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唐世平:Foundational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s,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41, No.2 (June, 2010), pp. 211-249.
第14讲投稿指南:如何推销你的作品
第1节学术专著与期刊论文的区别
第3讲个案研究设计
第1节研究设计的步骤与程序
第2节研究假设
第3节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4节如何申请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David A. de Vaus,《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郝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3-15章。
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4讲文献阅读与综述写作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9讲田野调查
第1节如何进入调查现场
第2节研究者的资源动员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3节调查策略与面访技巧
第4节田野日志与自我反思
第5节在中国做田野调查的常见问题
第6节遇到挫折怎么办——思路与心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赫伯特.J.鲁宾(Herbert J.Rubin)、艾琳.S.鲁宾(Irene S. Rubin):《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15讲课程总结(研究小组汇报研究发现)
如需配备助教,注明助教工作内容:
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课堂出勤:10分(个人考核,缺席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课程发言和讨论:10分(个人考核)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MATH120008.09 编写时间 2011年08月更新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I)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Analysis(I)学分数 5 周学时 6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仅需普通高中相关数学基础;无特别先有基础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可谓所有基础科学(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科学(包括航空航天、环境、材料、信息等)等专业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供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从知识体系的发展而言,微积分融合线性代数(这点特别反映在《数学分析(Ⅱ)》中)作为核心基础,一方面将为后续复变函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微分几何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亦是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力学等力学知识体系的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本一年制的数学分析课程将结合面对的对象(适用于非数学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提供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体系,不仅注重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特点,而且注重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力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基于其上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我们力求课程所授的知识体系具有国内外一流化水平,且切实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本课程《数学分析(I)》将主要提供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最为基础的若干思想及方法。

教学目的:2005年,学校在百年校庆时提出“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及现今所致力于探索和推广的“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的理念,结合力学以及数学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考虑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下反映一些基本的观点,这将指导具体的教学。

✧虽然数学分析是数学课程,但我们学习的是“认识自然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许多实践和成就表明,数学对于我们认识自然是极其有效的——许多数学机制具有鲜明的力学和物理背景。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全面深入的学科知识和理论;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XXXXX学时安排:总学时XX,理论学时XX,实践学时XX,实验学时XX。

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表现等。

先修课程:无2. 主要内容:模块一: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二: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三: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四: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讲授:老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 主教材:XXXXX- 辅助教材:XXXXX参考资料:- XXXXX- XXXXX5. 考核方式与评分比例:- 平时表现:XX%- 期末考试:XX%- 实验报告/作业:XX%- 小组讨论/项目:XX%- 其他:XX%6. 作业要求:- 每周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及提交要求;- 作业要求内容的合理性和创意性;- 作业评分标准。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胥正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讲师。

200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专业,获数据库与知识库博士学位。

2003年3月至4月,在日本京都大学数据库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3年7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任教。

目前已经出版专著两本,并在《Tsinghua Science anc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计算机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国管理科学》、《高技术通讯》、《小型微型计算机》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曾多次在ICIS-ISAP Workshop (国际信息系统年会亚太地区论坛)、PACIS (亚太地区信息系统年会)、IDEAS (国际数据库工程与应用年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讲自己的学术论文。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经委、上海市外经贸委资助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Web技术及其商务应用等2. 局域网参考模型局域网体系结构;拓扑结构;IEEE 802标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3. CSMA/CD 和IEEE802.3 标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IEEE 802.3标准4.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和IEEE802.4标准令牌总线局域网的组成;令牌总线访问控制;IEEE 802.4标准5. 令牌环访问控制和IEEE 802.5标准令牌环局域网的组成;令牌环访问控制;IEEE 802.5标准6. 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概述;IEEE 802.11参考模型;分布式基础无线媒体访问控制DFWMAC7. 局域网性能局域网性能分析;802.3、802.4及802.5的比较教学要求1.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特点以及与广域网、城域网的不同2. 了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了解LLC和MAC子层的主要功能,了解各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以及所适合采用的传输媒体3. 了解ALOHA协议,掌握ALOHA协议的性能分析方法,理解CSMA协议,掌握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的媒体访问控制技术,了解IEEE802.3标准的各种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4. 了解令牌总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中的逻辑环维护,掌握令牌总线的数据传输机制,了解IEEE 802.4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5. 了解令牌环局域网的基本结构,理解环的比特长度的概念,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包括令牌传递过程、数据传输确认和优先级机制,理解监控站的功能,了解IEEE 802.5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6.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性,掌握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机制,包括分布式协调和点协调功能7. 理解局域网性能模型,理解对CSMA/CD、令牌传递的最大吞吐率和延迟的性能分析,了解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这三种局域网的异同点六、电话网(学时数:8)教学内容1. 公共交换电信网络(PSTN)2. 内部电话网3. PSTN技术4. PSTN中的数字与模拟技术5. 蜂窝电话网教学要求1. 了解PSTN的概念1. 概论2. 电话调制解调通信3. 专线网络4. 公共交换数据网(PSDN)技术5. 虚拟专用网教学要求1. 了解广域网的概念2. 理解电话通信网络的工作方式3. 掌握PSDN的概念4. 了解虚拟专用网的基本原理八、TCP/IP互连(学时数:10)教学内容1. 路由器概念介绍2. 路由选择3. 因特网其他协议层概念4. 传输控制层协议5. 3层和4层交换机教学要求5. 了解路由器的概念6. 理解路由器选择路由的工作机理7. 掌握常用因特网分层协议的概念8. 了解3层和4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作业和考核方式:1、平时考勤及课堂贡献10%2、平时作业20%3、案例讨论presentation 10%4、期末考试60%*如该门课为多位教师共同开设,请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明。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院系: 临床医学院 日期: 2016年 10月01日 课程代码 (待定)课程名称 艺术与现实中的医学—医学影视作品赏析英文名称 Medicine in Film Art学 分 数 2 周学时 2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专项□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其他教学目的 基社会对高“复合型”人才需求,本课程具有一定跨学科色彩。

在重实践、重应用的落脚点上,具体将影视艺术作品与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发思考、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全方位调动学习热情。

将合作精神引入学习生涯,开阔问题解决思路。

最终能够活用课程教授医学知识,明辨诊疗误区,同时了解电影、电视剧历史发展轨迹与艺术特色。

由此培养具备举一反三能力、综合学科背景、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当代大学生。

基本内容简介 影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下医学题材影视剧大行其道有着医疗知识、技术赋予的神秘面纱和艺术特色,但由于缺乏专业顾问指导,包括一般影视剧中涉及医学部分仍不乏令人啼笑皆非却值得引以为戒的诊疗误区。

因而,本课程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将案例教学法与研讨课形式相结合,着眼当下风靡的经典医学题材影视,择取其中的临床诊疗误区与学生进行探讨,并逐渐引导学生运用课程中了解的影视艺术知识、结合个人专业领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选修本课程,能够运用医学专业知识指出影视作品乃至临床诊疗中的误区,从而掌握医学伦理学及常用临床知识;培养理性的医学思辨能力和感性的艺术认知能力。

授课方式:面授,主要以研讨课形式,随堂播放视频案例。

本课程不设专业限制,拟限制人数30人。

主讲教师简介:蔡剑飞,临床医学硕士,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双学士学位。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临床七年制(本硕班)、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

曾担任上海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上海华东医院主治医师。

发表临床医学专业论文8篇,出版著作1部,取得国家专利1项,参与天津市博物馆纪录片以及多部音乐电视拍摄,获得“作家杯”原创文学作品奖等。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掌握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掌握乳化剂的基本要求、种类与选择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掌握乳剂的不稳定表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坏、酸败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了解制备设备熟悉乳剂的质量评定: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第三章注射剂与滴眼剂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质量要求。

掌握注射剂的处方组分:原料、溶剂、主要附加剂掌握等渗与等张的概念与调节方法熟悉注射用水的一般生产流程(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蒸馏法)。

掌握热原的组成、性质、除去方法和检测方法。

熟悉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掌握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掌握流通蒸气灭菌,了解煮沸灭菌掌握过滤除菌法熟悉射线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原理、特点、应用。

熟悉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消毒法)。

熟悉无菌操作法、无菌检查法掌握F、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了解空气净化技术的概念、净化度标准、洁净室设计、层流洁净技术熟悉原、辅料的质量要求了解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及处理方法。

熟悉滤器的种类与选择,掌握微孔滤膜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注射剂的制备过程:配液、滤过、灌装、熔封、灭菌和检漏、质量检查、印字、包装。

掌握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可见异物、热原、无菌检查等。

掌握输液剂的特点、种类、质量要求。

熟悉输液容器的质量要求、处理方法。

掌握输液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检查。

了解输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熟悉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的原料要求及生产工艺,了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生进行实验前,应对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能有所了解,因而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手册、文献资料及信息网络查阅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预习,写出预习笔记;实验课中仔细观察和正确记录,整理分析数据;课后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安全、卫生、节约药品的教育和实施贯穿始终。教师以平时学生每个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基本操作、仪器装置、产品质量和数量、安全卫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以及实验考查作为其实验成绩的评分依据。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3)通过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加深对课堂所学的有机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基本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是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除了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要求培养学生根据有机反应,认真分析反应过程的现象和影响因素,熟练产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定,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开展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3.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目的:1).掌握用脂肪提取器提取天然物质的方法
2).掌握粗蒸馏的方法
3).学习常压升华操作及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4).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预习:17,124——125 163——165 171——172页
4.苯甲酸乙酯混合物的萃取、干燥和精蒸馏
目的: 1).掌握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分液的方法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化学系日期: 2018年12月8日
课程代码
CHEM120011.01~08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lab
学分数
1
周学时
2
授课语言
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根据教学培养方案上的课程性质在以下4个栏目中选择。
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必须选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总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实验技术。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与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等,围绕生活史,讲解致病和诊断、防治的策略,并适当介绍本学科某些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成就。
6.parasitism寄生
7.parasite寄生虫
8.host宿主
9.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原虫学
10.medical helminthology医学蠕虫学
11.medical entomology医学昆虫学
12.life cycle生活史
13.opportunistic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专业词汇
1.human parasitology人体寄生虫学
2.food-borne parasitosis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3.emerging parasitic diseases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
4.non-sterilizing immunity非消除性免疫
5.sterilizingimmunity消除性免疫
教学方面:主要讲授人体寄生虫学、高级寄生虫学、寄生虫学进展等课程,并承担教学课题“培养MD的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尝试”,近五年来,编写专著6项,发表教学论文2篇。2004年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科研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有(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化、致病机理研究。发现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表面与致病有关的150kDa的凝集素,并阐明其DNA序列和氨基酸顺序为CXXC motif家族,表达了全长蛋白和其片段,对阿米巴的致病和诊断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新理论已被世界阿米巴研究界广泛接受。(2)研究重组的人单克隆抗体。从患者淋巴细胞中抽提RNA,进行RT-PCR合成人单抗的轻重链库,进而以原核表达的方法合成抗体Fab片段,用于诊断和治疗佐剂。这一技术已可用于病原生物学领域研究和探讨肿瘤的导向治疗。(3)医学螨类的研究,重点是对诊断、治疗、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生物制剂的研究。目前正在深化变应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目前共有在研项目5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近五年)。
钩虫掌握两种主要钩虫成虫鉴别要点和虫卵特征、生活史过程;幼虫及成虫致病作用特点、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熟悉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旋毛虫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特征、生活史和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及其引起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及防治原则;了解旋毛虫病的流行特征。
丝虫掌握两种主要丝虫微丝蚴形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中成虫的寄生部位、幼虫在蚊体内发育过程、人体感染过程、微丝蚴夜现周期性、致病作用及两种丝虫所致体征的不同;熟悉诊断方法、媒介蚊种及防治原则;了解当前我国丝虫病的监测情况;了解盘尾及罗阿丝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传播方式及防治原则。
按本大纲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三级:1.掌握的内容: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并记忆,并能前后融会贯通;2.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特点等;3.了解的内容:应了解其一般
考试形式:
考试包括了平时成绩、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三部分组成,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
作者
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制
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熟悉流行3环节及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掌握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熟悉自然、生物和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了解寄生虫病的地方性、季节性;熟悉自然疫源性;掌握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概念。
寄生虫病的防制原则熟悉寄生虫病防制的基本原则。
医学蠕虫学(12学时)
寄生虫的生物学掌握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概念;熟悉寄生虫的分类系统;了解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熟悉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熟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特点。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掌握感染阶段(期)概念、带虫者概念;熟悉慢性与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弓形虫掌握弓形虫滋养体及包囊形态、生活史基本过程、机会致病的重要性,特别是与优生优育的关系、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特别是孕妇防治弓形虫的重要性;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
隐孢子虫熟悉卵囊形态、
肺孢子虫了解滋养体与包囊的形态、生活史基本过程、致病作用(特别是机会致病的重要性)、诊断方法、流行与防治原则。
细粒棘球绦虫掌握棘球蚴形态结构、生活史过程、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及成虫在犬属动物小肠内的发育、人体的感染方式及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了解我国目前包虫病的现状。
多房棘球绦虫了解其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曼氏迭宫绦虫掌握裂头蚴形态、生活史特点及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
邵红霞,博士,讲师,系统讲授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并担任系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潜心钻研,热心教学改革,获得2002年“上海银行基础医学奖”。
刘金也,本系青年讲师,2006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承担部分人体寄生虫学理论及实验授课,以高度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受到师生好评。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一篇总论(2学时)
课程网络资源:
网址链接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
课程负责人:
程训佳,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负责人,担任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委及BioScience Trends的常务编委,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会理事,上海市寄生虫学会理事,上海市热带病学会理事,中国寄生虫学会、日本寄生虫学会、美国寄生虫学会、澳大利亚热带医学院、国际传染病学会等国内外多种学会会员。
吸虫概论了解吸虫一般形态;熟悉生活史特点及我国主要吸虫种类。
肝吸虫掌握虫卵形态、生活史中成虫寄生部位、需两个中间宿主,人体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熟悉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
姜片虫掌握成虫及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熟悉人体感染方式、致病作用、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了解其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
熟悉蠕虫概念、范畴。
线虫概论熟悉线虫一般形态、生活史类型及主要种类。
蛔虫掌握成虫与虫卵形态、生活史过程;熟悉致病作用与主要并发症、诊断方法、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鞭虫熟悉成虫与虫卵形态、生活史过程、致病、诊断及防治特点。(自学)
蛲虫掌握成虫与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熟悉致病作用、诊断方法、感染途径及防治原则。
medical microbiology
St Louis,MO: Mosby
2005
Tsieh Sun, M.D
Parasitic disorders
Williams & Wilkins, a waverly company
2002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包括实验20%及理论80%两个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包括了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包括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课表现)和实验考试。课程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题型包括了选择、名词解释、是非判断及问答题等几部分,其中30~40%的题目以英文命题,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题意,答题用中文。
了解结肠内阿米巴及自生生活阿米巴。
杜氏利什曼原虫掌握无鞭毛体、前鞭毛体形态、生活史过程、致病作用;熟悉诊断方法、流行情况及分型、防治原则;了解我国黑热病防治成就及当前现状;了解国外常见利什曼种类。
锥虫了解锥虫形态、生活史、致病等特点及当前防治对策。
蓝氏贾第鞭毛虫掌握滋养体、包囊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特点。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引言
阐明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学科地位及学习目的。当前国内外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寄生虫的危害性;世界六大热带病及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由于寄生虫疾病谱的改变,对某些寄生虫病如食物源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需加重新认识。
寄生虫生物学与寄生虫病
寄生关系及演化熟悉生物演化中的寄生现象及寄生虫的演化。
微小膜壳绦虫了解成虫及虫卵形态、致病作用、感染方式及防治原则。(自学)
食源性寄生虫病专题讲座:了解常见的食物源性寄生蠕虫病的致病特点及防制原则。
医学原虫学(10学时)
原虫概论了解原虫的一般形态、生理、生活史类型、常见种类与分类、致病及免疫特点。
溶组织内阿米巴掌握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生活史过程和致病机理及表现;熟悉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结肠小袋纤毛虫了解滋养体与包囊的形态、生活史特点、致病作用与诊断方法。(自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3学时)
熟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主要医学昆虫种类掌握蚊、蝇、白蛉、蜚蠊、蚤、虱等医学昆虫传播的疾病种类及传病机制;了解其与传病有关的形态、生活史与生态特点、防制原则。
主要医学蜱螨种类掌握蜱、恙螨、疥螨、蠕形螨、尘螨等传播的疾病种类及传病机制;了解其与传病有关的形态、生活史与生态特点、防制原则。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MED130012
编写时间
2010年9月9日
课程名称
寄生虫学C
英文名称
Human Parasitology
学分数
2
周学时
3+2
*任课教师
/课程负责人
孙建华、邵红霞、付永峰/程训佳
开课院系
上海医学院
**预修课程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免疫学等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