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doc
中科院考纲840环境科学基础

中科院考纲840环境科学基础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也是报考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主要科目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的净化过程、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净化过程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 基本知识1)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2)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3)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4)环境保护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1)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2)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4)大气污染的危害5)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1)水环境及水资源2)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3)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4)水污染的危害5)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1)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3)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五. 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3)食物链与食物网4)营养生态金字塔5)生态系统的功能6)生态平衡六.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2)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3)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七. 其他环境污染1)噪声污染及其控制2)电磁污染3)光污染4)热污染八.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1)环境监测2)环境质量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4)环境风险评价九. 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2)环境管理十. 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环境问题概念和特征2)全球环境变化i.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ii.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森林锐减3)全球环境污染i.臭氧层空洞ii.酸雨4)生态破坏i.生物多样性减少ii.沙漠化5)人口问题i.人口与资源ii.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十一. 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2)《21世纪议程》考试要求一. 基础知识1)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基本特征2)掌握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分支体系,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方向以及环保概念和措施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1)掌握大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大气污染类型2)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因素,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1)掌握水污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类型2)掌握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重要污染来源以及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3)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4)了解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1)掌握土壤环境污染概念及主要污染物2)掌握重金属、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3)掌握土壤自净作用及影响因素4)了解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学》考试大纲

《环境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等物理性污染原理与防治措施,掌握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基本防治措施、处理技术、方法原理;了解技术与工艺的特点、适用性、选用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等基础知识;熟悉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新理论、新方法。
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环境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不需要携带计算器。
3.试卷结构与题型(1)选择或填空题10小题(或空格),每小题(或空格)2分,共20分(2)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3)综合分析题1小题,共30分4.各项内容考核分值大约占比环境学的基本概念,10%;大气、水环境,30%;土壤、固废环境,20%;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10%;环境影响评价,10%;其他: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资源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等,20%。
三、考试内容范围1、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环境、环境质量、环境问题、环境容量以及环境功能等基本概念;环境学研究对象及环境要素;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熟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
2、大气环境污染原理与防治措施掌握:大气的成分、大气的分层以及对流层的特点;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影响;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和治理技术方法。
熟悉: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大气污染危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控制标准。
3、水环境污染原理与防治措施掌握:水体、水质、水质指标、水质标准、水体自净作用、水环境容量、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概念;水体主要污染物来源;代表性耗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特点,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废水主要处理技术与方法。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重点《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环境科学复习提纲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科学主要任务第一,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第二,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第三,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四,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大气的垂直分层:a. 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低一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体,平均为12km。
①一般情况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上升100m降温0.65℃〔即气温直减率〕;②大气对流运动强烈,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③受地面状况和人为活动影响最为显著,大气的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差异大, 从而形成不同的大气环境和产生各种大气污染现象。
b.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这一层称为平流层。
主要特征有:①温度先随高度升高缓慢升高,从30-35km起,温度随高度增加升温迅速;②大气多为平流运动, 整个大气层比较平稳;③水汽和尘埃的含量很少,云也很少。
在对流层顶以上臭氧量开始增加,至22-25km附近臭氧浓度达极大值,然后减少,到50km处臭氧量就极微了,因此主要的臭氧带包含在平流层内。
c. 中间层:自50Km 到85km 左右这一层称为中间层。
中间层的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顶界温度下降至约-100℃附近时, 再次出现空气的对流运动。
d.电离层:从中间层顶至800km 高度这一层称为电离层。
此层的温度随高度迅速升高,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故有电离层之称。
e. 逸散层:高度800km 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逸散层。
它是大气向星际空间的过渡带。
此层空气极其稀薄,气温很高,并随高度增加而继续升高。
地球引力作用小,空气质点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
大气的组成: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于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汽和悬浮微粒三部分组成。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进入大气层的污染物的含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 使大气质量恶化, 从而危害生物的生活环境, 影响人类健康, 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现象。
840环境科学基础(乙)

07年和11年的,自己比立一下有变化没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进学考试环境科学根底〔乙〕?考试大纲环境科学根底〔乙〕?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环境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学考试。
?环境科学根底〔乙〕?是环境科学的进门课程,要紧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咨询题、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过程以及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开展战略以及环境和环境治理等。
要求考生熟悉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要紧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全然概念、全然原理和全然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全然生物净化过程,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第二节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开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第四节环境保卫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卫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难第二节大气污染类型及要紧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第三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碍事因素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第五节大气环境保卫大气污染防治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卫第一节水环境及水资源第二节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第三节要紧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第四节水污染的危害第二节水环境保卫和水污染防治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卫第一节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第三节土壤环境保卫和土壤污染防治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全然概念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二、食物链与食物网三、营养生态金字塔四、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二节生态平衡第六章其他环境污染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二节噪声污染及其操纵第三节化学品污染及其危害第七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第一节环境监测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第三节环境碍事评价第四节环境风险评价第八章环境与治理第一节环境第二节环境治理第九章全球环境咨询题第一节全球环境咨询题概念和特征第二节全球环境变化一、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森林锐减第三节全球环境污染一、臭氧层空洞二、酸雨第四节生态破坏一、生物多样性减少二、沙漠化第五节人口咨询题一、人口与资源二、人口与都市环境咨询题第十章可持续开展第一节可持续开展第二节?21世纪议程?考试要求第一章绪论1.要求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全然特征2.要求掌握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分支体系,了解环境咨询题的产生及其根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开展方向以及环保概念和措施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卫1.掌握大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大气污染类型2.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要紧污染物来源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和碍事因素,了解要紧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卫1.掌握水污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类型2.掌握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重要污染来源以及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3.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危害及其落解途径4.了解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废水处理的全然原那么和方法;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卫1.掌握土壤环境污染概念及要紧污染物2.掌握重金属、农药、化胖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3.掌握土壤自净作用及碍事因素4.了解土壤污染的要紧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保护概复习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一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的科学。
2.环境科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
它的核心是环境学。
3.在《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5.人类生存环境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环境质和星际环境第二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它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另一类是非生物成分,即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
3.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结构上平衡、功能上平衡及输入、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4.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形成以食物联接起链锁关系种类:捕食性,腐食性,寄生性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1.中国21世纪议程可分为4个部分(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2)经济可持续发展;(3)社会可持续发展;(4)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1)可更新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2)不可更新资源,如矿藏;(3)恒定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2.造成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3)土地污染。
(4)土壤次生盐渍化。
(5)管理不善,重用轻养,土地肥力下降。
3.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0环境科学基础考研初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0环境科学基础考研初试大纲《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也是报考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主要科目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的净化过程、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净化过程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考试内容一. 基本知识1) 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2) 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3)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4) 环境保护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1) 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2) 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3)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4) 大气污染的危害5) 大气环境保护及措施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1) 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及水资源2) 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3) 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4) 水污染的危害5) 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1) 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 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3) 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五. 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3) 食物链与食物网4) 营养生态金字塔5) 生态系统的功能6) 生态平衡六. 能源、资源与环境1) 能源与环境2) 未来的能源供应3) 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七.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 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2)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3) 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八. 其他环境污染1)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2) 电磁污染3) 光污染4) 热污染九.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1) 环境监测2) 环境质量评价3) 环境影响评价4) 环境风险评价十. 环境规划与管理1) 环境规划2) 环境管理十一. 全球环境问题1) 全球环境问题概念和特征2) 全球环境变化i. 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ii.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森林锐减3) 全球环境污染i. 臭氧层空洞ii. 酸雨4) 生态破坏i. 生物多样性减少ii. 沙漠化5) 人口问题i. 人口与资源ii. 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十二. 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2) 《21世纪议程》考试要求一. 基础知识1) 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基本特征2) 掌握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分支体系,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方向以及环保概念和措施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1) 掌握大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大气污染类型2) 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因素,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大气环境保护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1) 掌握水污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类型2) 了解地表水环境与地下水环境的关联及相互影响3) 掌握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重要污染来源以及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4) 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5) 了解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1) 掌握土壤环境污染概念及主要污染物2) 掌握重金属、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3) 掌握土壤自净作用及影响因素4) 了解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832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832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 环境工程原理: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3. 环境化学与环境生物学: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等。
4.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介绍各种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
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介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生态修复、土壤修复、水体修复等。
6. 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检测、环境质量评价等。
7. 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介绍可持续能源和环境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节能减排等。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3. 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
4. 试题难易程度:试题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易、中等难度、较难和难五个等级,其中容易和较易题目占40%,中等难度题目占30%,较难和难题目占30%。
总的来说,832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大纲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要求考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环境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乙)》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过程以及半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生物净化过程,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
第二节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四节环境保护
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
第二节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第三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五节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
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水环境及水资源
第二节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
第三节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
第四节水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第三节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
第五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三、营养生态金字塔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生态平衡
第六章其他环境污染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节化学品污染及其危害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环境风险评价
第八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环境规划
第二节环境管理
第九章全球环境问
第一节全球环境问题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全球环境变化
一、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森林锐减
第三节全球环境污染
一、臭氧层空洞
二、酸雨
第四节生态破坏
一、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沙漠化
第五节人口问题
—*、人口与资源
二、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21世纪议程》
考试要求
第一章绪论
1.要求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基本特征
2.要求掌握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分支体系,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环境
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方向以及环保概念和措施
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1.掌握大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大气污染类型
2.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在大气中
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因素,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护
1.掌握水污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类型
2.掌握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重要污染来源以及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3.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
4 . 了解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1.掌握土壤环境污染概念及主要污染物
2.掌握重金属、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3.掌握土壤自净作用及影响因素
4.了解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生态系统
1.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熟悉生态平衡的定义
第六章其他环境污染
1.掌握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和处理与利用
2.掌握噪声污染定义、危害和防治
3.了解化学品安全、持久性污染物等概念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1.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及其进展
2.掌握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值的概念
3.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方法、环境质量分级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4.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程序、
方法和作用
第八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1.了解环境规划及其作用
2.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了解环境管理制度、区域环境管理的概念、工业企业
环境管理和自然保护的环境管理;了解IS0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第九章全球环境问题
1 .了解全球环境问题概念、特征、产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2.掌握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概念,了解气候变暖原理及其效应
3.掌握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概念,了解森林锐减原因及其后果
4.掌握臭氧层空洞概念,了解臭氧洞形成原因
5.掌握酸雨概念,了解酸雨形成及其危害
6.掌握生物多样性和沙漠化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和沙漠化原因
7.了解当前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
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形成背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途径
2.了解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
主要参考书
一、《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盛连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编制口期:2007年6月6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