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矿山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
采矿业中的矿山设计与规划原则

采矿业中的矿山设计与规划原则矿山设计和规划是采矿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矿山的发展方向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采矿业中的矿山设计与规划原则,包括矿山选址原则、矿山布局原则、矿山生态保护原则以及矿山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一、矿山选址原则选择合适的矿山选址是矿山设计和规划的基础。
在选择矿山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地质条件原则:选择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作为矿山选址,确保矿山的开采效益和资源储量。
2. 环境条件原则:选择环境条件较好、接近市区和交通便利的区域作为矿山选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社会条件原则:选择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能够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的区域作为矿山选址。
二、矿山布局原则矿山布局是为了使矿山的开采和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安全。
在进行矿山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开采顺序原则: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矿山的开采顺序,先开采资源丰富、开采难度较低的区域,逐步开采资源储量较小、开采难度较高的区域。
2. 设备布置原则:合理布置矿山内的设备和设施,确保设备的高效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矿山的安全性。
3. 交通布置原则:合理布置矿山内的交通线路和道路,确保矿山内机械设备和车辆的运输畅通,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三、矿山生态保护原则采矿过程中,合理保护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矿山设计和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2. 水资源保护原则:合理规划和利用矿山内部和周边的水资源,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和浪费,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地资源保护原则:合理利用和保护矿山周边的土地资源,减少对农田和生态用地的占用和污染。
四、矿山可持续发展原则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是采矿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它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在进行矿山设计和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经济效益原则:在矿山设计和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合理配置资源和设备,提高矿山的产量和效益。
采矿业的矿山规划与设计

采矿业的矿山规划与设计采矿业是指为了开采矿产资源,进行矿石的提取和加工的行业。
矿山规划与设计是指对矿山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以满足开采需求并确保安全高效的矿山运营。
本文将从矿山规划的目的和内容、矿山规划的原则与步骤、矿山设计的重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矿山规划的目的和内容矿山规划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益。
具体来说,矿山规划包含以下内容:1. 矿产资源评估: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储量、质量、分布等参数的评估,确定矿山的资源潜力和开发价值。
2. 环境评估:考虑矿山建设和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评估环境因素,确保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保合规。
3. 矿山布局规划:根据矿产资源分布、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矿山的布局和开采方式,确保矿山的高效运营。
4. 储矿条件分析:对矿山的储矿条件进行分析,确定矿石的储量、品位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矿石选矿和冶金加工提供依据。
5. 选址和用地规划:根据矿山的开采需求和环境条件,确定矿山的选址和用地范围,确保用地的合理利用和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山规划的原则与步骤矿山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利用原则:充分挖掘矿山的全部潜力,探索多元化的矿产资源开发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2. 系统工程原则:将矿山规划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综合考虑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3. 安全与环保原则: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注重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合理规避和解决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规划的步骤如下:1. 调查阶段:通过野外调查、地质勘探等手段,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质量,初步确定矿山选址。
2. 规划编制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规划方案,包括矿山布局、开采方式、用地规划等内容。
3. 审批与评估阶段:提交规划申请材料,经有关部门的审查和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合规性。
4. 实施阶段:在规划方案获得批准后,组织实施开采、建设等各项工作,并通过过程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方案。
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

2011.09
序 言
设计是基本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 能否速度快、节约投资,建成后生产工艺先进、经济效益好,很大程度上都取 决于设计工作的好坏,因此,设计工作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为了做好设 计必须注意下述各项设计基本原则: 一、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的设计工作程序包括建设项目的决策、编制各阶段的设计文件 以及配合施工、验收、总结等全过程。 一个矿山的建设从资源的地质勘探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 段: 1)地质资源的勘探与试验研究; 2)编制项目建议书; 3)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 4)可研批准后,根据可研编制初步设计; 5)根据初步设计编制施工图后进行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同时进行设 备订货等工作,然后试车、验收,最后交付生产使用。
1.3.1 井巷工程支护设计原则: 1. 支护设计方法,应以工程类比法为主,必要时,可用理论验算法验算; 2. 支护设计应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改善巷道或硐室的周边应力条 件,减少支护量;
3. 支护设计应优先采用喷锚支护,不用或少用木材支护;
4.在塑性岩体中,可采用先临时后永久的两次支护方法,必要时应采用监控量 测的手段进行设计。 5.处在流沙层、厚土层中的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时,冻结段的支护应设计成
B a1 c1
2) 双轨巷道净宽:
B a1 b c1
式中: B ——巷道净宽度 mm a1——非人行侧轨道中心到巷道墙之间的距离 mm c1——人行侧轨道中心到巷道墙之间的距离 mm b ——轨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mm 按以上公式计算的巷道净宽度B值,应以10mm为模数取整。
3)无轨运输巷道净宽在主要运输巷道中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2m人行道,另 一侧运输设备与巷道墙之间距离不小于600mm,两辆车对开最突出部分之间的 间隙不小于500mm。 在巷道转弯处,无轨运输车辆的间距必须满足安全运输的要求,此时巷道的 净宽B应根据运输车辆的转弯半径按下式计算确定。 B>R1-R2+1.2+0.5 式中: B ——巷道净宽 (m) R1——运输车辆弯道外半径 R2——运输车辆弯道内半径 (m) (m)
采矿业中的矿山设计与规划原则

采矿业中的矿山设计与规划原则在采矿业中,矿山设计和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矿山设计和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确保采矿活动的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本文将就采矿业中的矿山设计与规划原则进行探讨。
1.背景介绍矿山设计是指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合理布局矿山的采掘区域、生产设施和相关基础设施的过程。
矿山规划则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定的发展目标和时间表,并对采矿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和管理。
2.矿山设计的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矿区的地形、矿石分布、产品输送等因素,合理布局矿山的开采区域和生产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石的开采效率。
(2)资源利用效率: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合理利用尾矿、矿渣等废弃物,减少资源的浪费。
(3)碎石材料的选择: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碎石材料,以提高矿石的冶炼效果和经济效益。
3.矿山规划的原则(1)安全生产:矿山规划要确保矿工的安全与健康,规划出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安全避难场所,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2)环境保护:规划要考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3)社会责任:矿山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的需求和利益。
与当地政府和社区保持沟通,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4.矿山设计与规划的挑战矿山设计和规划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多样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和规划。
其次,矿山开采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需要充分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最后,矿山设计和规划需要不断与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发展保持同步。
总之,矿山设计与规划在采矿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遵循矿山设计与规划的原则,并应对相应的挑战,可以帮助采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社会利益。
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

2. 电缆布置: 1) 动力电缆宜敷设在非人行道一侧,并保证车辆掉道时不受撞击,而且电
缆坠落时,不至于掉在轨道或输送机上; 2) 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不宜敷设在巷道同一侧,当条件限制时,应将动力
1.3 井巷工程支护原则
1.3.1 井巷工程支护设计原则: 1. 支护设计方法,应以工程类比法为主,必要时,可用理论验算法验算; 2. 支护设计应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改善巷道或硐室的周边应力条
件,减少支护量; 3. 支护设计应优先采用喷锚支护,不用或少用木材支护; 4.在塑性岩体中,可采用先临时后永久的两次支护方法,必要时应采用监控量
备订货等工作,然后试车、验收,最后交付生产使用。
二、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设计基础资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重要条件,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以下: 1)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详细的地质勘探报告; 2)矿石加工试验报告; 3)地形测量图; 4)工程地质资料:主要建构筑物及井筒和硐室的工程地质资料; 5)水源地的水文地质资料; 6)气象资料; 7)地震资料; 8)水、电、交通运输、征地、拆迁等外部协议书; 9)安全、环保资料等。
生产矿井的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上表的要求时,必须在巷道一侧设 置躲避硐,两个躲避硐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
5.平巷弯道加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车辆在弯道上运行时,巷道应加宽,加宽值按下表的规定。
弯道加宽值
(单位:mm)
2)弯道加宽段应向直线段延伸,其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1
L
LS 2
式中:L1——延伸长度 L ——车辆长度
无轨运输的巷道底板岩石硬度要求f≥4,否则应铺设混凝土,其强度等 级不得低于C20。
矿山可研设计深度要求

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编制说明和原则要求一.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组成部分。
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对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和经济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多方案比较,从而对拟建工程项目是否应该建设以及如何建设作出论证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主管部分审查批准后,一般应起到如下的作用。
1.作为平衡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作为筹措资金和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
3.作为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部门签订协作条件的意向书的依据。
4.作为编制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
5.作为大型、专用设备预订货的依据。
6.作为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设备,与国外厂商询价和谈判的依据。
三.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基础资料。
1.经储委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2.选矿试验资料。
一般情况下,对组分简单、易选或加工经验成熟的矿石,须具有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资料;新类型矿床或组分复杂难选矿石,需有经过审查批准的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或半工业试验资料,新矿种还应具有加工利用的资料。
3.主要工业场地的工程地质初评资料。
4.供水水源资料。
5.矿区地形图(1:1000~1:5000)。
6.矿区周围区域地形图(1:10000)。
7.当地的气象资料。
8.地震烈度资料。
四.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研究落实外部建设条件。
对于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原料、燃料等条件必要时应取得意向性协议。
五.按国家计委计资(1984)1648号文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所提出投资估算的精确度,要控制在“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不得大于10%”的幅度内。
六.为保证可行性研究的质量,参与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水平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必须安排的足够的工作周期,凡条件困难,生产工艺复杂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大型工程项目,9至12个月提交报告;条件简单、工艺成熟的项目,6至9个月提交报告。
矿山企业采矿专业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矿 山 企 业采 矿 初 步 设 计 委 托 资 料 内 容(试 行).采矿专业.全国冶金系统设计院采矿业务建设网一九八九年二月关于印发“矿山企业采矿专业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提高采矿专业施工图设计质量,统一设计标准,根据1987年11月采矿业务建设网采矿专业昆明会议的决定,委托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起草的“矿山企业采矿专业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试行),现已编制完毕,印发给网内各单位试行。
在试行过程中如有新的建议和意见,请函告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采矿室,以便今后作必要的修订。
全国冶金系统设计院采矿业务建设网 一九八九年二月编制单位:冶 金 工 业 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院 长 唐昭武院副总工程师 李鼎权科 技 处 迟贵德采 矿 室 主 任 刘儒臣主 任 工 程 师 罗绍裘 吴寿峥编 写 杨庆铨一九八九年二月编 制 说 明“采矿专业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编制说明如下:1.本“规定”内容包括露天矿、露天矿大爆破,砂矿床水力开采、地下矿和炸药加工厂等五个部分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由于各矿山的条件不同,生产工艺有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对各部分列出的施工图项目和深度要求,可根据各矿山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和增减。
各设计单位专业分工有所不同,其深度要求不受影响。
2.“规定”着重阐明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至于设计步骤、方法和制图标准,请另参见其他有关资料和规定。
3.施工图中所附的各种表格(工程量表、材料表、座标表、断面特征表等)型式和图形符号,均以《矿业工程制图》中的规定为准。
4.“规定”是根据国家和冶金部已经颁发的有关规程、规范编制的,如将来有所变动,则以新的规程、规范(如安全规程、矿业工程制图、矿业工程术语等)为准。
5.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不妥之处难免,请在试行中批评指正。
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一些单位和同志的大力支持,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工程设计技术接口条件内容及深度规定

CNT-004-2012
工程设计技术接口条件 内容及深度规定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2 年 2 月 15 日发布
CNT – 004- 2012
修改码:0
目
次
1 总则 ................................................................................................................................................................... 1 2 矿山地质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1 3 水文地质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3 4 采矿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4 5 矿井建设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16 6 岩土工程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18 7 矿山设备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19 8 矿物加工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36 9 冶金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45 10 工业炉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55 11 收尘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56 12 化验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63 13 化工工艺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65 14 化工机械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75 15 冶金设备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76 16 压力加工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77 17 机修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85 18 建筑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99 19 结构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01 20 城市规划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03 21 总图运输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09 22 道路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15 23 桥梁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16 24 园林景观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16 25 电力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17 26 仪表自动化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22 27 电信专业提交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 ................................................................................................ 1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原则要求一、初步设计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并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
二、编制初步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和上级机关制定的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执行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
三、编制初步设计,一般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设计基础资料: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2.批准的矿区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还包括批准的水文地质勘探报告;3.批准的选矿试验报告;4.三废处理试验报告;5.矿区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地形测绘等重要的设计基础资料;6.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资料和外部协作条件。
四、初步设计是项目决策后根据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所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初步设计中,对业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主要原则方案,如厂址、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法、主要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等,一般不应有较大的变动。
当基础资料及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确定的重大工艺方案有较大变动或初步设计概算大于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10%以上时,须经原审批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管部门的批准。
五、初步设计的内容和深度按国家计委指示“满足项目投资包干、招标承包、材料设备订货、土地征用和施工准备等要求”。
六、初步设计必须按照国家计委要求,注意企业的节能工作。
编制的初步设计书,要在总论或有关专业章节阐明设计中采用节约能源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合理利用能源的有关内容。
七、本《原则规定》各章节的内容,不作为设计文件章节划分的唯一依据。
各设计单位可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作必要的调整和增删。
八、本《原则规定》各章节的内容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的依据,各设计单位可根据各自的习惯进行专业分工。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企业地理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
二、设计计依据1.引述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审批文件规定的设计原则。
2.简述资源条件及设计基础资料(地质报告、工艺流程试验等)条件。
三、外部建设条件外部交通运输、电源、水源、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以及其它对外协作关系等四、总包和分包设计的分工和协作。
五、对改、扩、续建企业,还应说明企业现状、特点、存在主要问题以及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的利用情况。
第二节设计基本原则一、概述设计中所遵循的主要方针、政策。
二、企业专业化协作和装备水平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设计规模、企业组成及方案一、设计规模:概述设计规模;一次建设或分期建设以及发展远景。
二、企业组成。
三、产品方案:列述各主要产品(包括综合利用的主要产品)数量、等级、规格。
第四节厂址概述企业工程布局、厂址方案、用地总数、占用农田数等。
第五节主要设计方案一、引述可行性研究报告采选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以及初步设计检验结果和推荐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概述外部运输、供电、供水、尾矿、机汽修、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和企业总平面布置等主要内容。
三、概述企业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内容。
四、概述企业设计中采用的节约能源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合理利用能源的具体措施。
第六节企业建设综合经济效益列述企业建设总投资、主要工程量、设备总重量、总电容量、三材用量、总定员、建设周期、年总产值、总成本、总盈利、投资偿还年限、净现值、收益率等,说明企业建设的经济效果和投资效果。
第七节问题及建议阐明本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意见。
第二章技术经济第一节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储量、设计储量、规模、产品品种、产量、质量、基建开拓工程量、基建时间、生产年限、采选工艺技术指标、主要设备数量、设备台效、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年需要量、用水量、综合能耗、三废排放量、设备安装容量、最大负荷、用电量、设备重量、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征地迁民数量、外部运输量、基建三材用量、年工作天数、劳动定员、工资、劳动生产率、基建投资、流动资金、销售收入、产品成本、税金、利润、贷款偿还年限、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投资收益率等。
对改、扩建项目,可列出改扩建前后重要指标的对比。
第二节主要设计方案论述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简述所推荐的主要设计方案,包括矿床工业指标、原料基地选择、企业规模、总体布局、厂区厂址、分期建设和改扩建方案、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产品品种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方式等。
同时,根据初步设计的检验结果,对所推荐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生产的安全可靠性予以论述。
第三节劳动定员一、编制企业劳动组织及机构设置。
二、确定工作制度。
三、编制定员表:确定在册职工人数;计算各部门、各类人员分布及比例,确定最大班人数。
四、确定工人及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和福利基金,计算工资总额。
五、计算劳动生产率并进行劳动生产率分析。
六、说明职工培训的目的、培训的方法和培训计划。
第四节资金筹措一、计算总投资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包括基建投资和流动资金。
基建投资根据设计概算确定。
流动资金按企业正常生产及销售计算。
二、确定个项资金来源及其条件1.自筹资金2.银行贷款3.其它形式三、预计投资进度投资进度一般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
在无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下,由项目总设计师会同概算、技术经济及有关专业共同拟订预计的建设进度及投资进度安排并列表说明。
第五节成本一、计算企业正常生产年度成本1.确定原材料、动力、燃料及辅助材料价格;2.确定维简费提取标准、基本折旧率、大修理费率、维修费率;3.确定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基金;4.确定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用;5.确定应摊销的费用;6.计算产品销售费用;7.确定主副产品或联产品生产成本分摊原则;8.必要时计算主要作业、辅助作业车间成本;9.计算主副产品或联产品车间、工厂、销售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必要时,区分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
二、列出产品成本表三、成本分析与比较第六节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一、产品产量和规格。
二、产品销售收入1.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2.计算产品的销售收入。
三、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计算产品的销售税金。
四、利润产品销售利润=产品的销售收入-小时税金-工厂成本-销售费用-技术转让费销售利润包括所得税、调节税、企业留利等。
五、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表;产品销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第七节贷款偿还一、贷款偿还年限1.确定偿还资金来源,包括:销售利润(扣除企业留利);按规定可免交的销售税金;可用于归还借款的维简费和基本折旧基金等。
2.偿还原则,包括:宽限期;偿还时间;计息周期(年或半年);等额或非等额偿还;偿还方式等。
二、贷款偿还能力计算表企业财务平衡表。
第八节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所得的纯收益的累计总额达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所经历的时间(年限)。
项目所得的纯收益一般包括: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税金;流动资金利息;按产量提取的维简费节余额;选厂提取的基本折旧资金等。
列表计算投资回收期。
第九节净现值及投资收益率一、确定项目的经济寿命期(矿山一般可按设计服务年限计)。
二、计算经济寿命期内净资金流量1.资金流入(1)销售收入;(2)固定资产残值;(3)流动资金回收。
2.资金流出(1)基建投资;(2)流动资金;(3)销售成本(减:基本折旧;矿山维简费节余额;流动资金利息);(4)净资金流量3.净资金流量三、净现值及投资收益率1.净现值根据部门基准收益率计算折现系数并计算净现值(在国家尚无统一规定的基准收益率之前,可暂不计算净现值;或参照银行暂定的项目评估所推荐的指标进行试算)。
2.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的项目寿命期内资金流人的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而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投资收益率可按资金流量表所包括的内容进行计算。
3.根据净现值、投资收益率与同类型企业或本部门平均指标对比,说明投资效果。
第十节盈亏平衡点及敏感性分析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深度及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必要时可考虑进一步进行盈亏平衡点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通过分析,指出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节综合经济评价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在下列一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一、从企业产品在本地区本部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构成,说明设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从满足国家计划需要、解决产需平衡所起的作用、说明企业建设的重要性;三、从满足出口创汇或减少进口程度说明企业建设所起的作用;四、从国家、地方、企业三者的收益说明企业建设的必要性;五、从总投资、单位投资、成本、利税率、偿还贷款能力、净现值、收益率等与本部门或类似企业对比,说明设计企业的经济效果;六、从节能、环保的效果说明企业建设的效益;七、从促进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合理布局等说明企业建设的意见。
同时在综合评价中还应说明,为保证予计的投资效果,设计中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或提出进一步提高投资效果的途径。
附表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2.投资来源及支用进度表;3.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表;4.产品成本计算表;5.利润表;6.贷款偿还能力表;7.企业财务平衡表;8.投资回收期计算表;9.资金流量表10.扩大定员明细表。
注:1.技术经济章各节的编排、内容以及附表数量,可根据各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酌情调整。
2.矿山受资源赋存条件及品位变化的影响,一般采矿出矿品位及逐年矿岩总量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因此,对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税金、成本及利润等项指标除按正常年份进行计算外,还应根据需要计算设计服务年限的各项指标。
3.技术经济各附表,可根据具体情况附于有关节之后或附于初步设计书附表中。
第三章地质第一节概述一、矿区地理位置。
二、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系等。
三、矿区勘探史。
四、简述设计所依据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含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等)以及报告提交和审批情况。
第二节矿区及矿床地质一、矿区地质简述矿区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外围矿点情况,矿区面积。
1.地层: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分布及含矿情况。
2.构造:主要构造的性质、规模、特征、对矿体的控制及破坏情况3.岩浆岩,种类、形态、产状、分布及其成矿的关系,对矿体的破坏情况。
4.围岩蚀变,种类、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二、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类型: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及其埋藏条件。
2.矿体特征:矿体赋存情况、矿体数量、主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空间位置和分布情况、矿体纵横变化规律、发展远景。
3.矿石特征: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次生富集规律、氧化程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划分和分布及其储量比例、矿石化学成分、主要元素、伴生有益组分、有害杂质的种类、含量和赋存状态、矿石品位变化规律。
4.矿石加工技术性质,矿石选、冶试验结果,伴生有益组分综合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