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2、天行健,。
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4、致中和,天地位焉,。
5、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6、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10、不知则问,。
二、单选题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为( )。
A. 文物典籍B. 各色交错的纹理 C。
礼乐制度 D.美、善、德行2、“化”的引申义为( )。
A。
改易 B. 生成 C.教行善迁 D.性质改变3、“文”与“化”合成一词是()。
A。
春秋战国B。
殷商西周 C。
东周 D。
西汉以后4、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物质、思想与价值、制度及( )。
A。
风俗习惯 B。
社会关系 C。
语言符号 D.艺术5、文化的核心部分为( )。
A。
物态文化层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6、属于基层意识形态的是( )。
A。
哲学 B。
政治理论 C. 文学 D.宗教7、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 )。
A. 大文化 B。
中文化 C. 小文化 D.泛文化8、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为()。
A. 汉族 B。
中原地区民族 C. 中华民族 D。
黄河流域民族9、本教材重点在中国文化的().A. 昨天 B。
今天 C。
明天 D。
全部10、以下不属于文化(广义)的是( ).A. 火车 B。
河流 C. 房屋 D.风能三、名词解释1、文化:2、物态文化层:3、制度文化层:4、行为文化层:5、心态文化层: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简要回答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3、简要回答心态文化层的基本内容。
4、简要回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已经由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名族特征。
多元一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是无数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在岁月的变迁与文化的滋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追求。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由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组成,它们都宣扬道德,为我们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和精神寄托。
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
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纽带。
思想智慧: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可以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完整word版)文化的几种基本特征

文化的几种基本特征刚刚这位同学与大家一起分析了文化建设的形势。
而我想问问大家对于“文化”究竟了解多少啦?有人能说出关于文化的一些特征嘛?既然没有那么接下来就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文化的几种基本特征:一.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民族区域产生、演变的, 因此任何一种文化都既有其时代性, 又有其民族性。
认清这一点, 许多文化现象中的纠葛可以得到解决。
(PPT)从时代性来说, 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出现过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 等等。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虽然各有特色,但总可以根据其时代性而划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
但是随着文明的推演, 在近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 无论中西欧亚, 这些传统的习性和观念或迟或速都会发生变化。
(PPT)文化除了时代性以外, 还有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即使处于同一个时代, 其文化也会各呈特色。
如果说同一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已有差异, 那么由各个时代积淀起来的不同民族的文化, 其差异就更加明显。
仅以中西文化的民族差异而言, 就很说明问题. 在西洋的文学上我们举几个代表人物:如荷马、但丁;完把这些放在一起, 我们就感到一种共同的风格:庄严和伟大, 但却不免有种气势逼人的感觉。
而中国:如《诗经》、屈原的离骚和陶渊明的诗篇, 我们也极易感到有一种共同的风格:高明而自然, 在中国人看来, 又是极亲切的。
依上可见, 时代性与民族性乃是任何一种文化无不具备、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属性。
没有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的时代精神便无从体现没有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民族精神便无从反映。
二.文化的自我延续与自我更新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我延续和自我更新这两种机能, 然唯有文化心态健全的民族才能做到不断进行调适, 以求得稳定与发展、静态与动态、延续与更新的辩证统一, 达到文化生命之树生生不已, 枝繁叶茂。
文化的自我延续是文化生命保持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它是相对稳定的经济、政治生活在文化形态方面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各种相应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与条件的产物,都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对管理实践的反映、概括与总结,也是管理认识与理念的理论化、系统化与体系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承启与阐释,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与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孕育了辉煌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管理思想作为文化与实践的函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极为灿烂。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公元前770~前476 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杰出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政绩卓着,。
《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托老师之名写成的一部论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经济学、管理学巨着,也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并阐释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着作,可谓管理之祖。
《管子》今本实存76 篇﹐分为8 类,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第一,天地为心的治理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管子的治理论还衍生了宽猛相济、刚柔并举等管理理念。
自利的人性观。
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节。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但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不仅可以调和,甚至自利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善,既有自利之德,又有利人之德,唯其如此,才不至于有二心。
第二,民富与国富相统一,以民为本和与时变思想。
管子强调,国富不民富,民富才有国富,民富是国富的必要条件。
民富可以多收税,税收增加国家就会富裕。
国家要兴盛,一定要民富。
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国家的政令,藏富于民并不是以牺牲国富为条件。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
这种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经过
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无论是理论上的深化还是文化内涵的充实都使得其底蕴足够深厚。
5.优良传统。
其中有些是强调“仁爱”思想,以“和谐”为核心;有些是强调
“以民为本”的思想,还有的是强调“天下为公”的思想等。
这些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思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民族特色、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优良传统的文化。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华文明文化特征

中华文明文化特征
中华文明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首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例如,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此外,中华文明还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使得中华文明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并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其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这同样表现在许多方面。
例如,在文艺和科技上,中国文学艺术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此外,中国科技也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的文化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凝聚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成就,对于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诗经》、《论语》、《孙子兵法》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艺术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工艺绘画、水墨画等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和气韵,追求“气韵生动”的表现方式,融入了许多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和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大特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具特色。
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信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宗教形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人民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
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感受和领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简要概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简要概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民族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质。
2. 历史性: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对过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 传承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4. 包容性: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宗教和信仰,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5. 地域性: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6. 完整性: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是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文化形态。
7. 创新性: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体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
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
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
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
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