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楼煤矿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工程地质分类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xxx有限公司xxx 煤矿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4年度)xxxx煤矿2014年9月Xxxxxx矿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长: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XXXX煤矿2014年9月报告编写人员目录1 绪论 (1)1.1目的与任务 (1)1.2报告编写依据 (1)1.3煤矿概况 (2)1.4以往地质工作 (4)2 地层构造 (5)2.1地层和含煤地层 (5)2.2构造 (6)2.2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7)3 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8)3.1煤层赋存特征 (8)3.2煤种及煤质 (8)3.3煤炭资源/储量 (8)3.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 (8)4 瓦斯 (11)4.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11)4.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11)4.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12)4.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2)4.5矿井瓦斯类型划分 (12)5 水文地质 (13)5.1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13)5.2充水因素分析及周边煤矿、老窑采空区分布状况 (14)5.3矿井涌水量及突水情况 (16)5.4煤矿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7)5.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17)6 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17)6.1煤层顶底板特征 (17)6.2地层产状要素 (17)6.3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 (18)6.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 (18)7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 (18)7.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18)7.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18)8 煤矿地质工作建议 (19)9 附图 (20)1 绪论1.1 目的与任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文件的精神,xxxxxxxx矿对本矿的地质类型进行调查,提交本报告。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一、调查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的程度;二、调查研究煤层赋存情况,确定煤层稳定性;三、调查测定矿井瓦斯含量,确定矿井瓦斯类型;四、调查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地质类型;五、调查了解矿井煤层顶底板、煤层倾角以及其他特殊地质因素,确定其类型。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朱炎铭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朱炎铭
断层可能出现的征兆 5、巷道出现滴水、淋水和涌水现象
充水性大的矿井,巷道邻近断层时,往往出现滴水、淋水和涌水现 象。
上述各种征兆,并非所有断层附近都有出现。有的情况只出现某几 项;有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征兆;有的情况即使发现一些征兆,但实际并
不存在断层。这是因为征兆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并非仅限
江西钟家山煤矿大断层侧伴生小断层
2
井工矿地质类型划分指标
2.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断层可能出现的征兆
4、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加
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巷道接近断层时,水沟内冒气泡, 煤壁上有吱吱的喷气声,一般情况 下,瓦斯涌出量普遍增大。
河南焦作西矿2111流水巷遇断层
2
井工矿地质类型划分指标
2.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2
井工矿地质类型划分指标
2.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断层可能出现的征兆
1、煤、岩层产状发生显著变化, 伴生、派生褶皱发育
由于断层发生、发展过程中
江西钟家山煤矿南区5-303B煤层
的挤压与拖曳作用,断层附近煤、
岩层产状,特别是倾角往往发生 显著变化,或呈现出明显的牵引
褶皱。
湖南鲤鱼塘煤矿1214工作面上风巷
平卧褶曲对巷道设计的影响
紧密褶曲对设计影响
2
井工矿地质类型划分指标
2.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分类意义—煤矿生产建设的影响
影响开采部署: 井田内部的断层和褶皱,对于开采水平的划分、运输大巷的设计、 采区和巷道布置等都有直接影响。构造破坏严重的矿井,采区划分零乱, 巷道系统复杂。
采面内断层导致工作面重开切眼
1.5
2.0
2.5 3.0
0 75 150m

mt∕t 1197-2020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mt∕t 1197-2020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mt∕t 1197-2020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的划分是指对煤矿地质条件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更好地进行煤矿的开采和管理。

根据地质特征和煤层的产状、厚度、赋存方式等因素,井工煤矿地质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软岩煤、坚硬煤、褶皱煤、斜层煤、煤岩煤、节理煤、夹矸煤、岩层煤、叠层煤、断层煤、两偏煤、混煤等。

首先是软岩煤。

软岩煤是指煤层的岩性较松软,容易发生塌陷、滑动和冒裂等地质灾害的煤层。

这种类型的煤矿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容易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保证矿井的安全稳定。

其次是坚硬煤。

与软岩煤相反,坚硬煤的煤层岩性较硬,不容易发生塌陷和滑动。

这种类型的煤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开采效率较高,对矿工的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

然而,由于煤层较硬,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机械化开采的方式。

褶皱煤是指煤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褶皱变形的煤层。

这种类型的煤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结构较为紧密,煤层赋存方式也较为复杂。

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将地壳运动对煤层造成的变形进行控制,确保矿井的稳定性。

斜层煤是指煤层发生了较大倾角变形的煤层。

这种类型的煤矿地质条件导致煤层的采煤难度较大,由于煤层倾角较大,采摘和运输工作也相对较为困难。

在斜层煤的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煤岩煤是指煤层与岩层或者岩石发生了混合的煤层。

煤岩煤的开采难度较大,需要进行相应的岩层控制和支护措施。

同时,煤岩煤的采取比例也会对煤矿地质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采取措施。

节理煤是指煤层中存在有节理的煤层。

节理对煤的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开采中需要合理的考虑节理的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保证矿井的安全。

夹矸煤是指煤层中存在有矸石的煤层。

夹矸煤的开采困难度较大,同时需进行一系列的矿石分离和处理工作。

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矿层的采取效果和安全稳定。

区队技术人员培训煤矿煤层顶底板岩性的识别..PPT课件

区队技术人员培训煤矿煤层顶底板岩性的识别..PPT课件

10
煤矿煤层顶底板岩性的识别
砂岩分级(分类)
❖ 砂岩按粒度,进一步分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 岩
❖ 粗砂岩:50%以上的颗粒直径等于或小于2mm至0.5mm之间 ❖ 中砂岩:50%以上的颗粒直径等于或小于0.5mm至0.25mm之间 ❖ 细砂岩:50%以上的颗粒直径等于或小于0.25mm至0.1mm之间
❖ (3)化学和生物成因的矿物:指由真溶液、腔体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或 生物作用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赤铁矿、铝土 矿、石膏、石盐等。
❖ 砂岩:主要化学组分石英SiO2和长石KAlSi3O8 ❖ 粘土岩:主要化学组分是2Al2O3.4SiO2.4H2O或Al4[Si4O10]·(OH)8 ❖ 石灰岩:主要化学组分CaCO3
.
13
二、岩石和矿物 岩石
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矿物的集合体。
岩石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花橄玄安流 岗榄武山纹 岩岩岩岩岩
片 麻 岩
片 岩
千 枚 岩
石 英 岩
大 理 岩
.

砾 岩
砂 岩
粉岩 砂及 岩页

石 灰 岩
煤 石 油
5
煤矿煤层顶底板岩性的识别
矿物

在地质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 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
❖ 蒙脱石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其体积膨胀而增大几倍至十几倍,具很强的吸附力和阳离 子交换性能。含蒙脱石黏土是一种高造浆率的优质配浆黏土,常用作钻井液的降失水 剂和增黏剂,也用于炼油、纺织、橡胶、陶瓷等工业。
.
8
煤矿煤层顶底板岩性的识别
三、沉积岩 沉积岩分类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任楼煤矿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任楼煤矿
第二章 瓦斯治理与利用现状 2.1 矿井主要灾害因素 2.2 目前所采用的瓦斯治理技术及装备 2.3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2.4 瓦斯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第三章 瓦斯治理目标 第四章 瓦斯治理与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4.1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4.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4.3 改善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放效果 4.4 高瓦斯长距离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4.5 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实施瓦斯抽放工程 4.6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4.7 机械化开采易燃煤层群防治自然发火技术 4.8 矿井热害防治 4.9 瓦斯综合利用 4.10 建立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 第五章 配套工程、科研项目及资金概算 5.1 需要开展的科研项目 5.2 资金概算 第六章 工作进度安排
35.8
Ⅱ7224N 综采
液压支 架
915
08.11.11~ 09.04.20
15.7 34.3
Ⅱ7224
综采
液压支 架
1150
09.04.21~ 09.11.10
60
Ⅱ7226N 综采
液压支 架
890
09.11.11~ 10.04.20
15.7
Ⅱ7226
综采
液压支 架
1350
10.04.21~ 10.11.30
目前任楼煤矿开拓采区为中五采区,集团公司就中五采区设计方案 已经批复,目前正在进行采区的开拓巷道的设计。
采区接替顺序:中一(中二) → 中四 → 中三 → Ⅱ中二 → Ⅱ中 → 中五 → 中六 → Ⅱ中六 → 上一 → 上二 → 上三 → 上四 → Ⅱ上一 → Ⅱ上二 → Ⅱ上三。
矿井近五年回采工作面接替情况见表1
表2 矿井瓦斯涌出统计表
年度

任楼矿井开采条件

任楼矿井开采条件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工程地质一、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1、31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45线以北深部砂岩较多;底板为泥岩。

2、51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极少数为粉砂岩,伪顶岩性为泥岩、粉砂岩;伪底岩性为泥岩,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

3、52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顶板岩性泥岩为主,少数为粉砂岩,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

4、72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7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中砂岩或砂岩。

伪顶岩性为泥岩;伪底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少数为细砂岩。

5、73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73煤层为发育较好的可采煤层之一。

顶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仅在F2断层以北见砂岩。

伪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伪底岩性为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少数为细砂岩。

6、82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8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顶板岩性南北两段以细砂岩或中砂岩为主,中段以粉砂岩泥岩居多,伪顶岩性为泥岩、煤、粉砂岩;伪底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粉砂岩。

7、10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顶板岩性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少数泥岩,伪顶岩性为泥岩、粉砂岩;伪底岩性为炭质泥岩及少数细砂岩,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其次为泥岩,少数为砂岩。

8、11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顶板岩性多为泥岩、粉砂岩,伪顶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和煤;伪底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其次为泥岩,少数为砂泥岩互层或砂岩。

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完整性及裂隙发育程度受构造制约,一般在构造带附近岩石较破碎,挤压揉皱现象明显,裂隙较发育,同时在风氧化带附近因受地下水的作用,岩石往往受溶蚀和泥化,使其强度降低。

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本井田在资源地质勘探时期对13个钻孔的主采煤层顶底板岩层进行了取样试验,测定了物理力学性质,补充勘探期间有18个钻孔进行了力学样测试,现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见表6-1。

任楼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任楼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任楼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任楼煤矿生产技术部2014年5月编制单位:任楼煤矿生产技术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生产技术部:日期:安监处:日期:通防部:日期:通风副总:日期:地质副总:日期:总工程师:日期:审查意见目录一、绪论 (1)(一)报告编制依据和目的 (1)(二)煤矿概况 (1)二、矿井地质概况 (2)(一)矿井勘探工作 (2)(二)地层 (3)(三)地质构造 (4)(四)断层的导含水性 (7)(五)断层水害防治 (7)三、矿井水文地质 (8)(一)矿井主要含水层(组) (8)(二)矿井主要导水通道 (12)(三)矿井涌水量预计 (13)(四)陷落柱 (15)(五)采空区 (21)(六)封闭不良钻孔 (22)(七)“四含”水 (24)(八)煤层系砂岩裂隙水 (29)四、矿井瓦斯地质 (31)(一)矿井瓦斯情况 (31)(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33)(三)瓦斯富集区的瓦斯防治措施 (35)五、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爆炸性 (35)(一)勘探期间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爆炸性鉴定 (35)(二)生产期间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爆炸性鉴定 (36)(三)煤层自然发火实例 (38)(四)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38)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0)一、绪论(一)报告编制依据和目的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

编制本报告的主要依据,国家的规程和部分规定如下: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年颁发)2.《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颁发)3.《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颁发)4.《安徽省煤矿防治水和水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2013年颁发)编制本报告的依据是:1、1979年12月,由安徽煤田地质局勘探三队提交《安徽省淮北煤田临涣矿区任楼井田精查地质报告》;2、2008年8月提交的《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楼煤矿矿井地质报告》;3、2008年以来提交的各类科研成果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地面物探资料、矿井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及瓦斯资料;4、矿井生产期间揭露的各种地质、瓦斯资料等。

任楼矿矿井地质

任楼矿矿井地质

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地层一、区域地层概况任楼井田位于淮北煤田南部的临涣矿区。

淮北煤田地层出露甚少,多为第四系冲、洪积平原覆盖。

区内所发育地层由老到新层序为青白口系(Zq )、震旦系(Zz)、寒武系(∈)、奥陶系(O1+2)、石炭系(C2+3)、二叠系(P)、侏罗系(J)、白垩系(K)、上第三系(N)和第四系(Q)(详见表3-1)。

二矿井地层任楼煤矿揭露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老第三系、新第三系和第四系,自下而上叙述如下:(一)奥陶系本井田揭露奥陶系的钻孔较少且都未完全揭露奥灰,揭露的奥陶系中下统阁庄—马家沟组灰岩,为浅灰色、灰棕色、深灰色厚层状灰岩,致密、性脆、质纯、坚硬、隐晶,具有浅红色斑块,呈虎皮状构造,揭露厚度3.60~16.93m。

在浅部露头附近溶洞发育,部分钻孔有漏水现象。

据水文长观孔水6孔资料301.40~324.80m处岩溶较强烈,溶洞发育,324.80m处见到高2.7m的溶洞,小溶洞内常具方解石晶簇,大溶洞内则是棕黄色钙质胶结的后期沉淀物。

(二)石炭系1 中统本溪组(C2b)浅灰色夹紫色花斑鲕状铝质泥岩。

质细,性脆,富含铝土质和菱铁质鲕粒,菱铁矿结核,间夹0.10m浅灰白色隐晶质石灰岩。

区内揭露厚度1.10~2.94m。

与奥陶系为假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整合于本溪组之上,揭露厚度128.87~130.46m。

岩性为石灰岩夹薄层碎屑岩,泥岩和薄煤层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

石灰岩有9~15层。

编号自上而下为一灰~十二灰。

石灰岩总厚度48~71m。

占全组岩层厚度48~60%。

各层石灰岩中富含蜓蝌、珊瑚、海百合茎、腕足类等动物化石,本组砂岩较簿(1~3m)。

灰~浅灰色,中粒至细粒:钙泥质胶结,性较疏松。

分选均一,具泥质线理显示的水平或水平波状层理,含薄煤6~9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煤~18煤、总厚2.22~4.04m,平均总厚3.36m。

局部可采者1~4层,薄而不稳定,未予勘查,按岩性可分上、中、下三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楼煤矿位于安徽省北部临涣矿区,属淮北煤田, 位于徐宿弧形 构 造 的 前 缘 地 带 的 童 亭 背 斜,构 造 较 复 杂。允许开采煤层为上、下石盒子组的 51 、52 、72 、73 、82 煤层及山西组的 10 煤层。
1 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1. 1 51 煤顶底板岩性特征 51 煤顶底板岩层主要由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
( 4) 直接顶型( 图 3e) ,43 - 4 孔可见; ( 5) 伪顶 + 老顶型( 图 3b) ,47 - 6、1 - 1 孔可见。
图 2 - 3 72 煤顶板结构典型柱状图 2 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分类 2. 1 分类方案
本次采用于《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分类方案》( 见 表 1) 。这一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以钻孔岩芯所获取的 资料作为分类的依据,且又能反映矿压显现规律、顶板 压力大小等特点。
综观全区煤层顶底板柱状图,可将 51 煤顶板结构
* 收稿日期:2011 - 05 - 30 作者简介:黄杰( 1975 - ) ,男,安徽宿州人,2008 年毕业于中国矿
大地质工程专业,现在皖北煤电任楼煤矿生产技术部从事矿井地质 工作。
A - 老底型; B - 直接底型; C - 直接底 + 老底型; D - 混合型
( 3) 老顶: 岩性为浅灰 ~ 灰色细 ~ 中粒砂岩,厚度 0. 59 ~ 26. 79m,平均为 6. 06m,一般在 3 ~ 10m 之间。 1. 2. 2 72 煤底板岩性特征
直接底主要由 泥 岩、页 岩、砂 质 泥 岩、粉 砂 岩 及 薄 煤层组成,厚度 0. 8 ~ 16. 42m,平均 4. 2m。老底由细 ~ 中粗粒砂岩组 成,厚 度 0. 0 ~ 30. 09m,平 均 6. 9m。 其结构组合特征与 51 煤基本相同。 1. 2. 3 72 煤顶板结构类型
煤层底板分类较为简单,可以分为两类: ( 1) 软弱破碎底板: 煤层底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小于 10MPa、遇水泥化或崩解碎裂、厚度大于 0. 4m。 ( 2) 普通底板: 煤层底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 10MPa、遇水稳定、厚度大于 0. 4m。
( 2) 直接顶: 直接顶广泛发育,厚度 0 ~ 36. 7m,平 均为 8. 1m,一般在 4 ~ 12m 之间。其结构复杂,岩性组 合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煤层之上的泥岩、砂质泥岩与老 顶砂岩呈冲刷接触,厚度较小; ② 煤层顶板由单一泥 岩、粉砂岩互层组成,厚度大,一般不含老顶砂岩。
( 3) 老顶: 老顶砂岩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直覆于煤 层之上; 另一种则与直接顶呈冲刷接触。 1. 1. 2 51 煤底板岩性特征
2012 年第 1 期
109
任楼煤矿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工程地质分类
黄 杰,高 宁,张 永
( 安徽省淮北市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煤矿,安徽 淮北 235123)
摘 要 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及其工程性质,直接影响到煤层的回采效率、回采方法、工作面管理方法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条件等。该文以直接 顶厚度、强度及采厚比为指标,通过对任楼煤矿 51 煤及 72 煤顶底板进行岩性、厚度、结构与组合特征系统分析,为煤矿生产阶段工作面支护设 计提供可靠的地质理论依据。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岩性特征 结构 中图分类号 TD163 + 1 文献标识码 B
通过对 72 煤顶板柱状图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72 煤顶板结构组合类型与 51 煤顶板结构相似,可分为 5 种类型( 图 3) :
( 1) 伪顶 + 直接顶 + 老顶型( 图 3d) ,48 - 2 孔可见; ( 2) 老顶直覆型( 图 3a) ,34 - 10、36 - 8、38 - 14 孔 可见; ( 3) 直接顶 + 老顶型( 图 3c) ,48 - 9、35 - 2 ~ 0. 93m,岩层薄弱,容易冒落,零星分布。 ( 2 ) 直 接 顶: 直 接 顶 分 布 不 均,厚 度 变 化 大,0 ~
25. 8m,平均为 5. 02m,一般在 3 ~ 10m 之间。直接顶结 构主要有二种: 一种为直接顶由单一泥岩、砂质泥岩及 粉砂岩组成,厚度大; 另一种为直接顶与老顶砂岩呈冲 刷接触。
51 煤直接底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组 成,厚度 0 ~ 20m,平均 8. 9m。老底主要由粉、细砂岩 和中砂岩组成,厚度 0. 0 ~ 21. 88m,平均 5. 6m,大部分 地区厚度在 5 ~ 11m 之间。其组合类型主要有: 老底 型、直接底型、直接底 + 老底型、混合型,见图 1。 1. 1. 3 51 煤顶板结构类型
图 1 51 煤底板岩层组合类型 划分出 5 种组合类型( 图 2) :
( 1) 老顶直覆型: 老顶砂岩直覆于煤层之上,没有 伪顶和直接顶( 图 2D) ,例如 40 - 4 等孔可见。
( 2) 伪顶 + 老顶型: 伪顶之上直覆砂岩老顶,缺失 直接顶( 图 2E) ,例如 47 - 4 孔所见。
图 2 51 煤顶板结构典型柱状图 ( 3) 直接顶 + 老顶型: 煤层之上缺失伪顶,由直接 顶和老顶组成( 图 2B) ,这种类型最为常见,在 36 - 12 等孔所见。 ( 4) 伪顶 + 直接顶 + 老顶型: 煤层之上三种顶板 均发育( 图 2A) ,这类顶板在 40 - 12 等孔中可见。 ( 5) 直接顶型: 煤层之上仅发育直接顶( 图 2C) , 这类顶板在 37 - 4、40 - 10 等孔中可见。 ( 6) 复合型: 煤层顶板之上有一层薄煤层,构成复 合式顶板( 图 2F) 。在 36 - 24、36 - 14、41 - 8 等孔中 可见。 1. 2 72 煤顶底板岩性特征 72 煤顶底板岩层主要由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 细砂岩和中粒 砂 岩 组 成,但 不 同 地 段 顶 底 板 岩 性 组 成 存在一定差异。 1. 2. 1 72 煤顶板岩性特征 ( 1) 伪顶: 岩性一般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 0. 18
细砂岩和中粒 砂 岩 组 成,但 不 同 地 段 顶 底 板 岩 性 组 成 存在一定差异。 1. 1. 1 51 煤顶板岩性特征
依据顶板类型 划 分 方 案 可 划 分 为 伪 顶 、直 接 顶 和 老顶三种。
( 1) 伪顶: 岩性一般为炭质泥岩或粘土岩,厚度0. 2 ~ 0. 5m,岩层较为薄弱,赋存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