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骇然(hài rán)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B. 悲切(bēi qiē)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C. 告诫(gào jiè)责无旁贷(zé wú páng dài)D. 挑战(tiǎo zhàn)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jì)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坚定了学好语文的决心。

C.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深受读者喜爱。

D. 我们要学会关爱大自然,保护动植物,让地球母亲恢复青春活力。

答案:D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讲述了宋江、吴用等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C. 《草原》是鲁迅的散文诗,描绘了草原的美景。

D.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是孟子。

答案:B二、填空题1. 请补充完整下列诗句。

(1)青青子衿,______。

(《诗经·郑风·子衿》)(2)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3)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答案:(1)悠悠我心(2)勿以恶小而为之(3)念天地之悠悠2. 请用古诗文中的语句填空。

(1)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

(杜甫《春望》)答案:(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三、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训练(选择题)4601-47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训练(选择题)4601-47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训练(选择题)4601-470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先河。

B.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写的游记散文《绿》,虽着力刻画梅雨潭绿色所呈现出来的美,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因理想难以实现的淡淡的忧伤。

C.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如“河阴”便是黄河南岸。

D.《百合花》结构谨严,文字优美,全文洋溢着抒情的氛围。

茅盾称赞它的风格“清新、俊逸”,堪称是作家茹志娟的伯乐。

2.小明的笔记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B.奥地利——茨威格——《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C.《列子》——《愚公移山》D.西汉——司马光——《史记》——《周亚夫军细柳》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成语“无人问津”“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曹刿论战》。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C.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D.“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可以看出,陶渊明还没领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B.《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

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带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带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带参考答案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带参考答案初中毕业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考试。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中考语文复习试卷带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考!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②描(huì)▲③(màn)▲长④经天(wěi)▲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2.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长河落日圆。

(王维《▲》)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⑥▲,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3.名著阅读。

(6分)(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

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河北省邯郸市语文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语文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语文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溅(bèng)炽热(zhì)酝酿(yùn niàng)拮据(jū)B. 踌躇(chú)嗥鸣(háo)锲而不舍(qiè)剽悍(piāo hàn)C. 讪笑(shàn)恣睢(suī)颔首低眉(hàn)踱步(duó)D. 矗立(chù)绯红(fēi)迥乎不同(jǒng)嗔视(chē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

选项A,“炽热”的”炽”应读”chì”,表示火旺盛或热烈旺盛,故A项错误;选项B,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故B项正确;选项C,“恣睢”的”睢”应读”suī”,意为任意胡为,故C项错误;选项D,“迥乎不同”的”迥”应读”jiǒng”,意为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选项A,否定不当,“防止”和”不再”连用导致句意与事实相悖,应去掉”不”,故A项错误;选项B,成分残缺,“增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意识”,故B项错误;选项C,句子表述清晰,没有语病,故C项正确;选项D,一面对两面,“能够”是肯定表述,而”是否”是两面表述,应去掉”是否”,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明经常上网浏览新闻,了解天下大事,真是见异思迁,值得表扬。

语文九年级总复习试卷答案【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总复习试卷答案【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总复习试卷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汉字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A. 跑B. 跳C. 唱D. 哭2. 《水浒传》的作者是()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副近视眼镜。

B. 小明的妈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也是他的班主任。

C. 这个故事很感人,使我流下了眼泪。

D. 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但是没有那个苹果甜。

5.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相同的是()A. 长城B. 长生C. 长征D. 长治二、判断题1.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杜甫的名句。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4.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景色非常美丽。

()5.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指黄山的景色胜过五岳。

()三、填空题1. “临危不惧”这个成语出自《左传》。

2. “物是人非”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

3.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的故事。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唐代诗人陆游的名句。

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国古代学者朱熹的名言。

四、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请简述《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

3.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特点。

4.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

5.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五、应用题1.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2. 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3. 请用“如果……就……”造句。

4. 请用“不仅……而且……”造句。

5. 请用“因为……所以……”造句。

六、分析题1.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中考语文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届(yīng)蹒跚(pán)瞠目结舌(chēng)B. 踌躇(chóu)箴言(zhēn)峥嵘岁月(zhēng)C. 缄默(jiān)徜徉(cháng)谆谆教诲(zhūn)D. 窈窕(yǎo)踯躅(zhú)锲而不舍(qiè)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的尊敬。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真是“一曝十寒”。

B. 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D. 这次比赛,我们队一鸣惊人,获得了冠军。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绿油油的一片,像一块巨大的地毯。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C. 月光如水,洒在宁静的湖面上。

D. 他的眼神犀利,像一把锋利的刀子。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C.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D.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去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

”(李白《静夜思》)(2)“春眠不觉晓,________。

”(孟浩然《春晓》)(3)“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7.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1)他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仍然坚持不懈,真是________。

(2)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真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洋县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语文)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題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栖息(qī)奢侈(chì)惩戒(chéng)谆谆教导(zhēn)B.驰骋(chéng)鞭笞(chī)伺候(cì)膛目结舌(táng)C.璀璨(chuǐ)刹那(shà)哺育(bǔ)舐犊之情(shì)D 濒临(bīn)忖度(cǔn)炽热(chì)潸然泪下(shān)2、选择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强聒不舍润如油膏理至义明窸窸窣窣B心无旁骛断章取意登峰造极歇斯底里C恼羞成怒恪尽职守重蹈复辙辛苦辗转D廓然无累唾手可得自知之明化为乌有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稻田里没有鸟害,如果不扎“稻草人”,不喷洒农药,鸟雀也不会上门。

B、为了防止学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不发生意外,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C、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到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

D、晚饭后,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茶杯里的雾气袅袅升起。

5、下列①—⑦是从文中横线处摘出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 )“世界屋脊”上的_________,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峰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⑥草原⑦冰峰A.②⑦⑥④①⑤③B.①③⑤⑥②④⑦C.⑦④②⑥③①⑤D.③①⑦②⑤④⑥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6-8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数字海洋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

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

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

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学习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

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

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

二是信息网格集成。

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

三是知识综合应用。

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

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

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

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

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

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凶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

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寿延年,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

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

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

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6、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

7、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络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

8、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络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每小题3分,共9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B、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D、利.尽南海利:利用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四、古诗文表述。

(共10分)12、句子翻译(4分)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名句积累:(6分)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 。

⑤.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深厚感情,而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五、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词赏析: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5、请结合全诗对“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2分)1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2分)六、阅读文学类作品,回答问题。

(共15分)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