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说课稿1

合集下载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乙醇》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乙醇》。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留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肯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老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肯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神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阅历入手,充分利用试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依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学习、小结作业。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继卤代烃之后,又一种非常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本节内容也是全章的重点。

2.内容简介本节内容包括了乙醇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和醇类,分二课时完成。

下面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乙醇的结构﹑性质﹑用途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②通过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实质;③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②关注生活,体会化学学习的实际意义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由于乙醇在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乙醇的化学性质将成为本节的教学重点,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初步确立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结构决定性质;大多数的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学好乙醇的化学性质,应紧扣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这一全章主线,抓住乙醇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

四、教法分析新课程提倡“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首先精心确定富有动态的题目《走近乙醇》,让学生有亲切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走近乙醇[创设情景]本节课的引入是从几首古诗开始的,教师首先富有感情的朗诵几首有关酒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乙醇教学设计说课稿教案

乙醇教学设计说课稿教案

教案:乙醇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运用乙醇的性质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章:乙醇的基本概念1.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乙醇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1.2 讲解教师介绍乙醇的定义、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1.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的命名规则。

1.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的基本概念的练习题。

第二章:乙醇的性质2.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有哪些性质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和化学性质(如氧化、脱水)。

2.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的性质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2.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性质的练习题。

第三章:乙醇的制备方法3.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是如何制备的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如发酵法、合成法等。

3.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3.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制备方法的练习题。

第四章:乙醇的应用4.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在哪些领域中应用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应用领域,如医药、燃料、溶剂等。

4.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应用的实际例子。

4.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应用的练习题。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5.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乙醇的化学反应6.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可以参与哪些化学反应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乙醇》的说课稿

《乙醇》的说课稿

《乙醇》的说课稿《乙醇》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

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能解释与乙醇有关的生活现象。

②知道乙醇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能辨认乙醇的官能团。

③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尝试科学探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来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以及乙醇的结构式。

②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爱国情怀。

②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可以类推其他醇类的性质,并为后面学习苯酚、乙醛等的性质做好铺垫。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乙醇在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分别在哪个部位以及为什么这样断键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通过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利用实验产物,可推知化学键断裂和生成部位,并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看出这些部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乙醇教学设计说课稿教案

乙醇教学设计说课稿教案

教案:乙醇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用途和反应。

3. 能够运用乙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制备反应机理。

2. 乙醇的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乙醇样品。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章:乙醇的定义和结构1.1 乙醇的定义1.2 乙醇的结构1.3 乙醇的制备方法第二章:乙醇的物理性质2.1 乙醇的熔点2.2 乙醇的沸点2.3 乙醇的溶解性第三章:乙醇的化学性质3.1 乙醇的氧化反应3.2 乙醇的脱水反应3.3 乙醇的取代反应第四章:乙醇的制备方法4.1 发酵法4.2 合成法4.3 提取法第五章:乙醇的用途5.1 医疗用途5.2 工业用途5.3 日常生活中用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

3.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乙醇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全面评估学生对乙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乙醇的氧化反应6.1 乙醇的催化氧化6.2 乙醇的燃烧反应6.3 乙醇的其他氧化反应第七章:乙醇的脱水反应7.1 浓硫酸催化下的脱水反应7.2 热脱水反应7.3 乙醇的脱水聚合反应第八章:乙醇的取代反应8.1 乙醇的卤代反应8.2 乙醇的酯化反应8.3 乙醇的其他取代反应第九章:乙醇的工业制备方法9.1 发酵法的工业应用9.2 合成法的工业应用9.3 提取法的工业应用第十章:乙醇的环保应用10.1 乙醇作为生物燃料10.2 乙醇的废气回收利用10.3 乙醇的其他环保应用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乙醇氧化反应、脱水反应和取代反应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乙醇工业制备方法和环保应用的了解程度。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引言概述: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醇类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乙醇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1. 乙醇的性质1.1 乙醇的化学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它是由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而形成的。

1.2 物理性质:乙醇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具有特殊的酒精气味。

其熔点为-114.1℃,沸点为78.3℃,密度为0.789g/cm³。

1.3 化学性质:乙醇可以被氧化成乙醛、乙酸等化合物,也可通过脱水反应生成乙烯。

此外,乙醇还可与酸、碱等发生酯化、酯水解等反应。

2. 乙醇的制备方法2.1 通过发酵:乙醇可以通过微生物(如酵母菌)发酵糖类物质得到。

这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制备方法,如酿酒、制造酒精等。

2.2 通过合成:乙醇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常用的方法包括乙烯的水合反应、乙烯的氢化反应等。

3. 乙醇的应用领域3.1 化工工业:乙醇是许多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醋酸乙酯、乙酸乙酯等化工产品。

3.2 药品工业:乙醇可用作药物的溶剂,也是一些药物的原料,如解热镇痛药物。

3.3 能源领域:乙醇可以作为生物燃料,用于替代传统的石油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4 食品工业:乙醇可用于酿造啤酒、葡萄酒等饮品,也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成分。

3.5 医疗领域:乙醇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一定的医疗应用价值。

4. 乙醇的环境影响4.1 污染问题:乙醇在大量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4.2 温室气体排放:乙醇的生产和燃烧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4.3 能源效率:乙醇作为生物燃料,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能源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5. 乙醇的未来发展方向5.1 生物技术的应用:通过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乙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 新型催化剂的研究:研发新型催化剂可以提高乙醇的合成效率和选择性,推动乙醇工业的发展。

高中化学《乙醇》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乙醇》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乙醇》精品公开课说课稿《乙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本模块学习要求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及主要用途深广度要求仅限课标中所列常见代表物的学习,官能团概念、其他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教材地位和作用: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的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教学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同时乙醇也是高考的重点物质之一,在各年各地的高考试卷中都曾有所体现,所以在学习中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探索,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观察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运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养成团队合作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感受乙醇与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化学性质(催化氧化反应和置换反应)教学难点:经历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的过程,规范实验操作的要领。

二、学生分析:1、知识储备初中时学生对生活中常见到的酒有所了解,对乙醇的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用途也已初步接触;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乙醇》的说课稿

《乙醇》的说课稿

《乙醇》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乙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乙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其他有机化合物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等方面。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图表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乙醇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乙醇可以作为燃料。

在学习方法上,经过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清晰。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能够书写乙醇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3)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如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等,并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

(2)乙醇的化学性质,如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活中重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乙醇说课稿(李忠升)
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为此我选择了乙醇作为说课的主题。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乙醇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有机学习的主干线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3、难点的突破:首先通过银器焊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模拟操作进行实验探究、认识和
掌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为了使教学目标顺利的完成,必须对课堂的主体—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乙醇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对乙醇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烃的衍生物对他们来讲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做好充分的引导
三、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由情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进而主动探索知识。

2、实验探究法:在乙醇与钠反应、乙醇催化氧化反应都采用了循序渐进的诱导,启发学生实验探究、实验改进。

3、整个过程中都穿插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让学生通过“慢动作”观察处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原子与分子的转变状态,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

四、学法指导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五、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将教学过程具体分成六个阶段,1.以情入境图片引入 2.解疑悬念催化氧化 3.实验改进与钠反应4.学以致用归纳物性 5.小结归纳模型体现 6.随堂练习作业布置。

首先是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实际问题设疑,铜、银焊接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银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就会光亮如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这一环节以动画引入,提升了学生的视觉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带着蠢蠢欲动的悬念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当乙醇及结构给出后,悬念似乎已经解开,此时,峰头一转,指向另一深度问题“我们熟悉的乙醇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继而深入学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首先引导学生模拟课本中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铜丝变黑再变红的两个过程书写方程式。

对比反应物生成物结构的区别,探讨断键方式。

此时结论呼之即出,并且通过简单实验,学生感到小有成就,激情萌动。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继续追问“有的组明明已经看到了铜丝颜色的变化,证实反应确确实实发生了,却为什么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经讨论应该可以得到反应的量少和乙醛溶解于乙醇两部分原因,顺势将实验继续改进,将铜丝缠成螺旋状,悬置在口径较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且容器较浅空气流通容易的蒸发皿上,这样不仅增大了反应面积,而且在反应的后阶段乙醇量减少,便于闻到乙醛刺激性气味,并且能使学生清晰循环观察到铜丝表面颜色的转变。

播放改进实验的录像,现象明显,说服力强。

——在这个过程在中,倡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创新,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激起了学生内心最强烈的探究欲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及时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

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思想。

氧化的另一种形式燃烧是学生熟悉的知识,自然不必多说。

之后把警察检查酒后驾驶以漫画的新颖形式呈现,使学生了解乙醇将橙色的重铬酸钾还原为绿色的硫酸铬。

——这个环节在完善了乙醇氧化反应的同时,联系了社会生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乙醇和Na反应中,用量不能太多,产生的氢气慢而且量少,因此旧教材中现象不很明显,新教材中将导管换成了注射器针头,由于针头的孔径小,所以氢气向外排放的速率就小于它的生成速率,可以保证氢气能以一个平稳的速度向外导出。

但只有当氢气纯净后才能点燃,否则会产生危险。

为了使学生体验氢气由不纯净到纯净的整个过程,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和课堂的趣味性,将针头又改为导气管,之后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盛有肥皂水的水槽中,用一根燃着的长竹签点燃肥皂泡。

指导学生实验、这个过程中从爆鸣声到噗的一声现象明显。

至此,通过氢气的实验验证结合前面结构分析,乙醇与钠的反应水到渠成。

最后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通过对改进实验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探索欲望达到高潮,这一环节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探索知识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乙醇,同时乙醇也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种化学物质,所以在乙醇物理性质的学习上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在本节课实验中观察到的乙醇的反应现象完成对物理性质的归纳,——这一小的环节却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是对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

这一节的主要授课内容最终要在课堂小结中清晰体现,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这一环节把传统的文字表述改为模型体现,由学生动手组装模型完成乙醇结构以及各个
反应中结构的转变。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把模型与知识和反应机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为了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置了随堂练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注意随堂练习和课堂内容的环环相扣,为达到教学目标选择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练习题目。

1、体现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一堂课的主线,为基础题型。

2、体现生活实际问题,考查了乙醇的性质,为应用题型。

3、体现本节课的授课重难点,属于知识迁移题型。

临下课是作业的布置环节。

第一题,目的是使学生及时巩固基础知识;第二个题以学生比较熟悉白酒、红酒、料酒和用酒精棉签对伤口消毒为例描述身边的乙醇,目的是使学生对于乙醇有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空间。

以上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时体现出授课的程序性、显示出主要内容的概括性、对学习重点的指导性、展示化学知识的艺术性。

我注意了书写的逻辑性和多种颜色笔的使用。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乙醇
1、乙醇的物理性质
2、乙醇的分子结构
3、乙醇的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