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结构钢筋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墙体构造柱钢筋设置要求

墙体构造柱钢筋设置要求

墙体构造中的柱钢筋设置要求如下:
钢筋直径:柱钢筋的直径选择应符合设计规范中的要求,通常采用12mm、16mm、20mm等常用规格。

钢筋间距:柱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一般为不超过柱宽的1/4。

具体的间距根据柱的尺寸和受力要求来确定。

钢筋纵向受力:柱中的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纵向受力设置,以承受柱身的受压和受拉力。

常见的受力方式包括双向受压、单向受压以及双向受拉。

钢筋绑扎:钢筋在柱内需要进行绑扎,以保证钢筋的稳定性和紧密连接。

绑扎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确保钢筋之间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粘结。

钢筋保护层:柱的钢筋应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以防止钢筋被外界的湿气、氯离子等腐蚀物侵蚀。

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柱钢筋设置要求,具体的要求可能会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要求有所不同。

在施工前,需要仔细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工。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描述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描述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描述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剪力墙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结构形式,常用于抵抗水平荷载和地震力。

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中,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钢筋种类和规格: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结果,确定剪力
墙需要使用的竖向钢筋。

常用的钢筋种类包括普通混凝土用钢筋和高强度钢筋等。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

2. 钢筋间距: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定竖向钢筋的间距。

一般情况下,竖向钢筋的间距应满足构造的要求,确保钢筋能够均匀分布在墙体中,提高墙体的受力性能。

3. 钢筋保护层: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定竖向钢筋的保
护层厚度。

保护层是指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间距,其作用是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坏,同时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4. 钢筋连接方式:剪力墙中的竖向钢筋需要与水平钢筋进行连接,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体系。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扎带和机械连接等。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5. 钢筋预留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定竖向钢筋的预
留孔位置和尺寸。

预留孔的作用是在施工过程中,将竖向钢筋穿过预留孔,便于钢筋的布置和连接。

总之,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
工。

同时,还需要确保钢筋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框架柱是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其结构设计和配筋要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下面是框架柱构造配筋需要满足的一些规范要求:1.柱截面的选择:柱截面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高度、柱间距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要足够大以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配筋率的确定:配筋率是柱截面中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截面面积之比,可以衡量柱受力的能力。

根据规范的要求,柱的配筋率一般不得小于0.01、为了保证柱的抗震性能,柱的配筋率一般较高,一般在0.02至0.08之间。

3.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合理、紧凑,以保证柱的受力性能。

钢筋的布置要考虑受力方向和大小,以及抗震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钢筋应按照规范要求分布在四周,且纵向钢筋应尽量均匀分布。

4.构件间的连接: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预埋钢筋等。

5.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不同的荷载和受力情况,柱中的钢筋直径和间距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一般来说,柱顶部和底部的钢筋直径要较大,以增强柱的承载能力。

6.端部处理:柱端部的处理对于柱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柱端部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加粗、加密钢筋、设置加固片等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

7.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了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和损坏,柱外部应设置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根据规范的要求,一般不得小于柱的最大粗径钢筋直径的2倍。

总之,框架柱的构造配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这些规范要求包括柱截面选择、配筋率确定、钢筋布置、构件连接、钢筋直径和间距、端部处理以及保护层厚度等。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框架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平法识图基础知识—钢筋平法标注及构造要求

建筑结构平法识图基础知识—钢筋平法标注及构造要求

2.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混凝土保护层是一个重要参数,不仅关系到构件的承载力和适用性,而 且对结构构件的耐久性有决定性的作用。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决定保护层的厚度 取值大小。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递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 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影响结构构件的承载力。
2.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混凝土保护层过小会导致漏筋现象,危及结构构 件使用寿命。
混凝土保护层偏大,会影响构件的有效截面,承 载力会越小,直接影响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3.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
板、墙
梁、柱

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40
50
注: 1、表中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 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 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 径。 3、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 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 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 值应增加5mm。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是应从 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1)混凝土垫块、砂浆 垫块控制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2)塑料定位卡控制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3)马凳铁控制
5.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与检测

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二、板 1、相邻板有高差处的构造 2、板上开洞构造大样
三、填充墙整体性要求 1、填充墙与柱连接 2、大尺寸填充墙的构造要求 3、洞口边梁的做法 四、有关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施工大样
后浇带
1、施工后浇带详结构平面图中所注明位置设置,后浇带的宽度>800mm, 板梁筋贯通不断。
2、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其混凝 土强度等级应提高5MPa。
4、框架柱纵向钢筋搭接方法: 直径d>22时,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
5、柱纵筋搭接处箍筋的间距: 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无论与柱抗震箍加密区范围重叠与否) 均应按≤ 5d(d为柱最小纵筋直径)及≤ 100mm的间距加密箍筋
钢筋的锚固
钢筋种类
钢筋直径 C20
光面钢筋 用于四级抗 D=6-25 31d (一级钢筋) 震和非抗震
14、 框架柱两节点之间高度小于4倍柱高时,该范围内柱箍筋加密,间距 100mm,直径及肢数结构平面图。
15、 结构图中标高均为建筑标高,结构标高扣除相应位置装修面层厚,所 有卫生间、阳台均比本层楼面低50mm。
16、 填充墙隔墙应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工,挑出部分未考虑施工 脚手架荷载,施工应从上而下加设临时支撑,砼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 拆除。
KZ
2、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
≥1.5柱宽

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术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
筋 加
加密
梁顶面
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 箍筋骨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的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高h1
加密

3、除须全高加密箍筋的柱以外,非抗震等级

钢筋构造要求表

钢筋构造要求表

暗柱水平筋锚固构造抗震WKL纵筋构造1、梁的纵筋净距要求:上部纵筋水平净距>=max{30,1.5d},下部纵筋水平净距、多排纵筋竖向净距>=max{25,d},多于两排纵筋水平净距为两排以下纵筋净距的2倍。

2、柱纵筋净距>=50。

3、钢筋下料:钢筋配料计算(注意弯曲调整值与弯钩增加长度)完毕,填写配料单,列入加工计划的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与钢筋安装的标志,钢筋配料单和料牌,应严格校核,必须准确无误,以免返工浪费。

4、钢筋的切断:将同种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较少损耗,切断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5、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要求,不应小于10d。

6、弯曲成型工艺:(1)划线: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时应注意1)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其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2)钢筋端部带半圆钩时,该段长度划线时增加0.5d;3)划线工作宜从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的钢筋,也可从一端开始划线,如划线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

7、钢筋的焊接:(1)闪光对焊:连续闪光对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300个为一检验批,10%(>=10个)外观检查,3拉伸,3弯曲;(2)电阻点焊:用于钢筋网片的焊接,<=20t一检验批,5%(>=3片)外观质量与几何尺寸的检查,纵横各截取2根试件(分别拉伸和冷弯),同一根非受拉钢筋取3个抗剪试件;(3)电弧焊:焊条为一极,钢筋为一极,电流产生电弧热,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焊等接头形式,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焊接参数,300个为一检验批,外观逐个清查,3个拉伸;(4)电渣压力焊: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热,电阻热,加压完成,节省钢材,工效高,成本低,适用于竖向(斜向4:1)钢筋连接,在供电条件差,电压不稳,雨季或防火要求的场合慎用,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4mm,同一层(施工段)300(不足300)为一检验批,3个拉伸;(5)气压焊:用氧乙炔或其他火焰对钢筋对接处加热,达到塑性状态,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改变原子晶粒排列,牢固的接头),300为一检验批,外观逐个检查,3个拉伸,梁板水平钢筋另取3个弯曲;(6)埋弧压力焊:钢筋与钢板焊接,电弧形成熔池,加压,300为一检验批,10%(>=10个)外观检查,3个拉伸;8、钢筋的机械连接: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套筒连接、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先将肋(lei)滚压),500个为一检验批,10%外观检查,3个拉伸。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水平钢筋伸入墙肢的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laE,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la,且均不应小于600mm。

2、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符合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构造要求;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

3、顶层连梁纵向水平钢筋伸入墙肢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4、连梁高度范围内的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应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的腰筋。

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结构钢筋构造要求:
1、框架柱梁顶以上加密区,底层H/3,以上H/6,梁底下加
密H/6,净高。

并不少于500.见KZ 柱表,一般@100/200.
2、吊筋h≥800,α=60°h<800,α=45°端部20d。

3、填充墙H≥4m,中间高度一道水平系梁。

4、构造柱GZ上下加密范围H/6,层高。

并不少于450.
5、梁加密区范围为柱两侧≥1.5H(以及抗震要求为2H),并
≥500.梁全高。

第一道箍筋出柱5CM。

加密间距见梁配筋图@100/200.
6、柱顶部主筋弯折12d,梁端部主筋弯折12d(WKL主副筋
要求锚入主内1.5LaE).变截面梁负筋如断面,高粱锚入15d+c (两高差),低梁直伸入1.5LaE。

单柱牛腿锚入15d。

7、构造柱与后砌填充墙拉结筋,长度1m;框架柱0.7m并不
少于1/5净墙长。

规格均为2Φ6@200.
8、主次梁附加箍筋加密间距为8d,并≤100.(河北要求5m。


第一道箍筋出柱5m.
9、粱主筋绑扎搭接长度,三级抗震C25,42d。

C30,37d。

C35,34d Page:34。

搭接25%,1.2倍,50%1.4倍,100%1.6倍。

10、粱主筋一般焊接,绑扎搭接长度内必须全加密。

焊接绑扎连
接均要满足上下主筋避开主受力1/3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