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语文真题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I)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干净后,再选取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淤积绿茵场娇健独占鳌头B.联结抠字眼引申拾人牙惠C.融资殊不知传诵委曲求全D.繁衍冠名权坚韧磬竹难书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D.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湖北卷)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5分)(1)“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
二十世纪初成立于德国魏玛。
(2)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
德文“Bau”指建造和建设。
“haus”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住房、家、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等等。
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学院式的教育机构。
(3)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
招收的学生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有流浪汉,有失业者。
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三分之一是女性。
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学习内容。
(4)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中学习手工艺,三年以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
在设计中注重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5)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代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州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就,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都能平等地享受有生活的尊严。
(完整版)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天津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第Ⅰ卷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发霉.懊悔.欺侮.风雨如晦.诲.人不倦B.疏浚.皴.裂逡.巡日月如梭.怙恶不悛.C.犄.角绮.丽崎.岖倚.马可待风光旖.旎D.弹劾.刻.薄隔阂.垓.下之围言简意赅.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荫庇频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磋商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珠联璧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乏。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吝啬轻车熟路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吝啬得心应手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吝惜得心应手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吝惜轻车熟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
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 字音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 校对/校正角逐/ 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 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 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 曾经沧海D 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
(12分,每小题3分)汉学是什么纪宝成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汉学不是我本人的研究专业,但是从人文学术的角度看,对话精神应当是所有人文学科包括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所共同持守的内在品质,同时这也是人文学术可以共同分享的价值命意。
2007年高考试题——语文

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成1 - 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
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
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
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
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
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
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湖南卷)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湖南卷)一、(18分,每小题3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娴熟(xián) 辗转(niǎn) 踽踽独行(yǔ) 信手拈来(niān)B.惬意(xiá) 延宕(dàng) 通衙广陌(mò) 掎角之势(qǐ)C.膏腴(yú) 围歼(qiān) 矢志不渝(yù) 斐然成章(fěi)D.拓本(tà ) 饯别(jiàn) 鸠形鹄面(hú ) 并行不悖(bèi) 【D】2.下列词语中投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福祉梗概耳提面命钟灵毓秀B.箴言幅射蜂拥而上博闻强识C.摄取颓唐金壁辉煌夙兴夜寐D.恪守荧屏厚积薄发异曲同功【A】3.依次填入下列各旬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利益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②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成果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众多的评价中,我们通常特别该成果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调整关注纵然B.整合关心纵然c.整合关注固然D调整关心固然【C】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走进白云观.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B.入夜。
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他唾沫四溅地讲了半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D那鼓声,如骤雨,如旋风,气势磅礴.震撼着你,使你惊异于击鼓人那瘦小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B】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解析语文四川省成都市邛崃一中梁波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g)落枕(lào)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ǐ)空余(kîng)作者附识(shí)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B、分外高兴(fân)C、呼天抢地(qiāng)D、作者附识(zh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研究结果表明。
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B.对手在战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速度狂攻,压得曼联最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
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
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对象误用,不符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采用分卷形式,分卷包括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
全卷共ll页,其中试题5页,答题纸6页。
2.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3.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西汉王朝掌管音乐的机构所采集的歌辞称作( )A.汉赋B.楚辞C.乐府诗D.国风2.诸子散文中善用寓言且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是( )A.《论语》B.《庄子》C.《荀子》D.《韩非子》3.《石崇与王恺争豪》一文属于( )A.话本小说B.神魔小说C.笔记小说D.传奇小说4.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雄浑悲壮B.清新淡雅C.飘逸奔放D.意境朦胧5.鲁迅的《灯下漫笔》选自( )A.《朝花夕拾》B.《坟》c.《呐喊》D.《热风》6.《我与地坛》一文的作者是( )A.张洁B.史铁生C.巴金D.老舍7.下列作家中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茅盾B.戴望舒C.朱光潜D.闻一多8.下列作家的小说表现出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特点的是( )A.欧·亨利B.契诃夫C.培根D.莫泊桑9.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号是( )A.云庄B.放翁C.醉翁D.东篱L0.《壮悔堂文集》的作者是( )A.宗臣B.梁启超C.侯方域D.欧阳修l 1.下列诗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A.《关山月》B.《饮酒》c.《山居秋暝》D.《饮马长城窟行》12.下列作品集属于l耳】一多的是( )A.《红烛》B.《繁星》C.《灾难的岁月》D.《女神》13.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体裁是( )A.诗B.词C.曲D.赋14.下列选项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蚕食诸侯B.中石没镞C.有衣者亦衣D.岂吾相不当侯邪15.成语“分崩离析”源自( )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始得西山宴游记》D.《答李翊书》16.下列选项中未用典故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庄生晓梦迷蝴蝶C.将军角弓不得控D.淋漓襟袖啼红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7.下列作品属于明代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E.《聊斋志异》18.下列人物出现于柳宗元作品中的是( )A.段太尉B.焦令谌C.刘一丈D.马伶E.白孝德19.叙述的主要方式有(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E.铺叙20.以1870年发生的普法战争为故事背景的小说是( )A.《羊脂球》B.《米龙老爹》c.《万卡》D.《苦恼》E.《麦琪的礼物》21.《故都的秋》一文概括的北国秋景是( )A.陶然亭的芦花B.廿四桥的明月C.西山的虫唱D.钓鱼台的柳影E.荔枝湾的残荷22.下列选项中“见”字表示被动意义的有(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B.终必不蒙见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主者又不即出见E.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23.对杜甫《兵车行》一诗正确的表述是( )A.新题乐府诗B.叙事诗C.采用了问答的方式D.强烈谴责了征服战争E.揭示了社会心理的转变24.《炉中煤》一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比拟c.排比D.反复E.借代三、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
每小题1分,共l0分。
25.《短歌行》:“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
”26.《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27.《氓》:“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
"28.《燕歌行》:“_____________,至今犹忆李将军。
”29.《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
”30.《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点点滴滴。
”31.《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
”32.《摸鱼儿》:“_____________,何况落红无数。
”33.《行路难》:“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34.《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
”四、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3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列:36.服太阿之剑。
服:37.弃甲曳兵而走。
兵:38.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
肆:39.余因而实之。
实:40.行十余里,广佯死。
佯:41.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牢:42.手持尺牒榜乡村。
榜:43.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首尾:44.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
尺牍:五、判断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在正确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
在错误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
45.《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 )46.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样子》《月牙儿》等。
( )47.《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 )48.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 )49.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 )50.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 )51.《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 )52.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53.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 )54.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 )六、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9分,共36分。
55.阅读《郑伯克段于鄢》的一段文字: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紧我独无!”颍考叔日:“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日:“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日:“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请回答:(1)指出这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3分)(2)这段文字中,作者描写颍考叔的意图是什么?(3分)(3)结合全文。
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3分)56.阅读朱光潜《咬文嚼字》的一段文字: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 “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请回答:(1)用“∥”号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3分)(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3分)(3)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3分)57.阅读柳永《八声甘州》一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颟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请回答:(1)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
(3分)(2)本词中联系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是哪一句?(2分)(3)词的下片转写佳人,对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4分)58.阅读茹志鹃《百合花》的一段文字: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走了。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请回答:(1)指出这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
(3分)(2)结合全文分析“我”在小说结构中的作用。
(3分)(3)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3分)七、作文:60分。
或生而知之①,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②,及其知之一也③;或安而行之④,或利而行之⑤,或勉强而行之⑥,及其成功一也。
子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①或生而知之:有的人天资聪慧,能自然地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②困而知之:通过解决困惑疑难问题获得知识。
③及其知之一也:尽管(上述三者的)途径不一样,但获取知识的效果是相同的。
④或安而行之:有的人心安理得,能出于本能自然的行道。
⑤利而行之:出于对自己有利而行道。
⑥勉强而行之:条件或力量不够,仍勉为其难,发愤用功而去行道。
59.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