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资源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半夏栽培技术进展

半夏栽培技术进展

半夏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半夏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场上供不应求。

笔者对半夏的栽培技术作一综述,以期为湖南省开展半夏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夏;栽培【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20-02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又名旱半夏、圆珠半夏、麻芋子等,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心肌梗死、子宫颈癌等[1]。

目前栽培半夏较多是甘肃、山西、贵州等省,野生半夏资源则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

近年来,随着半夏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为了保护野生半夏资源,满足其需求,许多地方开展了半夏栽培技术研究 [2]。

湖南省野生半夏资源丰富,栽培尚未形成规模,以散户为主。

笔者对近年来半夏栽培技术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湖南省开展半夏栽培提供方法和思路。

1.概述半夏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以及华北、东北等省区,除西藏、新疆、内蒙、青海外,在海拔2500 m 以下的地区均有分布,喜温和潮湿的气候和荫蔽的环境,忌高温、干旱和强光直射。

常见于溪边、荒坡及作物田间杂草中。

一般春季生长旺盛,夏季炎热时倒苗休眠,秋季再萌发,因此称为“半夏”。

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展了对半夏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

且从生物碱含量而言,栽培半夏品质还优于野生半夏[3]。

2.栽培技术研究研究发现栽培密度、遮荫处理、播种的块茎质量、播种时间、施肥措施、采收时间等均对半夏的质量有较大影响。

2.1 繁殖方式半夏可采用块茎、珠芽、种子三种方式进行繁殖。

目前多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以种茎直径为1.0-1.5cm的较为适宜,直径1500g/m2,其播种密度为847-889粒/mm2,如半夏块茎产量>1750g/m2,其播种密度为942—980粒/mm2;赵明勇等[15]提出半夏产量≥22500kg/hm2,栽培密度为713.88万-741.06万粒/hm2,半夏产量≥ 24o00kg/hm2,栽培密度为738.90万-764.10万粒/hm2。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N O M TO I
0科教前沿0
科技信息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陶兴魁 冯 志敏 ( 淮北 师范大 学 生命科 学学 院 安徽 淮 北
2 50) 3 0 0
【 摘 要】 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传统 中药材 , 具有重要 的药用价值。 本文叙述 了近年 来研 究人 员在半夏组织培 养上的研究进展 。 并对半夏进一 步 开 发 利 用所 涉及 到 的 一 些 问题 进 行 了初 步探 讨 。 【 关键词 】 半夏 ; 组织培养; 工种子 人 【 src】/el emt sacmm n t dt n C iee hra dcn。wt mpr n e iia vle h h s u mai srsac AbtatPh latr 2 i o o r io hns eblmeiie i i ot tm dcnl a .T etei sm r e eerh i a a i h a u s z
p o rs i tsue c l r n Ptraa i e e ty as rge sOl is ut e i . n t n rc n e r.An o eaie q eto s ae dsu s d p ei n rl so itd wih Ptrae’ ute u e d s me rlt u sin l ic se rlmiaiy a scae t .en t s f r r v h
生 出植 株 。

6 结语 和 展 望
植 物 组 织 培 养 作 为 一项 重 要 的 生 物 技 术 存 在 无 限 的 潜 力 和 市 场 开 发 价值 。半 夏 的 组 织 培 养 也 还有 不 少 问题 需 要 更 进 一 步探 讨 研 究 。 61 半 夏 组 织 培 养 条 件 的 完 善 . 对 于半 夏 最 佳 外 植 体 的选 择 ,不 同 的学 者 研 究 的结 果 有 所 差 异 , 甚 至 差异 很 大 , 生 的原 因 可能 跟 不 同 学 者 研 究 的半 夏 品 种 、 选 培 产 所 养 基 、 添 加 的 生 长 调 节 物 质 以 及 当 时 培 养 的外 界 条 件 等 不 同 可 能 有 关。 植 物 的 生 长 调 节 物 质 特 别 是 生 长 素 类 和 细 胞 分 裂 素类 已 证 实 对

半夏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半夏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半夏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述了中药材半夏中三类主要活性成分,琥珀酸、总生物碱和草酸钙的常用测定方法,对半夏活性成分的检测,半夏药材质量检测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304-03半夏是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生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临床常用有毒中药之一[1]。

目前普遍认为,半夏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琥珀酸为主的各类有机酸,生产中常将琥珀酸含量作为半夏质量的评定标准[2]。

据曾颂[3]等人的研究证实,半夏的镇咳祛痰作用与有机酸具有相关性。

另有研究表明,半夏中的生物碱也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活性,是半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药材质量与疗效的好坏[4]。

除半夏的传统效用外,有研究认为,半夏含有的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以及糖苷酶抑制等活性[5]。

此外,生半夏中的草酸钙被认为是刺激性成分,也是炮制过程中需要降低其含量的主要成分之一[6]。

故琥珀酸,总生物碱和草酸钙是半夏药材内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其含量是评价半夏药材质量与疗效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就半夏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作一概述,对半夏药材的生产评价有参考价值。

1.半夏中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琥珀酸又称丁二酸,是一种二羧酸,化学式为C4H6O4,在常温下呈无色无味晶体。

熔点及沸点分别为185℃及235℃。

琥珀酸具有抗炎,抗溃疡,抗菌,抑制神经过敏等作用,是药材半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半夏中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 graphy\HPLC)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炮制对半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杨丽

炮制对半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杨丽

49第24卷 第2期 2022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4 No. 2 Feb .,2022炮制对半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杨丽,周易,王晓明,李琳,付志飞,张鹏(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1617)基金项目:国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1904058);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9JCYBJC28500)作者简介:杨丽(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化学。

通讯作者:张鹏(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化学与分析。

摘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物。

因生品具有毒性,所以临床上多使用半夏的炮制品,最常用的3种半夏炮制品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多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等疾病;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和止呕降逆,多用于寒饮呕吐、脾胃虚寒呕吐和温热型肝胆病;法半夏长于祛寒痰和调和脾胃,多用于痰多咳嗽、痰涎壅盛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方剂中。

近年来研究表明半夏主要含有生物碱、有机酸、多糖、甾醇等化学成分,具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肿瘤、止呕等药理作用。

不同半夏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差别较大,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其功效及毒性密切相关。

文章查阅了近年来关于半夏炮制方法、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的研究文献,综述了半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为半夏的炮制机制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半夏;炮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毒性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2) 02- 0049- 05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Variation in Processing of Banxia (Rhizoma Pinelliae)YANG Li,ZHOU Yi,WANG Xiaoming,LI Lin,FU Zhifei,ZHANG Pe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mponent-based Chinese Medicine,Tian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Abstract:Banxia(Rhizoma Pinelliae)is a dry tuber of Pinellia ternata ,which used for resolvingphlegm,relieving cough and asthma. Processed products of Banxia(Rhizoma Pinelliae)are often used in clinic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goal. There are three processed Banxia(Rhizoma Pinelliae),Qingbanxia (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Alumine),Jiangbanxia(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Zingibere Et Alumine)and Fabanxia(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commonly used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goal in clinic. The Qingbanxia(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Alumine)is good at 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resolving phlegm. It is mainly used for wet phlegm cough,epigastric fullness and other diseases;Jiangbanxia(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Zingibere Et Alumine)is good at resolving phlegm,stopping vomiting and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mostly used for vomiting due to cold drink,vomiting due to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and hepatobiliary disease of warm heat type;Fabanxia(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is more effective in dispelling cold phlegm and harmoniz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it is mostly used for cough with phlegm,saliva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In recent year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anxia(Rhizoma Pinelliae)mainly contains alkaloids,organic acids,polysaccharides,sterols and other chemical components,which have antitussive,antiasthmatic,anti-inflammatory,anti-tumor,antiemetic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e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processed Banxia(Rhizoma Pinelliae)are different as well a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vari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nge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Banxia(Rhizoma Pinelliae)and the processed products by reviewing the recent research including the processing methods,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effects,which provided important supporting for the research of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Banxia(Rhizoma Pinelliae).Keywords:Banxia(Rhizoma Pinelliae);processing;pharmacological action;chemical composition;toxicity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其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瘰疬痰核等[1]。

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研究

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研究

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探究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探究半夏,又名天南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可入药。

半夏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半夏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半夏蛋 白作用后 的子宫 内膜 能使被移植 的正常胚泡不着床 ,
对去水吗啡 、 洋地黄 、 硫酸铜引起 的呕吐 , 都有 一定 的镇吐作
用。有学者报道 , 半夏镇 吐作 用的成分 , 有人认 为是生 物碱 、
植 物固醇 、 甘氨酸、 葡萄糖醛酸 J 。 122 镇痛作用 .. 清半夏 7 % 乙醇提 取物 5 k 5 g和 1 5 对小 鼠热痛刺激甩 尾反应 潜伏 期的影 响和对 醋酸 引起 小 鼠扭体反应功效的影 响分别表明 , 清半夏 7 % 乙醇提取物能 5
维普资讯
第 1 3卷第 2期
Vo . 3 11 No. 2





20 0 7年 2月
Fe r ay. 0 7 bu r 2 0
G iigJ u a f CM udn o r l n oT
半 夏 的 中药 药 理研 究进 展
13 抗 炎作 用 清半 夏 5 k . g和 1 k 对 小 鼠腹腔 毛细 5 g 血管通透性 的影 响 , 表明半夏能显著 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
性亢进和对角叉菜胶致小 鼠足跖肿胀 的影 响 , 夏 5 k 清半 g
和 1 k 在 1h就有 显著而持久的抑制 小鼠足跖肿胀的作 5 g
12 1 镇吐作用 ..
生半 夏 、 制半夏 的水 提取物 和醇提取 物
夏水煎醇沉液可 增加 离体 心脏 冠脉流 量。半夏 可阻止或延 缓食饵性高脂血症 的形成 , 对高 脂血症 有一定 的治疗作 用 ,
其 中对降低 T C和 L L—C的租用较显著 。 D 16 抗早孕作 用 实验研究证 明 , . 半夏 蛋白有抗 早孕活性。 早孕小鼠皮下 注射 1 2 ml . 5m 半夏 蛋 白 0 2m , . l抑孕率 为 5 % ; 子宫 内注射 5 0 g 其抗 胚胎泡着 床率达 10 , 0 兔 0 , 0 % 经

甘肃半夏资源及研究现况

甘肃半夏资源及研究现况

甘肃半夏资源及研究现况王彩琴;杜娟;王一敏;惠娜【摘要】Combined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relevant to its resources and qualities, the survey of Banxia (pinellia ternate) in Gansu producing district indicated that because of its persistent increases in market demands, gradually reduction of wild resources and far backward techniques in its cultivation, there were great gaps in the market, with its shoddy products passed off as ones of high quality. Whereas Banxia in Gansu province make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market since its cultivation there has been implemented into a certain scale.%结合甘肃半夏的资源、质量研究文献及在甘肃半夏产区的调查结果,发现近年随着半夏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和半夏栽培技术的远远滞后,市场缺口较大,伪品冒充正品半夏的现象较多,而甘肃半夏栽培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半夏;资源;现况;甘肃省【作者】王彩琴;杜娟;王一敏;惠娜【作者单位】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半夏药材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 h un b.)bre i t.]的干燥块茎,味辛,性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临床用于痰多咳喘、风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药用历史悠久,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是一味常用传统中药[1]。

中药材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材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材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摘要: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具有散瘀止痛;解毒消肿;燥湿化痰等功效。

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区,在我国藏族自治区西藏主要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区。

半夏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糖类和有机酸类等,经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

半夏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毒性,主要表现在刺激性毒性、肝肾毒性和妊娠毒性,因此应用时我们要特别注意。

关键字: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化学成分1.1挥发油类王锐等采用自制的“同时萃取-蒸馏”装置并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分离鉴定了香橙烯、棕榈酸乙酯等65种不同的挥发油类物质。

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取出的挥发油类成分也有所不同,分离出来的主要包括烯类、炔类、烷烃类、酯类和芳香族类等,其中3-乙酰氨基-甲基异唑的含量最高,大约占比44.4%、丁基乙烯基醚占比约11.88%、对丙烯基茴香醚的含量占比约为2.34%,这是挥发油类物质中含量较高的三种成分。

1.2有机酸类张科卫等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成功从野生的半夏中分离出来了15种脂肪酸,并发现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

吴皓等人运用经典的柱层析法从中提取到了丁二酸。

日本的学者丸野正雄成功在半夏中分离出来了芳香酸。

这些有机酸类成分对半夏药效的发挥具有一定的作用。

1.3黄酮类半夏中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大豆素、黄芩苷、黄芩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在半夏发挥相关的药理作用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1.4生物碱类半夏的生物碱类成分被认为是半夏中活性最大且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的药理作用。

其中,鸟苷于1987年分离,1997年分离出胸苷,Oshio等研究者于1978年在实验中成功分离出来了胆碱和左旋麻黄碱。

秦文娟等在分析实验中发现了掌叶半夏碱甲、掌叶半夏碱乙、掌叶半夏碱丙等30种化合物,王瑞等则成功分离出掌叶半夏碱己并发现其与掌叶半夏碱戊互为同分异构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半夏资源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半夏;品种研究;中药资源;品质评价;综述 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rnate(Thunb.)Beri.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1]。目前,半夏的年需求量在500~600万kg,而半夏野生加家种量仅能满足1/3,市场缺口很大。为弄清半夏的用药历史、生产现状、质量评价等情况,笔者就近年来有关半夏资源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品种 1.1 考证 《礼记·月令》称:“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最早提出半夏之名。半夏本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如《吴普本草》云:“半夏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新修本草》言:“半夏所在皆是,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蜀本草》谓:“苗一茎,茎端三叶,有二根相重,上大下小,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实大。”《本草图经》载:“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植物名实图考》谓:“所在皆有,有长叶、圆叶两种,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似蝎尾。”[2]《本草纲目》除引载上述本草外,还载有半夏图。 历代本草虽未提及半夏叶柄上具珠芽,1年生者常为单叶,但从其描述的植物形态和附图特征来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半夏是一致的,均为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rnate(Thunb.) Beri.的干燥块茎[3]。 1.2 历史产区 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指出,半夏“生槐里川谷”,即半夏原产于陕西兴平县一带。在《本草经集注》又曰:“槐里属扶风(陕西关中一带),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神农本草经》中所指的青州即山东济南、胶东一带;吴中即江苏苏南一带。宋代《图经本草》载:“在处有之,以齐州者(齐州即今山东省历城县)为佳。”其后,《药物出产辩》则认为“产湖北荆州为最好”(荆州即今湖北江陵一带)[4]。《中国道地药材》认为:“半夏现时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为佳。”[5] 总之,唐代以前半夏以陕西一带所产为佳,逐渐移至山东、苏南等地,后又以湖北、河南、山东所产为佳,历经了一个由西到东,又由东至西的历史变迁过程。目前,我国半夏主要产于陕西、湖北、山东、山西、四川、河南、甘肃、江苏等中东部地区,可能多由历史产区发展起来的。 1.3 品种研究现状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半夏在我国多省均有分布,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居群,其叶形变化极大。早在1920年,Engeler就根据我国及日本半夏标本叶形变化将半夏分为4个变种。其后,我国胡世林等将半夏居群中的五叶类型命名为五叶半夏。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半夏叶形变化极大,几无规律可寻,甚至同一地理位置也可出现多种叶形的半夏[6-7]。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任氏等[8]采用RAPD技术分析南充地区野生芍药叶型和竹叶型2个半夏基因指纹图谱,并对典型特异性RAPD产物进行克隆,结果发现,南充野生不同叶型半夏基因组存在差异,即同一地理位置可存在2种以上的半夏类型。现代细胞学研究表明,半夏各自然居群染色体存在严重的复合多倍现象,甚至还存在非整倍性变化,充分体现了半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薛氏等[10]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30个不同地理居群半夏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半夏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地理分布、相同或不同叶形的半夏居群间具有遗传相似性,可聚集在同一类群。 由此可见,根据地理位置或植物形态划分的“居群”与植物分类学定义的变种或居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凭地理位置或叶形变化对半夏进行种内划分是不合理的。《中国药典》规定Pinellia ternate(Thunb.)Beri.的块茎是中药半夏的唯一植物来源。由于半夏资源日益减少及部分地区药用习惯,目前仍有至少同科3个属12种植物充作半夏使用,常见的有水半夏、狗爪半夏等,市场流通需格外谨慎。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2 生产 2.1 人工栽培技术 半夏的繁殖方式多样化,主要以地下块茎和叶柄上的珠芽进行繁殖,当然还包括种子,但由于半夏结实率低和种子生产周期长多不采用。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开展半夏野生变家种驯化研究,鉴于当时对半夏的生物学特性不甚了解,加之该品种属于三高产品,即高投资(需高水肥,种贵,种、管、收、刨费工多)、高风险、高效益,半夏生产发展缓慢。 半夏具有喜温、湿,忌高温,怕旱、涝等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引起半夏倒苗和病虫害发生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最主要因素。张氏等[11]研究发现,倒苗并不是半夏生长中必然的生理现象,而是抵御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气温超过32 ℃时,半夏发生倒苗,干旱也会促进半夏倒苗。其后,高氏等[12]研究不同遮荫措施对半夏增产效果研究,结果用遮阳网遮荫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34.6%;而用玉米遮荫,因水、肥、光照不足,增产效果则不明显。薛氏等[13]研究遮荫对半夏光合特性的影响,得出遮荫70%半夏块茎鲜重增加显著;遮荫90%则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半夏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夏季,需对半夏适度遮荫降温,干旱时补水,延缓其倒苗或不倒苗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若利用大豆、玉米等作物遮荫,应注意播种时间、种植密度,还要保证大田水、肥的供应。根腐病和病毒病是影响半夏生产最严重的病害。由于半夏是用于防病、治病特殊商品,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要求非常严格。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防治为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基础,结合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半夏播种前一定要严格选种、选地,并对种茎和土地进行消毒;种植期确保大田排水、通风顺畅;刚发现病株时,立即连同土壤拔除,集中销毁,并对病穴用5%石灰水处理,防治病害蔓延[14]。 目前,我国山东菏泽、湖北荆门、山西新绛、陕西商洛、江苏泰州等地区开展了半夏人工栽培,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和研究成果。还有学者相继开展了半夏品种选育研究,先后选育出“珍珠半夏”、“鄂半夏1号”等新品种[15-16],较好地解决了半夏繁殖系数低和产量低的问题。 2.2 组培快繁 组织培养能有效提高半夏的繁殖系数,获得无病毒植株,快速扩大半夏资源。解氏等[17]通过组织培养手段结合茎尖培养方法,诱导半夏病毒病植株的茎尖成苗,对半夏病毒病的脱毒率达到80%。李氏等[18]以荆半夏叶柄为外植体,采用适当的组培方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生产上使用的小块茎。胡氏等[19]建立并优化了贵州珍珠半夏高频再生体系。此外,薛氏等[20]以半夏试管小块茎为材料制成复合型人工种子,并获得较高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直接明显的效益。还有报道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在半夏种衣剂中添加植物激素水杨酸,能有效延长半夏的生长周期,以利于地下块茎的增重。 此外,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如物理、化学诱变育种等)能快速筛选出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佳的半夏新品种,解决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半夏长期多代无性繁殖造成的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等问题。 3 品质 目前,《中国药典》还未明确规定评价半夏品质的化学成分指标。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甾醇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等主要成分,但其含量均较低,其中甾醇类、氨基酸类和无机元素的测定对半夏药材质量控制的专属性差。生物碱类一直被公认为半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常用来评价半夏品质的优劣。目前生物碱主要测定方法有重量法、滴定法、薄层扫描法和HPCE法[21-30]。此外,文氏等[31]采用HPLC建立了6种叶型性状类型半夏的指纹图谱,半夏药材有11个共有峰,虽叶型不同,但其化学成分的相似度很高,因此,半夏的指纹图谱可作为半夏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考虑到单一化学成分指标不能反映半夏品质的综合特点,马氏等[32]参考农作物及水果等园艺作物种质评价标准的研究经验,首次提出通过计算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多项指标相对权重的打分法对半夏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的新方法,为客观评价半夏优良种质和进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更合理、更实用的依据。王氏等[33]采用HPLC法对收集的n个半夏样品进行测定,实现了对31个组分的分离,获得反映该药材化学成分信息的化学数据。用系统聚类分析将半夏样品的质量分为优质品、一般品和劣质品三等级,初步建立了只通过HPLC分析即可对半夏进行质量评价的模型。 药材的外观性状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半夏的质量,且在评价过程中该方法较简便、直观;优质半夏以色白、质坚实、粉性足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著称。目前还没有能客观反映半夏性状特点(如粉性足)的指标,仅凭肉眼观察缺乏说服力。因此,如何简单有效、全面合理地评价半夏品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目前,半夏总体生产现状是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还不成熟。目前应对半夏野生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合长期大量生产的优质半夏种质,满足市场用药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8.

[2] 宋金武,许春年,曹 炜.半夏的本草考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 8(4):254-255.

[3] 李 恒.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3.

[4]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48-553.

[5]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9.488-4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