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
语言
发展
批评
西方
分析
西方
文学理论
文学 普通
读者
二十世纪
认为
结构主义
理论Βιβλιοθήκη 梳理方式暴力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是伊格尔顿于1983年为英国普通读者撰写的一本专著。该书旨在系统 介绍和评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变革。伊格尔顿将纷繁复杂的文学理论革命梳理为三 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即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 精神分析理论。 在讨论文学的定义时,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是一种写作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对普通语言所施加的 有组织的暴力”。然而,这种以“偏离”或“暴力”来定义文学的方式会产生新的问题,因为界 定什么是“普通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书中,伊格尔顿不仅梳理了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而且对各种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他提倡一种融会贯通的批评模式,认为这种批评的对象最终落脚在更宏观的“话语”而非 所谓“文学”之上。他还解构了那些看起来似乎坚不可摧的理论神话,以促进文学理论的发展。
目录分析
现象学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形成对文本的主观理解,而诠释学则更进一步探讨了理解和解 释文本的方法论问题。 从接受美学到精神分析的发展。这一脉络的是文学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反映以及这种反映对读者的 影响。接受美学主要研究读者对文本的反应以及文本对读者的塑造,而精神分析则更深入地探讨 了文学作品与无意识心理之间的以及文学作品如何揭示出人性的潜意识层面。 伊格尔顿不仅对这三个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还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 分析。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者来说,《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无疑是一本极好 的参考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知识,还展示了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伊格尔顿的 清晰、生动的行文风格使得这本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和理解。

《二十世纪黑人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概括

《二十世纪黑人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概括

《二十世纪黑人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
概括
二十世纪黑人文学绪论概括:
第一点:历史背景与意义
二十世纪是美国黑人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黑人在美国长期遭受种族歧视和压迫,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

二十世纪初,随着的兴起和黑人社群的觉醒,黑人文学开始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表达他们的声音和经历。

同时,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也探索了种族身份、文化认同和社会问题等多个主题,深入探讨了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和存在。

因此,了解二十世纪黑人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于理解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点:重要作家与作品
二十世纪黑人文学涌现出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如兰格斯顿·休斯、托尼·莫里森、理查德·赖特等。

这些作家
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了黑人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兰格斯顿·休斯的诗歌作品《黑色樱桃》和《美国初唐诗选》以及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亲爱的》和《宝贝》等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的黑人文学创作。

这些作品通过文字的力量,向读者传递了黑人的独特视角和体验,同时也对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
二十世纪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代表了黑人社群的声音和诉求,也成为了探讨种族问题的重要桥梁。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作家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黑人文学的发展演变与意义。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各章重点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各章重点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各章重点第一章重点问题1.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ν2.卡夫卡的主要作品3.《变形记》的内容、艺术特点ν4.《饥饿艺术家》、《地洞》的内容ν5.《城堡》的朦胧性所代来的多解性6.卡夫卡小说的特征ν7.对卡夫卡的主要评价ν8.为什么说卡夫卡是现代主义的奠基第二章重点问题1.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ν2.意识流的三层含义3.意识流小说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ν4.对意识流小说定义的争论ν5.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作品6.福克纳的主要作品(《我弥留之际》等)、创作特点(评价)ν7.《喧哗与骚动》的内容、班吉叙事的意义8.乔伊斯的生平和创作简况9.《尤利西斯》的内容、在结构上与《奥德赛》的对应关系,对《尤利西斯》的评价第三章重点问题1.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艺术特点2.萨特主要作品的内容ν3..“处境剧”(“处境小说”)的含义ν4.《恶心》所表现的存在主义观点5.加缪主要作品的内容ν6.《局外人》、《鼠疫》所表现的存在主义观点ν7.零度写作的含义第四章重点问题1.新小说的革命性、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2.娜塔丽•萨洛特的主要作品,“潜对话”的内涵3.米歇尔•布托尔的主要作品4.克洛德•西蒙的主要作品5. 罗伯—格里耶的主要作品,《嫉妒》的内容、题目的双关含义、艺术特点第五章重点问题1.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2.关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争论3.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作品4.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5.《百年孤独》的内容、孤独主题6.《百年孤独》的所反映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特点7.《百年孤独》的叙事特点。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一)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一)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1. 反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客观真实和逻辑思维。

•反对浪漫主义的情感主义,追求真实的描写和现实的题材。

2. 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关注社会底层的贫困、剥削和不公正。

•揭露社会现实中的腐败、偏见和不平等。

•强调作品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3. 内心思想的探索•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探索人类的欲望、情感和道德困境。

•认为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矛盾和多维的。

4. 反对英雄主义和理想化•拒绝把人物理想化,将普通人和社会边缘人物作为主人公。

•反对传统的英雄形象,强调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和日常困扰。

5. 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陈述工业化和现代化对个体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揭露社会生活中的机械化、物化和异化。

6. 以写实手法进行描写•着力于细致入微的客观描写,追求写实感。

•采用直接、简明、平实的语言风格。

7. 反对社会中的虚伪•控诉社会中虚假、伪善的道德和价值观。

•关注个人对抗社会的斗争。

8. 追求艺术的真实和精确•撇弃夸张和浮华的修辞,强调精确的描写和真实的细节。

•追求与现实相符合的艺术表达方式。

以上列举的是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原则,包括反对浪漫主义、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内心思想的探索、反对英雄主义和理想化、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以写实手法进行描写、反对社会中的虚伪以及追求艺术的真实和精确。

通过这些内容,现实主义作家试图以客观真实的方式揭示社会的各种问题,探索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描写和批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第十章20世纪欧美文学第一节综述

第十章20世纪欧美文学第一节综述

第一节 综述
• "后现代主义"概念是复杂、多样的,人们对 它有各种理解和阐发。现在学术界比较一 致的看法是,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信 息社会)的产物,是对二战后欧美文化现象 的总体描述。它是多元的、探索的。
第一节 综述
• 后现代主义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代表就是解构 主义思想家:①米歇尔·福柯,著有《疯狂与非理性》 (1961)、《词与物》(1966)《性史》(1976一 1984)、《权力/知识》(1980)。②雅克·德里达, 著有《写作和差异》(1961)《语言和现象》(1962) 《哲学的边缘》(1972)等。③尤尔根·哈伯马斯 (1929一 ,德国),著有《知识与人类旨趣》 (1968)、《文化与批判》(1973)等。④托马斯·库 恩(1922一199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有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必要的张力》 (1977)等等。
• 20世纪是一个大众参与的时代,一个大众 文化兴盛的时代,这是20世纪与以前不同 的又一突出特征。以传统的、通俗易懂的 方法为创作手段的影视作品取代了传统的 严肃文艺、高雅的新型文艺。
第一节 综述
• 二、20世纪的哲学思想与文学 •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在19世纪三四十
年代瓦解后,欧美哲学进人新的发展阶段。19世 纪后半朝,唯科学主义思潮(孔德、斯宾塞等人的 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 志论)直接影响了20世纪哲学的发展演变。20世纪 欧美哲学论坛,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竞相角逐, 又互相浸透。互相影响。而哲学思想的繁荣与革 命,是导致20世纪欧美文学和批评繁荣与革命的 决定性因素。
第一节 综述
• 三、现代主义(Modernism)与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20世纪欧美文学 (2)

20世纪欧美文学 (2)

•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整体特征
1.由危机感、幻灭感导致的悲观厌世情调; 2.由于人的异化而形成的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
3.重于创造、工于形式;
4.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第二节 罗曼· 罗兰
一、生平与创作 (一)罗曼· 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1866年生 于法国克拉姆西。法国现 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 散文家与社会活动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 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 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 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 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 音乐写小说”。代表作 《约翰· 克利斯朵夫》 、 《母与子》等。

三、经典作品
《太阳照样升起》(1926)
• “迷惘的一代”开山之作、宣言书。 •
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知识 分子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 故事梗概:杰克· 巴恩斯是一名美国 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 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莱特,但他 们无法结合。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 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 人也爱上了她,但她并不喜欢他。 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 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 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去了他们的亲 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 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 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 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
• 海滨墓园(节选)
瓦莱里 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 它透过松林和坟丛,悸动而闪亮。 公正的“中午”在那里用火焰织成 大海,大海啊永远在重新开始! 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 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微沫形成的钻石多到无数, 消耗着精细的闪电多深的功夫, 多深的安静俨然在交融创造! 太阳休息在万丈深渊的上空, 为一种永恒事业的纯粹劳动, “时光”在闪烁,“梦想”就是悟道。 稳定的宝库,单纯的米奈芙神殿, 安静像山积,矜持为目所能见, 目空一切的海水啊,穿水的“眼睛” 守望着多沉的安眠在火幕底下, 我的沉默啊!……灵魂深处的大厦, 却只见万瓦镶成的金顶、房顶!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答: 20 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 20 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 20 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西方哲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总结而言,20 世界的欧美文学与以上社会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哲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通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 19 世纪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意识。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
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要点概括
第一点:欧美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是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 文学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全球化、社会
不平等、环境破坏等。

- 欧美文学在风格和主题上展现了更多的多样性,包括实验性
写作、探索性主题和跨文化元素。

第二点: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趋势和代表作
- 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减弱,现
实主义和新自然主义的作品得到更多关注。

- 小说和短篇故事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重要形式,代表作
品包括《挪威的森林》、《间或偷窥》等。

- 二十一世纪欧美诗歌注重语言的创新和形式的实验,代表作
品包括《行者歌》、《无题》等。

- 非虚构文学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包括《飓风之眼》、《追风筝的人》等。

以上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第一、二点要点概括,欧美文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特点,通过各种文学形式探索和呈现出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一、二要点概括
(汉语言文学本科)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革命和战争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

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的资本主义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人与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对立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世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博格森的生
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以理性为基石的西方哲学;博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费罗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总结而言,20世纪的欧美文学与以上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遍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19世界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次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