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选择题
(增补版)历年中考模拟汇编之《岳阳楼记》(选择题大全)

历年中考模拟汇编——《岳阳楼记》一、(2021河西区期中)阅读选文《岳阳楼记》,回答9-11题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 前人之述备.矣备:详尽B. 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C. 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D. 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B )A. 若夫/淫雨霏霏B. 佳木秀而/繁阴C. 而或/长烟一空D. 四时之景/不同11.下面对《岳阳楼记》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二、(2020红桥期中)阅读选文《岳阳楼记》,回答9-11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B.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全,详尽C.至若春和景明景:景色D.宠辱偕忘偕:一起2.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句是( B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微斯人,吾谁与归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三、(2020南开期末)阅读选文《岳阳楼记》,回答9-11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胜景,美景B.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备,详尽C.薄暮冥冥薄:迫近D.或异二者之为或:有的人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至若春和景.明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岳阳楼记考试题

岳阳楼记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岳阳楼位于我国________省________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名楼之一。
2.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世。
3. 岳阳楼的修建始于________朝,最初是为了________而建。
4.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的是岳阳楼所在地的________景象。
5.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胸怀和________的理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2. 岳阳楼的名称中,“岳”字的含义是:A. 山峰B. 观看C. 土地D. 城池3. 下列哪项不是《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四绝”?A. 书法B. 石刻C. 诗词D. 绘画4.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下一句是:A. 后天下之乐而乐B. 先天下之乐而乐C. 后天下之忧而忧D. 先天下之事而事5. 岳阳楼的建筑风格属于:A. 江南水乡风格B. 北方宫殿风格C. 西南民族风格D. 东南沿海风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描述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3.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如何体现其政治理念的?四、论述题(30分)1. 结合《岳阳楼记》的内容,论述范仲淹的政治哲学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15分)2. 分析《岳阳楼记》中运用的文学手法及其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
(15分)五、作文题(40分)以“从《岳阳楼记》看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岳阳楼记练习题选择题狂刷学生卷(2020年)

九上语文《岳阳楼记》选择题狂刷1.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百废具兴具:全、皆B. 薄暮冥冥薄:迫近C. 去国怀乡国:国家D. 锦鳞游泳鳞:鱼2.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春和景明四时之景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C. 属予作文以记之神情与苏黄不属D. 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耀在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C.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虽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向北通往巫峡,向南远通潇水、湘水,被贬谪的诗人大多会聚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有所不同?D.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啊!要是没有这种人,我能和谁归依呢?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将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暮四时的变化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纵议政治理想,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济世情怀。
B. 《岳阳楼记》一文之关键在于“异”字。
“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不同的景物引发“迁客骚人”的悲喜感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影响。
C. “衔远山,吞长江”一句妙极,动词“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而“衔”、“吞”的对象是连绵远山、浩荡长江,则更显动作发出者——洞庭湖的气势磅礴。
D. “浮光跃金”写出洞庭清风月夜,满湖金光跃动的胜状,具有动态美;“静影沉璧”是静景,可见洞庭湖能容千里皓月的襟怀和气势。
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
岳阳楼记练习题

岳阳楼记练习题一、简答题1. 《岳阳楼记》是谁的作品?2. 《岳阳楼记》描绘的是哪座楼阁?3. 岳阳楼在哪个省份?4. 《岳阳楼记》是描写哪个时期的景观?5. 这篇文章主要以什么方式叙述?二、选择题1. 《岳阳楼记》中的“登临即愈疾”的下一句是:A. 愈觉青云之快,飞而上也;B. 为益觉暮翳之微,圆而下也;C. 至德之事,肯请于人也;D. 然而前者之愈疾也,亦未尝有益于绍之者也。
2. “泛舟泛舟,顺流而下”一句中的“泛舟”是指:A. 乘船游览;B. 打猎;C. 科举考试;D. 修建船只。
3. 岳阳楼原为:A. 宫殿;B. 碉楼;C. 牌楼;D. 景点。
三、判断题1. 《岳阳楼记》是一篇写景的诗歌体文章。
( )2. 文中描述的烟波浩渺景象令作者十分陶醉。
( )3. 文章最后作者通过事实和道理来引导读者思考。
( )四、阅读理解题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屹立在洞庭湖畔,楼高3层,总高度达21米,是中国现存古代楼阁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著的一篇散文,以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而闻名。
文章通过对楼阁的描写,运用生动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岳阳楼的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时,作者以叙事者的角色讲述了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文章的开头,作者就以壮丽的景色吸引了读者。
他描述楼阁矗立于波涛之上,使人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
楼下的湖水波澜壮阔,远处的山峦起伏,给人以宏伟雄浑的感觉。
接着,作者描述了登上岳阳楼后的壮丽景色,以及登楼引发的身心愈疾之感。
这些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意味,使读者一同体验到了作者的愉悦与陶醉。
然而,文章并非只是单纯的描写美景。
作者透过对建筑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自己对岳阳楼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他以建筑的变迁和人文风情的影响,来反思社会变革和人事沧桑。
文章最后,作者以事实与道理的引述,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他以壮丽的景色为切入点,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反思。
岳阳楼记》选择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选择题及答案1、答案:C改写:A.登上楼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人;B.此乐何其极致,南极潇湘;D.而或者是长烟一片空,或者是异于前两者。
2、答案:B改写:A.我写作品来记录它;C.前人已经详细描述了它;D.我曾经寻求过古代仁人的心灵。
3、答案:B改写:A.我写作品来记录它;C.很多人借我的书;D.有足够的乐趣。
4、答案:B改写:A.离开祖国怀念故乡;C.春天和明亮;D.没有人和我一起回家。
5、答案:A改写:B.虽然我骑着风驰驱驰,但不是因为快;C.我写作品来描述这个悲伤的场景;D.高处太冷了。
6、答案:B改写:A.像那霪雨一样(代替词);C.拿起酒杯面对风(动词);D.没有微不足道的人(否定)。
7、答案:C改写:A.在溪边钓鱼,感受到了现场的气氛;B.在山间的早晚,天空变得苍茫;D.酒杯碰撞声不断,无法做出决定。
8、答案:C改写:A.从三峡的七百里开始,只有在午夜才能离开;B.或者是这个,或者是那个,为什么官员叫得这么生气;D.整个地方都很荒凉,但侍卫仍然很努力。
9、答案:A改写:B.早晨和晚上的阳光变化很大;C.离开国家时怀念家乡;D.没有波涛汹涌的惊讶。
10、答案:A改写:①我曾经寻求过古代仁人的心灵;②没有微不足道的人;③当我经过那个地方时,我感到非常平静;④我记录下来后离开了。
11、答案:前者指向前进,后者指向退缩。
A。
“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是指不因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快乐,也不因自身的悲伤而沉沦。
B。
“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是指既能在高层次的政治场所中工作,也能在广阔的社会中体验人生。
C。
“忧其民”和“忧其君”是指既关心百姓的福祉,也关注君主的政治决策。
D。
“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是指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后才考虑个人的享乐。
12、B。
“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中的“之”都是表示所处的范围或领域。
13、C。
“观夫巴陵胜状”中的“胜状”不是美景的意思,而是指胜利的情况或胜利的标志。
《岳阳楼记》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0课】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解析】A这;这。
B穷尽;到。
C动词,看;名词,景象。
D有时;或许。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解析】A代词,这件事。
B助词,的。
C助词,的。
D助词,的。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解析】例句是因为。
A连词,来。
B因为。
C因为。
D因为。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解析】古今异义,古义:荣耀;今义:恩宠。
A古今异义,古义:国都。
B古今异义,古义:停息。
C古今异义,古义:日光。
D连词,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解析】A同“缺”,中断;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
B都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C连续;同“嘱”,嘱托。
D美好;承受。
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C. 把.酒临风(举)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解析】B离开。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解析】A靠近;到,进入。
第20课岳阳楼记同步练习(带答案和解释)

第20课岳阳楼记同步练习(带答案和解释)第20《岳阳楼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答案:B解析:分析:以:因;物:外物。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言句子翻译的掌握情况。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答案:解析:分析:项应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言断句的能力。
3.对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的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朝晖夕阴(日光)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百废具兴(兴办).南极潇湘(尽)薄暮冥冥(跟“厚”相对)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答案:解析:分析:.薄:迫近。
故答案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言词语的翻译。
4.下列不是对偶的一项是()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耀,岳潜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解析:分析:对偶要求词性相对。
项不合要求。
故选。
.下列加线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朝而往,暮而归.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案:D解析:分析:D国:国都/国家。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言一词多义现象。
6.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属予作以记之。
.河曲智叟亡以应。
D.衔远,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答案:D解析:分析:A项“具”通“俱”;B项“属”通“嘱”;项“亡”通“无”。
岳阳楼记专题训练

岳阳楼记专题训练一、填空题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2. 《岳阳楼记》中“记”的意思是_________。
3. 《岳阳楼记》是按照_________顺序写的。
文章首先交代了_________,然后描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作者的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丞死,乃入据陈B. 越明年,政通人和阡陌交通C. 宴酣之乐今者薄暮春草绿D. 前人之述备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2.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C.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 下列各项中词义变化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朝晖夕阴B. 日星隐曜C. 山岳潜形D. 晦明变化者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衔远山,吞长江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庆历四年春”交代了时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交代了人物和事件。
B.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指前一位或前几位作者。
C.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上文所写的两种心情。
D. “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胜状”指美好的景色。
6.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迁客骚人”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骚人”原指的是战国时屈原写《离骚》的诗人,后来泛指文人。
B. “若夫淫雨霏霏”至“此乐何极”用比喻手法描写了阴冷萧瑟的景象,“去国怀乡”一句抒发了作者对国都的思念和对国运的担忧。
C. “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指作者在游玩山水时,欧阳修的情趣不在于喝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指作者在游玩山水时,欧阳修的情趣在于山水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5.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7.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9.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0.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1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1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D.吾谁与归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17.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8.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4.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C. 把酒临风(举)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2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京的功绩。
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
2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
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
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室铭》2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淫雨霏霏(连绵的雨) B.薄暮冥冥(昏暗)C.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景色)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概的景观)2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9.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30.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31.对文章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
32.对文章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B.“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D.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3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34.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迁客骚人”就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
B.选文中的四个问句都是反问句。
C.“古仁人之心”表现为“进亦忧,退亦忧”。
D.第二段从空间、时间上高度凝练地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
3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
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尔”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
3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②、③段细腻地写景是为了表达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B.选文第④段“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C.选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滕子京安慰、劝勉的态度。
D.选文主要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
3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忧”不仅是为君王的安危而担忧,也为国家、百姓而担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无法找到“古仁人”的无奈。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D.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38.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变化和反复。
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3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在朝廷上做官和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B.“二者之为”指迁客骚人的“忧谗畏讥”和“宠辱偕忘”。
C.“微斯人”中的“斯人”指古仁人和范仲淹。
D.古仁人之心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迁客骚人登楼时的览物之情是相同的。
D.“古仁人之心”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B.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状的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C.从时间上写洞庭湖胜状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4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B.第②段由远眺洞庭湖景色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
C.第③段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心情。
D.选文突出滕子京的政绩,并写出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1-3段)4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