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日期:CATALOGUE 目录•超限高层建筑概述•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评估•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案例分析超限高层建筑概述0102超限高层建筑的定义超限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超限高层建筑具有更高的建筑高度和更复杂的结构形式,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抗震设计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能。

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保证其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破坏影响非常大。

在地震作用下,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构件和构件之间的连接可能发生破坏,导致建筑物的整体倒塌或局部损坏。

因此,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必要性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则包括瑞利波和乐夫波。

这些波在地表和建筑物中传播,产生地震作用。

地震产生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板块间的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

当板块间产生相对运动,会引发地震波,进而对地表及建筑物产生影响。

地震烈度与震级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而震级则表示地震的能量等级。

两者对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作用机制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构振型与自振周期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静力法动力法考虑了地震动力的特性,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设计。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较复杂的结构。

动力法能量法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抗震设防目标通常分为四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特大震不垮。

这些目标对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抗震设防标准与设防目标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标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材料构造措施结构材料与构造结构承载力通过计算和分析,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满足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结构稳定性综合考虑地震作用、风荷载等因素,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因局部失稳而导致整体结构破坏。

某超限高层基于PUSHOVER的抗震性能评价

某超限高层基于PUSHOVER的抗震性能评价
能完善合理 。分析 结果表明 , 该 工程 结构的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规 范要求 , 可以达到性 能 4的水准 。静 力弹塑 性分析对该 工程后 续设 计工作起到 了积极 的指 导作 用 , 同时也 为以后类似 工程分析积 累经验 。
【 关键词】 P U S H O V E R分析方法; 抗震性能; 静力弹塑性
况用于模 拟 结 构 实 际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钢管 混凝 土柱 , 采用 钢梁 ( 钢桁 架 ) 和钢管 混凝 土 柱构 成框
架, 与简体共 同组 成抗 侧力 体系 , 同时利用 3 1层及 4 8层避 难层作 为加 强层。根据抗震规范要求 , 本工 程属于超 限高层 建 筑须 进行 结 构 抗 震 可 行 性 论 证 , 本 文采 用 MI D A S G E N V 8 . 0对该工程进行 了比较深 入 的静力 弹 塑性分 析 , 为 后续 结构设计 工作 提供了详细 的指导 。
t a 效 应 一 共 设 定 了 8个 P U S H O V E R 分 析工 况,
c o — , J ∞ l a 8 《一 芒 A ∞

作者研究的课题 。本 文针 对某 超 限高层 办公楼 的抗 震设 计
进行了研究分析 。
l 工 程 概 况
某沿海地 区高层建筑 , 地下 2层 , 地上 主楼 5 8层 , 裙楼 4 层, 屋 面建筑 总高 2 5 0 . 8 0 m。地 下建 筑面积 3 1 4 0 3 m , 地上
挥的最 大 内力 以及最 大
挑战 。同时 , 相 比以前 , 我 国现 行 的结 构设 计规 范对 结构 性
能也提出更严的要求 。在实现建筑 师的预期 目标 的同时 , 如 何评估和保证其在地震作 用下 的可靠性 , 是众 多结 构抗 震工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3篇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1随着现代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不乏重要的政府和商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甚至是住宅。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由于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然而,高层建筑地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大小和复杂性、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等不同因素。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愈发注重钢结构抗震设计。

相对于混凝土和砖类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优越。

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力以及较好的可塑形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抵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近年来,许多企业和工程师都将钢结构作为抗震性能优异的解决方案,用于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

然而,在钢结构设计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每座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理情况都不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地震带来的力量,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

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在抵御地震力量的同时,能够承受各种集中荷载、雪荷载等准静态荷载。

为了探讨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一项基于性能的研究。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在强地震条件下,节点能够充分发挥其带有冲击吸收作用的特点。

其次,需要考虑整个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这一点对于钢结构设计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钢结构具有出色的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来避免建筑物的崩塌和全面破坏。

此外,还需要确保钢结构连接件的可靠性和结构的整体刚度。

总之,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详解

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详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工程技术
建筑设计
2 0 1 5 年6 月 ・ 4 9・
超 限高层 结构 抗 震性 能设 计详 解
王 巧 娜
广州市住 宅建筑设计 院,广 东广 州 5 1 0 0 0 0
摘 要: 国内超限高层建筑越来越 多,超 限高层建 筑工程抗震设 防专项审 内容 包括 “ 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和性 能 目标 ” , 抗震性能设计是超限 审查报告 中最核心 的 内容 , 本文综合 《 抗规》 、 《 高规 》两本规 范对于抗震性能设计的具体 实现方 法进行剖析 ,
位 移
体详表 3 、表 4 。
图1抗 震性 能 目标和性能水准示意图
表 3结 构抗震性能 目标
A B C D
1规范 中对抗震性能设计的规定
1 . 1《 抗 规 》 中 的规 定
多遇地震
设 防 烈 度 地 震 预估的罕遇地震

l 2

2 3

3 4
完好,按 完好 ,承 载力 按抗 震 基本 完好 ,承 载力按不 计 性 能1 常规设计 等级 调整 地震 效应 设 抗 震等级调整 地震效应 的 计 值 复 核 设计值复核
完好 , 无 损 坏 无损 坏
无 损 坏 不 需 修 理 即 可 继 续 使 用
性 能2
完好 ,按 基本 完好 ,承 载力 按 不计 抗震 等级 调整 地 轻~ 中等 破 坏 ,承载 力 按 常规设计 震效应的设计值复核 极 限值 复核
引 言 完好,按 轻微 损坏 ,承 载力 按 中等破坏 ,承 载力达 到极 近几年来中国地震频发 ,给人 民的生命财产造成 了巨大 的 性 能3 常规设计 标准值复核 限值后能维 持稳定 ,降低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要点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要点
2018 芷 3
-F
超 限高 层 建 筑 结构 基 于性 能 抗 震 设 计 要 点
靳 晓 燕
(山 东 职 业学 院 土 木 系 ,山东 济 南 250104)
摘 要 :近 几年 ,随 着我 国社会 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科 学技术 水平的不断提 高,城 市化 进程的 步伐 也逐 渐加 快 ,超 限 高层 建筑也如 雨 后春 笋般 迅速增加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基 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 常规 的建筑设计 方法进行 对比 ,并对超 限高层 的建筑结构基 于性 能抗 震 设 计 进 行 了 阐述 。 关键 词 :超 限 高层 ;建 筑 结构 ;性 能
较 1.1 设 防 目 标
常规 的抗震设 计 ,其主要遵循小 地震发 生建筑物 不坏 ,中地 震发生建筑物可 以修复 ,而大地 震发 生建 筑不会 发 生倒塌 的原 则 ,常 规 的 抗 震 对 于 小 型地 震 有 明 确 的 性 能 指 标 ,对 于 发 生 大 型 地 震 也 有 明确 的位 移 指 标 ,并 按 照 设 防 的 目标 分 为 甲 乙 丙 丁 四 类 。基于性能 的抗 震设 计 ,其在进行 设计 的过程 中 ,依照建 筑 的 使用功能 以及遭 遇地震 的等 级 ,对 于预期 的性 能 目标 提 出 了许
1.3 工 程 应 用
常规 的抗 震 设 计 ,目前 在 我 国 已 经 得 到 广 泛 的应 用 ,同 时 设 计人员对其经在一定 的局 限性 ,对 于新技 术 、新材料 以及新 结 构 的发展具有 阻碍 作用 。基 于性能 的抗 震设计 ,目前在 我 国来 说 ,适用 范 围比较 小 ,设计人 员对其 掌握程 度不 高 ,对其 进行 采 用存在一定 的危险 性。但是基 于性 能抗 震设计 的提 出,使超 限 高层建筑结构 的设 计提 供 了可 能性 ,对 于技 术 的创 新 以及进 步 具 有 积 极 地 作 用 。 2 超 限 高 层 建 筑 工 程 抗 震 设 计 的主 要 原 则 2.1 符 合 三 水 准 的 检 查 标 准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小震 不坏采 用结构 线弹性 验 算 : 史 地 震斟 察 的适 用 性 , 提 高地 震工 程 研 究 的 效 率 , 提 高 抗 震性 能并 保 计理 论。其设计 方法 采用 :
塑性验 算。这样 设计 的建筑物 可 以避免 主体结 构倒塌 而保 证人 的生 命 , 但地 震所造 成 的正 常使 用功 能 的丧 失和 巨大 0 引 言 很可 能会 大大超 出社 会和 业 主可接 受 的 汶 川地 震 、 玉树 地 震和 芦县地 震使 人们 再 次看 到抗 震 的社 会经 济损 失 , 可 总 结构 设计 的重 要性 ,如 何提 高抗 震性 能又 保 证经济 效 益 , 程度 。纵 观现 行抗 震理 论和 设计 方法 中存在 的 问题 ,
证经济效益。
防烈 度预 估 的罕遇 地 震影 响时 , 不致倒 塌或 发生 危及 生命 的严 重破 坏 , 即“ 小 震小 坏 , 中震 可修 , 大震 不倒 ” 的多级 设 计思 想 , 但其 实质 是 以保证人 的生命安 全 为原 则 的一 级 设 中 震可 修 及 大震 不倒 采 用加 强 结构 构造 措 施 及 薄 弱层 弹
关 键词 : 抗 震 结 构 设计 基 于 性 能 的抗 震 设计
① 对损 失 的控制 不力 , 对业 主 的要 求难 以满足 : ⑦ 是 我们 面 临 的一大 问题 。随着 经济 水平 的提高 , 我 国的超 结如 下 :
限高层 建 筑工 程越来 越 多。 这些 工程在 房 屋高 度、 规 则性 结构性能概念不明确 , 设计透明度小 ; ③结构性能标准缺 乏灵 活性 ; ④ 结构 性 能 目标 实现过 程 的误 区。 等方 面都 不 同水 平 地超 过现行 标 准规 范 的适用 范 围 , 如何 2 基 于性 能 的抗 震 设 计 P B S D ( P e r f o r m B a s e d 进 行抗 震 设计缺 少 明确具 体 的 目标 、 依据 和 手段 , 按 照《 全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徐培福.pptx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徐培福.pptx

中震不屈 服,错 层处钢 板墙, 模型试 验。
第19页/共33页
大震柱不屈服,中 震个别斜撑屈服, 模型试验,SRC 柱试验,节点试 验
第20页/共33页
第21页/共33页
第22页/共33页
第23页/共33页
墙中震不屈服,外 框架25%总剪力, 扭转位移比绝对 值小,适当放松。
第24页/共33页
SP5 薄弱部位、重要部位不屈服(地震 作用及承载力均采用标准值,无内力调整 及增大系数),允许有些部位进入屈服, 但不发生脆性破坏。
第5页/共33页
SP6 薄弱部位、重要部位进入屈服,结构 变形可选定某一限值,但不发生剪切等脆 性破坏
SP7 薄弱部位、重要部位构件进入屈服, 变形达到或接近规范给定允许变形限值, 但不发生剪切等脆性破坏
财富中心二 期,抗扭 刚度。
第25页/共33页
裙房偏心,位移比可放松。
第26页/共33页
剪力墙结构,170米,中震不屈服
第27页/共33页
外支撑框架无楼板连接
第28页/共33页
花隔外框加普通 外框,楼板不连 续,梁加强,中 震不屈服,试验
第29页/共33页
第30页/共33页
扭转效应明显, 中震不屈服,剪 力墙特殊加强, 钢框架25%总 剪力,试验
第11页/共33页
大连国贸 330米, 内筒外框, 中震下弹 性,内筒 大震下不 剪坏,外 框25%总 剪力,斜 撑剪力墙 试验。
第12页/共33页
环球金融中 心,490 米,墙体、 柱、斜撑 中震不屈 服,墙大 震不剪坏, 模型试验、 节点试验
第13页/共33页
北京国贸, 330米, 内筒加型 钢、钢板、 斜撑,大 震不屈服; 转换桁架 大震弹性; 模型试验, 剪力墙试 验。

某框架-核心筒超限高层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某框架-核心筒超限高层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2 0 1 3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建 筑 技 术
某框架 . 核心 筒超限高层基于抗震 性 能 的设 计 分 析
刘 秋 芳
( 福州市规划设计 研究 院 , 福州 3 5 0 0 0 3 )


进行 了某框架一 核心筒超 限高层基 于抗 震性能的设计分析 。多遇地震下 , 进行反 应谱分析 与弹性 时程 分析。设 防烈
第1 3卷
第2 8 期
2 0 1 3年 1 0月







Vo l _ 1 3 No .2 8 0e t .2 01 3
1 6 7 1 — 1 8 1 5( 2 01 3) 2 8 — 8 5 1 3 - 0 7
S c i e nc e Te c hn o l o g y a nd Eng i n e e r i n g
作者简介 : 刘秋芳( 】 9 7 9 一) , 女,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研究方 向: 结构设计。E - m a i l :1 5 9 2 8 8 8 3 @q q . t o m。
2 8期
刘秋芳 : 某框架一 核 心 筒 超 限高 层 基 于抗 震 性 能 的设 计 分 析
布置 、 较好 的抗 震 性 稳 定 性 等 优 势 , 框 架一 核 心 筒 结
层 高为 4 . 9 m, 其余 标 准层层 高为 4 . 2 m。截 面及 混 凝 土强 度 随高度 逐渐 变化 , 核心筒 墙厚 由 5 0 0 m m~
2 0 0 mm, 外 框架 柱 截 面 由 1 5 0 0 m m ~9 0 0 m m, 混 凝 土强度 由 C 6 0~ C 3 0。为 了减 少塔 楼偏 置 对 结构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

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水准以及实施性能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性能水准判别准则、性能目标的选用及结构计算和试验要求。

文中还列举了应用性能设计理念和要求的部分工程实例。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自世纪年代在美国兴起,并日益得到工程界的关注。

美国的ATC40(1996年)、FEMA237(1997年)提出了既有建筑评定、加固中使用多重性能目标的建议,并提供了设计方法。

美国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SEAO于1995年提出了新建房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998年和2000年,美国FEMA又发布了几个有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文件。

2003年美国ICC(Internation-alCode Council)发布了《建筑物及设施的性能规范》,其内容广泛,涉及房屋的建筑、结构、非结构及设施的正常使用性能、遭遇各种灾害时(火、风、地震等)的性能施工过程及长期使用性能,该规范对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重要准则作了明确的规定。

日本开始将抗震性能设计的思想正式列入设计和加固标准中,并已由建筑研究所(BRI)提出个性能标准。

欧洲混凝土协会(CRB)于2003 年出版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报告。

澳大利亚则在基于性能设计的整体框架以及建筑防火性能设计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筑规范(BCA1996)。

我国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面也发表了不少论文加以研究和探讨。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抗震设计中更强调实施性能目标的深入分析和论证,有利于建筑结构的创新,经过论证(包括试验)可以采用现行标准规范中还未规定的新的结构体系、新技术、新材料;有利于针对不同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及建筑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性能目标和抗震措施。

这一方法是一种发展方向。

目前,这一方法在工程中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有待研究改进,诸如: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结构分析模型和参数的选用存在不少经验因素、模型试验和震害资料欠缺、对非结构和设施的抗震性能要求和震后灾害估计缺乏研究。

但是,这一方法随着工程中的不断应用,必然会趋于成熟。

作者认为,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比较适合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这些工程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超过现行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如何进行抗震设计缺少明确具体的目标、依据和手段,按照建设部第111号部长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以及《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办法》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等的要求,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工程实际的超限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专门的研究和论证,必要时还要进行模型试验,从而确实采取比标准规范的规定更加有效的具体的抗震措施,业主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资助,设计者的论证还需要经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以期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

这个设计程序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抗震性能设计的基本步骤。

这些年来,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践表明,不少工程的设计和专项审查已经涉及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有的工程的设计者主动提出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和要求,有的工程在抗震审查中由专家组的专家提出某些基于性能的设计要求。

可以认为,目前在我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中试点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文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提出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水准、以及实施抗震性能设计的方法,并列举了应用性能设计理念和要求的部分工程实例。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与常规抗震设计的一些比较21我国常规抗震设计方法具有性能设计的雏形我国在上个世纪年代修订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时,首次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采用“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设计方法,并于年以国家标准《建筑万方数据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正式发布施行。

这个常规设计原则的特点是:其一,对应于“小、中、大”的三个地震水准,通过全国主要地震区域65个城镇地震发生概率的统计分析,分别采用年超越概率63%、1O% 和2%和3%的概率定量指标,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比例约为1/2/8/4.5和6;衡量强烈地震后房屋建筑“不坏、可修、不倒”等破坏程度,则依据《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1990建抗字第337号),有明确的震害概念。

其二,为实现上述三水准的设防目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的简化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是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采用结构在小震下按弹性反应谱理论得到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在可靠度分析基础上用分项系数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的验算,一些刚度较小的结构还要进行层间变形的验算;然后通过与概念设计相关的内力调整放大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二水准和第三水准地震的宏观性能控制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地震下易倒塌的结构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结构,要求其薄弱部位应满足在大震下不倒塌的位移限制,并采取相应的专门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些结构的第三水准要求也有相对明确的位移指标。

因此,可以认为,我国1989年抗震规范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已经具有性能设计的雏形,2001年抗震规范在概念设计、性能控制要求上又有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这个比较说明,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目前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是可行的,若要在所有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用,还有待深入探讨及设计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目前,也可此方法对按现行规范规程设计的结构所能达到的性能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使经验性的增大系数和构造等规定与定量化的性能目标、性能水准有所比较,这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指某一设定地震地面运动(如在给定年限内超越概率63%、10%和2%鶫3%的小震、中震和大震)下建筑的预期性能水准。

建筑物的性能水准包括结构、非结构和建筑附属设施的性能水准的各种组合。

当前,“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指高度或规则性方面超过规范、规程适用范围的高层建筑工程。

因篇幅所限,本文研究这些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着重提出结构的性能目标和水准。

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下的性能水准以及性能目标的示意图见图,1结构抗震性能可分为如下几个水准:1a:结构在地震后完好、无损伤,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人们不会因结构损伤造成伤害,可安全出入和使用。

2b:结构在地震后基本完好,仅有个别构件轻微裂缝,一般不需修理或稍加修理即可继续使用,人们不会因结构损伤造成伤害,可安全出入和使用。

2地震后结构的薄弱部位和重要部位的构件完好、无损伤,其它部位有部分选定的具有一定延性的构件出现明显的裂缝,修理后可继续安全使用。

3地震后结构的薄弱部位和重要部位的构件轻微损坏,出现轻微裂缝,其它部位有部分选定的具有延性的构件发生中等损坏,出现明显的裂缝,进入屈服阶段,需要修理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才可继续使用。

4结构在地震下发生中等程度的破坏,多数构件轻微损坏,部分构件中等损坏,进入屈服,有明显的裂缝,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人们不能安全出入;经过修理、适当加固后才可继续使用。

5结构在地震下发生明显损坏,多数构件中等损坏,进入屈服,有明显的裂缝,部分构件严重损坏;但整个结构不倒塌,也不发生局部倒塌,人员会受到伤害,但不危及生命安全。

性能目标的组成每个超限高层建筑,可以根据具体的设防烈度、场地条件、房屋高度、不规则的部位和程度,以及业主的经济实力,选择结构在三个水准地震下的性能水准,从而实现相应的“超限”设计。

性能目标A,小震和中震均满足性能水准的要求其高度和不规则性一般不需要专门限制。

性能目标B,小震下满足性能水准1a的要求,中震满足性能水准1b的要求,大震满足性能水准的要求;整体结构基本完好;其高度和不规则性一般也不需要专门限制。

性能目标C,小震下满足性能水准1a的要求,中震下满足性能水准的要求,大震下满足性能水准2的要求;部分结构构件损坏;其高度不需专门限制,重要部位的不规则性限制可比现行标准的要求放宽。

性能目标D,小震下满足性能水准1a的要求,中震满足性能水准3的要求,大震下满足性能水准4的要求;结构中等破坏,其高度可适当超过现行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B级的规定,某些不规则性限制可有所放宽。

性能目标E,小震下满足性能水准1a的要求,中震满足性能水准4的要求,大震下满足性能水准5的要求;结构的损坏不危及生安全。

其高度一般不宜超过现行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B级的规定,规则性限制一般也不宜放宽。

实施抗震性能设计的方法,性能水准的判别准则及性能目标的选用按照结构抗震安全评价的能量原则,一个结构及其构件的承载力较高,则其延性变形能力要求可有所降低;结构及其构件的承载力较低,则需要较高的延性变形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结构的不规则性程度直接影响结构延性变形能力的高低。

这意味着,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结合结构不规则程度及超高情况,在提高结构承载力、提高延性变形能力或二者均提高这三种方法中选择比较合理又切合实际的保证安全性能的处理手段。

设计要提出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方法,业主要衡量超限设计所需的代价,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专家要判断超限设计的可行性,都需要围绕着结构安全和建筑方案设计二者的协调。

抗震性能设计需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性能水准判别准则,在性能目标选用时考虑的因素应比较全面。

性能水准的判别准则本文在节提出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六个性能水准,下面给出判别是否满足性能水准的准则,供参考。

其中,对各项性能水准,结构的楼盖体系必须有足够安全的承载力,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一般应使楼板在地震中基本上处于弹性反应状态,否则,应有合理可靠的结构计算模型并加以论证(包括试验);为避免混凝土结构构件发生脆性剪切破坏,设计中应控制受剪截面尺寸,满足现行标准对剪压比的限制要求;性能水准中的抗震构造,“基本要求”相当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四级抗震等级的构造要求,低、中、高和特种延性要求,可参照混凝土结构中抗震等级的三、二、一和特一级的构造要求。

性能水准1a结构满足弹性设计要求,包括全部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和层间位移均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结构计算时具有正确、合理的分析模型,计算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对性能目标为A或B的结构可不考虑地震内力调整;各构件的细部抗震构造满足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