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58]《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中国文化史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话题,涵盖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些针对中国文化史的复习题及其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回顾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1. 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思想体系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2. “仁者爱人”的观念属于哪种思想?答案:这个观念属于儒家思想,代表了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核心理念。

3. “无为而治”是哪个思想的核心观点?答案: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主张顺应自然,不做过多干预,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4. 被誉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路连接了哪些国家?答案: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西亚、中亚、印度、欧洲等国家。

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答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

6. 唐朝的艺术和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唐代的代表?答案: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被称为“唐诗”。

7.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答案: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

8. 以下哪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紫禁城是哪个朝代的皇宫?答案: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

10. 以下哪种戏剧形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11. 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哪一天?答案: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每年的日期不同。

1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大家可以回忆和巩固对中国文化史的了解。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思想体系、艺术形式还是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了解,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历史文化》试卷及答案

《中国历史文化》试卷及答案

《中国历史文化》期末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________一、单项选择(4×15)1. “北京人遗址”在北京的()。

A.西南的卢沟桥 B.元大都遗址公园C.昌平的白浮泉 D. 北京西南周口店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A.唐诗B.诗经C.乐府诗D.楚辞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这话的人是()。

A.孟子 B. 韩非子 C.孔子 D.庄子4.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家是()。

A.道家和墨家B. 兵家和农家C.道家和墨家 D. 儒家和道家5.创立儒家的人是()。

A.朱熹 B. 孟子C.韩愈D.孔丘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是()。

A.汉朝 B. 秦国 C.齐国 D.秦朝7. 开创中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新纪元的丝绸之路打通的时间是()。

A.汉代 B. 唐代 C.宋代 D.明代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于()。

A.西汉末年 B. 唐代初年C.南宋末年D.东汉时期9. 民间喝腊八粥的习俗源于()。

A.儒家 B. 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10.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著名人物是()。

A.张衡 B. 郭守敬 C.蔡伦 D.祖冲之11. 旗袍式样来自()。

A.汉族 B. 满族 C.蒙古族 D.白族12. 现在全国佛教寺院大多数都属于()。

A. 法相宗B. 律宗C. 禅宗D. 天台宗13.科举制度创立于()。

A. 隋B. 唐C. 明D. 清14.会试的考中者称为()。

A. 举人B. 秀才C. 贡士D. 状元15.世界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经典是宋代宋慈写的()。

A. 《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 《洗冤集录》D. 《伤寒杂病论》二、简答题(15)1、儒家思想的内涵。

三、论述题(25)中国明代中叶以后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4×15)1. “北京人遗址”在北京的( D )。

A.西南的卢沟桥 B.元大都遗址公园C.昌平的白浮泉 D. 北京西南周口店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B )。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國文化史期末考試題班級座號姓名:範圍:中國文化史全冊一‧單一選擇題:(40題,每題1分)1.自印刷術發明以後,雕版刻印經典皆採用印刷用標準字體,使用達千餘年至今不變,請問這種漢字的書體是(A)小篆(B)隸書(C)楷書(D)草書。

2.十九世紀末,田賦在清政府財政收入中比例大為下降,而關稅,釐金,鹽稅三項收入大增,佔財政收入百分之六十。

請問關稅大增應始自於何時?(A)康熙年間(B)雍正年間(C)乾隆年間(D)光緒年間。

3.西晉的「世兵制」為了確保兵源,士兵及其眷屬均納入軍戶中,與民戶分離,並且世代為兵。

請問歷代兵制中與「世兵制」規定最吻合的是:(A)唐朝府兵制(B)中唐募兵制(C)宋代禁兵(D)明代衛所制4.隋及唐初「山東」及「關隴」世族勢力仍強,哪一事件之後,世族衣冠蕩然無存,宗族力量大為萎縮?(A)武后刻意催折(B)科舉的盛行(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5.後漢書記載:「光武皇帝搵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這種「人治色彩」濃厚,又破壞體制的作為是始自何時?(A)漢高祖(B)呂后(C)漢武帝(D)王莽。

6.金屬貨幣出現後,銅錢長期以來皆為中國之主要貨幣,但何時卻因銅錢缺乏,而出現何種新品?(A)王莽時,廢五銖錢(B)唐憲宗時的飛錢(C)宋代發行紙幣(D)明清時發行銀碇。

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的蠶繭,此蠶繭經研究乃經過人工切割。

其意義為何?(A)證明當時蠶已由人類養殖,並有相當數量(B)表示當時的鐵器文明相當發達(C)證明當時先民普遍穿著絲衣(D)證明西陰村為夏代文化遺址。

8.小說中「李四平時是篤實敬業的農民,日子倒也過的其樂融融。

這日女兒巧嬌將遠嫁百里外的陳家,卻因為被巡檢司盤查到沒有路引而送官嚴辦,一場喜事也因此耽擱了,讓張三後悔不已。

」請問哪一制度實施後,李四就不會有此困擾了?(A)租庸調法(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地。

西大成人教育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大成人教育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选题(共20题,24.0分)1以下()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

A、《中庸》B、《大学》C、《学记》D、《管子》正确答案:B2“智者不(),仁者不(),勇者不()。

”《论语·子罕》A、惑;忧;惧B、惧;忧;惑C、惧;惑;忧D、惑;惧;忧正确答案:A3唐代中央设立的最高教育行政的管理机构称为()。

A、弘文馆B、太学C、崇文馆D、国子监正确答案:D4以下()不是唐代的取士之法。

A、察举法B、制举法C、生徒法D、贡举法正确答案:A5以下关于仁德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B、“仁”源于人类的恻隐之心C、仁德的核心是“爱人”D、仁德的根本是以诚待人正确答案:D6书院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

A、汉代B、宋代C、明代D、清代正确答案:B7通常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哪个时间之前的传统文化?A、1840年B、1919年C、1949年D、1900年正确答案:A8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道德经》)A、不彰;不长;无功;不明B、不明;不彰;无功;不长C、不彰;无功;不明;不长D、不明;无功;不长;不彰正确答案:B9以下诗句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A、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春须系护花铃B、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C、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正确答案:D10以下不属于原始宗教崇拜的是:A、太阳崇拜B、.妈祖崇拜C、生殖崇拜D、图腾崇拜正确答案:B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的作者是()。

A、顾炎武B、顾宪成C、王夫之D、黄宗羲正确答案:B12以下关于明清时期进步文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的反映B、批判宋明理学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C、提出修补封建专制的办法D、是中世纪鼎盛时的产物;正确答案:D1332.以下不属于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的“三不朽”思想的是()A、立德B、立信C、立言D、立功正确答案:B14以下不属于孔子建构起的“三达德”道德规范体系的是()A、智B、仁C、信D、勇正确答案:C15以下哪一项发明创造不是宋代的科技成果?A、指南针B、印刷术C、造纸术D、火药武器正确答案:C16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是()。

(0458)《中国文化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58)《中国文化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58]《中国文化史》第一次作业[填空题]中国艺术有两大基本类型。

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范宽的全景山水、颜柳楷字、宫殿建筑、民间打击乐,属于( );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属于 ( )。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参考答案:中国艺术有两大基本类型。

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范宽的全景山水、颜柳楷字、宫殿建筑、民间打击乐,属于( 阳刚之美 );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属于 ( 阴柔之美 )。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和 )[论述题]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答: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2、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封建统治者和广大农民处在对立统一之中,没有广大农民的存在也就没有封建地主的统治。

所以当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隶和流民时,政治家就会发出警告,朝廷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对矛盾的平衡。

如历史上出现过的释放奴婢为庶民,限制对土地的占有,抑制兼并,进行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如占田制、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甚至严厉打击不法豪强等等,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与专制统治者为维护地主和小农经所构成的经济基础相一致,历代统治者无不采取打击工商业的政策。

工商业的出现不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它的发展又能冲破小农经济单一的简单再生产模式。

3、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从总的趋势来看是日益强化。

秦始皇当皇帝后,"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种大权独揽的传统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也未断绝。

康熙皇帝就说:"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物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

”康熙的表白与秦始皇如出一辙。

当然,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的因素,如朝议制度、谏议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没有对皇帝的否决权,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补充。

西南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340)《中国历史与文化》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欧阳询的书法标志着唐代书法完全摆脱了六朝的影响,建立起一代宏伟书风。

2、唐代的健舞是汉族人民创造的,其特点是动作爽朗刚健。

3、《扁担舞》是苗族重大节日里的一个重要舞蹈。

4、我国著名的浓香型白酒主要有五粮液、泸州老窖、陕西西凤酒、山西竹叶青等。

5、绿茶是全发酵的茶叶,所以汤呈绿色。

我国著名的绿茶有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铁观音、君山银针等。

6、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和庐山香炉峰瀑布被称为我国三大瀑布。

7、唐代开始出现的山水画是国画中重要的类别之一。

8、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他最重要的楷书作品。

9、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刻艺术的宝库。

10、孔子在齐国听了《云门》的乐曲后,由衷地赞叹道:“尽美矣,又尽善矣!”11、关汉卿是明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窦娥冤》、《西厢记》、《南柯记》、《牡丹亭》被称为《临川四梦》。

12、我国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把茶作为饮料了。

13、我国丹霞风光类型的风景名山主要有丹霞山、泰山、黄山、武夷山和雁荡山等。

14、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二、名词解释1、《步輦图》2、秦始皇陵兵马俑3、奉先寺4、《广陵散》5、昆山腔6、安济桥7、顾恺之8、《清明上河图》9、昭陵六骏10、《霓裳羽衣曲》11、秧歌12、《茶经》13、商鞅变法14、两税法15、《诗经》16、玄奘17、颜真卿18、吴道子19、苏轼三、简答题。

1、简述宝鼎山大佛湾佛窟造像的特点。

2、简述川菜的特点。

3、我国的山水文学具有哪些文化价值?4、简述汉字书体演变的历史。

5、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按材料和制作工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简述我国古代的五服制度。

7、简述我国古代的五服制度的特点。

8、简述元杂剧的特点。

9、简述我国古代主要的丧葬形式。

四、论述题1、我国的山水名胜具有哪些文化意蕴?2、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3、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我国饮食发展的鼎盛时期?4、论述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其构景手段。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应包括它的广泛性、、平和性及等。

2.人类最早创造的原始物质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标志:是出现了磨制工具、农业、养畜业和。

3.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分为三大文化集团,即、东夷集团和。

4.战国诸子中提出“尚贤”、“尚同”的主张是;认为“虚己以游世”是人生最高境界的是。

5.玄学就是魏晋时期以为骨架、糅合以代替烦琐且已衰微的两汉经学、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的一种哲学思潮。

6.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求善重德”为志趣的文化,这与古希腊以“求真重智”的文化各成一格。

7.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分为三大文化集团,即、东夷集团和。

8.冠礼又叫成年礼,这一礼俗形成于时期。

通常主要在士以上社会阶层中举行。

9.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 ;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10.以“经”专指儒家经典,是在西汉时;为激励士人专心儒学,他还推行了“”的选官制度。

11.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 ___》;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12.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政治基础是;经济基础是。

13.儒、佛、道三教并行不悖的历史时期是;此期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评专著《》。

14.理学思想的创立者是;南宋时将这种学术思想推演到政治哲学的学者是。

15.黄宗羲提出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其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最举代表性的著作是《》。

16.孔子以鲁国史事为基础编成的《》一书,标志着严格意义上史学的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唐朝刘知己的《》。

17.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的公孙龙是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期提出“独尊儒术”建议的著名学者是。

18.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

19.南北朝时佛教唯心主义盛行,以为首的唯物主义者针对佛教的神不灭论进行了批判,其著作为《》。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國文化史期末考試題班級座號姓名:範圍:中國文化史全冊一‧單一選擇題:(40題,每題1分)1.自印刷術發明以後,雕版刻印經典皆採用印刷用標準字體,使用達千餘年至今不變,請問這種漢字的書體是(A)小篆(B)隸書(C)楷書(D)草書。

2.十九世紀末,田賦在清政府財政收入中比例大為下降,而關稅,釐金,鹽稅三項收入大增,佔財政收入百分之六十。

請問關稅大增應始自於何時?(A)康熙年間(B)雍正年間(C)乾隆年間(D)光緒年間。

3.西晉的「世兵制」為了確保兵源,士兵及其眷屬均納入軍戶中,與民戶分離,並且世代為兵。

請問歷代兵制中與「世兵制」規定最吻合的是:(A)唐朝府兵制(B)中唐募兵制(C)宋代禁兵(D)明代衛所制4.隋及唐初「山東」及「關隴」世族勢力仍強,哪一事件之後,世族衣冠蕩然無存,宗族力量大為萎縮?(A)武后刻意催折(B)科舉的盛行(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5.後漢書記載:「光武皇帝搵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這種「人治色彩」濃厚,又破壞體制的作為是始自何時?(A)漢高祖(B)呂后(C)漢武帝(D)王莽。

6.金屬貨幣出現後,銅錢長期以來皆為中國之主要貨幣,但何時卻因銅錢缺乏,而出現何種新品?(A)王莽時,廢五銖錢(B)唐憲宗時的飛錢(C)宋代發行紙幣(D)明清時發行銀碇。

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的蠶繭,此蠶繭經研究乃經過人工切割。

其意義為何?(A)證明當時蠶已由人類養殖,並有相當數量(B)表示當時的鐵器文明相當發達(C)證明當時先民普遍穿著絲衣(D)證明西陰村為夏代文化遺址。

8.小說中「李四平時是篤實敬業的農民,日子倒也過的其樂融融。

這日女兒巧嬌將遠嫁百里外的陳家,卻因為被巡檢司盤查到沒有路引而送官嚴辦,一場喜事也因此耽擱了,讓張三後悔不已。

」請問哪一制度實施後,李四就不會有此困擾了?(A)租庸調法(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58]《中国文化史》
2.试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0分)
答: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有以下几个的原因:
(1)政治因素。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

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2)经济因素。

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

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4)文化因素。

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5)学术自由因素。

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

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3.简述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20分)
答:中国文化史上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学派针对经学正统问题和如何统一经学思想等问题的争论。

始于西汉末年,斗争高峰在东汉。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

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由单纯的对书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扩大到了学术思想、学派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几乎贯穿了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不仅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试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及其世界意义。

(30分)
答:特点:
(1)人文传统: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人破受尊崇,所
谓人“与天地参”,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这使中国避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

中国的人文传统精神,要义在于将个体融进类群,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构成一种宗教集体主义的人学,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勃兴的以个性解放为旗帜的人文主义,分属不同范畴。

(2)伦理中心: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又在文明时代得到发展的宗法传统,使中国一向高度重视伦常范和道德教化,从而形成以“求善重德”为旨趣的“伦理性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修身为本”伦理成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3)尊君重民:“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

另一方面,农业宗法社会的正
常运转,又要依赖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的安居乐业。

“尊君”与“重民”相反而又相成,共同组成中国传
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

(4)中庸协和:尚调和、主平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顺从自然节律的精神,它肯定变易,又认同“圜道”,这显然是农耕民族从农业生产由播种、生长到收获,这一周而复始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5)延绵坚韧:“认同”使中国文化具有内聚力,保持自身传统;“适应”使中国文化顺应时势变迁,不断调节发展轨迹,并汲纳异域英华,如此,中国文化方具备无与伦比的延续性。

世界意义:
(1)中国文化是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之一。

“三大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六大文化区”,中国在独立起源的时间、文明发达的程度、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世界上其他古代原生文化因各种原由,大都相继夭折,而中国文化则是罕见的古今延绵的文化类型。

(3)由于地域、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它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以及东南亚、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4)16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物质文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提供了某些诱发因子。

如:四大发明。

(5)在思想意识层面,中国的伦理观、哲学观、政治思想,尤其是实用理性对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

(6)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建立的文官考选之制,隋唐以降演变成完备的科举制度,其“学而优则仕”的公平性、开放性和流动性,东来的传教士们推介给欧洲,法国革命以后的欧洲和19世纪的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便参考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等文物典章。

(7)在当代,随着后工业文明的日渐展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精神资源、如人文理想、协和精神等等,经过现代诠释,可以为克服“现代病”提供某种有益启示。

5.分析汉代尊儒政策的形成过程?(30分)
答:汉代尊儒政策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并在选拔贤才的标准中明确了学派方面的限制,即法家、纵横家人士不得参选,开始了罢黜百家的先声。

当时所要罢黜的学派中还不涉及道家或黄老学派。

(2)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在尊儒方面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置五经博士”。

这一举措,确立了经学整体在官方学术代表博士中的主导地位。

(3)建元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元光,策问贤良。

董仲舒《对贤良策》以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广采《诗》、《书》、《易》、《春秋》之义,引用孔子的言论和事迹,主张以儒家的“德教”作为治国之道,并设计了求贤的具体方案,董仲舒从理论的层面上阐述“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意义,提倡“一个思想、一个主义”。

而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尊儒的文教政策最终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