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内涵

合集下载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是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内,借用阳光或

人工设施进行不间断的农业生产。



工厂化育秧
工厂化育苗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 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
旅游业。
农业观光园 观光生态农业园
都市农业是依托都市、服 务都市、并为都市提供优 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 境为主要目的区域性农业。
都市农业
花舞人间都市农业主题公园
沣东都市农业博览园
第1单元 农业推广概述
一、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

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

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

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第一,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 率。
第二,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 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


)、








主持续农业 2.特色农业 3.精准农业 4.质量农业 5.工厂化农业 6.观光农业 7.都市农业
可持续农业
将环境、资源、技术等诸多因素协调起 来,使农业和农村协调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绿色农业
怀柔栗子 昌平草莓
特色农业
特色农 业就是 将区域 内地理、 气候等 独特的 农业资 源。特 有的名 优产品 开发为 特色商 品的现 代农业。
平谷大桃 大兴西瓜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根 据土壤性质以 及作物生长的 要求,运用精 确定位系统、 优化配方、科 学管理等方法 高效利用各类 农业资源的农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现代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技、管理和生产方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改善农民生活为目标的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进行探析。

现代农业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引领。

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装备和生物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是绿色生产。

现代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精细化管理、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注重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农机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等,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

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规模化农业、特色农业和智慧农业。

规模化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规模化农业通过土地整合、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色农业是指以当地特有的资源、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基础,发展适应当地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产业。

特色农业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建设,通过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开发,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地区的经济效益。

农村旅游、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等都属于特色农业的范畴。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农业模式。

智慧农业包括农业大数据、无人机技术、传感器和物联网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提供农业决策的参考和帮助,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我国现代农业通过引入先进科技、保护环境和发展农业服务业,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规模化农业、特色农业和智慧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它们各有特点,共同构建起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将继续在农业转型和农村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 “石油农业”、“生态农业”都属于单向性发展的农业, 各是一种极端农业类型的代表。未来农业可能朝向介于两 者之间或者取两者优点的综合性农业方向发展。 • 如: • 有机肥、绿肥和无机态氮、磷、钾肥相结合; •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要靠化学手段和生物手段相结合的方 法来解决; • 农业生产要在综合考虑经济、就业、环境、自然文化景观 、食品保健等方面后,再进行科学安排的一种模式。
• • • • •
现代农业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内现代农业模式借鉴 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 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 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 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 平的农业。
•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 (二)现代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方向
• (四)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模式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 “6最”思路:
• • 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最大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


最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最大程度的市场化运作


最大可能的规模化生产
最大可能的运用科学技术
现代农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的生产要素(尤其是现 代科学技术)的农业,是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 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业,是农 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业,是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同时也是政府 公共财政补贴的农业。
(二)现代农业的内涵
• • • • • • • • 一是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来武装农业 二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 三是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 四是用现代的经营形式来推进农业 五是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 六是用培养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 七是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八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劳动生 产率 • 九是提高农业的素质,提高农业的效益和提高农 业的竞争力。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1、美国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

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荷兰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

什么是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现代农业的不同解释1、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用现代经营理论和方法管理的,用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的,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的农业2、现代农业通常是指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建立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之上的农业.这种能源农业以输入的石油能超过输出的食物能为基本特征(龚绍文1987)打破封闭式的农业循环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其速度超过前两个阶段。

3、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在技术与制度方面不断进步、以固定数量的农业资源能够生产出更多农产品的农业.4、所谓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来武装的农业.具体表现在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提高生产效率5、现代农业是指整个农业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经营、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及其农产品的质量、储存、保管和流通等方面,具有当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6、现代农业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农业而言的,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现代农业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现代农业的模式现代农业的模式包括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业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一、是创新的理念。

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尤其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正在加速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

创新渠道主要包括:⑴引入新的农业新产品;⑵引入农业高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新的农产品市场;⑷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⑸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

除农业科技创新之外,现代农业的创新还包括农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

二、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随着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同时,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农业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环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式。

三、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本质是集约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在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中,因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的实施资本和技术集约,有的实行劳动和技术集约。

我国人均耕地较少,土地使用以家庭经营为主,农业资本积累薄弱,在现代业建设中应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积极推动管理集约,走劳动、资金、技术、管理集约相结合的道理,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四、外向型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综合怀开放性的产业,客观上它要法语充分利用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参加国际市场间的竞争,促进发展开放经济。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农业,非常注意开拓国外市场。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和农业品牌化等方面。

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规模化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等。

规模化农业是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目的,大规模集中种植、养殖农产品的一种农业模式。

规模化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成本,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

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已成为普遍现象。

特色农业是指利用地方特有的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生产出有独特品质和特色的农产品。

特色农业能够满足市场对不同品质与口味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目前,我国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已经从早期的显性资源向潜性资源挖掘转变,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业企业和团体在不同的领域和区域展开特色农业的发展试验。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管理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处理的一种农业模式。

智慧农业可以实现从生产管理到市场销售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绿色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方法,把绿色生产理念贯彻于农业生产、质量控制、产品加工等全过程,进而实现生产环节无污染、产品具有安全保障的一种农业模式。

绿色农业可以让农产品保持更加天然的状态,更安全、营养丰富,更有助于消费者健康。

绿色农业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环保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倡导的是绿色、可持续、高效的理念。

各种农业模式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农民的生产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农业现代化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全面推进现代科技、管理和制
度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和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质量和市场竞
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
资源利用效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等
环节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物流等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和农村社会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

4. 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农业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加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实现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5. 农业管理和扶持政策现代化:通过财政、税收、土地政策等
手段,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场的农业支持和扶持体系,推动农业的市场
化和产业化发展。

总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科技、管理、制度等多种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推进农村全面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摘要:简要回顾了国际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衡量指标与基本发展模式等。

归纳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福利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征,重点对市场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约化投入、工业化装备、社会化服务、福利化支持、政策化保护、知识化农民、技术化支撑、科学化引领、公益化设施、免费化教育、标准化准入等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关键词:现代农业:内涵;特征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background,the main process,inner connotation,essential features,measure index,and basic models of modem agriculture in the world.Summarized the role of factorssuch as market,industry,science,intensiveness,input,service,and government in development of modemagriculture.Analyzed specific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market oriented,industrialization,management of enterprise,intensive input,equipment of industry,whole system of industrial,financial support,protection of policy,knowledge for farmer,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leading of science,flee education in rural area,public infra-construction,and standard system to modem agriculture.Key words:Modem agriculture,Connotation,Feature农业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每次技术的重大突破、劳动工具的改良和生产关系的进步,都将农业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和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历史使命,研究和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本质内涵、基本特征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农业及其由来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但是,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等农业生产力构成四大要素的角度看,更有学者将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今的世界农业发展统称为现代农业,以英国工业革命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作为现代农业起始的里程碑性标志【1]。

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构成四大要素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迥然的,传统农业以劳动为主导(因此称其为劳动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基本上还处在农业社会;现代农业以资本和科学技术要素为主导(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生产率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则进入工业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基本上由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决定,表现在工业为农业提供资金、装备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城市消费农产品和转移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121。

因此,把世界农业按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阶段划分,既体现了生产力中要素配置作用的一般经济学规律与本质,也反映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还考虑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这样认识和划分农业的发展阶段,有利于今天人们对现代农业产生与发展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历史背景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市场、资本、工业、科技、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催生、引领与主导作用,把握现代农业的内在本质,也有利于人们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面临的多重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深刻理解。

其实,人们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和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两个多世纪以来农业自身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轨迹。

仅仅从支撑产业的核心技术角度看,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现代农业的表象化理解就是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等;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绿色革命后,由于良种和化肥、化学农药(兽药)等化学投入品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增添了两个重要标志一良种化、化学化;随着20世纪后半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理论和全球市场经营理念等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科学化、技术化、集约化、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等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内涵;第一次绿色革命以后,世界农业发展普遍面临新的需求挑战和资源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迫使人们开始探索现代农业新的发展道路,近二十年来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现代农业追求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现代农业内涵的新诠释[31。

若从科学引导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正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生物学等现代基础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和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农业发展快速吸收、大量融合和广泛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从而极大地促进和形成崭新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历史时期。

因此,没有数、理、化、天、地、生等现代基础科学体系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意义上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可以说,现代农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科学发展引导技术发展,进而支撑产业发展的崭新产业,是农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这也是现代农业有别于其他农业最具本质的地方之一。

2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与衡量指标基于上述认识,从产业构成与产业发展的内涵看,现代农业至少应该包括下述几层含义:一是现代工业及其技术全面装备农业,由机械、工程、设施、通讯、网络、海洋农牧化等补充、延长、改善、扩大和取代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时间、生产空间和生产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二是用现代市场科学、管理科学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组织农业,由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三是现代产业发展理论武装农业产业及其相关的综合支撑体系,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单位农产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四是用科学知识与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农民,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素质;五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应用农业,实现产业技术的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革,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前提高。

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产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间的结构不断优化,产中与产前、产后及三产等传统非农产业的结构比例发生深刻变革,主导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发生转换,实现产业体系升级换代,产业形态、生产与组织方式的更新。

围绕现代农业内涵,从经济学角度衡量其发展水平与效率的指标一般有: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本收益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等。

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否是一个较为关键和值得重视的指标。

中国的实践证明,要长期解决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撂三农,镩的难点问题,必然要率先突破其制约的直接瓶颈一农业劳动生产率,否则在市场条件和比较效益作用的机制下,就难以避免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撂荒弃农等现象周而复始的循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的高低,在农业领域最终都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农业单产和总产都分别提高了至少4.-5倍,而平均每个农村劳力却一直只能养活1.5个人左右。

其次,不能片面强调某个单项指标而不顾其他指标是否均衡发展,比如简单地以粮食单产或者总产等土地产出率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就会出现片面追求“撂吨粮田’’撂,而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仍然难以提高的现象,因为现代农业是个复杂的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巨系统。

再次,不宜简单地以各种“撂化’撂代表或者作为大众化指标衡量/描述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现代农业与各种“撂现代化’撂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比如中国在20世纪5O年代学习前苏联时提出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电气化等现代化的指标。

应该说,在不同的时期,中国都曾经先后实现了这些指标,可是我们和前苏联都仍然没有步入世界现代农业的行列,关键在于我们在设计和实现这些“撂化’耀的时候,没有在整体上与全社会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等统筹、联动,没有适时有序地转移农业人口(反而人为地反向转移了几次),没有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反而因为“撂化”撂而增加了负担),更没有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本收益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结合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从本质上衡量和区别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指标还有:(1)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2)用于农业的年总投资上升到农业年净产值的40%以上;(3)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上升,一个农民能养活1O人/年以上。

当然,除此而外还应该包括农民收入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农民素质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活居住条件和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等等翻,能从不同角度综合反映现代农业本质的衡量指标体系。

3 现代农业的若干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工业革命以来逐步形成的农业,是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市场机制的建立、现代要素的投入、工业部门的介入、科学技术的应用、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二元经济的逐步消失,使现代农业成为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农业。

因此,其基本特征表现如下。

3.1产品生产与经营商品化市场经济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