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人物形象分析及其价值

合集下载

袭人的人物形象

袭人的人物形象

袭人的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袭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她既是林黛玉的侍女,又有着
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

袭人不仅在情感上对黛玉忠心耿耿,更展现出了坚毅的品格和聪明的才智,给整部小说注入了鲜明的色彩。

首先,袭人的外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毛发墨黑,双生能识,脸型精致,目光
炯炯有神。

她的穿着也别具风格,时而华贵典雅,时而朴素随意,但都恰到好处,不落俗套。

这种外在形象与她内心的豁达、聪慧相得益彰,展现出她的独特魅力与气质。

其次,袭人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不仅对主人林黛玉忠心耿耿,始终如
一地以黛玉的利益为先,而且在家中事务上处理得当,深得众人信任和尊敬。

袭人处事谨慎,机智灵活,能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给林家带来不少的帮助。

她的性格坚毅不屈,正直善良,让人对她产生尊敬和钦佩之情。

最后,袭人的才智也是她形象的一大亮点。

她不仅能熟练地处理家务琐事,还
会诗词歌赋,懂得文学艺术。

她在家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侍女,更是一位贤淑得体的女子,展现出了她的多才多艺和内涵深厚。

在林黛玉需要帮助时,袭人总能倾尽全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主人排忧解难,展现出了她聪明才智的一面。

总的来说,袭人是一个形象鲜明、性格坚毅、才智过人的人物。

她在《红楼梦》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侍女,更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和内涵的女子,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通过对袭人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她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她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性格: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

就连下级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

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

她与宝玉有情,是《红楼梦》中唯一与宝玉发生性关系的丫鬟。

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

宝玉挨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好好管教宝玉,并建议为防不测而搬出园子来。

王夫人认为袭人深明大理,对其信任有加,不仅赏了她两碗菜、加了一半的工资,而且准备将其提升为“准姨娘”。

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伏侍宝玉细心周到,恪尽职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一心为宝玉前途忧虑,“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第3回);她虽身为奴婢,却能事事为贾府大局着想,宁可自己委屈些;她讨好王夫人,虽有私心,但确实对宝玉和贾府一片赤诚。

袭人也有女儿情真、天真小性的一面。

63回群芳开夜宴,她和众姐妹们一块玩乐,喜得“连臊也忘了”。

58回那干娘来吵,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59回春燕挨打,袭人生气道:“三日两头儿,打了干的打亲的,还是卖弄你女孩儿多?还是认真不知王法?”坚决站在丫头们一边,反抗邪婆子。

77回写芳官等女伶被撵后,“这些干娘皆感恩趁愿不尽,都约齐与王夫人磕头领去”,可见晴雯、芳官被撵,非袭人告密,而是那些邪婆子进谗构陷。

一、如何看待袭人的思想倾向一向温柔和顺的贤袭人,其封建正统思想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但我以为她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比较朴素不成系统的,它不是在严格的封建教育下,而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自发形成的。

其封建正统思想不仅表现亲钗疏黛上,也表现在对宝玉言行的规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她日常言行中时时不忘“王法”、“礼节”、“道理”不忘主子奴才的等级界限上。

薛宝钗是一个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而林黛玉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袭人结交宝钗而疏远林黛玉很明显的表现出袭人的封建正统思想倾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这一句带着哀叹的判词,赞美了袭人的为人,她温柔善良,忠诚老实,但可叹的是“公子无缘”,宝玉出家,可悲的是,她自始至终都在为封建制度效忠。

袭人的身份是宝玉的丫鬟,她尽心尽力的服侍宝玉,忠诚和顺是她最大的特点。

宝玉在贾府地位特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作为他的丫鬟,自然是要小心翼翼,可惜人完全能够胜任日常嘘寒问暖,针线缝补,无微不至,妥妥贴贴。

她把宝玉的事时时记挂在心上,使得“众人背前背后都夸赞”。

宝玉的情绪变化,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袭人的心。

宝玉挨打后,王夫人、贾母哭是出于骨肉亲情,黛玉哭是出于爱情,而袭人是真心作为一个丫鬟心疼宝玉,可见她对宝玉的深情。

袭人待人和气,身为贾宝玉房中的大丫鬟,从不作威作福,相反,他以身作则,教导麝月、秋纹,尽职尽责,本本分分。

她不爱争名份、逞威风,不愿意别人认为她“轻狂”,认识她的人“从不闻她背地里说人”。

她更不会和人斗嘴,芳官的干娘欺侮芳官,在怡红院吵闹,温柔的袭人便应付不了局面,说自己“嘴笨”,让麝月去呵斥芳官干娘,麝月出去后态度强硬、有理有据地把她数落了一通,这与袭人的敦厚老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善良感恩,连寻死都不舍在贾府、哥哥家中,怕“辜负了他们的好意,害了人家”,这是多么细腻善良的女子!无奈,袭人空有忠厚和稳重,却走不出封建礼教的桎梏。

袭人影射薛宝钗,她们都是坚持封建观念的人,然而薛宝钗身份比袭人尊贵的多,又奉行“中庸之道”,不会屈尊降卑参与过多事情,袭人便成了薛宝钗言行举止上必要的发展,她多了一点俗气,对一些事件的推动作用也更直接。

袭人希望宝玉学习仕途经济,考取功名,一来,这是封建社会男子最正统的事业;二来“不枉服侍他一场”。

她经常规劝宝玉,若宝玉一时肯安下心来读书,她便会喜不自胜,不敢打搅,殷勤服侍。

她对王夫人表明自己的心声,认为宝玉不应在和姐妹们日日厮混在一处,应走上仕途,深受王夫人赞赏,可她漠视了宝玉的情感,愿望志趣,更兼对仕途经济的厌恶。

《红楼梦》中的袭人和晴雯(最新整理)

《红楼梦》中的袭人和晴雯(最新整理)

浅析《红楼梦》中袭人和晴雯的人物形象一、袭人的人物形象“花气袭人知昼暖”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对袭人的评价也是袭人的真实写照,更是对袭人形象的真正的概括。

袭人,原名花蕊珠,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被卖入贾府,原是贾母之婢,后来被贾母派到了宝玉身边,原是想给宝玉做妾后来嫁于戏子蒋玉菡,在贾府败落时赡养宝玉夫妇。

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排行第二,曹雪芹给她的判词的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袭人),她在《红楼梦》中其实是薛宝钗的影子。

袭人为人和气对主子忠心带有封建主义的奴性特点她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红楼梦中众人都夸她,对人和气,为人也贤惠,对宝玉痴情忠心,处处为宝玉着想。

心里想的是宝玉嘴里念的是宝玉,仿佛这一生都只是为主子而活。

从小她就被卖到贾府自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谨慎。

也学会了大观园里的勾心斗角学会了为自己打算,王夫人喜欢袭人,认定袭人是宝玉姨太的不二人选,袭人的待遇也是按姨太太的标准给的,袭人真正在《红楼梦》中出场的时候是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时候,作者说“袭人本是个聪明的女人,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省人事。

”自然明白宝玉发生的事,宝玉对袭人也是及其的信任,虽然迟了一会可还是将事情告诉了袭人,“袭人自知贾母已将他给了宝玉”便和宝玉温存了一番。

可见袭人“姨太太”的身份贾母也是认可同意的。

在《红楼梦》第十九会中交代了袭人的出身,袭人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被卖入贾府,原是贾母之婢,后来被贾母派到了宝玉身边,当袭人回家吃年茶,宝玉特意去袭人家去探望,在此作者写出了袭人的家庭环境及身世背景——‘母兄与她商量要将她赎回之事,袭人断不愿回去,因而哭诉道:“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

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

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

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从这里,我们知道了袭人的身世。

《红楼梦》人物解读之袭人

《红楼梦》人物解读之袭人

袭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袭人,姓花,原名珍珠,后因“花气袭人”诗句被宝玉更名为袭人。

对于袭人的评价,不同的人,因角度不同,评价也各种各样,有人说她为人良善,也有人说她阴险狡诈,有人说她待人宽厚,也有人说她暗藏祸心。

如果将贾府比作一个公司,抛开其他,单从做事角度来看,我觉得袭人是一名尽职尽责、不可多得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认真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协调能力、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并及时汇报工作状态。

一.过硬的业务能力袭人从事的是服务型行业,她的核心业务内容,就是照顾好宝玉的饮食起居,以及完成相关的周边业务。

袭人凭着她过硬的业务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工作,获得了荣府上下所有人的一致赞誉。

袭人的业务能力,首先是得到了贾母的肯定。

袭人本来是伺候贾母的,后来老太太“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将袭人拨去伺候宝玉。

宝玉是贾母心尖上的人,伺候宝玉这件事,老太太是非常慎重的。

经过多年的考察,贾母认可了袭人的业务能力;将自己的“心肝宝贝”交给袭人伺候,老太太是完全放心的,这是袭人的业务能力过得硬的有力说明。

自成被拨去伺候宝玉后,袭人的业务内容包括:从庭院洒扫、丫头婆子的工作安排、发生纠纷时的处置等,到财物收支,迎来送往的人事应酬等等,所有这些纷繁、复杂的事务,在袭人的指挥下,虽杂而不乱,所有人各行其事,宝玉所在的怡红院,被管理的井井有条。

袭人过硬的业务能力,不仅体现在,将宝玉日常的生活起居等,打理的井井有条;还体现在,遇到冲突时,能巧妙化解矛盾、调和众人关系,避免冲突进一步发展、波及无辜。

下面分别看看晴雯、袭人怎么处理冲突的吧。

书中第八回,宝玉问晴雯,是否吃了他特意留给她的豆腐皮包子?晴雯告状说,点心被奶妈李嬷嬷拿走了,然后又听说李嬷嬷喝了自己特意交代茜雪沏的茶后,宝玉酒后发作、怒气冲天,摔杯扔盏,嚷嚷着要将李嬷嬷赶出去,差点惊动了贾母,最后无辜的茜雪被牵连,因这件事被赶出了贾府。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此名称在脂砚斋所撰的甲戌本“凡例”及曹雪芹正文开头的“楔子”中都曾经提及),顾名思义,其主要的描写对象是女性,而且描写得相当成功,让人过目难忘。

但是由于曹雪芹在描写人物时很少用直笔俗笔,更因真正出于他原笔的后数十回已迷失无稿,以至于后人对其中的很多角色都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袭人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袭人的品行1、“贤袭人”的第一贤:情忠。

《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袭人是宝玉的身边人,对宝玉痴顽秉性有相当了解,她对宝玉“规谏”并不是真希望他能“蟾宫折桂”,而是主要着力于保全这位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将来不致遭人物议以至身败名裂。

基于这一“识见”,她为宝玉“心中着实忧郁”,时常想方设法“规谏”宝玉。

再如第十九回中,袭人见宝玉真心要留她便见缝插针“趁机”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忌口说那些生生死死的话”;第二,“作出个喜欢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不去讥讽那些读书上进的人,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第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儿的毛病”。

可见袭人在保全自己这位“二爷”的名声的问题上是多么的用心,这真正是“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了。

虽然宝玉当时答应得挺爽快,事后仍是依着性子“胡来”,但是,袭人在这个关乎主子声名的大事上从来都不曾放松过,后来斗胆像王夫人诉说自己的忧虑便是她几经尝试失败后的再次努力(很多专家读者们由此而说她是喜欢“打小报告”,并说她是后来几个丫鬟被攒的告密者,这大约是冤枉了她了,这里暂不枝蔓,后文将叙及)。

当然,袭人这也不是什么“愚忠”,这其实是与她的见识相关联的。

她对宝玉的忠诚其实是很用情的——不是男女爱情那个“情”——所以才会在十九回家里要赎她出贾府的时候哭着说“至死也不回去的”。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此名称在脂砚斋所撰的甲戌本“凡例”及曹雪芹正文开头的“楔子”中都曾经提及),顾名思义,其主要的描写对象是女性,而且描写得相当成功,让人过目难忘。

但是由于曹雪芹在描写人物时很少用直笔俗笔,更因真正出于他原笔的后数十回已迷失无稿,以至于后人对其中的很多角色都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袭人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袭人是《红楼梦》中最早出场的丫鬟之一,在“薄命司”《金陵十钗又副册》中排位第二,是主人公贾宝玉的贴身大丫鬟,身份地位特殊,出场次数甚至比迎春、惜春这些“正经主子”要多。

但是在这个角色的理解上,读者们中间向来有着相当大的分歧。

这也反映在了后来影视剧的改编中,比如60年代徐玉兰、王文娟越剧版中的袭人就相当的令人讨厌,而87版的电视剧版中的袭人却很有其可爱的一面。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理解袭人这样一角色呢?曹雪芹创作这个人物时候到底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呢?笔者将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做一次尝试,希望可以还袭人一个本来面目。

一、袭人的品行据脂砚斋在批语中“逗露”(非有意透露,系批书时无意带出之意),曹雪芹在末回的“情榜”中对榜上的每一个女子的品行都有一个与情有关的“考语”。

比方黛玉是“情情”(前一个“情”字是动情,连起来解释是“以情待情”)。

那么曹雪芹给袭人下的“考语”又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无法看到《红楼梦》80回以后的文本,所以也不能知道其确切是什么。

但是,袭人在前80回是上过回目的,在那里袭人的名字前面就有一个类似“考语”的字眼的,那就是“贤”(《红楼梦》第廿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而且脂本系列的“庚辰本”在“贤袭人”的旁边中有一条侧批,写的是:“当得起。

”那么,我们下面来看看,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她平常的行为是“当得起”这样一个“贤”字的呢?1、“贤袭人”的第一贤:情忠。

《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红楼梦》袭人人物形象分析及其价值

《红楼梦》袭人人物形象分析及其价值

《红楼梦》袭人人物形象‎分析及其价值‎摘要:《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在历代红学研‎究中具有极大‎争议,褒贬分歧极大‎。

评论者对她也‎颇有微词,甚至罗列罪状‎视她为小人、黑暗封建制度‎忠实的奴才而‎大加鞭策。

通过深入探究‎,我们发现,曹雪芹虽然客‎观地写出了她‎人格中的弱点‎,但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她温柔贤淑、忍辱负重、仁至义尽,为自己规划人‎生并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追求‎着遥远的幸福‎。

关键词:袭人;忧患意识;目标;努力“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是贾宝玉梦‎游警幻仙境时‎见到袭人的宿‎命。

花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听闻她姓‎花,遂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为其改名为袭‎人。

她是宝玉的贴‎身丫头,无疑是丫鬟里‎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红楼梦》一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

自古以来,文学评论家对‎袭人的议论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是:处处表现温柔‎宽厚、忍辱负重、仁至义尽、谦虚谨慎的品‎性,是难得的贤良‎女子;坏的方面是:当面宽厚姐妹‎情深,背后暗算,工于心计,邀宠主子出卖‎姐妹,向王夫人告密‎致使芙蓉花仙‎子晴雯被逐。

但是从贾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主子奴才对袭‎人平时的为人‎处事来看,大家总体上对‎她是认可的。

“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王夫人一口一‎个‘我的儿’,并且含着眼泪‎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还有薛姨妈对‎袭人“行事大方”的评价,王熙凤与袭人‎交谈称她是个‎“省事的人”,宝钗称赞她“倒有些见识”,那些奴才服役‎们无一不对她‎敬爱尊重,我们从这些语‎句描写中都可‎以看出,袭人所得到的‎尊重和认可,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袭人不是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小‎人。

在曹雪芹笔下‎,我们不能明显‎地看出作者主‎观上的批判意‎味,但综观全书,我们发现,他批判最明显‎的角色是赵姨‎娘,其次是邢夫人‎,那是把厌恶贬‎讽都直接流露‎在文本里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袭人人物形象分析及其价值摘要:《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在历代红学研究中具有极大争议,褒贬分歧极大。

评论者对她也颇有微词,甚至罗列罪状视她为小人、黑暗封建制度忠实的奴才而大加鞭策。

通过深入探究,我们发现,曹雪芹虽然客观地写出了她人格中的弱点,但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她温柔贤淑、忍辱负重、仁至义尽,为自己规划人生并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追求着遥远的幸福。

关键词:袭人;忧患意识;目标;努力“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是贾宝玉梦游警幻仙境时见到袭人的宿命。

花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听闻她姓花,遂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为其改名为袭人。

她是宝玉的贴身丫头,无疑是丫鬟里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红楼梦》一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

自古以来,文学评论家对袭人的议论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是:处处表现温柔宽厚、忍辱负重、仁至义尽、谦虚谨慎的品性,是难得的贤良女子;坏的方面是:当面宽厚姐妹情深,背后暗算,工于心计,邀宠主子出卖姐妹,向王夫人告密致使芙蓉花仙子晴雯被逐。

但是从贾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主子奴才对袭人平时的为人处事来看,大家总体上对她是认可的。

“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王夫人一口一个‘我的儿’,并且含着眼泪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还有薛姨妈对袭人“行事大方”的评价,王熙凤与袭人交谈称她是个“省事的人”,宝钗称赞她“倒有些见识”,那些奴才服役们无一不对她敬爱尊重,我们从这些语句描写中都可以看出,袭人所得到的尊重和认可,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袭人不是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小人。

在曹雪芹笔下,我们不能明显地看出作者主观上的批判意味,但综观全书,我们发现,他批判最明显的角色是赵姨娘,其次是邢夫人,那是把厌恶贬讽都直接流露在文本里的角色。

对袭人可不是这样,甚至还恰恰相反。

比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这样的回目是把袭人当做宝玉命中最切近的花朵来描述的。

曹雪芹先生客观地写出了她人性的弱点,但总体上还是肯定她的。

从脂评中也可以看出,脂砚斋称袭人为最贤惠之人,口口声声称其为“袭卿”。

一、看清世道,为自己规划人生花袭人是幼时由于家境困窘而卖给贾府的,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幼龄女由于家境贫寒被抛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在这种环境下所作出的选择是服从大环境的道德观“恪尽职守”,做一个与主流社会相吻合的奴仆来减轻自己压力并获得认可。

个人有个人的活法,她与宝钗一样精明识大体,为了摆脱贫贱屈辱的处境,她努力追求人生目标。

但把她看成势力小人、黑暗封建制度的忠实奴才,当靶子打击则是对她的一种不公与偏见。

中国的奴婢制度由来已久,在清代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备。

虽然贾府的丫头们个个都“穿锦罗绸缎,吃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但主子们让她们享有这样的待遇,其目的是为了显示家族奢华气派或收买人心,这并不能改变她们身上的奴性,她们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封建社会做奴婢不易,尤其在“一个个像乌鸡眼,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你了”,主子、管家、奴仆纵横交错,结党私营,争权夺利的大家族中做丫头更是不易。

她们小心翼翼侍候主子,一有疏忽便遭惩罚。

主子出了状况是奴才服侍不好,主子有错也是奴才教唆。

贾府的这些丫头们吃的是青春饭,一旦失去了装饰烘托公子小姐的作用,原先享有的较优厚的待遇也就随即被取消。

丫头们年纪大了,就由主子或管家做主拉出去配小子,所嫁非人更是常有的事。

例如:越发出挑好看了的丫头彩霞却做了“容颜丑陋而且酗酒赌博”的旺儿之子。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谁能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个人干个人的去了,那时谁管谁呢?”贾府中丫头小红觉悟较高,看破世道早早为自己做打算。

她凭借超常记忆口才能力赢得凤姐的欣赏和信赖,攀上高枝,不把自己前途锁定荣国府,选准时机冲出贾府樊笼,营造自己的自由生活,最后终于得以和贾芸成婚过上了好日子。

按照贾府有“凡爷们大了,未娶亲前先都放两个人服侍”的规矩,例如赵、周姨娘两个人早在王夫人嫁至贾府之前已是贾政的跟前人了。

姨娘来自丫鬟,但只有个别丫鬟才能当上姨娘。

在主子苛刻的标准前,“那些丫鬟不是模样儿不好,就是性子不好,有了这个好处,没了那个好处”,被选中的须是“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一概齐全,初选工作开始得早,袭人、晴雯就是作为贾母挑中的人放在宝玉房中的。

这时只是候选人的确定,要最后得到正式封号,还得经过主子们的长期冷眼考虑。

王夫人选定袭人时向贾母回报说:“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她(晴雯),我便留心冷眼看去,她(晴雯)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

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

袭人较小红老成低调,但她与晴雯相比,她没有对方的美貌、伶俐,更缺少对方“老子娘”常常高人一等的优势背景,她本来处于很明显的竞争劣势,但后来却有一种相反的验证。

一个自称“粗粗笨笨”的袭人,她不是“与世无争”的呆丫头,外表恬静温和的她也有“争荣夸耀之心”。

她也能够看清世道,具有忧患意识,为摆脱贫贱屈辱的处境,她审时度势,以自己善良忠厚和各方面打理好关系,在主子与奴才之间做得妥帖周全,巧妙地争取,执著地争取。

二、谦虚谨慎、尽职尽责,为主子所赞赏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的人生目标,袭人找到了王夫人、贾母这些决定她人生重要的人。

“沉重知大礼”,“行事大方老实”,“模样那自然没得说,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王夫人甚至说她比宝玉还强十倍。

她一个丫头能在主子中获得如此评价实在不易。

袭人以前曾在贾母跟前服侍,因见她伶俐、温柔、和顺便给了宝玉。

袭人“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了宝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

第33回中,宝玉挨打后,当太太派人找一个跟宝玉的人,并没有提她,她却不请自留,并且非常地及时上折子表明自己的忠心,更是取得贾母的喜欢。

她懂得揣摩主子们的心理,王夫人的核心性格特征甚至可以高度浓缩凝练两个字——“爱子”,即无比关心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命根子一样的宝玉。

府中何事只要与宝玉的利害无关,一般来说她能以正常心态对待和处理。

但只要与宝玉利害有关,她立刻会变得非常警觉、敏感。

在她看来谁对宝玉尽心维护、侍奉、关爱,她就对谁格外垂青与器重。

第33回“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叫人回话。

袭人回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

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

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

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

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

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感,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

又道:“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

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

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

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

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

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

袭人道:“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院外来住就好了。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别。

日夜一处起坐不便,由不得叫人悬心。

既蒙老太太和太太恩典把我派在二爷屋里,如今跟在院中住都是我的干系。

太太想多有无心中做出,有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的倒不如预先预防着点儿。

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不知道吗?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了就没有了忌讳了。

二爷将来倘若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若不好了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的声名岂不完了,那时老爷、太太也白操心了。

”当王夫人听袭人的一席话后道“我的儿,你这话说的很明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好似找到了“知己”,又点头又拉袭人的手表示出极喜爱的样子。

并且又说道:“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

我自然不辜负你”。

袭人的话引起王夫人极大的反应,对宝玉教育问题上王夫人与她堪称知音,两人推心置腹,这就是她抓住王夫人爱子心理,取得了信任和应有的承诺。

从此她享有了更多的物质待遇,月钱也成了姨娘的待遇——每月二两银子,这无疑是王夫人对袭人的肯定。

三、善良和顺、大度宽容,赢得众人欢迎府中丫头们虽然出身卑微,但一旦当上亲侍的大丫头,就会给予较好的待遇和尊贵的地位,这便是众奴仆眼中高高在上的“副小姐”。

就像贾母身旁的鸳鸯,王夫人身旁的金钏,王熙凤身旁的平儿,黛玉身旁的紫鹃……她们俨然都是“副小姐”的身份。

在日常生活中,她们的物质享受是不必说的,精神享受也是必有的。

地位低下的奴仆们见了她们也口口声声的“姑娘姑娘”地喊着,就连高贵尊荣的主子们有时也很尊重她们。

但她们同时又具有半主半奴行事的复杂性,因为她们一方面直接服侍着主子;一方面也得接受众奴仆们的服侍并管理众仆,在主子与奴仆中周旋。

然而袭人在这点上却做得四处逢源八面玲珑,在主子与奴仆之间做的妥帖周全。

袭人、晴雯两人同为怡红院里的“副小姐”,并同为侍妾这一目标而努力。

竞争的结果却是处处落后在下的袭人步步高升,如愿当上首席大丫头并享受姨娘的待遇,而条件优越的晴雯却惨遭驱逐,凄惨离世。

这种现象就在于两人在如何做得、做好“副小姐”的处世态度上有着天壤之别。

袭人她作为一个奴才,能够体会到奴仆的处境,表现惜贫怜弱的美德。

她对府中地位低下的丫头、小厮、婆子们都很和善,从不乱用滥用“副小姐”特权。

第 59回中春燕娘因事被撵,一跟袭人求饶,她就“早心软了”。

第35 回中丫头佳慧跟小红抱怨说赏钱被大丫头们吞了,心里不服气。

但对袭人她认为“哪怕她得十分,也不恼她,原该的”。

第 61回中丫头彩云偷茉莉粉引起不小风波,事发后袭人极力掩护,不愿看到彩云、五儿被逐。

第20回中宝玉奶娘李嬷嬷穷凶极恶地当众辱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装狐媚子哄宝玉”,袭人也只是忍着不还口。

所以她大度、宽容、善良、和顺,对上恭敬有加、忠心耿耿,与姐妹和睦相处,是出了名的贤人。

在同一屋檐下的“副小姐”晴雯,许多人喜欢她的独特个性,为她的无半点虚伪做作阳奉阴违、嬉笑怒骂表里如一、率性自然的个性鼓掌叫好。

但晴雯她个性太率性而为了。

林黛玉身为贵族小姐,性格锋芒、说话太露尚且被人侧目。

晴雯你一个下贱丫头竟也由着性子来,这还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