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字集合

合集下载

第一批异形字整理表

第一批异形字整理表

《第一批异形字整理表》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78 更新时间:2005-8-30《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2002年3月31日试行)1范围本规范是推荐性试行规范。

根据“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分批整理”的工作方针,选取了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使用、公众的取舍倾向比较明显的338组(不含附录中的44组)异形词(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作为第一批进行整理,给出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话书面语,包括语文教学、新闻出版、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方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视部发布)简化字总表(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3术语3.1异形词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本规范中指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本规范中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3.2异体字与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

本规范中专指被《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的异体字。

3.3词形本规范中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3.4语料本规范中指用于词频统计的普通话书面语中的语言资料。

3.5词频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

本规范中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4整理异形词的主要原则现代汉语中异形词的出现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涉及形、音、义等多个方面。

异形不常用字大集合

异形不常用字大集合

不常见字1、甪【lu】兽名,也做地名;2、仝【tong】同“同”,也做姓氏;3、氽【tun】水水漂;4、冇【mǎo】没有5、乜【miē】乜斜,眼睛眯成一条线;6、氹【dàng】水坑、小坑;7、谂【shěn】同审,劝告、思念;8、乂【yì】治理,安定;9、䶮【yǎn】飞龙在天,权势、坚强等。

10、曌【zhao】:同“照”,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

11、鲝【zha】:同“鲊”,[鲝草淮]地名,在四川省12、赟【yun1】:美好,多用于人名。

13、彟【yue1】:尺度。

14、嚚【yin】:1、愚蠢而顽固;2、奸诈15、燚【yi】:人名用字。

16、掖【ye】:掖县,旧县名,今莱州,在山东省。

17、蕈【xun】:生长在树林或草地上的某些菌类,形状略像伞,种类很多,无毒的可以吃。

18、巽【xun】:八卦之一,代表风19、峃【jue】:[~口]地名,在浙江省文成20、垚【yáo】:三个土,山高,多用於人名21、犇【ben】(三条牛,同“奔”,急走,跑,紧赶,逃跑等。

)22、聂【nie】三只耳朵23、磊【lěi】三块石头,本义:石头多24、猋【biāo】三条小狗25、贔【bì】三个宝贝26、虫【chong】三个虫重叠,虫的繁体27、奸【jian】三个女字重叠, 奸的繁体28、嘦【jiào】上只下要29、囍【xǐ】两个喜字,每个喜字31口30、巭【bū】上功下夫31、恏【hào】上好下心32、孬【nao】上不下好33、奣【wěng】上天下明34、嫑【biáo】上不下要,意:不要35、驫【piāo】三匹马36、嚞【zhã】三个吉37、譶【tà】三个言38、舙【qì】三条舌头39、瞐【mî】三只眼40、馫【xīn】三只香41、灥【xún】三条泉水42、靐【bìng】三个响雷43、畾【lãi】三个条田44、轰【hōng】三个车45、皛【xiǎo】三个白46、惢【suǒ】三颗心47、尛【mï】三个小48、麤【cū】三个鹿49、龘【dá】三个龙,龙腾飞的样子50、票【piāo】三个票,意通“飘”。

100个最怪异的字

100个最怪异的字

100个最怪异的字侪鬻鸾麤瘾萧邕爨龇虿丛衅奰(bi)、躄(bi)、罍(lei)、颣(lei)、薐(leng)、豳(bin)、懿(yi)、彝(yi)、翳(yi)、薹(tai)、虩(x90i)、舄(xi)、衚(hu)、衕(tong)、觳(hu)、觫(su)、燹(xian)、盫(an)、媕(an)、娿(e)、寯(jun)、嬲(niao)、鳏(guan)、魑(chi)、魅(mei)、魍(wang)、魉(liang)、璺(wen)、齆(weng)、韛(bai)、櫼(jian)、谶(chen)、橐(tuo)、鼍(tuo)、聱(ao)、齉nàng、灪yù、韽ān、龖dá、齺zōu、騳dú鸜qú、騱xí、虋mén、钃zhú、麣yán、鞻lóu、顟láo、饙fēn、虪shù、飝fēi、讞yàn、靐bìng、齾yà、爨cuàn、厵yuán、魕jī、饐yì、麷fēng 、讟dú、顠piǎo、癵luán、驫biāo、鱻xiān、龗líng、麤cū、爩yù、爧líng 、蠿zhuó、龘dá、饢náng 、鑱chán、鬰yù、籱zhuó、靊fēng1、“奣”:读音为wěng,是天空晴朗无云。

形意字。

上下结构。

2、兲”:兲,读作tiān。

古代生僻字,同天。

网络中常将这个字要从上往下念,误用此字作"王八"解。

3、“忈”:上下结构,上面一个"二",下面一个"心"。

古时"仁"的异体字,与"仁"读音相同。

在网络上,由于"忈"字的形状,常被比喻不够专心,专一。

语委第二批异形字调整

语委第二批异形字调整

第二批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注意:前项为规范字形,推荐使用。

A安分守己—安份守己暗渡陈仓—暗度陈仓B把式—把势般配—班配棒槌—棒棰、棒锤曝光—暴光报道—报导bàodào—bàodǎo[1] 悲愤—悲忿悖理—背理比划—比画笔芯—笔心筚路蓝缕—荜路蓝缕辩白—辨白辩词—辩辞[2] 拨浪鼓—波浪鼓、泼浪鼓部分—部份C菜籽—菜子[3] 仓皇—仓惶、仓黄、仓遑策划—策画长年累月—常年累月唱功—唱工潮乎乎—潮呼呼、潮忽忽撤销—撤消承上启下—承上起下吃里爬外—吃里扒外踟蹰—踟躇串联—串连词汇—辞汇辞令—词令D耷拉—搭拉搭理—答理dāli 嗒嗒—哒哒褡裢—搭裢、搭连、褡连、褡联打冷战—打冷颤dǎlěngzhan [4] 大放厥词—大放厥辞当当—铛铛当作—当做[5] 倒腾—捣腾悼词—悼辞得意洋洋—得意扬扬灯芯—灯心[6] 嘀里嘟噜—滴里嘟噜调包—掉包调换—掉换盯梢—钉梢丢三落四—丢三拉四冬不拉—东不拉遁词—遁辞哆嗦—哆唆E峨眉山—峨嵋山F发愣—发楞幡然醒悟—翻然醒悟反复—反覆愤恨—忿恨愤怒—忿怒夫唱妇随—夫倡妇随浮屠—浮图辐辏—辐凑福分—福份俯首帖耳—俯首贴耳赋予—赋与G胳肢窝—夹肢窝干吗—干嘛咯噔—格登根底—根抵哽咽—梗咽宫廷一宫庭勾勒一钩勒钩针—勾针够呛—够戗孤零零—孤另另、孤伶伶轱辘—轱轳、毂辘故步自封—固步自封故伎—故技痼疾—锢疾、固疾呱呱叫—刮刮叫H哈腰—呵腰寒战—寒颤号啕—嚎啕、号啕、嚎啕好高骛远—好高务远和事佬—和事老贺词—贺辞黑咕隆咚—黑鼓隆咚、黑古龙冬黑压压—黑鸦鸦哄堂大笑—轰堂大笑哄笑—轰笑洪亮—宏亮呼哧—呼蚩、呼嗤、呼吃花里胡哨—花狸狐哨花哨—花梢、花稍花销—花消皇历—黄历浑身—混身混沌—浑沌J辑佚—辑逸给予—给与纪录片—记录片纪要—记要茧子—趼子[7] 交代—交待脚丫子—脚鸭子脚趾—脚指较真—叫真精华—菁华警醒—警省酒盅—酒钟倔强—倔犟K开销—开消侃大山—砍大山看作—看做夸大其词—夸大其辞宽宏大量—宽洪大量L老茧—老趼乐呵呵—乐和和乐滋滋—乐孜孜厉害—利害lìhai[8] 伶牙俐齿—伶牙利齿流言蜚语—流言飞语遛弯儿—蹓弯儿乱哄哄—乱烘烘螺纹—罗纹M漫道—慢道漫说—慢说毛骨悚然—毛骨耸然、毛骨竦然贸然—冒然棉籽—棉子渺小—藐小藐视—渺视邈远—渺远冥冥—溟溟模棱两可—摸棱两可秣马厉兵—秣马利兵、秣马砺兵木樨—木犀N闹哄哄—闹轰轰、闹烘烘黏稠—粘稠[9] 黏糊—粘糊黏土—粘土粘性—粘性黏液—粘液念叨—念道niàndao 暖乎乎—暖呼呼P爬犁—扒犁判词—判辞皮黄—皮簧剽悍—慓悍缥缈—飘渺、漂渺、飘眇、飘邈平白无故—凭白无故匍匐—匍伏Q启程—起程起锚—启锚起讫—起迄气门芯—气门心迁就—牵就遣词—遣辞枪支—枪枝情分—情份屈服—屈伏取消—取销雀斑—雀瘢R热辣辣—热剌剌如雷贯耳—如雷灌耳S散佚—散逸砂锅—沙锅砂壶—沙壶砂浆—沙浆砂糖—沙糖煞风景—杀风景煞尾—杀尾霎时—刹时山巅—山颠煽风点火—扇风点火闪烁其词—闪烁其辞尚方宝剑—上方宝剑深省—深醒什么—甚么神父—神甫省份—省分拾遗补缺—抬遗补阕仕女画—士女画视域—视阈誓词—誓辞授予—授与摔跤—摔交水分—水份水涨船高—水长船高思辨—思辩死乞白赖—死气白赖夙愿—宿愿素来—夙来宿敌—夙敌宿儒—夙儒宿怨—夙怨T体己—梯己tīji 题词—题辞倜傥—俶傥瞳仁—瞳人褪色—退色托付—托咐W玩耍—顽耍顽皮—玩皮唯独—惟独[10] 唯恐—惟恐唯利是图—惟利是图唯命是从—惟命是从唯其—惟其唯我独尊—惟我独尊唯一—惟一唯有—惟有委顿—萎顿委婉—委宛诿罪—委罪萎靡—委靡萎谢—委谢文采—文彩[11] 无精打采—无精打彩无上—无尚X唏嘘—欷歔喜滋滋—喜孜孜陷阱—陷井项链—项练消歇—销歇销魂—消魂兴高采烈—兴高彩烈雄赳赳—雄纠纠漩涡—旋涡熏陶—薰陶Y丫环—丫鬟押宝—压宝哑巴—哑吧、哑叭言不由衷—言不由中邀功—要功yāogōng 一唱百和—一倡百和一塌糊涂—一塌糊涂、一榻糊涂一厢情愿—一相输愿引申—引伸硬邦邦—硬梆梆、硬帮帮鱼汛—渔汛[12] 渔鼓—鱼鼓约摸—约莫陨落—殒落Z在座—在坐糟蹋—糟踏、糟塌张皇—张惶照相—照像珍馐—珍羞真相—真象[13] 支吾—枝梧、枝捂装聋作哑—装聋做哑装束—妆束装作—装做仔畜—子畜仔猪—子猪籽粒—子粒籽棉—子棉籽实—子实走漏—走露作弊—做弊作美—做美作弄—做弄作声—做声作秀—做秀坐落—座落座次—坐次座位—坐位【注释】[1]报道—报导'报导'的'导'旧读dào,'报导'和'报道'同音,意义完全相同。

异形字整理表

异形字整理表
香菇-香菰 xiānɡɡū
相貌-像貌 xiànɡmào
潇洒-萧洒 xiāosǎ
小题大做-小题大作 xiǎotí-dàzuò
卸载-卸傤 xièzài
信口开河-信口开合 xìnkǒu-kāihé
惺忪-惺松 xīnɡsōnɡ
秀外慧中-秀外惠中 xiùwài-huìzhōnɡ
Q
牵连-牵联 qiānlián
憔悴-蕉萃 qiáocuì
清澈-清彻 qīnɡchè
情愫-情素 qínɡsù
拳拳-惓惓 quánquán
劝诫-劝戒 quànjiè
R
热乎乎-热呼呼 rèhūhū
热乎-热呼 rèhu
热衷-热中 rèzhōnɡ
徜徉-倘佯 chánɡyánɡ
车厢-车箱 chēxiānɡ
彻底-澈底 chèdǐ
沉思-沈思 chénsī ②
称心-趁心 chènxīn
成分-成份 chénɡfèn
澄澈-澄彻 chénɡchè
侈靡-侈糜 chǐmí
筹划-筹画 chóuhuà
筹码-筹马 chóumǎ
凝练-凝炼 nínɡliàn
牛仔裤-牛崽裤 niúzǎikù
纽扣-钮扣 niǔkòu
P
扒手-掱手 páshǒu
盘根错节-蟠根错节 pánɡēn-cuòjié
盘踞-盘据、蟠踞、蟠据 pánjù
盘曲-蟠曲 pánqū
盘陀-盘陁 pántuó
磐石-盘石、蟠石 pánshí
鬓角-鬓脚 bìnjiǎo
秉承-禀承 bǐnɡchénɡ
补丁-补靪、补钉 bǔdinɡ
C
参与-参预 cānyù

抄词(异形字整理表

抄词(异形字整理表

C 参与-参预 惨澹-惨澹 差池-差迟 掺假-搀假 掺杂-搀杂 铲除-刬除 徜徉-倘佯 车厢-车箱 彻底-澈底 称心-趁心 成分-成份 澄澈-澄彻 侈靡-侈糜 筹划-筹画 筹码-筹马 踌躇-踌蹰 出谋划策-出谋画策 喘吁吁-喘嘘嘘 瓷器-磁器 赐予-赐与 粗鲁-粗卤
D 搭档-搭当、搭挡 搭讪-搭赸、答讪 答复-答复 戴孝-带孝 担心-耽心 担忧-耽忧 耽搁-担搁 淡泊-澹泊 淡然-澹然 倒楣-倒楣 凋零-雕零 凋落-雕落 凋谢-雕谢 跌宕-跌荡 跌跤-跌交 喋血-蹀血 叮咛-丁宁 订户-定户 订婚-定婚 订货-定货 订阅-定阅 斗拱-枓拱、枓栱 逗留-逗遛 逗趣儿-斗趣儿 独角戏-独脚戏 端午-端五
纠合-鸠合 纠集-鸠集 就座-就坐 角色-脚色

克期-刻期 克日-刻日 刻画-刻划 阔佬-阔老
L 烂漫-烂缦、烂熳 狼藉-狼籍 榔头-狼头、(钅郎)头 累赘-累
坠 黧黑-黎黑 踉跄-踉(距去巨加将) 嘹亮-嘹喨 缭乱-撩乱 伶仃-零丁 囹圄-囹圉 溜达-溜跶 流连-留连 喽啰-喽 罗、偻(亻旁加罗) 鲁莽-卤莽 录影-录象、录相 络腮胡子-落腮胡子 落寞-落漠、落莫 M 麻痹-痳痹 麻风-痳风 麻疹-痳疹 马蜂-蚂蜂 马虎-马糊 门槛-门坎 靡费-糜费 绵连-绵联 腼腆-(面见)(典见) 模仿-摹仿 模糊-模胡 模拟-摹拟 摹写-模写 摩擦-磨擦 摩拳擦掌-磨拳擦掌 磨难-魔难 脉脉-眽眽 谋划-谋画 N 那么-那末 内讧-内哄 凝练-凝炼 牛仔裤-牛崽裤 纽扣-钮扣
T 踏实-塌实 甜菜-(忝上加艸头)菜 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透彻-透澈 图像-图像 推诿-推委 W 玩意儿-玩艺儿 魍魉-蝄(虫右加两) 诿过-委过 乌七八糟-污七八糟 无动于衷-无动于中 毋宁━无宁 毋庸-无庸 五彩缤纷-五采缤 五劳七伤-五痨七伤 X 息肉-瘜肉 稀罕-希罕 稀奇-希奇 稀少-希少 稀世-希世 稀有-希有 翕动-噏动 洗练-洗炼 贤惠-贤慧 香醇-香纯 香菇-香菰 相貌-像貌 潇洒-萧洒 小题大做-小题大作 卸载-卸傤 信口开河-信口开阖 惺忪-惺松 秀外慧中-秀外惠中 序文-叙文 序言-叙言 训诫-训戒

中国的异体字、怪字、生僻字

中国的异体字、怪字、生僻字

中国的异体字、怪字、生僻字中国的异体字、怪字、生僻字一、难字、怪字囧”(读jiǒng)、“槑”(读méi)惊爆网络之后,网络上各色各样的我们平时根本不认识的字一个连着一个出。

现在我们的网络生活里,并且赋予了许多新的形象的含义。

其实,古代很雷很霹雳的词,虽然现在不用了,但是再回去研究,还是十分“囧”,十分的有画面感,非常有趣。

1、“兲”(读tiān),跟常用来骂人的那种水生动物没有关系,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

2、氼(读nì),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这个字就是“溺”的意思。

前天我这里受“凤凰台风”的影响,瞬间狂风暴雨,路上的行人马上成了“水人”。

3、砳(读lè),开始很费解,石头跟石头相碰怎么会是“乐”的声音呢?转念一想,是不是两块石头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很好听,很“乐”吗?这个字是劈山开路者的代表。

这“砳”字很有可能是石匠发明的。

敲石头的人一高兴就忘乎所以,两手拿着两块石头拼命地敲…4、嘦(读jiào),很容易读的。

把“只要”两个字快速连读,你就会很容易找到它正确的读音。

两个字快速连读也能成为一个字,这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我们一起为我们自己身为中国人严重自豪下。

5、嫑(读biáo),和上面的“嘦”有异曲同工之妙处,不废话了,让大家自己把玩下吧。

这个字其实是滇东罗平、赣州一带的方言、官话…6、嘂(读jiào),四张嘴同时叫,当然就是大声叫了。

很有趣吧。

7、圐圙(读kū lüè),内蒙古方言中一般读作库伦(kū lüàn),“圐圙”一词现多用作地名。

仔细看看这两个字:两个口分别框住了四方八面,意为“围起来的草场”。

圐圙,本来可以四面八方,没想到被加了一个笼子,被困在其中,这个词在汉文化地区,是不吉利的。

8、玊(读sù),玉的点儿点得不是地方,当然就是有瑕疵的玉,所以变俗气了。

异形字整理表注释及附录

异形字整理表注释及附录

异形字整理表注释及附录【注释】1、“掺”“搀”实行分工:“掺”表混合义,“搀”表搀扶义。

2、“沉”本为“沈”的俗体,后来“沉”字成了通用字,与“沈”并存并用,并形成了许多异形词,如“沉没-沈没—沉思-沈思—深沉-深沈”等。

现在“沈”只读shěn,用于姓氏。

地名沈阳的“沈”是“沈”的简化字。

表示“沉没”及其引申义,现在一般写作“沉”,读chén。

3、《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徊”统读huái。

“低回”一词只读dīhuí,不读d īhuái。

4、“凋”“雕”古代通用,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曾将“凋”作为“雕”的异体字予以淘汰。

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凋”为规范字,表示“凋谢”及其引申义。

5、“订”“定”二字中古时本不同音,演变为同音字后,才在“预先、约定”的义项上通用,形成了一批异形词。

不过近几十年二字在此共同义项上又发生了细微的分化:“订”多指事先经过双方商讨的,只是约定,并非确定不变的;“定”侧重在确定,不轻易变动。

故有些异形词现已分化为近义词,但本表所列的“订单-定单”等仍为全等异形词,应依据通用性原则予以规范。

6、此词是指属于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地主~—知识~—先进~”。

与分母相对的“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读fēn zǐ)、凑份子送礼的“份子”(读fèn z i),音、义均不同,不可混淆。

7、“联绵字”、“联绵词”中的“联”不能改写为“连”。

8、“预”“豫”二字,古代在“预先、约定”的意义上通用,故形成了“预备-豫备—预防-豫防—预感-豫感—预期-豫期”等20多组异形词。

现在此义项已完全由“预”承担。

但考虑到鲁迅等名家习惯用“豫”,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故列出一组特作说明。

9、“颤”有两读,读zhàn时,表示人发抖,与“战”相通;读chàn时,主要表示物体轻微振动,也可表示人发抖,如“颤动”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娭(aī):娭毑(jiě),称祖母或年老的妇人,即老奶奶,南方方言。

瘢(bān):瘢痕。

“癍”是皮肤上长斑点的病,“瘢”是指伤口长好后留的疤瘌。

鞴(bèi):鞴马。

把马鞍等东西装到马上,准备给人骑。

荸(bí):荸荠。

这个大家都应该吃过吧,就是你未必会写这两个字。

箅(bì):箅子。

有空隙能让水流过而阻挡固体的扁片。

马路边排水沟的铁箅子。

皕(bì):这个字的意思一目了然,就是200。

赑(bì):赑屃(xì),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

石碑底下的那个形似乌龟的东西。

藊(biǎn):藊豆。

“扁豆”。

弁(biàn):马弁。

旧时的低级武官,比如押送犯人的官差。

镳(biāo):马嚼子两头露在外边的部分。

“分道扬镳”。

醭(bú):酱油醋等放时间长了表面会长一层白色的霉,“长了醭了”。

倘(cháng):倘佯(yáng)。

同‘徜徉’都是自由自在来回走的意思。

绰(chāo):匆忙中抓起来。

比如“绰起一根棍子就去打架”。

“抄起”。

蒇(chǎn):意思是把事情解决掉,比如“蒇事”,“托人帮我把这事情蒇了”碜(chěn):牙碜。

食物中夹杂了沙子等异物的感觉。

眵(chī):眼睛分泌物凝结成的淡黄色的东西,眼屎,俗话“眵目糊”。

踟(chí):踟蹰(chú)。

心中犹豫,要走不走的意思。

彳(chì):彳亍(chù),发音和“踟蹰”类似,意思也类似,走走停停的意思。

啻(chì):只,仅仅。

不过通常都组词为“不啻”瘛(chì):瘛疭(zîng)。

中医上指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病,通俗说就是“抽风” 铳(chòng):火铳,类似火枪一类的武器。

匙(chí):汤匙,舀汤用的工具。

多音字,也是钥匙的匙。

欻(chuā):这个发音的字仅此一个,为拟声字,“欻的一下,飞过去一只鞋……” 搋(chuāi):用拳头搅揉,使掺入的东西均匀。

比如“搋面”……膪(chuài):囊(nāng)膪,猪的胸腹部的大块肥肉。

槌(chuí):槌子。

要和“锤子”区分,可以认为一个是铁的一个是木头的……爨(cuàn):灶,或者在灶上烧火做饭。

比如旧时分家叫做“分爨”。

皴(cūn):皮肤受冻干燥而形成的干裂。

比如“手皴了”。

捯(dáo):双手不停调换着把绳子之类的东西拉回来。

纛(dào):指古代军队里的大棋,一般写着大统帅的姓之类的。

扽(dèn):这个发音也是只有这一个字,表示用力拉。

“使劲一扽,把绳子扽断了”。

耵(dīng):耵聍(níng),耳道分泌物,就是耳屎啦。

蠹(dù):蛀蚀,侵害。

一般人认识这个字都是来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鞥(ēng):没有声母,很神气的发音吧,此音仅此一字,意思为马缰绳。

蜰(féi):肥虫,竟然是臭虫,臭虫很肥么?瀵(fèn):水从地下喷出漫溢……为什么我觉得这水很不干净呢……酆(fēng):酆都。

就是鬼城啦,不过现在都简写为“丰都”。

讣(fù):讣告,就是报丧通知,你要是留意过报纸中缝的话应该发现过。

夹(gā):这是个多音字,发这个音的时候专门组词为“夹肢窝”,即腋下。

尜(gá):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也可以表示这种形状的东西,“尜尜汤”。

红(gōng):发音同“工”,专门用于“女红”,表示女子所做的缝纫绣花等活。

估(gù):估衣,就是卖的旧衣服。

夬(guài):意思是坚决果断。

盥(guàn):洗手或洗脸,比如盥洗室,其实就是洗手间。

鳜(guì):鳜鱼,桂鱼馃(guǒ):馃子,油炸面食,油条馃子的一种。

咳(hāi):无论是发音,还是含义,和英文“Hi”完全一样,打招呼用的字。

嗐(hài):感叹词,“嗐,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四声只此一字,“嗨”是错的)。

顸(hān):俗语常用,就是粗的意思,如“这柱子太顸了,得三个人才能合抱。

” 薅(hāo):俗语常用,就是拔。

吽(hōng):佛教咒语专用字,如“唵嘛呢叭咪吽”。

蕻(hóng):一种类似芥菜的菜,即“雪里蕻”,现在也可写成“雪里红”。

鲎(hòu):一种水生甲壳动物,同三叶虫一样古老,堪称活化石。

烀(hū):一种半蒸半煮的烹饪方法。

烀地瓜,烀土豆笏(hù):笏板。

搳(huá):搳拳,喝酒时的游戏,现在也可写作“划拳”。

鲩(huàn):鲩鱼,我国特产的一种重要淡水鱼,俗称“草鱼”寰(huán):广大的地域,比如“寰球”,不过现在也可写成“环球”。

劐(huō):用刀剪等锐利的工具划开。

比如“那刀劐出一道口子”。

嚄(huō):表示惊讶的感叹词,如“嚄!好大的一间房!”嚯(huò):同样是表示惊讶的感叹词,如“嚯!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齑(jī):细碎的微粒,如“在炮火下化为齑粉”。

偈(jì):偈子,和尚吟唱的词句,类似于诗。

趼(jiǎn):手脚上因长期摩擦而生成的角质化硬皮组织,现在也可写作“茧”。

膙(jiǎng):膙子,同“趼”意思一样。

豇(jiāng):豇豆。

你可能常吃,但你未必会写这个字。

铰(jiǎo):用剪刀剪断。

如“你去把这封条铰开。

”卺(jǐn):古人结婚时用的一种酒器。

常组词“合卺”,类似现代婚礼的成婚仪式。

缙(jìn):缙绅(shēn),古代指做官的人。

如“缙绅之家”。

阄(jiū):新华字典上的解释让我很无奈——“抓阄时用的纸团”……鬏(jiū):鬏儿,头发盘成的结,也可指类似样子的东西,口语常用。

孑(jié):孤单的意思,如“茕(qiïng)茕孑立,形影相吊”。

蚊子的幼虫叫作“孑孓”。

皲(jūn):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也可写作“龟裂”,发音是一样的。

颏(kē):下巴颏,就是下巴,口语常用的字。

剋(kēi):打人或者严厉地训斥。

如“狠狠剋了他一顿。

”剌(lá):划破,割开。

如“用刀剌了一道口子。

”注意可不是“刺”。

琅(láng):琅琅,拟声词,形容响亮的读书声。

尥(liào):尥蹶子,骡马等牲口跳起来用后脚踢的动作。

趔(liè):趔趄(qie),走路不稳,身体歪斜要摔倒的样子。

〇(líng):就是数字零,汉字也是有这个圆圈的。

囹(líng):囹圄(yǔ),古代指监狱,如“身陷囹圄”。

馏(liū):一种烹调方法,炒的时候掺入淀粉,如“馏肉片”。

蹓(liū):悄悄走开,如“蹓走了”,和“溜”不通用,写“溜走”就错了。

遛(liù):牵着牲口或宠物慢慢走,如“遛狗”,“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绺(liǔ):成束的理顺的丝状物体,如“额前垂下一绺头发”。

捋(lǚ):用手指顺着抹下去,如“用手捋了捋胡子”。

袂(mèi):衣服袖子,常说“联袂出演”,即是一起出演。

囝(nān):和“囡”的发音和含义都完全一样,指小孩子,两字通用不分男女的。

攮(nǎng):攮子,就是短刃、匕首。

也可作动词,用攮子刺的意思。

齉(nàng):鼻子堵住,发音不清,如“齉鼻儿”。

淖(nào):烂泥的意思,常组词“泥淖”。

廿(niàn):数量词,二十。

日历上能看到这个字,24即为“廿四”。

嬲(niǎo):意思是戏弄,纠缠。

二男一女,很生动的一个字吧……苶(nié):发呆,精神萎靡的样子。

如“苶呆呆发愣”。

佞(nìng):巧言谄媚,溜须拍马,一般形容奸臣为佞臣,如“君昏臣佞”。

掱(pá):掱手,就是小偷,现在普遍用“扒手”替代了簰(pái):竹簰,就是竹筏子,现在也可写作“竹排”。

胖(pán):多音字,意思为舒适安泰,如“心宽体胖”。

蟠(pán):意思是屈曲环绕,有个成语“虎踞龙蟠”,切不可写成“龙盘”。

襻(pàn):口语常用,儿化音,指中式服装上套纽扣的那个套,如“疙瘩襻儿”。

耪(pǎng):耪地,即用锄头松土。

脬(pāo):尿(suī)脬,俗语,即膀胱。

也做量词,形容排泄物苤(piě):苤蓝,一种蔬菜,学名为球茎甘蓝。

鲆(píng):鲆鱼,别说你不认识,就是“平鱼”啦,不过正确写法就是“鲆鱼”。

鄱(pó):鄱阳湖,这个地方大家都听说过,只是注意,发音同“婆”而不是“博”。

潽(pū):液体沸腾而溢出容器。

如“牛奶煮潽了。

”瓩(qiānwǎ):一个不可思议的字,唯一被《新华字典》收录的两音节汉字。

鹐(qiān):禽类动物啄东西的动作。

如“鸟把那片树叶鹐走了”,“被鹰鹐了眼睛”。

戗(qiāng):冲突,口语常用,如“你这不是戗火么,非打起来不可。

”雀(qiāo):发音为一声时,组词“雀子”,意思是雀斑,如“长了一脸雀子”。

俏(qiào):另一含义是做菜时添加配菜提味,如“炖肉里俏点胡萝卜”。

葚(rèn):桑葚儿,桑树的果实。

加儿化音时才这样念,不加儿化音为shèn。

谁(shéi):特此证明,《新华字典》上这个字两种发音都是正确的。

瘆(shèn):让人害怕,如“这地方太安静了,太瘆人了。

”厶(sī):不是日文哦,这是汉字,就是“私”的古体写法,含义也是一样的。

荽(suī):芫荽,又叫胡荽,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日常蔬菜——香菜。

嗍(suō):口语,用唇舌吮吸。

如“嗍嗍筷子上沾的汤”。

趿(tā):趿拉,穿鞋只穿前半部分的样子,如“趿拉板儿”。

鳎(tǎ):鳎目鱼,就是比目鱼,双眼长在身体的一侧。

怹(tān):第三人称的尊称形式,同“您”的原理一样,就是不常用了。

叨(tǎo):此发音是专门组词“叨扰”,为感谢别人款待的客气话,不是“讨扰”。

鼗(táo):拨浪鼓的学名,多有学问。

熥(tēng):把已经熟的食物再加热,如“把馒头放炉子上熥熥”。

菾(tián):菾菜,草本植物,根部可用来榨糖,现在也可写作“甜菜”。

骰(tóu):骰子,游戏或赌博用具,就是俗称的色(shǎi)子。

抟(tuán):把东西弄成球形,如“把废纸抟成一团”,注意“团”可没有动词用法。

煺(tuì):把宰杀过的牲畜或家禽用滚水烫过后去掉毛,如“煺猪毛”。

褪(tùn):和衣物脱离开的动作,如“胳膊从袖子里褪出来”。

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绕起来或打上结,如“绳子头绾个扣”。

璺(tóu):器物上的裂痕,常用俗语“打破砂锅璺(谐音“问”)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