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达1302.66万人。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是必学内容之一。

下面对人文地理高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数量与分布-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中国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内部人口流动与外部人口迁移的概念- 内部人口流动的类型和原因- 外部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3.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城市化的定义及阶段- 城市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征二、经济地理1. 农业地域格局- 世界农业地域分类- 中国农业地域分类- 农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2. 工业地域格局- 世界工业地域分类- 中国工业地域分类- 工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3.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中心地带、城市边缘带和城市外围带的特征与功能- 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城市环境保护措施-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资源与能源问题- 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及其影响 - 能源的分类和分布- 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对比四、文化地理1. 宗教与文化- 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影响力-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2. 城市与文化- 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功能- 城市规划对文化的影响- 城市的文化传承和保护3. 区域文化差异- 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 区域文化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以上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为高考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了解人文地理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高中地理考点解析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高中地理考点解析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高中地理考点解析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并且在城市地区集中定居和形成城市社会组织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驱动因素和问题与挑战三个方面来解析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历史背景1.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在20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减少,逐渐转向城市就业和生活。

2.改革开放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和创新的发源地,吸引了大量农民和外来移民进入城市。

3.城市规划和建设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新的城市从无到有,现有城市也经历了快速的扩张,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进行。

二、驱动因素1.人口因素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流动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农民工和外来移民为了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选择进入城市。

2.经济因素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

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3.政策因素国家对城市化进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如扩大城市建设和改革户籍制度等。

这些政策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三、问题与挑战1.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化进程引起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这给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2.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并没有跟上。

水、电、气、交通等公共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3.社会矛盾与不平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现象增加。

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福利不均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总结: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及城市规划和建设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然而,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社会矛盾与不平等等问题也给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一)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二)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4、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6、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三)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高中地理。城市化

高中地理。城市化
工业化开始早;社会经济 发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人 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乡差距扩大
项目 发达 国家
起步 二战前 时间 的速度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人 口比重
所处 阶段
动力
问题






后期 农业现代 成 熟阶段 化的发展
民族独立运动 初期和 的胜利,经济 中期加速 得以迅速发展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周围的乡村不断变为城镇
上海人口的变化
54万
1911年人口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949年人口
1888万
1990年人口 2009年人口

一、什么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 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想一想:形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化 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 然结果、 社会进步 的表现
聚落形态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 革命以后。
2、城市化的空间进程
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
城市化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 城市人口增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制:孙仁杰审核:审批:时间:2014-3-11 No.XA0062.3城市化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

过程方法:结合实例图表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各阶段特点、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情感态度价值观:会用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些实际现象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城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城市化?有哪些表现?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城市化的意义?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2.结合P33案例完成下表1.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可推测该市( )2.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回答(1)~(3)题。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3.完成P35活动题第三部分当堂检测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2、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阶段大多处在()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后期阶段 D.过渡阶段3、对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指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B.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C.城市化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 D.城市化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高考地理城市化专题复习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专题复习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专题复习知识点高考地理城市化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①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全]高中地理(城市化、热岛效应、海陆风、城郊风)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城市化、热岛效应、海陆风、城郊风)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城市化、热岛效应、海陆风、城郊风)考点详解(1)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建设了大量建筑物、道路等,并减少了绿地、河流,造成了城市的高温化。

(2)风向城区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并在空中向郊区吹拂,在城市地表形成了相对低压区,郊区的空气便吹向城市,补充该低压区。

风向规律:在高空由城市吹向郊区,在地表由郊区吹向城市。

图1 城市的热岛效应例题图2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判断温度变化的原因。

题目中说,该地是平原、城市,因此海拔对温度的影响很低,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而不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该地大部分地区温度都一起上升,而不是斑斑点点的上升)。

(2)判断海拔的影响。

该地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热岛效应,次要影响因素是海拔。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海拔与地表气温呈现负相关。

(3)判断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水泥沥青路面的增加、生活生产的排放等,造成城市地区的气温高于教区。

而如果增加绿地、河流等大比热容的基础建设,则会降低城区的温度。

(4)判断风向。

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气流受热上升,在空中流向郊区,郊区的气流从地表吹向城市。

(5)判断城市的变化。

1982~2004年,该地高温地区增加,且高温地区由集中变为分散,表明这二十多年间,城市不断的在向外扩张、建设,新形成了多个商业中心,城区、郊区间的交通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南北部道路密度的差异减小。

总结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了“城郊风”的出现。

与此相似的,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海陆风”。

海陆风的近地表风向:白天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吹向海洋。

图3 海陆风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知识是学生们要掌握的知识之一,高中地理城市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呢?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一)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
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二)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4、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高一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6、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三)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4、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