用,又可保持肉色鲜美,不会风干变质。
北方多沼泽和山岭,交通不便,只有到了冬天行走才方便,这给伐木、狩猎、捕鱼活动带来极大便利。
尤其大雪铺地时,禽兽留下的踪迹就成了猎人追逐猎物的最佳线索。
优秀的猎手可以根据印迹分辨出禽兽的种类、大小、性别和走过的时间,雪地也有利于猎犬追逐野兽。
满族人主中原后,每年祭天祭祖时都需要用大量的松花江、黑龙江里出产的鲟鳇鱼。
为此,内务府就在吉林的乌拉街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派出“打牲丁”捕捉鳇鱼,放养在鳇鱼圈中,冬季结冰时再破冰捕捞,由专人押送贡车,千里迢迢送到北京。
冰雪给人们带来了寒冷,人们却又用冰雪来取暖防寒。
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一带,山民在冬季用雪覆盖房
顶墙壁,以保持室内温度。
还有的用雪和树叶培盖瓜果蔬菜,防冻保鲜。
猎人、木把、砍柴人冬天进山时,用水浇泼棉衣、皮帽、乌拉使之结成冰层,如同甲胄,用以御寒挡风,回到家时,用木条抽打,冰甲脱落,还不湿衣裳。
冰雪与游戏的关系很密切。
小孩做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玩冰划子、滑雪橇……通化地区个别地方还有在正月十五晚上轱辘冰的习俗,既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有祈福消灾的意味。
冰雪艺术始于民间,然后走入官府宫廷。
据《辽史》记载,历代辽王朝皇帝,每年正月至解冰前,都到鸭子泺(前郭县査干泡)和渔儿泺(大安市月亮泡)举行“春捺钵”活动。
辽主率文武百官、后妃、宫侍置御帐于冰上,拉毛网截鱼。
辽主帐里,床前凿冰眼4个,中间一个透水,另3眼凿薄而不透水,以观鱼游弋。
用冰制灯,也是始于民间然后走向宫廷。
据《白茅堂集》载,清初湖北蕲州一位叫顾景新的诗人所写的《排冰箸雪中作灯》诗表明,在庭院中把冰雪堆积成型燃蜡烛于其中,在明末已经有过了。
清代西清的《黑龙江外记》就记述了嘉庆年间齐齐哈尔地方人们制作冰灯的情况:“上月(即正月十五),城中张灯五夜……有镂五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烛,望之如水晶人。
”据《吉林外纪诗》记载,当时吉林地方人们用“矾水淋雪成冰”,“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
清代诗人金德荣写有一首《巴里
坤冰灯歌》,诗中写道:“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抟为灯;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
”可见以帆入冰可以提高冰晶的光洁度,冰灯还不易融化。
冰灯的形状多姿多彩,式样翻新。
当时各地就铸凿有寿星、八仙、观音、仕女、狮子,还有山原、楼阁、石壁、玉屏、几案等等。
冬天伊始,就是冰雪健儿大显身手的好时光。
溜冰滑雪的体育活动古已有之,盖源于游戏、交通运输和生产狩猎活动。
滑雪橇、打冰尜,这是最早期的冰雪游戏。
而滑雪与溜冰似乎与爬犁、雪板的关系更为密切。
据口碑文学记述,金国攻打辽国的宁江州(即松原市宁江区的伯都那),就用了冰鞋。
关东地区使用“陆地之舟”——爬犁的历史较为久远。
山里人在制作爬犁时约定俗成,相沿成习,格式基本相同,辙距绝对统一。
为了减少爬犁道的摩擦系数,山里人在运送木材时,要洒水浇泼爬犁道,结冰以后,光滑明亮,爬犁行走其上,疾快轻捷。
爬犁,在北疆冬季运输业中,是不容忽视的工具。
自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落后,东北各族的商贾贸易就很活跃。
清王朝定都北京后,这种贸易又迅速扩大到关内,爬犁运输曾起过很大的作用。
从海参崴、伯力、庙街、金角湾、青岛、黄岛运往齐齐哈尔、哈尔滨、吉林、宁古塔的沙金、貂皮、海参、大马哈鱼、鹿茸等土特产品,或由内地运往上述地区的丝织品、火药、铁器、海盐等,除靠水路、驿路运输
外,冬季运输就靠狗爬犁和驯鹿爬犁。
过去,一到冬季,吉林市就兴起冰上贸易。
每当松花江冰层坚硬以后,四面八方的爬犁就涌向吉林市。
市场就在松花江冰上。
从早到晚,冰上市声不断。
冰上还设有旅店、饭馆、摊床(统称为水园子)。
江边还搭着戏台,整天锣鼓喧天,丝竹之声不断。
关于爬犁,文献早有记载。
据《黑龙江述略》称:“江省辖境,有使犬使鹿二部,也驾爬犁,与牛争先。
”爬犁可以乘人载物,是冬季雪地主要运输工具,功用远胜于大车。
由于运输目的的不同,爬犁的设计也不尽相同。
有的爬犁装有蓬盖,铺有兽皮,生着火盆,如同轿车,这就是冰床;有的只有辕子和横木,这是平地运输货物的交通工具;还有种地时用来运载犁杖等什物的,叫爬犁架子;从山上往山下抽木头用的爬犁叫疙瘩爬犁;春夏秋三季往山下运送什物的无辕爬犁称为“倒碴子”或顺坡爬犁等等。
滑雪板,关东各个民族都使用。
《北史·室韦传》说,室韦地广积雪,惧陷阱,骑木而行。
另据《西伯利东偏纪要》载,赫哲人“雪甚则施板于足下,宽四寸,长五尺,底铺鹿皮或堪达韩皮,令毛尖向后,以钉固之,持木篙行雪上不陷,上下犹速”。
西伯利亚“二腰子人”(即当地的鄂伦春人)也是冬著雪板行山林捕牲。
《黑龙江志稿·地理》记述,这滑雪板“瞬息可出十余里,雪中乏食,则觅野兽往来
求食之迹,捕而食之,凡逐捕貂鼠各物,十无一脱,运转自如,虽飞鸟不及也”。
而《通典·边防》又有这样记载,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及库页岛上的“流鬼人”(一说为古肃慎人,又一说为古印第安人),早在公元7世纪左右就已开始滑雪。
“流鬼人”的居地“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足)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
由此可见,现在的滑雪运动还是渊源于早年的冰雪游戏和生产劳动,而且其发源地就在关东大地。
- 方志吉林-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微信号:fangzhij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