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合集下载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第一章:了解贵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贵阳的地理位置2. 贵阳的历史文化3. 贵阳的风俗习惯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贵阳的风景、建筑、人文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贵阳。

2. 故事分享:讲述贵阳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贵阳的风俗习惯,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方法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看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贵阳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自然资源,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贵阳的自然资源2. 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3. 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贵阳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贵阳的自然资源。

2. 故事分享:讲述贵阳的自然资源保护故事,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分享自己的建议。

第四章:贵阳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阳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贵阳的生态环境2.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贵阳的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贵阳的生态环境。

2. 故事分享:讲述贵阳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2020(小学试用版)《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2020(小学试用版)《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息烽县南门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小学试用版)教案第五课绿色发展好处多教学目标:1. 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学会选择绿色食品。

2. 举例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列举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 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知道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近况。

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生态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好处。

课时安排:2课时1. 绿色食品诞生记 1课时2. 绿色工业生产 1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绿色食品诞生记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2.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说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关注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2.生态农业的好处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绿色食品诞生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生态农业有哪些好处?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贵阳的生态农业。

板书课题:第五课绿色发展好处多二、探索新知1.学习第一部分“绿色食品诞生记”(观察图片)(1)同学们经常看到食品包装袋上有“绿色食品”的标志,这些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吗?什么是“绿色食品”?(2)阅读“读一读”:绿色食品标志由哪些部分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3)“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需经哪儿认证?(4)自主阅读,思考:“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5)想一想。

在生活中,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2.学习第二部分“生态农业”。

(1)阅读“读一读”:“生态农业”。

(2)生态农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3)贵阳市生态农业主要基地有哪些?(4)谈谈你们对生态农业有什么看法?三、课堂小结。

2020小学试用版贵阳生态文明城建设读本教案

2020小学试用版贵阳生态文明城建设读本教案

息烽县南门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小学试用版)第五课绿色发展好处多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学会选择绿色食品。

2.举例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列举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知道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近况。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生态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好处。

课时安排:2课时1. 绿色食品诞生记........................................ 1课时2.绿色工业生产.......................................... 1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绿色食品诞生记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2.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说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关注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2.生态农业的好处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绿色食品诞生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生态农业有哪些好处?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贵阳的生态农业。

板书课题:第五课绿色发展好处多二、探索新知1.学习第一部分“绿色食品诞生记”(观察图片)(1)同学们经常看到食品包装袋上有“绿色食品”的标志,这些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吗?什么是“绿色食品”?(2)阅读“读一读”:绿色食品标志由哪些部分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3)“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需经哪儿认证?(4)自主阅读,思考:“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5)想一想。

在生活中,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2.学习第二部分“生态农业”。

三年级上册《贵州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中年级版教案

三年级上册《贵州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中年级版教案

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教案(小学中年级)第一课生态贵州令人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家乡贵州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家乡贵州各地风景区。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们认识家乡贵州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在社区、村寨或贵阳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3.了解家乡贵州各地风景区。

三、内容及课时安排(4课时)1、山地公园省2、独特黔地宝3、和谐名族林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配乐朗读:生态贵州令人醉走遍祖国大江南北,醉美不过我们多彩的贵州。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峰峦起伏,江河纵横,山清水秀;有着众多的动植物物种、丰富的珍稀动植物;有着和睦共处的众多少数民族。

美丽富饶的贵州更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令人神往。

神奇瑰丽的山地景观、丰富独特的生物资源、多姿的民族文化,构成名扬全国的多彩贵州,她是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家园。

2.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旅游去。

山地公园省(二)新课旅游1.欣赏贵州省各地风景(1)黄果树瀑布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2)赤水丹霞赤水丹霞是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它是丹霞面积最大、发育最完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年轻的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最美的地方。

(3)双河洞双河洞是国家地质公园。

它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洞内石笋、石柱、石幔遍布,被誉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201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梵净山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竹林成海,登上公园“观海楼’凭栏眺望,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

2.说说你的了解贵州(1)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我们各自了解的贵州的风景区(2)小组派出代表说说(3)教师同学补充(4)教师给予评价(三)小结我们在行动介绍家乡的青山绿水贵州自然风光好,处处是公园,相信你的家乡也在青山绿水中。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书本读本设计说明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书本读本设计说明

小学教学设计(应读本没章数)第一课《爽爽我的家》三维目标:1.我们如何构建我们共有的家园?2.说说我们的社区和村寨共创我们共有的家园——。

3.设计我最喜欢的家乡“名片”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热爱,我们从的家起。

教育难点:1、我们怎么共同宣传创建的家园;2、我们怎么更好宣传美好的家园。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发言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我可爱的家园1、结合教材P2的图画完成“想一想”想一想:你家所在社区或村寨与上面哪一位同学说的相同?对他(她)的说法,你还有什么补充?如果你家所在社区或村寨与其他同学说的都不同,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的所在社区或村寨。

2、我们虽然都生活在,但是所处的环境却不同。

不论是高楼林立的都市,还是沃野相连的乡村、青山绿水等;都是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宝贵的资源。

二、我最喜欢的“名片”1、同学们结合教材P2的图画和黑板图画看看,你们说一说你们的感受?2、读一读:《爽爽的》歌词,感受发展的迷人风采,展示着变化的日新月异。

小结:为了把建设得更美好,我们要“从我做起”。

布置作业:设计一小小的名片:中国避暑之都板书设计:我可爱的家园爽爽我的家我最喜欢的“名片”第二课《好山好水好地方》三维目标:1、了解的地理位置;2、了解的自然资源等。

教学重点:怎么创建好我们的生态文明示城市;教学难点:为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城市?教学方法:讲解、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发言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重要的位置1、市位于祖国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省的中部,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

东部、南部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南靠市,西接市,北邻市。

2、“读一读”:的年龄、名称和简称的由来?3、市的区、市、县有多少个?二、秀丽的山河1、结合教材P2的图画:2、看看市的地形什么为主?山地和丘陵。

3、谁来介绍“黔灵山”一下?4、简介:黔灵山是的名山,位于老城区的西北角,被誉为“黔南第一山”。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2013年9月1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一、总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贵阳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

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材按“正文+小栏目(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构建教材体系,以“课-目”结构呈现,共9课。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

“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5、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

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

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

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三、课时安排(31课时)第一课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4课时第二课好山好水好地方 4课时第三课大自然的馈赠 3课时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4课时第五课风景名胜去处多 4课时第六课生态农业好处多 3课时第七课无污染的生态工业 3课时第八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3课时第九课贵阳的明天更美好 3课时四、教学:1、每一课的“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第一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教学计划和教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2013年9月1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计划一、总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贵阳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

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材按“正文+小栏目(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构建教材体系,以“课-目”结构呈现,共9课。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

“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5、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

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

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

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教案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教案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教案一、总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贵阳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

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材按“正文+小栏目(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构建教材体系,以“课-目”结构呈现,共9课。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

“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5、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

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

图文并茂,以2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

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三、课时安排(31课时)第一课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4课时第二课好山好水好地方4课时第三课大自然的馈赠3课时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4课时第五课风景名胜去处多4课时第六课生态农业好处多3课时第七课无污染的生态工业3课时第八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3课时第九课贵阳的明天更美好3课时四、教学:1、每一课的“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难点:贵阳历史文化名人。注意引导增强自信心和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课时安排(4课时)
1、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课时
2、百花竞放的民族文化 1课时
3、贵阳历史文化名人 2课时
四、教学
1、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地域性文化”这一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文化”概念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只能通过学生对本地民族的多样性的了解和多民族文化的直观认识而获得。教学中不必深入,重在看图,因为我们的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了解。本课相对与前面三课而言,既有联系,又很有独立性。联系在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产生的影响,独立性表现在文化毕竟不同于别的内容。教师深入浅出,结合贵阳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抽象的概念要用形象来描述。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




****
2013年9月1日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
教学计划
一、总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贵阳的气候、物产、民族风情、名胜风光、产业经济等,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品质。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态公德意识。
二、教材总体设计思路
三、课时安排(4课时)
1、我爱我们的家 1课时
2、我最喜欢的贵阳名片 1课时
3、做一做(设计一张贵阳名片) 2课时
四、教学
1、本课中的“家乡”、“家园”、“我们的家”均泛指贵阳,在教学中不必过于细究这些词之间的区别。
2、“社区”是指“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并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的。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考虑到农村小朋友不熟悉“社区”一词,我们用“村寨”一词代替“农村社区”;课文中的“社区”仅指“城市社区”。
“想一想”:侧重思维活动的设计。
“做一做”:侧重行为活动的设计。
每课还设计了小引言,用以开篇引导或承上启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或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5、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如:用卡通人物陈述故事和提出思考的问题,用彩色照片表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真实的现象,用图示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原理等。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陈述更为简洁。由于改变了文字叙述过分强调系统严密的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由于信息量增加而带来的书本太厚的矛盾,同时,也使学生更爱看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贵阳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在感受家乡自然生态美、人文生态美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经历“想一想”、“议一议”和“做一做”,初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概括能力,愿意积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各景点的讲解。
三、课时安(4课时)
1、星罗棋布的景点 1课时
三、课时安排(31课时)
第一课 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4课时
第二课 好山好水好地方4课时
第三课 大自然的馈赠3课时
第四课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4课时
第五课 风景名胜去处多4课时
第六课 生态农业好处多 3课时
第七课 无污染的生态工业 3课时
第八课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3课时
第九课 贵阳的明天更美好 3课时
3、为了能概括贵阳不同地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5个小朋友从五个角度介绍自己社区或村寨的特点: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区、乡村风光、农村庄稼。P2最左边的一个小朋友手指的图片是花溪高坡梯田,意指丰收的农村庄稼。
4、《爽爽的贵阳》是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同志写的一首赞美贵阳的诗歌,发表在《人民日报》(2007-12-11)第16版,署名为清风。不要求学生去理解诗中表达的意涵,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即可,能教学生歌唱更好。
3.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力争做到“四要”:一要让学生喜欢,二要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三要学生读出贵阳生态的比较优势,四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材按“正文+小栏目(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构建教材体系,以“课-目”结构呈现,共9课。
“读一读”:课本知识的拓展性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
1、教材以生态文明知识为主线,吸纳先进的课改理念,力求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2.抽取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从学生乐学入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原因和规律的探析。教材以贵阳的人文、地理、气候、景观、产业等为典型范例,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读一读的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3、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观察周围事物,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第三课 大自然的馈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贵阳市丰富生物资源及其作用,“林城”建设的成就。
2、了解贵阳市主要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了解贵阳市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作用,让学生树立保护资源、爱护动植物、节约能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2、秀美的自然风光 1课时
3、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2课时
四、教学
1、贵阳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指红枫湖,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指:百花湖风景名胜区、花溪风景名胜区、开阳风景名胜区、息烽风景名胜区、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清镇暗流风景名胜区、香纸沟风景名胜区、贵阳相思河风景名胜区。
2、贵阳的自然风光很多,课本是从“山(林)、水、湖、洞”的角度各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景点来进行介绍。黔灵山公园→山(林),花溪公园→水,红枫湖→湖,天河潭→洞。必须注意的是:①“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花溪水库)是贵阳市民的重要饮用水源,不提倡旅游,故而在选择红枫湖的插图时只用了一幅只有风光没有游客的照片。②“黔灵公园”是1957年由当时的贵阳市政府命名的,于2009年5月正式更名为“黔灵山公园”。
第六课 生态农业好处多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绿色食品标志,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学会选择绿色食品。
2、举例说出生态农业的好处,列举出几个我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名称。
3、认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知道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近况。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1、教学重点:绿色食品的诞生过程和生态农业的好处。
4、学会简单地图的判读,能说出学校在贵阳市的方位。
5、通过了解贵阳市适宜的气候和秀丽的山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贵阳市的位置和政区,地势地形和宜人的气候特点。
三、课时安排(4课时)
1、位于祖国的西南部 2课时
2、秀丽的山河 1课时
3、宜人的气候 1课时
四、教学
1、本课“引言”概括了该课主要内容,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2、教学难点:以“果园、蔬菜、猪、沼气循环图”为例理解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好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1、绿色食品诞生记 1课时
2、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课时
四、教学
1、教学准备:收集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不同种类食品包装或图片,收集绿色食品加工图片或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2、第一目“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重在理解“和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品质。“做一做”可以结合“56各民族56枝花”的歌曲展开,充分理解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第二目“百花竞放的民族文化”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观察不同民族的“民居”“舞蹈”“服饰”,从而产生“多样”的民族文化印象。“读一读”“议一议”,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宜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三目“贵阳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教学难点。此处选择了两个代表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以后还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接触这些内容,故把“王阳明”和“李端棻”用正文和“读一读”的方式陈述。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致良知”这两个高深的哲学概念,只让学生了解,不要求有理解的深刻。
教案
第一课 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家乡贵阳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家乡贵阳主要的名片。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在社区、村寨或贵阳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2、难点:贵阳名片的制作。
第四课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贵阳地域性文化有初步认识。
2、了解贵阳人口结构的“多民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和谐共处的文化融合与独特的民族风情。从居住、生活、音乐、舞蹈等方面加深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花竞放的民族文化。通过看图,比较各个民族在服饰、舞蹈、音乐等方面的不同,从而理解“百花竞放”的文化特点。
3、搜集更多的人物故事以克服教学难点。充分利用图片,引导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发问。对于贵阳历史人物,可以诱导小学生回答知道的人物情况,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自办手抄报等形式来传递和了解贵阳更多的历史人物故事。然后互相交流,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素质,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第五课 风景名胜去处多
3、贵阳的人文景观众多,课本仅从“一楼(甲秀楼)、一镇(青岩古镇)、一营(息烽集中营旧址)”三个角度进行选材,意在从古建筑、中西方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三个层面来突出贵阳的人文景观特色。还须明确的是;息烽集中营旧址、文昌阁和甲秀楼、阳明洞和阳明祠、开阳县马头寨古建筑群是我市目前仅有的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岩古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历史文化名镇。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收集教学可能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如影片、动画、图片等,并整合到课件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五、评价
评价应遵循“三维目标”,即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同时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