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汇总

合集下载

自来水生产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生产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生产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是指经过处理后,符合人体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的卫生要求,并通过管道供应给用户使用的水。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自来水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水处理阶段。

原水通常来源于地表水或地下水,首先需要进行初级处理。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大颗粒的有机物,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和混凝。

接下来是中级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沉淀和过滤。

此外,还需要添加适量的消毒剂,如氯或臭氧,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然后是高级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水的质量,以满足用户对清洁、透明和无异味的要求。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反渗透、臭氧氧化和颗粒活性炭过滤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硬度调节剂,使水的硬度符合用户需求。

最后是储水和配水阶段。

在这一阶段,处理过的水被储存在水库或水池中,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了确保水质的卫生安全,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和消毒处理。

同时,通过管道网络将水供应给用户,确保水流畅、稳定。

总的来说,自来水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储水配水等多个阶段。

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
生物处理,将原水转化为清洁、卫生和符合要求的自来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需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消毒处理,保证水的卫生安全。

自来水生产工艺的科学运用,是保障公众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一。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自来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自来水厂是确保城市居民获得清洁安全饮用水的重要设施。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是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的关键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

1. 水源采集自来水厂的水源通常来自地表水或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而地下水则是通过井水采集。

在水源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初步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生产自来水的要求。

2. 净水处理净水处理是自来水厂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是预处理,包括过滤、絮凝、沉淀和调节水质。

其次是混凝沉淀,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池沉降。

最后是过滤,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或活性炭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胶体物和有机物。

3. 水质调节经过净水处理的水质还不够符合饮用水标准,因此需要进行水质调节。

水质调节包括调节水的硬度、PH值、溶解氧、余氯和氨氮等参数,以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4. 消毒处理消毒是自来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艺环节。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确保自来水的安全性。

5. 输水配水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的自来水被输送到城市的水塔或水箱中,然后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居民家中。

在输水配水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水质不受二次污染,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

以上就是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

通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科学的管理,自来水厂能够确保向居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同时,自来水厂也需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自来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通过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介绍,能够增加公众对自来水质量的认识,提高对自来水的信任度。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水。

而自来水厂则是产生和供应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的场所。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五个主要的阶段:取水、预处理、净化、输送和消毒。

首先是取水阶段。

自来水厂一般会选择比较干净的水源,例如湖泊、河流或地下水。

在这个阶段,水源被抽取到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然后被引导至自来水厂的预处理阶段。

接下来是预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水被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沉积物、金属离子等杂质。

通常的处理方式包括过滤、沉淀、调节水质平衡等过程。

经过预处理后,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后是净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水进一步被净化以去除其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这一阶段通常采用混凝、絮凝、沉淀等方法来处理水质。

通过这些处理,水质可以满足生活和饮用的标准。

接下来是输送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处理的水被抽入输水管网,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家庭和单位。

这一阶段主要需要保证水的流量和压力,以确保每个用户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自来水供应。

最后是消毒阶段。

在这个阶段,自来水被进一步处理以杀灭其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这一阶段的处理非常重要,因为它
可以最大程度保障自来水的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自来水厂的五大工艺流程分别是取水、预处理、净化、输送和消毒。

这些工艺流程确保了自来水质量的提升和安全性的保障,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清洁可口的自来水。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自来水厂工艺流程自来水厂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田灌溉等各种需求而建设的设施,主要通过处理水源水来生产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下面将介绍一下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

首先,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以原水处理为第一步。

原水主要是从水源中获取,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原水处理一般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

预处理主要是将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去除,以便下一步处理。

混凝沉淀则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状物,并通过重力沉淀分离。

过滤则是使用砂滤器或活性炭滤器等过滤介质将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解物质进一步去除。

最后,通过消毒处理,使用氯或其他消毒剂来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第二步是水质调节和加药。

在原水处理后,由于水源的不同和季节变化等原因,一些水质指标可能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调节。

常见的水质调节包括调节pH值、硬度和碱度等。

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可能需要加入一些药剂进行除臭、除铁、除锰等处理。

第三步是净化和浓缩。

在净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技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无机物质,以提高水的清洁度和透明度。

同时,可以通过逆渗透、超滤等技术进行浓缩处理,得到高纯度水或纯水。

最后一步是水质监测和配水。

在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根据不同的用水需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氯、湿度调节、PH值调节等工艺处理,并通过水泵将处理好的水源水送至市区的水压管网中,供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使用。

综上所述,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水质调节和加药、净化和浓缩以及水质监测和配水等多个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流程,自来水厂能够生产出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同时,自来水厂也肩负着对水质进行监控和配水的责任,确保城市居民获得清洁、便利的自来水供应。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自来水厂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流程的稳定运行对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至关重要。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原水处理、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配水五大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来水厂的五大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水处理环节。

原水处理是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对水源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水中的浮游物、悬浮物、泥沙等杂质。

原水处理一般包括过水、格栅、除砂器等工艺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为后续工艺流程提供清洁的水源。

其次是预处理环节。

预处理是指对原水进行初步的除污染物处理,包括除铁、除锰、除氨等工艺。

预处理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是混凝沉淀环节。

混凝沉淀是自来水厂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团簇,然后通过沉淀槽等设备将其沉降下来。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接下来是过滤消毒环节。

过滤消毒是自来水厂中的关键工艺环节,主要是通过过滤器将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机物进一步去除,然后通过加入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的安全卫生。

最后是配水环节。

配水是指将经过处理的水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手中,这一环节需要对水质进行再次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需要合理调节水厂的产水量,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总体来说,自来水厂的五大工艺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在实际生产中,自来水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工艺流程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自来水生产流程

自来水生产流程

自来水生产流程自来水是指通过水源的处理、净化和供应系统,将地下水、江河湖水等水源经过多道处理工序后,供给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使用的一种水资源。

下面将介绍一般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首先,自来水的生产需要选择可靠的水源。

常用的水源包括地下水和江河湖水。

地下水一般质量较稳定,因此更适合作为自来水的水源。

而江河湖水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序才能变成适合饮用的自来水。

第二步是对水源进行预处理。

主要工序包括筛选杂质、除去悬浮物、调节水质等。

预处理工序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有机物,使水质更加清澈,达到初步的净化要求。

第三步是进行混凝沉淀和过滤。

在这一步骤中,会添加混凝剂和絮凝体,将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团聚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之后,通过沉淀池对水进行静置,使团聚后的颗粒沉淀到底部。

然后,将上层清水通过过滤装置过滤,除去残留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

第四步是进行消毒处理。

一般采用氯气、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消毒工序一般在水处理的最后进行,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第五步是对消毒后的水进行调节和净化。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对水中的酸碱度进行调节,以及去除残留的有机物。

常用的调节剂包括石灰和碱性溶液,可以使水的酸碱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而去除有机物主要通过活性炭过滤等工艺来实现。

最后一步是对净化后的水进行储存和供应。

净化后的自来水会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用户端,并储存在水箱或水池中。

储存设施需要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并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综上所述,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包括选择水源、预处理、混凝沉淀和过滤、消毒处理、调节和净化以及储存和供应。

每个环节都是为了保证自来水的质量安全,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自来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其生产流程的合理、高效运行对保障人们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自来水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的工艺流程

自来水的工艺流程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才能被送到我们家中。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自来水的工艺流程。

1. 水源地选择自来水的工艺流程首先要确定水源地。

水源地的选择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

通常选择在自然环境中水质较好、无污染的地方,比如山泉水、河水等。

水源地的水质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处理工艺。

2. 净化净化是自来水处理的第一步。

水源地的水经过管道输送到水厂后,首先要进行除杂质的处理。

这包括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微生物等。

通常采用过滤、沉淀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

3.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自来水的卫生安全。

4. 软化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经常会导致水垢的产生。

因此,为了减少水垢的产生,提高水的质量,通常会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

软化处理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添加螯合剂等。

5. 过滤除了净化处理外,自来水还需要进行微粒过滤。

微粒过滤是为了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比如泥沙、铁锈等。

这些微小颗粒不仅影响水的透明度,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6. 营养补充在水的处理过程中,为了增加水中的营养成分,通常会添加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比如氟化物、碘化物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7. 调节水质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自来水的水质还需要进行调节,保证水的pH值、硬度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自来水的口感和品质。

以上就是自来水的工艺流程。

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原本的水源经过净化、消毒、软化、过滤、营养补充等步骤,最终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这些工艺流程的严格执行,保证了自来水的质量和安全,也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自来水厂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处理工艺流程自来水厂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处理工艺流程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

自来水厂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水处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和配水等环节,下面将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原水处理环节。

原水一般来自于河流、湖泊或地下水,其水质可能含有泥沙、微生物、有机物等杂质。

因此,首先需要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包括过滤、调节水质、除杂质等工艺。

预处理后的水进入絮凝沉淀环节。

絮凝沉淀是自来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加入絮凝剂使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然后经过沉淀池的沉降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沉淀到池底。

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

接下来是过滤环节。

经过絮凝沉淀后的水仍然含有一定量的微小颗粒和有机物,需要通过过滤器进一步去除。

过滤器一般采用多层砂滤或活性炭滤料,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机物,使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

然后是消毒环节。

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保证水质卫生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臭氧消毒等。

消毒后的水质量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安全饮用。

最后是配水环节。

经过前面的处理工艺,水质已经符合卫生标准,可以进行配水。

根据城市不同的用水需求,自来水厂会对水进行加氯、加草酸、调节pH值等工艺处理,最终将处理好的水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用户家中。

总的来说,自来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经过原水处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和配水等环节,最终将水处理成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这些工艺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确保了自来水的质量和安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活饮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来水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水利基建工作将成为“十二五”计划的重中之重,水利建设的投入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同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厂的建设将是解决农村饮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公司作为我省的水利投资建设单位,多次组织员工先后到自来水厂参观学习,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1、自来水的生产?众所周知,自然降水和湖泊河流水是不能用来直接饮用的或用作生产,因为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水里会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直接饮用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各国想到了对水进行处理消毒。

首先,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水体内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

城市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体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所以一般各自来水公司水厂采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及消毒几个过程。

自来水流程图(1)机械混合、混凝反应处理原水经取水后,首先经过机械混合、混凝工艺处理,即:原水 + 水处理剂(药剂)→均匀混合→反应→矾花水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

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

现就拿碱式氯化铝为例。

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Al3+ + 3H2O ←→ Al(OH)3 + 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机械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

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

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絮凝沉淀处理絮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絮凝沉淀,这个过程在絮凝沉淀池中进行。

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

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

絮凝沉淀的污泥经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3)过滤处理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整个过滤处理是在滤池中进行的。

目前国内比较普遍采用的是V型滤池,V型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进水槽形状呈V字形而得名,也叫均粒滤料滤池(其滤料采用均质滤料,即均粒径滤料)、六阀滤池(各种管路上有六个主要阀门)。

它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法国Degremont公司引进的技术。

整个工作过程分为:(1)过滤过程(2)反冲洗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

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

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

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

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

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2、自来水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由以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可见河水中原有的种种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已在混凝过程中分离。

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滤后消毒处理过程中被消灭。

因此,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已把原水含有的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去除掉。

那么,生产过程中所加入的药剂呢?在去除水中原有杂质的过程中不免地加入了新的杂质。

这些新的杂质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在混凝过程中所加入的水处理剂,一般情况下都与原水的悬浮颗粒及胶体一起沉淀开来,从而不影响水出厂时的质量。

那么,就只剩下氯气了。

氯气消毒法是生产自来水的最后一个环节。

往水里加氯气经反应后即可把水输送到市民家庭使用。

如此,氯气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以下我们来重点研究氯气。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

在相同条件下,氯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3.214g/L。

氯气容易液化,当压强为101.3kPa,冷却到-34.6℃,气态的氯就变成黄色油状的液态氯。

液态氯继续冷却到-101℃,就变成了固态氯。

氯气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鼻腔和喉头粘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氯气会窒息致死。

把氯气加入水中,会发生以下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因为消毒过程中氯气用量很小(一般在1L水中仅通入约0.005g氯气),可以说只要出厂的自来水符合正常的国家标准,在自来水中的投入的氯气会完全与水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故可认为出厂的水中不含Cl2。

上文所谓的"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实际上应是指氯元素,而不是氯气。

然而,虽然氯气已完全反应,却有其他物质生成。

我们先来看次氯酸。

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是常用的消毒剂。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很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发生以下反应:2HClO = 2HCl + O2↑如此,水中有可能含有的杂质就只剩HCl了。

氯化氢(HCl)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1.26倍。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0℃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氯化氢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及腐蚀性。

由以上的方程式,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一定物质的量的氯气与水反应后最终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原来氯气的两倍。

由于在生产水的过程中使用的氯气的量很少,产生的氯化氢的量自然微乎其微。

根据生理卫生常识,我们知道人体的胃液含有少量盐酸,故可认为微量的氯化氢并不影响人体健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氯化氢是易挥发气体,基于这一性质可推知煮沸了的水几乎不含氯化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

最后,我们就“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发现 14.3%的人家中饮用纯净水,49%的人饮用自来水,36.7%的人家中饮用井水。

在饮用纯净水的人中:约36.7%的人认为纯净水对人体无害,较喜欢饮用;22.4%的人认为饮用纯净水对人体有害,并不喜欢饮用;此外,还有约40.9%的人对饮用纯净水是否有害不太清楚,因大部分人都在饮用,也就跟着饮用。

大部分人不饮用自来水是因为目前严重的水污染状况,表示若自然经济条件允许,愿意喝天然的河湖水或矿泉水。

多数人选择饮用何种纯净水大都从品质、价钱等方面综合考虑。

附:国家自来水水质标准国家自来水水质标准从2007年7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修订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下称“新标准”)将正式实施,所有自来水厂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

新标准中的106项指标被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两类。

其中,常规检验项目42项,各地必须统一检定;非常规检验项目64项,具体实施日期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全部指标的实施最迟不得晚于2012年7月1日。

城市自来水的国家标准(GB5749-85)检测项目单位国家标准色度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 NTU 不超过3度嗅和味不得有异嗅异味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PH 6.5-8.5总硬度(以CaCO3计) mg/L 450铁 mg/L 0.3锰 mg/L 0.1铜 mg/L 1.0锌 mg/L 1.0挥发酚(以苯酚计) mg/L 0.00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mg/L 0.3硫酸盐 mg/L 250氯化物 mg/L 250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氟化物 mg/L 1.0氰化物 mg/L 0.05砷 ug/L 50硒 ug/L 10汞 ug/L 1镉 ug/L 10铬(六价铬) mg/L 0.05铅 ug/L 50银 ug/L 50硝酸盐氮 mg/L 20氯仿 ug/L 60四氯化碳 ug/L 3苯并(a)芘 ug/L 0.01滴滴涕 ug/L 1六六六 ug/L 5细菌总数个/L 100总大肠菌群个/L 3总α放射性 Bq/L 0.1总β放射性 Bq/L 1.0余氯mg/L ≥0.30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