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干扰物和药学活性物质

合集下载

内分泌干扰物的名词解释

内分泌干扰物的名词解释

内分泌干扰物的名词解释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简称EDC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干扰和扰乱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由于内分泌系统在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免疫、生殖和认知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EDCs的存在对生命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EDCs包括了一系列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如农药、药物残留物、工业化学品、塑料添加剂、阻燃剂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成分等。

它们能够通过吸入、饮食、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在体内积累与转移。

这些物质在低剂量下也可能导致各种不良的生物学效应。

EDCs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模仿或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功能而产生影响。

内源性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体产生的化学物质,它们以极低浓度在体内传递信号,调节生理过程。

EDCs与内源性激素在结构上相似,能够结合到激素受体上,干扰激素信号的传递。

此外,EDCs还可以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分解与转运,进一步扰乱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EDCs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异常,包括性早熟、不育、性腺器官发育异常等。

其次,EDCs与肥胖和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研究显示,暴露于某些EDCs中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此外,EDCs还与部分癌症、免疫系统紊乱和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EDCs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可能导致生物群体中性别比例失调、繁殖能力下降等问题。

特别是水生生物,它们更加敏感于EDCs的作用。

为减少EDCs的潜在风险,许多国家与国际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一些EDCs已被列为特定物质,受到监管。

此外,加强化学品风险评估与管理、推动绿色环保产品的发展以及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也是减少EDCs风险的有效路径。

尽管有关EDCs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研究概述曹仲宏1,胡伟2,王玉秋2(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51;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51)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大多为环境雌激素,其来源有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在动物生殖和发育、神经、免疫、致癌和生态等方面存在潜在的危害效应。

本文从多个方面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类别;作用机制;环境行为1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相关概念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亦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内分泌活性化合物(Endocrine Active Compounds, EACs)或激素活性物质(hormonally active agents, HAAs)等[1,2]。

目前,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多种不同的定义,各种定义虽说法不一,但基本含义一致。

其中,美国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在2000 年编写的报告《Hormonally Active Agents in the Environment》中有关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该报告中指出,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以干扰体内激素的合成、代谢、转运、键合能力,甚至对其具有清除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

按照其效应形式(Types of Effects)大体可分为:影响雌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的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雄性生殖系统(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的内分泌干扰物,影响下脑丘及脑垂体系统(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的内分泌干扰物,以及影响甲状腺系统(Thyroid)的内分泌干扰物[3]。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1.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即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

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2. 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及分类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物质。

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包括有机锡、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二噁英(dioxin)、双酚A(Bisphenol A)与其衍生物、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Methomy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壬基酚(Nonyl phenol,NP)等,另外有研究指出环境污染物中的镉(Cd)、铅(Pb)和汞(Hg)等重金属产物亦为可疑的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通常根据其干扰内分泌功能来划分,如雌激素干扰物、雄激素干扰物、甲状腺素干扰物、糖皮质激素干扰物、胰岛素干扰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干扰物、生长激素干扰物、植物雌激素等。

这样的分类,对同一化学物可能会重复出现,如PCBs既可能具有雌激素效应又具有干扰甲状腺素的效应。

如果以化学结构体系和对机体损伤效应终点来划分,不仅会遇到“重复”,更会失去干扰内分泌效应的特征。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探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探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探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许多化学物质。

然而,在这其中,一些物质却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

这些物质具有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性质,导致了这些系统的失调。

内分泌干扰物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究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什么是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在体内具有干扰内分泌系统的特性。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体系,它可以产生和释放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率和免疫系统等等。

如果有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体内,它们会干扰或改变原有的激素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它们可以模仿或阻断体内的激素,或干扰它们的运作,导致身体的失调。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繁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包括:1. 农药和杀虫剂高浓度的农药和杀虫剂中,常常包括内分泌干扰物,例如杀虫剂DDT(氯氰菊酯)和甲基对硫磷(有机磷类杀虫剂)等。

2. 塑料化学物质塑料制品中,一些含有类似雌激素的化学物质会漏出并影响人体。

例如,聚碳酸酯(PC)和聚苯乙烯(PS)等。

3. 饮用水中的污染物水轮喷洒农药、生活废水排放、工业废水等都会对饮用水中存在的化学物质造成影响,例如氯化苯(BPA)和氯代二苯(PCB)等。

4. 食品加工一些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例如苯甲酸盐(BPA)和戊二酸盐(PHT)等,也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三、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它们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能力。

其影响可能表现为许多慢性疾病或疾病性状的增加,常见的影响包括:1. 生殖健康因为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性激素的正常运作,因此,这一类物质通常对生殖健康的影响颇为突出。

内分泌干扰物会削弱雄性和雌性的生育能力,也会导致乳腺和卵巢癌等女性特有的癌症。

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干扰物在体内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功能,这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此类物质会增加甲状腺癌,减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对脑部发育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等等。

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双酚ABPA等内分泌干扰物

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双酚ABPA等内分泌干扰物

All rights reserved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双酚 A(BPA)等内分泌干扰物作者:黎朋 (密理博中国 实验室纯水市场部)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美国环保组织环境工作组(EWG)对多家商业机构发出的小票收据(包括购物单 据、银行 ATM 打印凭证等)进行抽检化验。

结果显示,超过 40%的小票收据含有过量的有毒化学物质双酚 A,浓度比已知含有该物质的商品(塑料瓶罐)要高出 250 至 1000 倍。

据悉,长期接触双酚 A 或严重扰乱 人体激素分泌,甚至可能致癌。

一时间把有机化工原料双酚 A 推上了风口浪尖。

此外, 尽管倍受关注的 “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 已被卫生部盖棺定论 “奶粉中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 “激素检测结果表明婴儿性早熟与食用的奶粉无关”,可是人们的疑虑仍未被消除——是什么导致婴儿的 性早熟?虽然许多专家和研究者已对性早熟原因进行了分析,可是笔者认为,除了食物和生理的原因外, PC 塑料奶瓶或塑料餐饮器具中含有双酚 A 的影响不应被忽视。

动物实验发现双酚 A 有模拟雌激素的作用, 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质。

双酚 A 是什么?双酚 A 学名 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又称二酚基丙烷,结构如图所示,英文缩写名称为 BPA。

白 色针状晶体,熔点 156-158 ℃,分子量 228。

工业上主要是由苯酚和丙酮在酸性介质中缩合制成。

BPA 主要 用于制备环氧树脂(约占 65%)和聚碳酸酯(约占 35%),其钾盐或钠盐是生产聚砜的原料,少量用作橡 胶防老剂等。

在塑料品制造过程中,添加 BPA 可以使其具有无色透明、耐用、轻巧和突出的防冲击性等特 性,因此广泛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的包装、奶瓶、水瓶、太空杯、密封胶,以及其他数百种日用品的制造 过程中。

如一些奶瓶、太空杯等聚碳酸酯(PC)类塑料容器,该容器的“身份证”——三角形内数字编号 (一般在容器底部)为 7,会含有 BPA。

BPA 的影响有多大?是否有使用限制?近年来,动物试验研究发现 BPA 有模拟雌激素的效果,即使很低的剂量也能使动物产生雌性早熟、精 子数下降、前列腺增长等作用。

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也称为环境激素,是指会干扰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因而会对健康风险(如癌症、生殖损伤、认知障碍和肥胖)造成影响。

每个人都经历过内分泌干扰物暴露,虽然有很多关于暴露的潜在风险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公认的系统方法可以整合这些数据,对这种风险做出评定。

正是因为缺少共识,也给监管机构造成了混淆,导致一些人群暴露在具有潜在危害的内分泌干扰物中。

受到提高致癌物危害性评定的启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米切尔⋅拉⋅麦李尔和其他共同作者,此次根据激素作用和内分泌干扰物影响的相关数据,提出了内分泌干扰物的十种关键特征。

譬如说,一个关键特征描述了内分泌干扰物可以与激素受体发生作用或能激活激素受体;而另一个特征,描述了内分泌干扰物可以拮抗激素受体。

科学家还指出,在评定内分泌干扰物一类的化学物质时,这十个关键特征可以用于识别、组织和利用机理数据。

以众所周知的双酚A(BPA)为例,现有大量证据表明,它具有其中的九个关键特征,那么这种化学物质可能就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除双酚A外,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还有烷基酚、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氯农药等等。

目前认为,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第一章研究的背景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它们模拟或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机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大。

本文主要探讨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及其应对措施。

第二章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及来源内分泌干扰物可分为天然内分泌干扰物和人工内分泌干扰物。

天然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的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毒蕈碱类、喹啉类等。

人工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包括阻燃剂、塑料添加剂、染料、农药等。

人工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工业排放、废水和废棄物的排放、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及某些医药制品的使用等途径进入环境,最终进入生物体内,并可能影响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功能。

第三章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影响人类多个系统的功能,包括生殖、神经、免疫和代谢系统等。

它们可能通过模拟或干扰内分泌激素的作用,而导致潜在的生殖障碍和生育问题,如男性不育、女性月经不调、流产和早产等。

此外,环境暴露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状腺癌等疾病。

神经系统是内分泌干扰物的主要靶标之一。

人工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情感和智力能力。

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内分泌干扰物可导致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的另一个靶标。

它们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食物和皮肤过敏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有一定关系。

代谢系统也受到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科学家们认为某些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影响人类的葡萄糖代谢、肥胖问题以及高血压等。

第四章应对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要应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科学家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识别和确定内分泌干扰物、评估其潜在的健康危害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减少和控制策略。

识别和确定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生物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什么是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指的是一类能够干扰动物和人类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模拟或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功能,从而对生殖能力、神经和免疫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可以来自于环境污染物、药物、化妆品等不同的来源。

内分泌干扰物对于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生殖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以评估这些物质对于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苯酚类化合物苯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在许多日常用品中都可以找到,比如塑料、清洁剂和柔软剂等。

这些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阻燃剂阻燃剂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塑料制品和建筑材料中,用于减少火灾的可能性。

然而,一些阻燃剂被发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这些化合物可以干扰甲状腺功能,影响人体的代谢和发育。

农药农药中的一些成分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

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

然而,长期接触农药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化合物被认为与生殖系统疾病和癌症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

重金属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汞和镉,也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

这些重金属常常存在于环境中,如水、土壤和空气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它们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和影响内分泌干扰物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旦进入人体,它们可以与内源性激素结合,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

内分泌干扰物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殖系统问题: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性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生殖能力下降、早熟和性腺疾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学习障碍、行为异常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