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几何计算题

合集下载

历年中考数学(典型)几何中长度的计算综合试题汇总

历年中考数学(典型)几何中长度的计算综合试题汇总

历年中考数学(典型)几何中长度的计算综合试题汇总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两点,将三角形ABC 沿DE 翻折,点C 正好落在线段AB 上的点F 处,使得AF :BF=2:3,若BE=16,则CE的长度为( )A.18B.19C.20D.212如图,△BAC 中,AB=AC=10,tan 2A =,BE ⊥AC 于点E ,D 是线段BE 上一动点,则5CD BD +的最小值( ) A 25 B 45 C 53 D 103如图,已知在△ABC 中,90BAC ∠>,13AB =,BC=10,点D 是BC 中点,点E 在AC 上,将△CDE 沿着 DE 翻折,使得点C 恰好落在BA 的延长线上的点F 处,连接AD ,5=2EDF S △,这AD 的长度为( ) A 52B 22C 734D 4135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 中,∠ABC=120,BC=6,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连接DE ,将△CDE 沿着DE 翻折使得点C 恰好落在点B处,则AE 的长为( )A 372B 152C 37D 675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D ,把△ABD 沿着AD 翻折,得到'AB D △,'B D 与AC 交于点E ,连接'B B 交AD 于点F ,若'=3B D DE ,213AB ,AF=6,'AB E △的面积为12,则点B 到'B D 的距离为( )A 65B 125C 245D 4576如图,在三等腰△ABC 中,AB=AC=2,∠ABC=120,点D 为边BC 的中点,将△ACD 沿着AC 折叠,使得点D 落在了点E 处,则点B 到直线CE 的距离是( )A 1B 3C 2D 3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90A ∠=,120ADC ∠=,连接BD ,把△ABD 沿着BD 翻折,得到'A BD △,连接'A C ,若AB=3,∠ABC=60,则点D 到直线'A C 的距离为( ) A 7 B 9714 C 977 D 18778如图,在△ABC 中,AB=AC=5,BC=8,点D 是BC 上一点,(点D 不与B,C 重合),将△ACD 沿着AD 翻折,点C 的对应点为E ,AE 交BC 于点F ,若DE//AB ,则点B 到线段AD 的距离为( ) A.255 B.3102 C.552 D.71029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 ,再将△CDF 沿着CF折叠,点D 恰好哦落在EF 上的点M 处,若BC=6厘米,则EF 的长为( )里面A.1.5B.3C.23D.410如图四边形ABEC 中,∠BEC 和∠BAC 都是直角,且AB=AC ,现将△BEC 沿BC 翻折,点E 的对应点'E ,BE 与AC 边相交于点D 点,恰好'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CE=1,则BD 的长为( )A 1.5B 2C 2D 3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C BCD ∠=∠=,,3,3AB BC ==,把Rt △ABC沿着AC 翻折得到Rt △AEC ,若23tan CED ∠=,则线段DE 的长度A.63 B.7373 C.32 D.275。

中考复习数学《几何图形中的相关计算》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中考复习数学《几何图形中的相关计算》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几何图形中的相关计算类型一与折叠、最值有关针对演练1.将一张宽为4 cm的长方形纸片(足够长)折叠成如图所示图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是()A. 83 3 cm2 B. 8 cm2 C. 163 3 cm2 D. 16 cm2第1题图第2题图2. 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折痕为BE、BF,则∠EFB的大小为()A. 45°B. 60°C. 65°D. 67.5°3. 小王把一张矩形纸片沿BC折叠,顶点A落在点A′,再过点A′折叠使折痕DE∥BC,若AB=4,AC=3,则△ADE的面积是()A. 24B. 30C. 60D. 90 第3题图4.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D=4 cm,点E,F分别是CD和AB的中点,现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EF上的点G处,折痕为AH,若HG延长线恰好经过点D,则CD的长为()A. 2 cmB. 2 3 cmC. 4 cmD. 4 3 cm 第4题图5.如图,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B′F 的长为( )A. 35B. 45C. 23D. 32第5题图 第6题图6. 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4,BC =2,点M ,E 在AD 上,点F 在边AB 上,并且DM =1,现将△AEF 沿着直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则当PB +PM 的和最小时,ME 的长度为( )A. 13B. 49C. 23D. 597. 如图,△ABC 中,AB =AC ,∠BAC =64°,∠BAC 的平分线与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将∠B 沿EF(E 在BC 上,F 在AB 上)折叠,点B 与点O 恰好重合,则∠OEB 的度数为( )A. 108°B. 120°C. 126°D. 128°第7题图 第8题图8. 如图,已知点D 是等腰直角△ABC 斜边AB 的中点,M 是边BC 上的点,将△DBM 沿DM 折叠,点B 的对称点E 落在直线AC 的左侧,EM 交边AC 于点F ,ED 交边AC 于点G .若△FCM 的周长为16,则斜边AB 的长为( ) A. 4 2 B. 8 2 C. 16 2 D. 32 29. 如图,菱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CDE 沿CE 折叠后,点A 和点D 恰好重合,若菱形ABCD 的面积为43,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 ) A. 8 2 B. 16 2 C. 8 3 D. 16 310.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5,BC =3,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6,点E在边AB上,AE=3,点F 是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沿EF折叠,点B 落在B′处.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的长为________.12. 如图,在完全重合放置的两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将上面的矩形纸片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点D的对应点为G,连接DG,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第12题图类型二与旋转有关1.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于点E,以点B为中心,取旋转角等于∠ABC,把△BAE顺时针旋转,得到△BA′E′,连接DA′.若∠ADC=60°,∠ADA′=50°,则∠DA′E′的大小为( )A. 130°B. 150°C. 160°D. 170°2. 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BC=6.将Rt△ABC绕点B旋转90°至△DBE的位置,连接EC交BD于F,则CF∶FE 的值是( )A. 3∶4B. 3∶5C. 4∶3D. 5∶3第2题图第3题图3. 如图,已知P为正方形ABCD外的一点,PA=1,PB=2,将△ABP 绕点B顺时针旋转90°,使点P旋转至点P′,且AP′=3,则∠BP′C的度数为( )A. 105°B. 112.5°C. 120°D. 135°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AD=10.连接BD,∠DBC的角平分线BE交DC于点E.现把△BCE绕点B逆时针旋转,记旋转后的△BCE为△BC′E′.当射线BE′和射线BC′都与线段AD相交时,设交点分别为F,G.若△BFD为等腰三角形,则线段DG长为_____.第4题图类型三与动点、最值有关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3 B. 2 3 C. 2 6 D. 6第1题图 第3题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点B(32,32),动点C 在x 轴上,若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为( )A. 2B. 3C. 4D. 53. 如图,△ABC 中,CA =CB ,AB =6,CD =4,E 是高线CD 的中点,CE 为⊙C 的半径.G 是⊙C 上一动点,P 是AG 的中点,则DP 的最大值为( )A. 72B. 352C. 2 3D. 4124. 如图,矩形ABCD 中,AD =2AB ,E 、F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且线段EF 过矩形对角线AC 的中点,PF∥AC ,则EF ∶BF 的最小值是( ) 第4题图A. 255B. 25C. 2525D. 125. 如图四边形ABCD ,AD ∥BC ,AB ⊥BC ,AD =1,AB =2,BC =3,P为AB边上的一动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则对角线PQ的长的最小值是()A. 3B. 4C. 5D.6第5题图第6题图6. 如图:已知P是线段AB上的动点(P不与A,B重合),AB=4,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接EF、PG,设EF的中点为G,当动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设PG=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 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2AB=4,E是AD边的中点,点P是CD边上一动点,则△OEP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第7题图【答案】类型一 与折叠、最值有关1. B 【解析】如解图,当AC ⊥AB 时,三角形面积最小,∵∠BAC =90°,∠ACB =45°,∴AB =AC=4 cm ,∴S △ABC =12×4×4=8 cm 2. 第1题解图2. D 【解析】∵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B 、CB 均落在对角线BD 上,折痕为BE 、BF ,∴∠ABE =∠DBE =∠DBF =∠FBC ,BD 垂直平分EF ,∴∠EBF =12∠ABC =45°,BE =BF ,∴∠BFE =∠BEF =12(180°-45°)=67.5°.3. A 【解析】连接AA′,交BC 于点O ,如解图,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O =12AA′,∵DE ∥BC ,∴△ABC ∽△ADE ,AC ∶AE =AO ∶AA′=1∶2,∴S △ABC :S △ADE =(AC AE )2=14,∵AB =4,AC =3,∴S △ABC =12AB·AC =12×4×3=6,∴S △ADE=4S △ABC =24.4. B 【解析】∵点E ,F 分别是CD 和AB 的中点,∴EF ⊥AB ,∴EF ∥BC ,∴EG 是△DCH 的中位线,∴DG =HG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GH =∠ABH =90°,∴∠AGH =∠AGD =90°,在△AGH和△AGD 中,⎩⎪⎨⎪⎧HG =DG ∠AGH =∠AGD AG =AG,∴△AGH ≌△AGD(SAS),∴AH =AD ,∠HAG =∠DAG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AH =∠HAG ,∴∠BAH =∠HAG =∠DAG =13∠BAD =30°,在Rt △ABH 中,AH=AD =4 cm ,∠BAH =30°,∴AB =AH·cos ∠BAH =2 3 cm ,∴CD =AB =2 3 cm.5. B 【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 =AC =3,B′C =BC =4,∠ACE =∠DCE ,∠BCF =∠B′CF ,CE ⊥AB ,∴B′D =4-3=1,∠DCE +∠B′CF =∠ACE +∠BCF ,∵∠ACB =90°,∴∠ECF =45°,∴△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CE ,∠EFC =45°,∴∠BFC =∠B′FC=135°,∴∠B′FD =∠B′FC -∠EFC =135°-45°=90°,∵S △ABC =12AC·BC =12AB·CE ,∴AC·BC =AB·CE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5,∴CE =125,∴EF =125,ED =AE =AC 2-CE 2=95,∴DF =EF -ED =35,∴B′F =B′D 2-DF 2=45.6. B 【解析】延长AD 到M′,使得DM′=DM =1,连接PM′,如解图.当PB +PM 的和最小时,M′、P 、B 三点共线.∵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4,BC =2,∴DC =AB =4,AD =BC =2,AD ∥BC ,∴△DPM′∽△CPB ,∴DP CP =DM′CB =12,∴DP =12CP ,∴DP =13DC =43,设AE =x ,则PE =x ,DE =2-x ,在Rt △PDE 中,∵DE 2+DP 2=PE 2,∴(2-x)2+(43)2=x 2,解得x =139,∴ME =AE -AM =139-1=49.7.D 【解析】如解图,连接OB 、OC ,∵∠BAC =64°,AO 为∠BAC 的平分线,∴∠CAO =12∠BAC =12×64°=32°,又∵AB =AC ,∴∠ABC =12(180°-∠BAC)=12(180°-64°)=58°,∵DO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OA =OC ,∴∠CAO =∠ACO =32°,∴∠OCE =∠ACB -∠ACO =58°-32°=26°,在△AOB 和△AOC 中,⎩⎪⎨⎪⎧AB =AC ∠BAO =∠CAO AO =AO,∴△AOB ≌△AOC(SAS),∴OB =OC ,∴∠OCB =∠OBC =26°,∵将∠B 沿EF(E 在BC 上,F 在AC 上)折叠,点B 与点O 恰好重合,∴OE =BE ,∴∠BOE =∠OBE =26°,∴∠OEB =180°-∠BOE -∠OBE =128°.8. C 【解析】如解图,连接CD 、DF 、CE.∵点D 为AB 的中点,∠ACB =90°,∴CD =12AB ,BD =12AB,∴CD =BD.∵△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45°,∵CD =DB ,∴∠DCB =45°.∴∠ACD =4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EM =∠DBM =45°,BD =DE ,∴CD =ED ,∴∠DCE =∠DEC.∴∠DEF +∠FEC =∠DCF +∠FCE ,∴∠FEC =∠FCE.∴EF =FC.△FCM 的周长=FC +FM +CM =FE +FM +CM =EM +CM =MB +CM =CB ,∴BC =16.在Rt △AC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C 2+BC 2=162+162=16 2.9. A 【解析】∵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CD ,又∵CD =AC ,∴AD =CD =AC ,即△ADC 是等边三角形,∴∠D =60°,∴CE =CD·sin60°=32CD ,∵菱形ABCD 的面积=AD·CE =32CD 2=43,∴CD =22,∴菱形ABCD 的周长为22×4=8 2.10. 1【解析】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 =AB 2-BC 2=52-32=4,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C =CB′=3,∵CB′长度固定不变,∴当AB′+CB′有最小值时,AB′的长度有最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 、B′、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AB′=AC -B′C =4-3=1.11. 16或45 【解析】根据题意,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需分三种情况讨论:(1)当DB′=DC 时,则DB′=16(易知点F 在BC 上且不与点C 、B 重合);(2)当CB′=CD 时,∵EB =EB′,FB =FB′,∴点E 、F 在BB′的垂直平分线上,∴EF 垂直平分BB′,由折叠的性质可知点F 与点C 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3)如解图,当CB′=DB′时,作B′G ⊥AB 于点G ,交CD于点H.∵AB ∥CD ,∴B′H ⊥CD ,∵CB′=DB′,∴DH =12CD =8,∴AG =DH =8,∴GE =AG -AE =5,∴B′E =BE =BG+EG =13,在Rt △B′EG 中,由勾股定理得B′G =B′E 2-GE 2=132-52=12,∴B′H =GH -B′G =4,在Rt △B′DH 中,由勾股定理得DB′=DH 2+B′H 2=45,综上所述,DB′=16或4 5.12. 185【解析】由题意知,AF =FC ,AB =CD =AG=4,BC =AD =8,在Rt △ABF 中,由勾股定理知AB 2+BF 2=AF 2,即42+(8-AF)2=AF 2,解得AF =5,∵∠BAF +∠FAE =∠FAE +∠EAG =90°,∴∠BAF =∠EAG ,又∵∠B =∠AGE =90°,AB =AG ,∴△ABF ≌△AGE(ASA),∴AE =AF =5,∴ED =AD -AE =8-5=3,∵S △GAE =12AG·GE =12AE·AE 边上的高,∴AE 边上的高=125,∴S △GED =12ED·AE 边上的高=12×3×125=185. 类型二 与旋转有关1. C 【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 =∠ADC =60°,AD ∥BC ,∴∠ADA′=∠CA′D ,∴∠ADA′+∠DA′B =180°,∴∠DA′B =180°- ∠ADA′=180°-50°=130°,∵AE ⊥BC ,∴∠EAB =90°-∠ABC =90°-60°=30°,由旋转可知∠BA′E′=∠EAB =30°,∴∠DA′E′=∠DA′B +∠BA′E′=130°+30°=160°,故选C.2. A 【解析】∵∠ACB =90°,AB =10,BC =6,∴AC =AB 2-BC 2=8,∵Rt △ABC 绕点B 旋转90°至△DBE 的位置,∴BC =BE =6,AC =DE =8,∠CBE =90°,∠BED =∠ACB =90°,∴△B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E =∠BEC =45°,∴∠DEF =90°-∠BEF =45°,而∠BFC =∠EFD ,∴△BFC ∽△DFE ,∴CF FE =BC DE =68=34.3. D 【解析】连接PP′,如解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C =90°,BA =BC ,∴△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P′,∴BP=BP′,∠BPA =∠BP′C ,∠PBP′=90°,∴△P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PP′=45°,PP′=2PB =22,在△APP′中,∵PA =1,PP′=22,AP′=3,∴PA 2+PP′2=AP′2,∴△APP′为直角三角形,∠APP′=90°,∴∠BPA =∠BPP′+∠APP′=45°+90°=135°,∴∠BP′C =135°. 4. 9817 【解析】矩形ABCD 中,AB =46,AD =10,∴BD =(46)2+102=14.∵△DFB 为等腰三角形,∴∠FDB =∠FBD ,∴FD =FB.设FD =x ,则AF =10-x ,BF =x ,在Rt △ABF 中,(46)2+(10-x)2=x 2,解得x =9.8,∴DF =BF =9.8.∵AD ∥BC ,∴∠FDB =∠DBC ,∵∠FBD =∠FDB ,∴∠FBD =∠DBC.由题意知BE 平分∠DBC ,∠FBG =∠EBC ,∴∠FBG =∠DBG .如解图,过点D 作DH ∥BF 交BG 的延长线于H 点,则∠H =∠FBG ,∴∠H =∠HBD ,∴BD =DH =14.∵BF ∥DH ,∴FG DG =BF DH ,∴FG +DG DG =BF +DH DH ,即FD DG =9.8+1414,∴9.8DG=9.8+1414,∴DG =9817.类型三 与动点、最值有关1. B 【解析】由题意可知,点D 与点B 关于AC 对称,设BE 与AC 交于点P′,连接P′D ,如解图,则此时P′D+P′E 取得最小值,即P′D +P′E =BE ,而BE 与AB 相等,再由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可得正方形边长为2 3.2. B 【解析】分三种情况:(1)AB =AC ;(2)BC=BA ;(3)CA =CB.画出图形,即可得到答案.∵点A(2,2),点B(32,32),∴AB =4,如解图,以点A 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时,符合条件的动点C 有两个,C 1(2-14,0),C 2(2+14,0);以点B 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时,由于B 到x 轴的距离为32>4,此时不存在x 轴上的点使得BC =BA ;以点C 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时,C 点为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的交点,此时只有唯一一个点(42,0)符合条件.由上可知,共有三个点符合条件,即解图中的C 1,C 2,C 3点.3. A 【解析】连接BG ,如解图,∵CA =CB ,CD ⊥AB ,AB =6,∴AD =BD =12AB =3.又∵CD =4,∴BC =5.∵E 是高线CD 的中点,∴CE =12CD =2,∴CG =CE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BG≤CG +CB =2+5=7.当B 、C 、G 三点共线时,BG 取最大值为7.∵P 是AG 的中点,D 是AB 的中点,∴DP =12BG ,∴DP 的最大值为72.4. A 【解析】如解图,过点O 作OH ⊥BC 于点H ,设AB =x ,BF =y ,∵AD =2AB ,∴AD =2x ,∵线段EF 过矩形对角线AC 的中点,∴H 是BC 的中点,∴FH=x -y ,OH =12x ,由勾股定理得,OF =(x -y )2+(12x )2,由矩形的对称性得,EF =2(x -y )2+(12x )2,设EF ∶BF =m ,则m 2=4(x -y )2+x 2y 2,整理得,(m 2-4)y 2+8xy -5x 2=0,∵y 有正解,∴Δ=(8x)2-4(m 2-4)×(-5x 2)≥0,解得m 2≥45,∴m≥255,∴m 的最小值是255,即EF ∶BF的最小值是255.5. B 【解析】在平行四边形PCQD 中,设对角线PQ与DC 相交于点O ,则O 是DC 的中点,如解图,过点Q 作QH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AD ∥BC ,∴∠ADC =∠DCH ,即∠ADP +∠PDC =∠DCQ +∠QCH ,∵PD ∥CQ ,∴∠PDC=∠DCQ ,∴∠ADP =∠QCH ,又∵PD =CQ ,在Rt △ADP 和Rt △HCQ 中,⎩⎪⎨⎪⎧∠ADP =∠QCH ∠A =∠QHCPD =CQ ,∴Rt △ADP ≌Rt △HCQ(AAS),∴AD =HC ,∵AD =1,BC =3,∴BH =4,∴当PQ ⊥AB 时,PQ 的长最小,即为4. 6. 3≤m <2 【解析】如解图,分别延长AE 、BF 交于点H ,∵∠A =∠FPB =60°,∴AH ∥PF ,∵∠B =∠EPA =60°,∴BH ∥PE ,∴四边形EPFH 为平行四边形,∴EF 与HP 互相平分.∵G 为EF 的中点,∴G 正好为PH 的中点,即在P 的运动过程中,G 始终为PH 的中点,∴G 的行动轨迹为△HAB 的中位线MN ,∴MN ∥AB ,PG <AM ,∵当P 在AB 中点时,PH ⊥AB ,∴当P 在AB 中点时,PG 的值最小,∵△AEP 和△PFB 是等边三角形,∴∠A =∠B =60°,∴△AHB 是等边三角形,∴AH =AB =4,∴当P 在AB 中点时,PH =23,∴PG =3,∴PG 的最小值是3,∴3≤m <2.7. 1+13 【解析】∵2AB =4,∴AB =2,∵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C =90°,CD =AB =2, AO =CO,在Rt △ACD 中,AC =4,CD =2,根据勾股定理,得AD =42-22=23,∵点E 是AD 的中点,∴AE =DE =3,又∵AO =CO ,∴OE是△ACD 的中位线,∴OE =12CD =1,OE ∥CD ,∴∠OED =90°,∵△OPE 的周长=OE +OP +EP =1+OP +EP ,∴求△OPE 的周长的最小值就是求OP +EP 的最小值.如解图,延长ED 至E′,使DE′=DE,连接OE′,交CD于点P′,此时OP′+EP′=OP′+E′P′=OE′,即OE′为OP+EP的最小值,在Rt△OEE′中,OE=1,EE′=2ED=23,根据勾股定理,得OE′=12+(23)2=13,即OP+EP的最小值为13,∴△OEP的周长的最小值为1+13.。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单选、填空、解答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平面图形的折叠、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故A不符合题意;B.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故B不符合题意;C.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故C符合题意;D.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属于基础题,要充分展开想象,注意培养自己的立体感.2.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则∠1补角的度数为()A.45︒B.135︒C.75︒D.165︒【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得出∠1=15°,再求∠1补角即可.∠=︒-︒=︒【详解】由图形可得1453015∠∠1补角的度数为1801516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三角板求度数和补角的定义,熟记各个三角板的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3.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0°的角,这个角是()A .100°B .10°C .110°D .170° 【答案】B 【分析】根据放大镜看一个角只会改变边的长度,不会改变角本身的度数即可求解.【详解】解:用放大镜看一个角,不会改变角本身的度数,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大小比较,放大镜看到的角不会改变角本身的度数. 4.如果点C 在线段AB 所在直线上,则下列各式中AC AB =,AC CB =,2AB AC =,AC CB AB +=,能说明C 是线段AB 中点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A【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能判断AC=CB 的条件都能说明C 是线段AB 中点.【详解】根据分析得:若AC=AB ,则不能判断C 是线段AB 中点;若AC=CB ,则可判断C 是线段AB 中点;若AB=2AC ,则不能判断C 是线段AB 中点;若AC+CB=AB ,则不能判断C 是线段AB 中点;综上可得共有1个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5.如图,已知BD CF =,B F ∠=∠,//AC DE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FD BC =B .EF CB =C .//EF ABD .AE ∠=∠【答案】B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线段的和差进行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C DE∠ACB EDF ∠=∠∠BD CF =∠BD CD CF CD +=+∠BC DF =∠在ABC 和EFD △中B F BC FDACB EDF ∠=∠⎧⎪=⎨⎪∠=∠⎩∠()ABC EFD ASA ≌∠A E ∠=∠故说法D 正确;∠B F ∠=∠∠//EF AB故说法C 正确;∠BD CF =∠BD CD CF CD +=+∠BC DF =故说A 正确,说法B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线段的和差,熟悉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OC 平分AOD ∠,30DOC AOB ∠-∠=︒,有下列结论:∠30BOC ∠=︒;∠BOC ∠的度数无法确定;∠若20AOB ∠=︒,则100AOD ∠=︒;∠若60AOB ∠=︒,则A ,O ,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DOC AOC ∠=∠,根据30DOC AOB ∠-∠=︒,即可求出30BOC ∠=︒,判断出∠正确,∠错误;根据30BOC ∠=︒,20AOB ∠=︒,求出50AOC AOB BOC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100AOD ∠=︒,即可判断∠正确;求出180AOD ∠=︒,即可判断∠正确.【详解】解:∠OC 平分AOD ∠,∠DOC AOC ∠=∠,∠30DOC AOB AOC AOB BOC ∠-∠=∠-∠=∠=︒,故∠正确,∠错误.由∠知,30BOC ∠=︒,∠50AOC AOB BOC ∠=∠+∠=︒,∠2100AOD AOC ∠=∠=︒,故∠正确.∠30BOC ∠=︒,60AOB ∠=︒,∠90AOC BOC AOB ∠=∠+∠=︒,∠2180AOD AOC ∠=∠=︒,∠A 、O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故∠正确.综上,正确的为∠∠∠,共3个,故C 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几何图形中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已知条件,求出30BOC ∠=︒.7.如图,120AOB ∠=︒,13AOC BOC ∠=∠,OM 平分BOC ∠,则AOM ∠的度数为( )A .45︒B .65︒C .75︒D .8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OC和∠COM的大小.8.如图,这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的表面上,与汉字“爱”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A.西B.电C.附D.中【答案】C【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我”与“电”是相对面,“爱”与“附”是相对面,“西”与“中”是相对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9.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3cm,BC=2cm,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1cmB.5cmC.1cm或5cmD.无法确定【答案】C【详解】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C点分两种情况,∠C点在线段AB延长线上,如图1,AC=AB+BC=3+2=5cm;∠C点在线段AB上,如图2,AC=AB-BC=3-2=1cm.综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cm或5cm.故选C.【点睛】由题意可知,点C分两种情况,画出线段图,结合已知数据即可求出结论.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找准线段间的关系.10.如图,AD平分∠BAC,点E在AB上,EF∥AC交AD于点G,若∠DGF=40°,则∠BEF的度数为()A.20°B.40°C.50°D.80°【答案】D【分析】由EF∥AC,∠DGF=40°,得出∠DAC=∠DGF=40°,∠BEF=∠BAC,又AD 平分∠BAC,则∠BEF=∠BAC=2∠DAC=80°.【详解】解:∠EF∥AC,∠DGF=40°,∠∠DAC=∠DGF=40°,∠BEF=∠BAC,∠AD平分∠BAC,∠∠BEF=∠BAC=2∠DAC=8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若钟表分针走30分钟,则钟表的时针转()A.5︒B.15︒C.30︒D.120︒【答案】B【分析】根据“整个钟面12小时,时针每小时转30︒”即可得..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与不一定...相等的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A 选项由图形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B 选项由两角互余即可的判断;C 选项由对顶角相等即可判断;D 选项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判断.【详解】A 选项中,90,45αβα∠+∠=︒∠=︒,45βα∴∠=∠=︒,故不符合题意;B 选项中,90αβ∠+∠=︒,则α∠与∠β不一定相等,故符合题意;C 选项中,,αβ∠∠是对顶角,αβ∴∠=∠,故不符合题意;D 选项如图,190,190αβ∠+∠=︒∠+∠=︒,αβ∴∠=∠,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余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如下图的正方体,选项中哪一个图形是它的展开图( )A .B .C .D .【答案】A【分析】根据正方体相邻面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解:A 、展开图中,其三个相邻面上的线段位置,符合题意,B 、展开图中,其中有两个有线段的两个面相对,不符合题意;C 、展开图中,其中有两个面上的线段平行,不符合题意;D 、展开图中,其中有两个有线段的两个面相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弄清正方体展开图中哪些面相邻,哪些面相对是解答的关键.14.把立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涂上六种不同的颜色,并画出朵数不等的花,各面上的颜色与花朵的朵数情况列表如下:现将上述大小相同,颜色、花朵分布完全样的四个立方体拼成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如图所示,那么长方体的下底面共有花朵数是( )A .11B .13C .15D .17 【答案】D【分析】由图中显示的规律,可分别求出,右边正方体的下边为白色,左边为绿色,后面为紫色,按此规律,可依次得出右二的立方体的下侧为绿色,右三的为黄色,左一的为紫色,即可求出下底面的花朵数.【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右一的立方体的下侧为白色,右二的立方体的下侧为绿色,右三的为黄色,左一的为紫色,那么长方体的下底面共有花数4+6+2+5=17朵.故长方体的下底面共有17朵花.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BCD ∠=∠=︒,BC DC =,CE AD ⊥,垂足为E ,若3AE CE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9B .12C .272D .无法求出 【答案】A 【分析】过点C 作CF 垂直AB 的延长线于点F ,先证明四边形AFCE 是矩形,再证明FCB ECD △≌△,进而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转化为矩形AFCE 的面积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F 垂直AB 的延长线于点F ,∠90A BCD ∠=∠=︒, CE AD ⊥,CF AF ⊥,∠四边形AFCE 是矩形,90==︒CED F ∠∠,∠90FCE FCB BCE ∠=∠+∠=︒,3CF AE CE === ,∠90BCD BCE DCE ∠=∠+∠=︒,∠FCB ECD ∠=∠,在FCB 和ECD 中,CED F FCB ECD BC DC ∠=∠⎧⎪∠=∠⎨⎪=⎩,∠FCB ECD △≌△,∠==339ABCD AFCE AE CE S S ⋅=⨯=四边形矩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垂直定义以及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 中,以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再分别以D 、E 为圆心,相同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DB、EC 于点F 、G ,连接EF 、DG ,交于点H ,连接AH 并延长交BC 于点I ,则线段AI 是( )A .ABC 的高B .ABC 的中线 C .ABC 的角平分线D .以上都不对【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SAS 可证AFE AGD △≌△,即可得EG DF =,再利用AAS 可证EHG DHF ≌△△,即可得EH DH =,用SSS 可证明AHE AHD △≌△,即可得EAH DAH ∠=∠,即可得.【详解】解:由作图可知,AE AD =,EG DF =,∠AE EG AD DF +=+,即AG AF =,在AFE △和AGD △中,AE AD EAF DAG AF AG =⎧⎪∠=∠⎨⎪=⎩,∠AFE AGD △≌△(SAS ),∠AFE AGD ∠=∠,在EHG 和DHF △中,EHG DHF EGH DFH EG DF ∠=∠⎧⎪∠=∠⎨⎪=⎩,∠EHG DHF ≌△△(AAS ),∠EH DH =在AHE 和AHD 中,AE AD AH AH EH DH =⎧⎪=⎨⎪=⎩,∠AHE AHD △≌△(SSS ),∠EAH DAH ∠=∠,∠AI 是ABC 的角平分线.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7.如图:∠AOB :∠BOC :∠COD =2:3:4,射线OM 、ON ,分别平分∠AOB 与∠COD ,又∠MON =84°,则∠AOB 为( )A .28°B .30°C .32°D .38°【答案】A 【分析】首先设∠AOB =2x °,则∠BOC =3x °,∠COD =4x °,然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解:设∠AOB =2x °,则∠BOC =3x °,∠COD =4x °,∠射线OM 、ON 分别平分∠AOB 与∠COD ,18.如图,在ABCD 中,DAB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E ,6AB =,4BC =,则EC的长为( )A .2B .2.5C .3D .3.5【答案】A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AE 为角平分线可知:BC=AD=DE=4,又有CD=AB=6,可求EC 的长.【详解】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CD=AB=6,AD=BC=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CD∠AB ,∠∠AED=∠BAE ,又∠DAE=∠BAE ,∠∠DAE=∠AED .∠ED=AD=4,∠EC=CD-ED=6-4=2.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中,当出现角平分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19.如图,直线EO∠CD ,垂足为点O ,AB 平分∠EOD ,则∠BOD 的度数为( )A.120°B.130°C.135°D.140°【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直线EO∠CD,可知∠EOD=90°,根据AB平分∠EOD,可知∠AOD=45°,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求出∠∠BOD=180°-45°=135°考点: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邻补角定义.二、填空题20.已知:∠AOC=146°,OD为∠AOC的平分线,∠AOB=90°,∠BOD的度数_____.21.2022年10月16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你判断,正方体上与“荣”字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__.【答案】祖【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面总是隔着一个面的特征解题即可.【详解】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面总是隔着一个面的特征可得荣字相对的面上的汉字为“祖”,故答案为: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得出结论是解题关键.22.用一个平面截圆锥,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及类似拱形形状.如图:【答案】圆等腰三角形【解析】略23.如图,要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成一个纸袋,两条折痕的夹角为80°(即∠POQ=80°),就可以做成一个纸袋,那么粘胶水部分所构成的这个角∠A'OB'=_____.【答案】20°【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得出∠POA=∠POA′,∠QOB=∠QOB′,根据∠AOB为平角,∠POA+∠QOB=180°-∠POQ=100°,再利用∠A′OB′=∠POA′+∠QOB′-∠POQ=20°即可.【详解】解:∠OP为折痕,OQ为折痕,∠∠POA=∠POA′,∠QOB=∠QOB′,∠∠AOB为平角∠∠POA+∠QOB=180°-∠POQ=100°,∠∠A′OB′=∠POA′+∠QOB′-∠POQ=∠POA+∠QOB-∠POQ=100°-80°=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折叠性质,平角,角的和差,掌握折叠性质,平角,角的和差是解题关键.24.下午三点半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75︒##75度【分析】先求出时钟上,每一个大格的度数为30︒,再根据下午三点半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为2.5个大格即可得.︒÷=︒,【详解】解:时钟上,共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的度数为3601230因为下午三点半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为2.5个大格,⨯︒=︒,所以下午三点半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的大小为2.530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熟练掌握时钟上,每一个大格的度数为30︒是解题关键.25.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2=,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BC ACMN BC等于_________.那么:26.已知∠a=50°18′,则∠a的余角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3942【分析】互余的概念:和为90度的两个角互为余角.用90°减去一个角的余角就等于这个角的度数.【详解】根据余角的定义,知∠A的余角是90°﹣50°18'=39°42'.故答案为39,42.【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角度的计算,关键是记住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度.27.在一个圆形时钟的表面,OA 表示秒针,OB 表示分针(O 为两针的旋转中心)若现在时间恰好是12点整,则经过__________秒钟后,∠OAB 的面积第一次达到最大. 【答案】151559##900592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COB ∠为100︒,则AOE ∠=___________度识是解题的关键.29.小王从家出发向南偏东30°的方向走了100米到达小军家,此时小王家在小军家的_________方向. 【答案】北偏西30︒【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作出示意图,根据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知∠BAC =30°,则在∠ABC 中,∠BAC +∠ACB =90°,∠∠ACB =60°.又∠∠ACB +∠ACD =90°,∠∠ACD =30°,即小王家在小军家北偏西30°方向.故答案是:北偏西30°.【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理解定义作出示意图是关键.30.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周长为12,5BC =,在边AC 、AB 上有两个动点P 、Q ,它们同时从点A 分别向点C 、B 运动,速度分别为m 和n ,运动时间t 后,PC CB BQ ++=__________.【答案】()12m n t -+【分析】根据PC AC AP BQ AB AQ =-=-,,可得PC BQ AC AB AP AQ +=+--,进一步得到PC CB BQ ++,依此即可求解.【详解】解:PC AC AP BQ AB AQ =-=-,,()1257PC BQ AC AB AP AQ mt nt m n t ∴+=+--=---=-+,()()7512PC CB BQ m n t m n t ∴++=-++=-+.故答案为:()12m n t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线段的和差关系,整式的加减运算,关键是得到PC BQ +的表达式.31.已知∠α=60°,则∠α的补角等于_______. 【答案】120°【分析】利用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之和为180°,解题即可【详解】因为∠α=60°,所以∠α的补角是180°-60°=120°故填120°32.将三角尺按右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90EGF ∠=︒,30FEG ∠=︒,1130∠=︒,则BFG ∠的度数为___________.【答案】110°【分析】由长方形AD 与BC 平行,求出∠EFB ,由直角三角形求∠EFG ,再求两角的和即可.【详解】∠AD ∠BC ,∠∠1+∠EFB =180゜∠∠1=130゜∠∠EFB =180゜-130゜=50゜,∠∠EGF =90°,∠FEG =30°,∠∠EFG =180°-∠EGF -∠FEG =60°∠∠BFG =∠EFB +∠EFG =50°+60゜=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考查角的度数问题,关键抓住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两锐角互余.33.若船A 在灯塔B 的北偏东30°方向上,则灯塔B 在船A 的_________方向上.【答案】南偏西30°【分析】本题画出A 、B 的位置,即分别以A 、B 为为原点,分别画出A 、B 的正北、正南、正西、正东方向,标出A 与B 的关系即可求解.【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B 在A 的南偏西30°.故答案为南偏西30°.【点睛】本题考查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注意这类题中“北偏东30°”的含义,是从正北方向开始,向东方向偏,偏角为30°.34.18°33′25″×3=_________.【答案】55°40′15″【分析】将度分秒分别乘以3后进位化简即可.【详解】1833253549975'''︒'"⨯==55°40′15″,故答案为:55°40′15″.【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计算,根据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计算后每个单位满60向前一单位进一.3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90CAB DAE ∠=∠=︒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13∠=∠;∠如果230∠=︒,则有//AC DE ;∠如果230∠=︒,则有//BC AD ;∠如果230∠=︒,必有4C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答案】∠∠∠【分析】根据两种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对各个结论逐一验证,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AB=∠EAD=90°,∠∠1=∠CAB-∠2,∠3=∠EAD-∠2,∠∠1=∠3.∠∠正确.∠∠∠2=30°,∠∠1=90°-30°=60°,∠∠E=60°,∠∠1=∠E,∠AC∠DE.∠∠正确.∠∠∠2=30°,∠∠3=90°-30°=60°,∠∠B=45°,∠BC不平行于A D.∠∠错误.∠由∠得AC∠DE.∠∠4=∠C.∠∠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余角和补角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要明确两种三角板各角的度数.36.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如果∠AOB=130°,∠BOD=24°48',那么∠COD=_____.【答案】40.2°【分析】由角平分线定义,求出∠BO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OC是∠AOB的平分线,∠AOB=130°,37.如图,,AC BD 在AB 的同侧,2,8,8AC BD AB ===,点M 为AB 的中点,若120CMD ∠=,则CD 的最大值是_____.【答案】14 【分析】如图,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 ′,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 ′,证明△A ′MB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点A 关于CM 的对称点'A ,点B 关于DM 的对称点B'. 120CMD ∠=,60AMC DMB ∴∠+∠=,∴''60CMA DMB ∠+∠=,''60A MB ∴∠=,''MA MB =,''A MB ∴∆为等边三角形''''14CD CA A B B D CA AM BD ≤++=++=,CD ∴的最大值为14,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3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的角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且240D C ∠+∠=°,则P ∠=______.【答案】30︒##30度39.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60ABC ∠=︒,将BCD △沿直线BD 平移得到B C D ''',连接AC '、AD ',则AC A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ABC∠=由对称性可得:三、解答题∠,40.按要求补全图形并证明.如图,150∠=︒,OC垂直OB,OD平分AOCAOB∠.OE平分BOC(1)利用三角板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DOE∠的度数75【分析】(190,根据150,得出60,根据∠∠,即可得出EOC BOC30AOC=,4575.)解:补全图形,如图所示:90,150,60,AOC ,30AOC ∠, 45, 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41.已知,,,AE GF BC GF EF DC EF AB ∥∥∥∥,猜想A ∠与C ∠的关系如何?并说明理由.解:因为,AE GF BC GF ∥∥(已知)所以AE BC ∥(______)所以______180(______)A ∠+=︒;同理,______180C ∠+=︒;所以______(______).【答案】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 =∠C ;同角的补角相等或等式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同角的补角相等求解即可.【详解】解:因为AE GF ∥,BC GF ∥(已知)所以AE B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理,∠C+∠B=180°;∠∠A=∠C(同角的补角相等或等式的性质).故答案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 =∠C;同角的补角相等或等式的性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同角的补角相等,熟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42.如图,点B在线段AC上,点E在线段DF上,EC,AF,DB∠EC,下面写出了说明“∠C=∠D”的过程.说明:∠∠A=∠F(已知),∠DF∠.根据:∠∠DEC+∠C=180°.根据:∠DB∠EC(已知),∠∠DEC+∠=180°.根据:∠∠C=∠D.根据:.【答案】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说明:∠∠A=∠F(已知),∠DF∥A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EC+∠C=180°.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B∥EC(已知),∠∠DEC+∠D=180°.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D.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故答案为: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同角的补角相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43.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BOC=α.(1)若α=40°,OD平分∠AOC,∠DOE=90°,如图(a)所示,求∠AOE的度数;(2)若∠AOD=13∠AOC,∠DOE=60°,如图(b)所示,请用α表示∠AOE的度数;(3)若∠AOD=1n∠AOC,∠DOE=180n︒(n≥2,且n为正整数),如图(c)所示,请用α和n表示∠AO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44.如图,在△ABC中,AB∠BC,BE∠AC于E,AF平分∠BAC交BE于点F,DF∠BC.(1)试说明:BF=DF;(2)延长AF交BC于点G,试说明:BG=DF.【答案】(1)说明见解析;(2)说明见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FE=FH,由“ASA”可证∠DEF∠∠BHF,可得BF=DF;(2)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FE=∠AGB=∠BFG,可得BF=BG=DF.【详解】解:(1)如图,延长DF交AB于H,延长AF交BC于G,∠AB∠BC,DF∠BC,∠DH∠AB,∠AF平分∠BAC,BE∠AC,DH∠AB,∠FE=FH,又∠∠DFE=∠BFH,∠DEF=∠BHF=90°,∠∠DEF∠∠BHF(ASA),∠BF=DF;(2)∠AF平分∠BAC,∠∠EAF=∠BAG,∠∠EAF+∠AFE=90°,∠BAG+∠AGB=90°,∠∠AFE=∠AGB,∠∠BFG=∠AGB,∠BF=BG,∠BG=DF.【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45.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 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CBE的度数;(2)过点D作DF∥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3)若把直线FD绕点F旋转,直线DF和直线BE相交于点M,当DF和三角形ABC的一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FME的度数.【答案】(1)65°(2)25°(3)65°或115°.【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BD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即可求得∠CBE的度数;(2)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EB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F的度数;(3)根据题意分别画出图形,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1)解:∠Rt∠ABC中,∠ACB=90°,∠A=40°,∠∠CBD=∠ACB+∠A=130°,∠BE是∠CBD的角平分线,46.已知a=﹣(﹣2)2×3,b=|﹣9|+7,c=1115 53⎛⎫-⨯⎪⎝⎭.(1)求3[a﹣(b+c)]﹣2[b﹣(a﹣2c)]的值.(2)若A=2212119272⎛⎫⎛⎫⎛⎫-÷-+-⎪ ⎪ ⎪⎝⎭⎝⎭⎝⎭×(1﹣3)2,B=|a|﹣b+c,试比较A和B的大小.(3)如图,已知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B是线段DC上的一点,且CB:BD=2:3,若AB=ab12ccm,求BC的长.∠BC =2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与线段的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7.如图1,已知直线EF 与直线AB 交于点E ,直线EF 与直线CD 交于点F ,EM 平分AEF ∠交直线CD 于点M ,且FEM FME ∠=∠,点G 是射线MD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M F 、重合),EH 平分FEG ∠交直线CD 于点H ,过点H 作HN EM ∥交直线AB 于点N ,设EHN a ∠=,EGF β∠=.(1)求证:AB CD ∥;(2)当点G 在点F 的右侧时,∠依据题意在图1中补全图形;∠若70β=︒,则α=________°;(3)当点G 在运动过程中,α和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AB CD ;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110︒=,再根据,再根据ME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G 在点F2248.如图,上面的图形分别是下面哪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请你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的特征即可得答案.【详解】∠三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图摆放是三棱柱的展开图,一个扇形和一个圆是圆锥如图摆放的展开图,六个长方形如图摆放是长方体的展开图,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如图摆放是圆柱的展开图,∠连接如图:【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立体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熟记各立体几何图形的展开图是解题关键.49.如图,把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涂上红色,再将它的棱四等分,然后从等分点把正方体锯开.(1)能得到多少个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2)三个面有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3)两个面有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4)一个面有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5)有没有各面都没有红色的小正方体?如果有,那么有多少个?【答案】(1)64个(2)8个(3)24个(4)24个(5)有,8个【分析】(1)棱长是8cm的立方体体积512cm3,棱长为2cm的小正方体体积为8cm3,由此能求出共得到多少个棱长为2cm的小正方体;(2)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位于棱长是8cm的立方体的顶点处的小正方体,由此能求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3)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位于棱长是8cm的立方体的各边上的正方体,由此能求出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4)一个面有红色的小正方体位于棱长是8cm的立方体的表面上既不是顶点又不是各边上的正方体,由此能求出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5)六个面均没涂色的小正方体为棱长是8cm的立方体中心的正方体,由此能求出六个面均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详解】(1)棱长是8cm的立方体体积为:8×8×8=512(cm3),棱长为2cm的小正方体体积为8cm3,∠共得到512÷8=64个小正方体.(2)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位于棱长是8cm的立方体的顶点处的小正方体,∠立方体共有8个顶点,∠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3)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位于棱长是8cm的立方体的各边上的正方体,∠立方体共有12条边,每边有2个正方体,∠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24个,(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长是8cm的立方体的表面上既不是顶点又不是各边上的正方体,∠立方体共有6个面,每个面有4个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24个,(5)六个面均没涂色的小正方体为棱长是8cm的立方体中心的正方体,共有64-8-24-24=8个,【点睛】本题考查大正方体分割成小正方体的计算,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要熟练掌握正方体的结构特征.。

初三数学几何练习题

初三数学几何练习题

初三数学几何练习题1. 已知△ABC中,∠ABC = 90°,AD ⊥ BC于点D,垂足为D。

若AB = 3cm,BD = 4cm,求AC的长度。

解法:根据勾股定理,有AC² = AB² + BC²AC² = 3² + 4²AC² = 9 + 16AC² = 25AC = √25AC = 5所以,AC的长度为5cm。

2. 直角三角形ABC中,∠ABC = 90°,AB = 5cm,BC = 12cm。

则∠BAC的正弦值是多少?解法:根据正弦定理,有sin∠BAC = AB / ACsin∠BAC = 5 / √(5² + 12²)sin∠BAC = 5 / √(25 + 144)sin∠BAC = 5 / √169sin∠BAC = 5 / 13所以,∠BAC的正弦值为5/13。

3.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BC = 90°,AB = 6cm,AC = 8cm。

求∠BAC的余弦值。

解法:根据余弦定理,有cos∠BAC = AB / ACcos∠BAC = 6 / 8cos∠BAC = 3 / 4所以,∠BAC的余弦值为3/4。

4.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BC = 90°,AC = 5cm,BC = 13cm。

求∠BAC的正切值。

解法:根据正切定理,有tan∠BAC = AB / BCtan∠BAC = AB / 13tan∠BAC = √(AC² - AB²) / 13tan∠BAC = √(5² - AB²) / 13tan∠BAC = √(25 - AB²) / 13tan∠BAC = √(25 - AB²) / 13由于∠ABC = 90°,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B² + BC² = AC²AB² + 13² = 5²AB² + 169 = 25AB² = 25 - 169AB² = -144 (无解)由于AB²为负数,无法得出具体的数值。

中考数学专项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专项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专项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cm,高为8cm,假设它的高不变,将底面半径增加了2cm,体积相应增加了192πcm,那么R=〔〕A.4cmB.5cmC.6cmD.7cm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cm,假设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宽增加2cm,就可以成为一个正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是〔〕A.5cmB.7cmC.8cmD.9cm3.如图〔1〕,把一个长为m,宽为n的长方形〔m>n〕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成为在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那么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m﹣nC.D.4.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25°,那么这个角的补角是〔〕A.67.5°B.22.5°C.57.5°D.122.5°5.元旦那天,6位朋友均匀地围坐在圆桌旁共度佳节.圆桌半径为60c m,每人离圆桌的距离均为10cm,现又来了两名客人,每人向后挪动了相同的距离,再左右调整位置,使8人都坐下,并且8人之间的距离与原来6人之间的距离〔即在圆周上两人之间的圆弧的长〕相等.设每人向后挪动的距离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A.=B.=C.2π〔60+10〕×6=2π〔60+π〕×8 D.2π〔60-x〕×8=2π〔6 0+x〕×66.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在其四周铺上花岗岩,形成一个边宽为3米的长方形框〔如下图〕.铺这个框恰好用了504块边长为0.5米的正方向花岗岩〔接缝忽略不计〕.假设设此标志性建筑底面长方形的宽为x米,给出以下方程:①4×3〔2x+3〕=0.5×0.5×504;②2×3〔2x+6〕+2×3x=0.5×0.5×504;③〔x+6〕〔2x+6〕﹣2x•x=0.5×0.5×504,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②B.③C.②③D.①②③7.要锻造直径为2厘米,高为16厘米的圆柱形机器零件10件,那么需直径为4厘米的圆钢柱长〔〕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8.一只方形水箱,其底面是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箱内盛水,水深4米,现把一个棱长为3米的正方体沉入箱底,水面的高度将是〔〕A. 5.4米B.7米C. 5.08米D. 6.67米9.用A、B两种规格的长方形纸板〔如图1〕无重合无缝隙的拼接可得如图2所示的周长为32cm的正方形,A种长方形的宽为1cm,那么B种长方形的面积是〔〕A.10cm2B.12cm2C.14cm2D.16cm210.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在运行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就相遇一次,相遇间隔的时间是〔〕A.1小时B.小时C. 1.2小时D. 1.1小时11.某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12,长与宽的差是4,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A.10和2B.8和4C.7和5D.9和312.某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准备在两幢楼房之间,设置一块周长为120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设绿地的宽为x米,根据题意,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选项是〔〕A.2〔x﹣10〕=120B.2[x+〔x﹣10〕]=120C.2〔x+10〕=120D.2[x+〔x+10〕]=1201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cm,长与宽的差是1cm,那么长与宽分别为()A.3cm,5cmB. 3.5c m,4.5cmC.4cm,6cm D.10cm,6cm 【二】填空题14.线段AB=30cm,点P 沿线段AB 自点A 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沿线段BA 自点 B 向点 A 以3cm/s 的速度运动,那么________秒钟后,P、Q 两点相距10cm.16.如图,长方形MNPQ 是某市民健身广场的平面示意图,它是由6 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中间最小的正方形 A 的边长是1,观察图形特点可知长方形相对的两边是相等的〔如图中MN=PQ〕,请根据这个等量关系,计算长方形MNPQ 的面积,结果为________.1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cm,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宽增加2c m,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可列方程________.18.在同一条数轴上,点B位于有理数—8处,点C位于有理数16处,假设点B每秒向右匀速运动6个单位长度,同时点C每秒向左匀速运动2个单位长度,当运动________秒时,BC的长度为8个单位长度.19.假设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多1°,那么这个角的大小是_ _______.【三】解答题20.一艘载重480吨的船,容积是1050立方米,现有甲种货物450立方米,乙种货物350吨,而甲种货物每吨体积2.5立方米,乙种货物每立方米0.5吨.问是否都能装上船?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求出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船的载重量和容积,两种货物应各装多少吨?22.一艘载重480吨的船,容积是1050立方米,现有甲种货物450立方米,乙种货物350吨,而甲种货物每吨体积2.5立方米,乙种货物每立方米0.5吨.问是否都能装上船?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求出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船的载重量和容积,两种货物应各装多少吨?【四】综合题23.某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同学们纷纷推销自己的手工制品并将获得的利润捐给贫困结对学校,小明以3元/张的价格买了400张金属板,其长和宽分别为30厘米,12厘米,现将金属板按图1方式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制成无盖形状的桌面收纳盒.并使其底面长与宽之比为4:1〔金属板厚度略去不计,粘合损耗不计〕.〔1〕求制成的无盖收纳盒的高.〔2〕现小明将360张金属板按图1方式裁剪,40张金属板按图2方式裁剪后给部分盒子配上盖子,现定价无盖收纳盒5元/个,有盖收纳盒8元/个,那么全部销售后能获利多少元?24.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30,﹣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1〕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2〕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8个单位?〔3〕在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8个单位时,假设甲调头并保持速度不变,那么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假设能,求出相遇点;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cm,高为8cm,假设它的高不变,将底面半径增加了2cm,体积相应增加了192πcm,那么R=〔〕A.4cmB.5cmC.6cmD.7cm【解析】【解答】解:依题意得:8π〔R+2〕2﹣8πR2=192,解得r=5.应选:B、【分析】表示出增加后的半径算出体积后相减即可得到相应增加的体积,据此列出方程并解答.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cm,假设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宽增加2cm,就可以成为一个正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是〔〕A.5cmB.7cmC.8cmD.9cm【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长方形的周长是26cm,∴长方形的宽为〔-x〕cm,∵长方形的长减少1cm为〔x-1〕cm,宽增加2c m为〔-x+2〕cm,根据题意得:x-1=-x+2,解得:x=8,应选C.【分析】周长除以2减去长方形的长即为长方形的宽,等量关系为:长-1=宽+2. 得到长方形的宽是解决此题的突破点.3.如图〔1〕,把一个长为m,宽为n的长方形〔m>n〕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成为在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那么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m﹣nC.D.【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设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那么:〔n+x〕2=mn+x2 ,解得:x= .应选A、【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大正方形的面积=原长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特别注意剪拼前后的图形面积相等.4.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25°,那么这个角的补角是〔〕A.67.5°B.22.5°C.57.5°D.122.5°【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根据题意得:x-(90-x)=25,解得x=57.5,所以这个角为57.5°,所以这个角的补角为180°-57.5°=12 2.5°.【分析】先根据题意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的这个角,再根据补角的定义求这个角的补角.5.元旦那天,6位朋友均匀地围坐在圆桌旁共度佳节.圆桌半径为60c m,每人离圆桌的距离均为10cm,现又来了两名客人,每人向后挪动了相同的距离,再左右调整位置,使8人都坐下,并且8人之间的距离与原来6人之间的距离〔即在圆周上两人之间的圆弧的长〕相等.设每人向后挪动的距离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A.=B.=C.2π〔60+10〕×6=2π〔60+π〕×8 D.2π〔60-x〕×8=2π〔6 0+x〕×6【解析】【解答】设每人向后挪动的距离为x,那么这8个人之间的距离是:,6人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应选A、【分析】首先理解题意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8人之间的距离=原来6人之间的距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6.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在其四周铺上花岗岩,形成一个边宽为3米的长方形框〔如下图〕.铺这个框恰好用了504块边长为0.5米的正方向花岗岩〔接缝忽略不计〕.假设设此标志性建筑底面长方形的宽为x米,给出以下方程:①4×3〔2x+3〕=0.5×0.5×504;②2×3〔2x+6〕+2×3x=0.5×0.5×504;③〔x+6〕〔2x+6〕﹣2x•x=0.5×0.5×504,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②B.③C.②③D.①②③【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7.要锻造直径为2厘米,高为16厘米的圆柱形机器零件10件,那么需直径为4厘米的圆钢柱长〔〕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解析】【解答】解:设应截取直径4厘米的圆钢x厘米,由题意得:π×〔〕2×16×10=π×〔〕2•x解得:x=40.应选:D、【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圆柱形毛坯与圆钢的体积相等,利用此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8.一只方形水箱,其底面是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箱内盛水,水深4米,现把一个棱长为3米的正方体沉入箱底,水面的高度将是〔〕A. 5.4米B.7米C. 5.08米D. 6.67米【解析】【解答】水箱上升3×3×3÷〔5×5〕=1.08〔米〕水面的高度将是:4+1.08=5.08〔米〕.应选C、【分析】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小正方形的体积,它相当于底面是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的水箱上升x米的体积,求出x ,再加上4米即可.9.用A、B两种规格的长方形纸板〔如图1〕无重合无缝隙的拼接可得如图2所示的周长为32cm的正方形,A种长方形的宽为1cm,那么B种长方形的面积是〔〕A.10cm2B.12cm2C.14cm2D.16cm2【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设A长方形的长是xcm,那么B长方形的宽是〔4﹣x〕cm,B长方形的长是〔8﹣x〕cm,依题意有4[〔4﹣x〕+〔8﹣x〕]=32,解得x=4,〔4﹣x〕〔8﹣x〕=〔4﹣2〕×〔8﹣2〕=2×6=12.故B种长方形的面积是12cm2 .应选:B、【分析】可设A长方形的长是xcm,那么B长方形的宽是〔4﹣x〕cm,B长方形的长是〔8﹣x〕cm,根据大正方形周长为32cm,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0.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在运行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就相遇一次,相遇间隔的时间是〔〕A.1小时B.小时C. 1.2小时D. 1.1小时【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设相遇间隔的时间是x小时,时针的速度为x格/小时,那么分针的速度为12x格/小时,12x﹣x=12,解得:x=.答:相遇间隔的时间是小时.应选:B、【分析】由题意可知:钟表的时针每转动一大格,那么分钟就转动12个大格,也就是一周,每隔一定时间就相遇一次也就是分针比时针就多运行12个大格,设相遇间隔的时间是x小时,那么时针转了为x格,那么分针转了12x格,由此列出方程解答即可.11.某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12,长与宽的差是4,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A.10和2B.8和4C.7和5D.9和3【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分析】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x,那么宽就是12-x,因为长与宽的差是4,即x-〔12-x)=4.解方程求解.【解答】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12-x)=4,解得x=8,那么宽就是12-8=4.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8和4.应选B、【点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把列方程的问题转化为列代数式12.某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准备在两幢楼房之间,设置一块周长为120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设绿地的宽为x米,根据题意,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选项是〔〕A.2〔x﹣10〕=120B.2[x+〔x﹣10〕]=120C.2〔x+10〕=120D.2[x+〔x+10〕]=120【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2[x+〔x+10〕]=120,应选D、【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以解决.1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cm,长与宽的差是1cm,那么长与宽分别为()A.3cm,5cmB. 3.5c m,4.5cmC.4cm,6cm D.10cm,6cm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分析】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长为〔x+1〕cm,列方程得x+x+1=8或2x+2〔x+1〕=16,解得x=3.5.应选B.【二】填空题14.线段AB=30cm,点P 沿线段AB 自点A 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沿线段BA 自点 B 向点 A 以3cm/s 的速度运动,那么________秒钟后,P、Q 两点相距10cm.【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设经过xs,P、Q两点相距10cm,由题意得:2x+3x+10=30或2x+3x-10=30,解得:x=4或x=8.那么4秒或8秒钟后,P、Q两点的距离为10cm.【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16.如图,长方形MNPQ 是某市民健身广场的平面示意图,它是由6 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中间最小的正方形 A 的边长是1,观察图形特点可知长方形相对的两边是相等的〔如图中MN=PQ〕,请根据这个等量关系,计算长方形MNPQ 的面积,结果为________.【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解析】【解答】解:由中间最小的正方形A的边长是1米,设图中最大正方形B的边长是x米,可得正方形F的边长x-1,E的边长x-2,C的边长x-3;根据题意得:2〔x-3〕+x-2=x+x-1.解得:x=7.所以A的面积为1,B的面积为49,F的面积为36,E的面积为25,D、C 的面积为16,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为:1+49+36+25+16×2=143.【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长方形相对的两边相等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1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cm,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宽增加2c m,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可列方程________.18.在同一条数轴上,点B位于有理数—8处,点C位于有理数16处,假设点B每秒向右匀速运动6个单位长度,同时点C每秒向左匀速运动2个单位长度,当运动________秒时,BC的长度为8个单位长度.【解析】【解答】设时间为t,那么运动后点B所表示的数为:-8+6t,点C所表示的数为16-2t;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16-2t-〔-8+ 6t〕=8,解得:t=2;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8+6t〕-〔16-2t〕=8,解得:t=4.【分析】设时间为t,那么运动后点B所表示的数为:-8 +6t,点C所表示的数为16-2t;然后分两类讨论: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列出方程16-2t-〔-8+6t〕=8,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列出方程〔-8+6t〕-〔16-2t〕=8 ,分别解两个方程得出t的值。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二次函数的实际运用-几何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二次函数的实际运用-几何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二次函数的实际运用-几何问题一、综合题1.社区利用一块矩形空地建了一个小型的便民停车场,其布局如图所示.已知52m AD =,28m AB =,阴影部分设计为停车位,要铺花砖,其余部分是等宽的通道.已知铺花砖的面积为2640m .(1)求通道的宽是多少米?(2)该停车场共有车位50个,据调查分析,当每个车位的月租金为2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个车位的月租金每上涨5元,就会少租出1个车位,求停车场的月租金收入最多为多少元?2.如图,有长为30m 的篱笆,现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a 为9m )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矩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 为m x ,面积为2m S .(1)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2)如果围成花圃的面积为263m ,那么AB 应确定多长?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4y ax x c =-+的图象经过点A (-1,0)和点D (5,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直接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及顶点C 的坐标;(3)点B是该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4.如图,抛物线顶点A的坐标为(1,4),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B、C两点,与y轴交于点E(0,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已知点F(0,﹣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EG+FG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用一段长为32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苗圃园,墙长为18米,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米,苗圃园的面积为y平方米.(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当x为何值时,苗圃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平方米?6.如图,将直角三角形截出一个矩形PMCN,∠C=90°,AC=6,BC=3,点P,M,N分别在AB,AC,BC上,设CN=x.(1)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N,并写出x的范围;(2)设矩形PMCN的面积为y,当x为何值时,y取得的最大值是多少?7.如图,依靠一面长18米的墙,用3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花圃ABCD,AB 边上留有2米宽的小门EF(用其他材料做,不用篱笆围).(1)若矩形场地面积为160平方米,求矩形场地的长和宽.(2)矩形场地的长和宽为多少时,矩形场地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8.某农场拟建一间矩形种牛饲养室,饲养室的一面靠现有墙(墙足够长),已知计划中y m.的建筑材料可建围墙的总长度为50m.设饲养室为长为x(m),占地面积为()2(1)如图1,问饲养室为长x为多少时,占地面积y最大?(2)如图2,现要求在图中所示位置留2m的门,且仍使饲养室占地面积最大.小敏说:“只要饲养室长比(12m就行了.”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小敏的说法是否符合题意.9.如图,点O为矩形ABCD内部一点,过点O作EF AD交AB于点E,交CD于点F,过点O作GH AB交AD于点G,交BC于点H,设CH=x,BH=8-2x,CF=x+2,DF=3x-3.(1)x的取值范围是;(2)矩形BCFE的周长等于;(3)若矩形ABCD的面积为42,x的值为;(4)求矩形OFCH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10.如图,某小区有一块靠墙(墙的长度30m)的空地,为美化环境,用总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矩形花圃(矩形一边靠墙一侧不用篱笆,篱笆的厚度不计).(1)如图1,怎么才能围成一个面积为2432m的矩形花圃;(2)如图2,若围成四块矩形且面积相等的花圃,设BC的长度为m x,求x的取值范围及矩形区域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11.如图,某小区有一块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ABCD,为美化环境,用总长为90m的篱笆围成四块矩形,其中S1=S2=S3=12S4(靠墙一侧不用篱笆,其余部分均使用,篱笆的厚度不计).(1)若AE=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BE的长;(2)求矩形ABCD的面积y关于x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当面积取得最大值时,AE的长.12.矩形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制造建筑结构网架,制造公路桥梁等领域均有应用.如图,若矩形管ABCD的两边长20,6AB cm AD cm==,(1)若点PQ分别从A B、同时出发,P在边AB上沿A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Q 在边BC 上沿BC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匀速运动,当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PBQ 的面积为()2y cm .求PBQ 面积的最大值;(2)若点P 在边AB 上,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2cm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在边BC 上,从BC 中点出发,沿BC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P 运动到AB 中点时,点Q 开始向上运动,当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PBQ 的面积为2mcm .求m 与t 的函数关系式.13.某公司对办公大楼一块墙面进行如图所示的图案设计.这个图案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接而成的大正方形,设小正方形的边长m ,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长n ,且n =m ﹣2,大正方形的面积为S.(1)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2)若小正方形边长不大于3,当大正方形面积最大时,求m 的值.14.如图(1)问题提出如图1,在ABCD 中,45A ∠=︒,8AB =,6AD =,E 是AD 的中点,点F 在DC 上且5DF =求四边形ABFE 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2)问题解决某市进行河滩治理,优化美化人居生态环境.如图2所示,现规划在河畔的一处滩地上建一个五边形河畔公园ABCDE 按设计要求,要在五边形河畔公园ABCDE 内挖一个四边形人工湖OPMN ,使点O 、P 、M 、N 分别在边BC 、CD 、AE 、AB 上,且满足22BO AN CP ==,AM OC =.已知五边形ABCDE 中,90A B C ∠=∠=∠=︒,800m AB =,1200m BC =,600m CD =,900m AE =.满足人工湖周边各功能场所及绿化用地需要,想让人工湖面积尽可能小.请问,是否存在符合设计要求的面积最小的四边形人工湖OPMN ?若存在,求四边形OPMN 面积的最小值及这时点N 到点A 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因疫情防控需要,某校在足够大的空地利用旧墙MN 和隔离带围成一个矩形隔离区ABCD ,已知墙长a 米,AD≤MN ,矩形隔离区的一边靠墙,另三边一共用了200米长的隔离带.(1)a=30,所围成的矩形隔离区的面积为1800平方米,求所利用旧墙AD 的长;(2)若a=150.求矩形隔离区ABCD 面积的最大值.16.如图,抛物线28y ax bx =++(0)a ≠经过(2,0)A -,(4,0)C 两点,点B 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D 向终点D 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 ,过点P 作PM BD ⊥,交BC 于点M ,以PM 为正方形的一边,向上作正方形PMNQ ,边QN 交BC 于点R ,延长NM 交AC 于点E .①当t 为何值时,点N 落在抛物线上;②在点P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四边形ECRQ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此时刻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2y x bx c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直线3y x =-经过B ,C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C 作直线CD y ⊥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 ,点P 是直线CD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PE 交CD 于点F ,交BC 于点M ,连接AC ,过点M 作MN AC ⊥于点N ,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线段MN 的长为d ,求d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PC ,过点B 作BQ PC ⊥于点Q (点Q 在线段PC 上),BQ 交CD 于点T ,连接OQ 交CD 于点S ,当ST TD =时,求线段MN 的长.18.如图,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A (-3,0),B (1,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P 为y 轴上的动点,连接AP ,以AP 为对角线作正方形AMPN.(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正方形AMPN 与△AOP 面积之比为5∶2时,求点P 的坐标;(3)当正方形AMPN 有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19.如图,抛物线214y x bx c =-++经过点()6,0C ,顶点为B ,对称轴2x =与x 轴相交于点A ,D 为线段BC 的中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P 为线段BC 上任意一点,M 为x 轴上一动点,连接MP ,以点M 为中心,将MPC 逆时针旋转90︒,记点P P 的对应点为E ,点C 的对应点为F.当直线EF 与抛物线214y x bx c =-++只有一个交点时,求点M 的坐标.20.如图,已知抛物线y=ax 2+bx+c(a≠0)的顶点坐标为Q(2,-1),且与y 轴交于点C(0,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点P 是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从点C 沿抛物线向点A 运动(点P 与A 不重合),过点P 作PD ∥y 轴,交AC 于点D.(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当△ADP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3)在题(2)的结论下,若点E 在x 轴上,点F 在抛物线上,问是否存在以A 、P 、E 、F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解:设通道的宽为x 米,根据题意得:()()522282640x x --=,解得:34x =(舍去)或6x =,答:通道的宽为6米;(2)解:设月租金上涨a 元,停车场的月租金收入为y 元,根据题意得:()200505a y a ⎛⎫=+- ⎪⎝⎭,整理,得()2125101255y a =--+,所以,当25a =时,y 有最大值为10125;答:每停车场的月租金收入最多为10125元.【解析】【分析】(1)设通道的宽为x 米,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并解答.(2)设车位的月租金上涨a 元,则租出的车位数量是(50-5a)个,根据“月租金=每个车位的月租金×车位数”列出函数表达式求解即可.2.【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303S x x =-,即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2330S x x =-+.∵03039x <-≤,∴710x ≤<,即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S=-3x 2+30x(7≤x <10);(2)解:当263m S =时,233063x x -+=,解得17x =,23x =(不合题意,舍去).∴当7m AB =时,围成花圃的面积为263m .【解析】【分析】(1)先求出()303S x x =-,再求出710x ≤<,最后作答即可;(2)先求出233063x x -+=,再求解即可。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专题训练50题含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专题训练50题含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专题训练50题含答案(单选、填空、解答题)一、单选题1.如图是一正方体展开图,则有、志、者三面的对面分别是()A.事竟成B.事成竟C.成竟事D.竟成事2.下列四个图中,每个都是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B.C.D.3.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OM与直线MN是同一条直线B.射线MO与射线MN是同一条射线C.线段OM与线段ON是同一条线段D.射线NO与射线MO是同一条射线4.如图是某同学在数学实践课上设计的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其中与“明”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诚B.信C.友D.善5.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它折成正方体后,“法”字在上面,那么在下面的一定是()A .明B .诚C .信D .制 6.如图,在直线l 上的点是(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 7.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D 为AC 的中点,且2AD =,10AB =.若点E 在直线AB 上,且1BE =,则DE 的长为( )A .7B .10C .7或9D .10或11 8.已知3725α∠=︒',则α∠的补角是( )A .14235︒'B .15235︒'C .14275︒'D .15275︒' 9.能解释:“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这实际问题的数学知识是( ) A .垂线段最短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 .同角的补角相等10.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三角板的斜边互相平行,每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都在另一三角板的斜边上,则∠1的度数为( )A .90°B .75°C .65°D .60° 11.用度、分、秒表示21.24为( )A .211424'''B .212024'''C .21144'''D .2114' 12.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都一样的是( )A .正方体B .正四棱台C .有正方形孔的正方体D .底面是长方形的四棱锥 13.有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阴影部分),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你不能选择图中A ,B ,C ,D 中的( )位置拼接正方形.A .AB .BC .CD .D14.下列立体图形中,俯视图与主视图不同的是( )A .B .C .D .15.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 . 16.如图,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DEC ,使点A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边AB 上,点B 的对应点为E ,连接BE ,下列四个结论:∠AC CD =;∠A BEC ∠=∠;∠AB EB ⊥;∠CD 平分ADE ∠;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等角的余角相等;∠若AB BC =,则点B 为线段AC 的中点;∠点C 在线段AB 上,M ,N 分别是线段AC ,CB 的中点,若5MN =,则线段10AB =.A .∠∠B .∠∠C .∠∠D .∠∠ 18.已知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若∠AOC=30°,则∠AOB 的度数为( ) A .15 B .30 C .45 D .60 19.用两把常用三角板不可能拼成的角度为( )A .45B .105C .125D .150 20.如图,在∠ABC 中,BF 平分∠ABC ,过A 点作AF∠BF ,垂足为F 并延长交BC 于点G ,D 为AB 中点,连接DF 延长交AC 于点E .若AB=12,BC=20,则线段EF 的长为( )A .2B .3C .4D .5二、填空题21.已知2437α'∠=︒,那么α∠的补角等于______.22.已知∠α=60°,则∠α的余角等于____度.23.在空间搭4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至少要_______根游戏棒.24.已知线段14cm AB =,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4cm BC =,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5.下午12:20 分,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为_____度(所求夹角小于180︒).26.和都是 的余角,则______.27.图,∠AOC =∠BOD =90°,OB 在∠AOC 的内部,OC 在∠BOD 的内部,OE 是∠AOB 的一条三等分线.请从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A.当∠BOC=30°时,∠EOD的度数为__________.B.当∠BOC=α°时,∠EOD的度数为____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8.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AEC=______度.29.对几何体分类时,首先确定标准,即:(1)从形状方面,按柱体、________、球划分;(2)从面的方面,按组成的面有无__________划分;(3)从顶点方面,按有无________划分.30.几个同学在公园玩,发现一个漂亮的“古董”. 甲:它有10个面;乙:它有24条棱;丙:它有8个面是正方形,2个面是多边形;丁: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八种颜色,挺好看. 通过这四个同学的对话,从几何体的名称来看,这个“古董“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31.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0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至C港,C港在A港北偏东20︒方向,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______km.3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它折叠成正方体后,字母B的对面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33.甲、乙两艘客轮同时离开港口,航行的速度都是40m /min ,甲客轮沿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15min 到达点A ,乙客轮沿南偏东60°的方向航行20min 到达点B .则A 、B 两点的直线距离为______m .34.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BC 与点E ,且将BC 分成4cm 和6cm 两部分,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3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AB 两侧∠O 上的点,若∠CAB =34°,则∠ADC =_____°.36.点C 在直线AB 上,若AB =3,BC =2,则AC 为_____.37.由O 点引出的7条射线如图,若OA OE ⊥,OC OG ⊥,BOC FOG ∠>∠,则图中以O 为顶角的锐角共有________个.38.一个由12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从这个大正方体中抽出若干个正方体,把大正方体中相对的两面打通,结果如图,则图中剩下的小正方有______个.39.如图,∠α=120°,∠β=90°,则∠γ的度数是________ °.40.Rt△ABC中,∠ACB=90°,AC=20,BC=10,D、E分别为边AB、CA上两动点,则CD+DE的最小值为______.三、解答题41.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AC上,点F在BC上,连接BE交AD于点G,连接EF,∠1=∠2.(1)求证:∠BEF与∠AGB互补;(2)若∠C=75°,EF∠BC,求∠ABC的度数.42.如图,OD平分∠BOC,OE平分∠AOC.若∠BOC=70°,∠AOC=50°.求出∠D0E及其补角的度数.43.小明用剪刀展开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可是一不小心多剪了一条棱,把纸盒剪成了两部分,即图中的∠和∠.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总共剪开了条棱.(2)现在小明想将剪断的∠重新粘贴到∠上去,而且经过折叠以后,仍然可以还原成一个长方体纸盒,请你帮助小明在∠上补全.(作图要求:先用尺和铅笔画图,再用黑色的签字笔描一遍)(3)小明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纸盒高为3cm ,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长方形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92cm ,请计算,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 3.44.如图1,已知AB //CD ,点G 在AB 上,点H 在EF 上,连接CG 、CH ,CG CH ⊥,90CHE CGA ∠+∠=︒.(1)求证:AB //EF ;(2)如图2,若90BAE ∠=︒,延长HC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M ,请直接写出图2中所有与AGC ∠互余的角.45.如图,100AOB ∠=︒,射线OC 以2/s ︒的速度从OA 位置出发,射线OD 以10/s ︒的速度从OB 位置出发,设两条射线同时绕点O 逆时针旋转s t .(1)当10t =时,求COD ∠的度数;(2)若015t ≤≤.∠当三条射线OA 、OC 、OD 构成的三个度数大于0︒的角中,有两个角相等,求此时t 的值;∠在射线OD ,OC 转动过程中,射线OE 始终在BOD ∠内部,且OF 平分AOC ∠,当110EOF ∠=︒,求BOE AOD∠∠的值. 46.如图:点A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AC ⊥,且BD AD AE EC ⊥⊥,,垂足分别为A ,D ,E .(1)求证:ABD ∽CAE ;(2)若1356AB BD AC ===,,,求CE 的值.47.如图,AF BC ∥.72FAC ∠=︒,CD 平分ACB ∠,4CDE BCD ∠=∠.(1)求CDE ∠的度数.(2)求证:AED B ∠=∠.48.(1)如图1,已知点C ,D 在线段AB 上,P 是BD 的中点,线段AB ,CP 的长度m ,n 满足227(15)0m n -+-=,AD :BC =5:7,求线段CD 的长度;(2)已知∠AOB =140°,将射线OB 绕着点O 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0°<α<140°)得到射线OD ,作∠BOD 的平分线OP ,将射线OP 绕着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射线OC .∠AOD :∠BOC =1:t .∠如图2,若t <1,请直接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出∠AOD 的度数;∠若∠COD =12∠AOC ,求t 的值. 49.问题提出(1)如图1,点A ,B 在直线l 的同侧,在直线l 上作一点P ,使得AP BP +的值最小.问题探究(2)如图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M 在DC 上,且2DM =,N 是AC 上的一动点,则DN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问题解决(3)现在各大景区都在流行“真人CS ”娱乐项目,其中有一个“快速抢点”游戏,游戏规则如图3,在用绳子围成的一个边长为12m 的正方形ABCD 场地中,游戏者从AB 边上的点E 处出发,分别先后赶往边,,BC CD DA 上插小旗子,最后回到点E .求游戏者所跑的最少路程.50.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斜边10AB =,4sin 5A = ,点P 为边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PQ 平分CPB ∠交边BC 于点Q ,QM AB ⊥于M QN CP ⊥,于N .(1)当AP=CP 时,求QP ;(2)若CP AB ⊥ ,求CQ ;(3)探究:AP 为何值时,四边形PMQN 与BPQ 的面积相等?参考答案:1.A【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有”与面“事”相对,面“志”与面“竟”相对,“者”与面“成”相对.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C【详解】试题解析:A、折叠后,没有上下底面,故不能围成正方体;B、折叠后,缺少一个底面,故也不能围成正方体;C、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D、折叠后第一行两个面无法折起来,而且下边没有面,不能折成正方体;故选C.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3.A【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解:同一条直线可由这条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选项A正确;同一条射线必须满足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选项B,D错误;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相同,选项C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射线以及直线的概念,熟记概念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B【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在正方体盒子上与“明”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信”.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5.C【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这一特点作答即可.【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与“法”字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信”.故应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6.B【分析】根据图像点与线的关系可直接得出答案.【详解】解:由图像可知点A 、C 、D 在直线l 外,点B 在直线l 上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关系,比较简单.7.C【分析】由题意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 、DC 的长,进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E 的长.【详解】解:∠点D 为AC 的中点,且2AD =,∠2AD DC ==,∠10AB =,∠6BC AB AD DC =--=,∠1BE =,当E 在B 左侧,2617DE DC BC BE =+-=+-=,当E 在B 右侧,2619DE DC BC BE =++=++=.∠DE 的长为7或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性质. 8.A【分析】根据互补两角之和180°计算即可.【详解】∠3725α∠=︒'∠α∠的补角=1803725︒-︒'=1423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补角定义和角度计算,需要注意角度度分秒计算时进制时60. 9.B【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答即可.【详解】解:“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这实际问题的数学知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DC =∠F =30°,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结果.【详解】解:如图,∠EF ∠BC ,∠∠FDC =∠F =30°,∠∠1=∠FDC +∠C =30°+45°=75°,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1.A【分析】根据度、分、秒之间的进制,先将度中的小数部分转化为分,再将分的小数部分转化为秒即得.【详解】解:21.24210.2460︒'︒=+⨯2114.4︒'=+21140.460'''=︒++⨯211424'''=︒++211424'''=︒.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运算,熟练掌握度、分、秒之间的六十进制是解题关键,六十进制与十进制易混淆.12.A【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找到三个图形一致的几何体即可.【详解】解:A、正方体的三视图是全等的正方形,符合题意;B、正四棱台的三视图分别为梯形,梯形,两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不符合题意;C、有正方孔的正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正方形里面有两条竖直的虚线,俯视图是两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不符合题意;D、四棱锥的三视图分别是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及中心,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看不到的棱用虚线表示.13.A【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只要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根据立方体的展开图可知,不能选择图中A的位置接正方形.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与设计作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11种,应灵活掌握,不能死记硬背.14.C【分析】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象是俯视图.【详解】A .俯视图与主视图都是正方形,故该选项不合题意;B .俯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矩形,故该选项不合题意;C .俯视图是圆,左视图是三角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 .俯视图与主视图都是圆,故该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关键是把握好三视图所看的方向.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15.B【分析】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详解】A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B .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C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D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16.A【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C CD =,BC CE =,A EDC ∠=∠,故∠正确;得到ACD BCE ∠=∠,CBE BE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1802ACD A ADC ︒-∠∠=∠=,1802BCE CBE BEC ︒-∠∠=∠=,求得A BEC ∠=∠,故∠正确;由于A ABC ∠+∠不一定等于90︒,于是得到ABC CBE ∠+∠不一定等于90︒,故∠错误,可求得ADC EDC ∠=∠,故可判定∠.【详解】解:∠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DEC ,∠AC CD =,BC CE =,A EDC ∠=∠,ACB ECD ∠=∠,故①正确;∴A ADC EDC ∠=∠=∠,ACD DCB DCB BCE ∠+∠=∠+∠,∠CD 平分ADE ∠,ACD BCE ∠=∠,故∠正确;∠BC CE =,∠CBE BE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802ACDA ADC︒-∠∠=∠=,1802BCECBE BEC ︒-∠∠=∠=,∠A BEC∠=∠,故∠正确;∠A ABC∠+∠不一定等于90︒,ABC CBE∴∠+∠不一定等于90︒,故∠错误.综上,正确的由①②④,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7.C【分析】根据射线及线段的定义及特点可判断各项,从而得出答案.【详解】∠射线AB和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错误;∠同角的余角相等,正确;∠若AB=BC,点B在线段AC上时,则点B为线段AC的中点,错误;∠点C在线段AB上,M,N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若MN=5,则线段AB=10,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射线及线段的知识,注意基本概念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8.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AOC=30°,∠∠AOB=60°.故答案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19.C【分析】根据两个三角板可拼出的角度有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详解】∠三角板的度数为30°,60°,90°;45°,45°,90°∠可拼出的角度有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角之间的转换.20.CAB,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DF=BD=12DE∠BC,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得DE的长,则可求得EF的长.【详解】解:∠AF∠BF,D为AB的中点,∠DF=DB=1AB=6,2∠∠DBF=∠DFB,∠BF平分∠ABC,∠∠DBF=∠CBF,∠∠DFB=∠CBF,∠DE∠BC,∠DE为∠ABC的中位线,∠DE=1BC=10,2∠EF=DE−DF=10−6=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是斜边的一半可得∠DBF 为等腰三角形,通过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可得DF//BC,即DE为∠ABC的中位线,从而计算出DE,继而求出EF.21.155°23′【分析】根据补角的概念,直接作答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α=24°37′,则∠α的补角=180°-24°37′=155°23′.故答案为:155°23′.【点睛】此题考查补角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补角的定义,涉及角度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是否带有单位.22.30【详解】∠互余两角的和等于90°,∠α的余角为:90°-60°=30°.故答案为:3023.6【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同一平面内用游戏棒搭4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两个菱形),至少要9根游戏棒,在空间搭4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如三棱锥,至少要6根游戏棒.【详解】由题可知:因为4个等边三角形需12根游戏棒,但可共用3根,所以至少要9根游戏棒;因为空间可以共棱,所以至少要6根游戏棒.【点睛】此题涉及到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规律型的习题一般是从所给的数据和运算方法进行分析,从特殊值的规律上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24.7【分析】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如图,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则14410AC=-=∠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152722MN MC CN AC BC=+=+=+=;如图,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则14418AC=+=,∠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192722MN MC CN AC BC=-=-=-=,综上所述,段MN的长度是7cm,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利用了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分情况讨论.25.110【分析】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借助图形,找出时针和分针之间相差的大格数,用大格数乘30°即可.【详解】解:∠时针在钟面上每分钟转0.5°,分针每分钟转6°,∠钟表上12时20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可以看成时针转过12时0.5°×20=10°,分针在数字4上.∠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12时20分钟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4×30°-10°=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考查钟表分针所转过的角度计算.在钟表问题中,常利用时针与分针转动的度数关系:分针每转动1°时针转动(112)°,并且利用起点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的图形.26.=【详解】解:∠α=90°-∠AOB ,∠β=90°-∠AOB ,故∠α=∠β.故答案为=. 27. 110°或130° 1203α⎛⎫-︒ ⎪⎝⎭或21503α⎛⎫-︒ ⎪⎝⎭ 【分析】A 、根据角的和差得到∠AOB =90°-30°=60°,根据OE 是∠AOB 的一条三等分线,分类讨论,当∠AOE =13∠AOB =20°,∠当∠BOE ′=13∠AOB =20°,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B 、根据角的和差得到∠AOB ,根据OE 是∠AOB 的一条三等分线,分类讨论,当∠AOE =13∠AOB ,∠当∠BOE ′=13∠AOB ,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A 、如图,∠∠AOC =90°,∠BOC =30°,∠∠AOB =90°-30°=60°,∠OE 是∠AOB 的一条三等分线,∠∠当∠AOE =13∠AOB =20°, ∠∠BOE =40°,∠∠BOD=90°,∠∠EOD=∠BOD+∠BOE=130°,∠当∠BOE′=13∠AOB=20°,∠∠DOE′=90°+20°=110°,综上所述,∠EOD的度数为130°或110°,故答案为:130°或110°;B、∠∠AOC=90°,∠BOC=α°,∠∠AOB=90°-α°,∠OE是∠AOB的一条三等分线,∠∠当∠AOE=13∠AOB=30°-13α°,∠∠BOE=90°-α-(30-13α)°=60°-23α°,∠∠BOD=90°,∠∠EOD=∠BOD+∠BOE=150°-23α°,∠当∠BOE′=13∠AOB=30°-13α°,∠∠DOE′=90°+30°-13α°=120°-13α°,综上所述,∠EOD的度数为150°-23α°或120°-13α°,故答案为:150°-23α°或120°-13α°;【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角的倍分,熟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8.75【分析】由∠BAC=∠ACD=90°,可得AB∠CD,所以∠BAE=∠D=30°,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关系即可求出∠AEC的度数.【详解】解:∠∠BAC=∠ACD=90°,∠AB∠CD,∠∠BAE=∠D=30°,∠∠AEC=∠B+∠BAE=75°,故答案为:75.【点睛】此题主要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判断出AB ∠CD 是解本题的关键.29. 锥体 曲的面 顶点【分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的要求即可求解.【详解】解:(1)从形状方面,按柱体、__锥体______、球划分;(2)从面的方面,按组成的面有无____曲的面______划分;(3)从顶点方面,按有无____顶点____划分.故答案为(1)锥体,(2)曲的面,(3)顶点.【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图形的不同分类方法,掌握各种分类标准及要求是解题关键. 30.八棱柱【分析】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多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据此,再结合“这个‘古董’有8个面是正方形,2个面是多边形”,即可确定答案.【详解】根据甲:它有10个面;乙:它有24条棱;丙:它有8个面是正方形,2个面是多边形;丁: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可知它符合棱柱的特征,可知是一个八棱柱.故答案为八棱柱.【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棱柱的特征.31.【分析】根据题意得,6520CAB ∠=︒-︒,402060ACB ∠=︒+︒=︒,30AB =,过B 作BE AC ⊥于E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根据题意得,652045CAB ∠=︒-︒=︒,402060ACB ∠=︒+︒=︒,30AB =, 过B 作BE AC ⊥于E ,90AEB CEB ∴∠=∠=︒,在Rt ABE ∆中,45ABE ∠=︒,30AB =,AE BE ∴== 在Rt CBE ∆中,60ACB ∠=︒,CE ∴=AC AE CE ∴=+=∴,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km,A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32.D【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所以字母B的对面是D.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33.1000【分析】先画出草图,根据∠COA=30°,∠EOB=60°,∠EOC=180°,得到∠AOB=90°,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到OA=40×15=600,OB=40×20=800,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B即可.【详解】画出草图如下,∠∠COA=30°,∠EOB=60°,∠EOC=180°,∠∠AOB=90°,∠路程=速度×时间,∠OA =40×15=600,OB =40×20=800,∠AB =1000,故答案为:1000.【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勾股定理,正确理解方位角的意义,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4.32cm 或28cm【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BAE DAE ∠=∠;根据平行四边形及平行线性质,得BEA DAE ∠=∠,从而得BAE BEA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BA BE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分析,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如图:∠AE 平分∠BAD 交BC 与点E ,∠BAE DAE ∠=∠∠平行四边形ABCD∠//AD BC∠BEA DAE ∠=∠∠BAE BEA ∠=∠∠BA BE =AE 将BC 分成4cm 和6cm 两部分,当6cm BE =时,得6cm BA BE ==∠10cm BC BE EC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232cm BA BC +=当4cm BE =时,得4cm BA BE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228cm BA BC +=故答案为:32cm 或28c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5.56【分析】先由圆周角定理得∠ACB =90°,求得∠ABC 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ADC 的度数.【详解】解:∠AB 为∠O 的直径,∠∠ACB =90°,∠∠CAB =34°,∠∠ABC =90°﹣∠CAB =56°,∠∠ADC =∠ABC =56°.故答案为:56.【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6.1或5【分析】分为两种情况,画出图形,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当C 在线段AB 上时,AC=AB-BC=3-2=1,当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AC=AB+BC=3+2=5,即AC=1或5,故答案为:1或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能求出符合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37.15【分析】分别以OA 、OB 、OC 、OD 、OE 、OF 为一边,数出所有角,找出其中的非锐角,相减即可得答案.【详解】解:以OA 、OB 、OC 、OD 、OE 、OF 为始边,分别有角6个,5个,4个,3个,2个,1个,图中共有角21个,OA OE ⊥,所以以OA 为边的非锐角有3个,分别为,,AOG AOF AOE ,,OC OG ,BOC FOG∠∠COF +∠BOC >90°,∠∠FOB >90°.所以以OB 为边的非锐角有2个,分别为,BOG BOF ,以OC 为边的非锐角有1个,为COG ∠.于是图中共有锐角21-(3+2+1)=15个.故答案为15.【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数法,要以每条边为始边,数出所有角,要注意,不能漏数,也不能多数,要注意去掉非锐角.38.73【分析】根据题意:我们把相对面打通需要去掉的小正方体分三种情况,按一定的顺序数去掉的小正方体数量,如前后面,上下面,左右面分别去数数,然后用总数125减掉数出来的三部分即可,注意:前面数过的后面的一定去掉,否则会重复的.【详解】解:前后面少(3+2)×5=25(个),上下面少的(去掉与前后面重复的)(5-3)+2×3+1×5=13(个),左右面少的(去掉与前后,上下重复的)(5-3)+(5-1)+(5-2)+(5-2-1)+(5-2)=14(个), 125-(25+13+14)=73(个),答:图中剩下的小正方体有73个.故答案为:7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对面上的数字,要注意不能重复和遗漏.39.150.【分析】根据周角的定义,利用360度减去∠α和∠β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可得,∠γ=360°-∠α-∠β=360°-120°-90°=150°.故答案是:1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正确得到图中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0.16【分析】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过点C'作C'E∠AC,交AB于点D',即可确定C'E 就是CD+DE的最小值,然后运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即可.【详解】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过点C'作C'E∠AC,交AB于点D',则CD+DE的最小值为C'E的长;∠∠ACB=90°,AC=20,BC=10,,∠∠A=∠C',∠''C E AC CC AB,∠C'E=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和最短距离问题,其中运用作对称点确定最短距离是解答的关键.41.(1)证明见解析(2)∠ABC=75°【分析】(1)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AC=∠1,则∠DAC=∠2,于是可判断。

河南中考数学18题几何证明与计算专练(含手写版答案)几何证明与推理——四边形存在性

河南中考数学18题几何证明与计算专练(含手写版答案)几何证明与推理——四边形存在性

几何证明与推理——四边形存在性1.如图,O是△ABC内一点,⊙O与BC相交于F,G两点,且与AB,AC分别相切于点D,E,DE∥BC,连接DF,EG.(1)求证:AB=AC.(2)填空:①若AB=10,BC=12,则当四边形DFGE是矩形时,⊙O的半径为_____;②若四边形DFGE是正方形,则∠B=_______.2.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AC为直径的⊙O与AB边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E.(1)求证:BE=EC.(2)填空:①若∠B=30°,AC=DE=______;②当∠B=_____°时,以O,D,E,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3.如图,以AB为直径的⊙O外接于△ABC,过A点的切线AP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P,∠APB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其中AE,BD (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两个实数根.(1)求证:P A·BD=PB·AE.(2)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四边形ADME是菱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并求其面积;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在Rt△ABC中,∠C=90°,点D在线段AB上,以AD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E,与AC相交于点F,∠B=∠BAE=30°.(1)求证:BC是⊙O的切线;(2)若AC=3,则⊙O的半径r为____________;(3)判断以A,O,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哪种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5.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M是AC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AC,BM于点D,E.(1)求证:MD=ME.(2)填空:①若AB=6,当AD=2DM时,DE=___________;②连接OD,OE,当∠A的度数为__________时,四边形ODME是菱形.6.如图,在△ABD中,AB=AD,以AB为直径的⊙F交BD于点C,交AD于点E,CG⊥AD于点G,连接FE,FC.(1)求证:GC是⊙F的切线.(2)填空:①若∠BAD=45°,AB=CDG的面积为_______;②当∠GCD的度数为_______时,四边形EFCD是菱形.7.如图所示,半圆O的直径AB=4,=,DE⊥AB于E,DF⊥AC于F,连接CD,DB,OD.(1)求证:△CDF≌△BDE.(2)填空:①当AD=_______时,四边形AODC是菱形;②当AD=_______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8.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PC切⊙O于点P,过A作直线AC⊥PC,交⊙O于另一点D,连接P A,PB.(1)求证:AP平分∠CAB;(2)若P是直径AB上方半圆弧上一动点,⊙O的半径为2,则:①当弦AP的长是________时,以A,O,P,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时,以A,D,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CB9.如图,AB为⊙O的直径,点E在⊙O上,过点E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D,连接BE,过点O作BE的平行线,交⊙O于点F,交切线于点C,连接AC.(1)求证:AC是⊙O的切线;(2)连接EF,当∠D=______°时,四边形FOBE是菱形.CF EADO B10.如图,AB为⊙O的直径,点D,E是位于AB两侧的半圆AB上的动点,射线DC切⊙O于点D,连接DE,AE,DE与AB交于点P,F是射线DC上一动点,连接FP,FB,且∠AED=45°.(1)求证:CD∥AB;(2)填空:①若DF=AP,当∠DAE=__________时,四边形ADFP是菱形;②若BF⊥DF,当∠DAE=__________时,四边形BFDP是正方形.A11.如图,AB是⊙O的直径,DO⊥AB于点O,连接DA交⊙O于点C,过点C作⊙O的切线交DO于点E,连接BC交DO于点F.(1)求证:CE=EF;(2)连接AF并延长,交⊙O于点G.填空:①当∠D的度数为_________时,四边形ECFG为菱形;②当∠D的度数为_________时,四边形ECOG为正方形.B 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中考的几何计算题几何计算题历年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几何计算是以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与弧的长度计算、角和弧的度数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线段比值的计算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从图形上分类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以及圆的有关计算。

解几何计算题的常用方法有:几何法、代数法、三角法等。

一、三种常用解题方法举例例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以边AB 为直径的半圆O 恰与对边CD 相切于T ,与对角线AC 交于P ,PE ⊥AB 于E ,AB=10,求PE 的长。

解法一:(几何法)连结OT,则OT ⊥CD ,且OT=21AB =5,BC=OT=5,AC=25100+=55∵BC 是⊙O 切线,∴BC 2=CP ·CA ∴PC=5,∴AP=CA-CP=54 ∵PE ∥BC ∴AC APBC PE =,PE=5554×5=4 说明:几何法即根据几何推理,由几何关系式进行求解的方法,推理时特别要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解法二:(代数法)∵PE ∥BC ,∴AB AE CB PE = ∴21==AB CB AE PE设:PE=x ,则AE=2x ,EB=10–2x 连结PB 。

∵AB 是直径,∴∠APB=900 在Rt △APB 中,PE ⊥AB ,∴△PBE ∽△APE ∴21==AE PE EP EB ∴EP=2EB ,即x=2(10–2x ) 解得x=4 ∴PE=4说明:代数法即为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关键在于找出可供列方程的相等关系,例如:相似三角形中的线段比例式;勾股定理中的等式;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中的线段等积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

解法三:(三角法)连结PB ,则BP ⊥AC 。

设∠PAB=α 在Rt △APB 中,AP=10COS α在Rt △APE 中,PE=APsin α, ∴PE=10sin αCOS α 在Rt △ABC 中, BC=5,AC=55 ∴sin α=55555=,COS α=5525510=∴PE=10×55255⨯=4 说明:在几何计算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 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先推理后计算,或边推理边计算,力求解题过程规范化。

(3) 注意几何法、代数法、三角法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二、其他题型举例例2. 如图,ABCD 是边长为2 a 的正方形,AB 为半圆O 的直径,CE 切⊙O 于E ,与BA 的延长线交于F ,求EF 的长。

分析:本题考察切线的性质、切割线定理、相似三角形性质、以及正方形有关性质。

本题可用代数法求解。

解:连结OE ,∵CE 切⊙O 于E , ∴OE ⊥CF ∴△EFO ∽△BFC ,∴FBFEBCOE又∵OE=21AB=21BC ,∴EF=21FB 设EF=x ,则FB=2x ,FA=2x –2a∵FE 切⊙O 于E ∴FE 2=FA ·FB ,∴x 2=(2x –2a )·2x解得x=34a ∴EF=34a例3.已知:如图,⊙O 1 与⊙O 2相交于点A 、B ,且点O 1在⊙O 2上,连心线O 1O 2交⊙O 1于点C 、D ,交⊙O 2于点E ,过点C 作CF ⊥CE ,交EA 的延长线于点F ,若DE=2,AE=52(1)求证:EF 是⊙O 1的切线;(2)求线段CF 的长;(3)求tan ∠DAE 的值。

分析:(1)连结O 1A ,O 1E 是⊙O 2的直径,O 1A ⊥EF ,从而知EF 是⊙O 1的切线。

(2)由已知条件DE=2,AE=52,且EA 、EDC 分别是⊙O 1的切线和割线,运用切割线定理EA 2=ED ·EC ,可求得EC=10。

由CF ⊥CE ,可得CF 是⊙O 1的切线,从而FC=FA 。

在Rt △EFC 中,设CF=x ,则FE=x+52。

又CE=10,由勾股定理可得: (x+52)2=x 2+102,解得 x=54。

即CF=54(3)要求tan ∠DAE 的值,通常有两种方法:①构造含∠DAE 的直角三角形;②把求tan ∠DAE 的值转化为求某一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正切(等角转化).在求正切值时,又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①分别求出两线段(对边和邻边)的值;②整体求出两线段(对边和邻边)的比值。

解:(1)连结O 1A ,∵O 1E 是⊙O 2的直径,∴O 1A ⊥EF ∴EF 是⊙O 1的切线。

(2)∵DE=2,AE=52,且EA 、EDC 分别是⊙O 1的切线和割线 ∴EA 2=ED ·EC ,∴EC=10由CF ⊥CE ,可得CF 是⊙O 1的切线,从而FC=FA 在Rt △EFC 中,设CF=x ,则FE=x+52 又CE=10由勾股定理可得:(x+52)2=x 2+102,解得 x=54 即CF=54(3)解法一:(构造含∠DAE 的直角三角形) 作DG ⊥AE 于G ,在Rt △AO 1E 中,O 1A=4,O 1E=6 又DE=2,且DG ∥A O 1,又∵DG ⊥AE运用平行分线段成比例可求得DG=,354,34=AG ,从而tan ∠DAE=55解法二:(等角转化)连结AC ,由EA 是⊙O 1的切线知∠DAE=∠ACD ∵∠CAD=900,可得△ADE ∽△CAE ,即551052===CE AE AC AD .从而tan ∠ACD=55=AC AD ,即tan ∠DAE=55说明:(1)从已知条件出发快速地找到基本图形,得到基本结论,在解综合题时更显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如本题(2)求CF 的长时,要能很快地运用切割线定理,先求出CE 的长。

(2)方程思想是几何计算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方法,要熟练地掌握。

例4.如图,已知矩形ABCD ,以A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交AC 、AB 于M 、E ,CE 的延长线交⊙A 于F ,CM=2,AB=4。

(1)求CF 的长和△AFC 的面积;(2)求CF 的长和△AFC 的面积。

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AB=4,在Rt △ACD 中,AC 2=CD 2+AD 2 ∴(2+AD )2=42+AD 2,解得AD=3(2)A 作AG ⊥EF 于G 。

∵BG=3,BE=AB ―AE=1 ∴CE=10132222=+=+BE BC由CE ·CF=CD 2,得CF=105810422==CE CD 又∵∠B=∠AGE=900,∠BEC=∠GEA ∴△BCE ∽△GAE , ∴AE CE AG BC =,即,3103=AG S △AFC =21CF ·AG=536例5.如图,△ABC 内接于⊙O ,BC=4,S △ABC =36,∠B 为锐角,且关于x 的方程x 2–4xcosB+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是劣弧AC 上的任一点(点D 不与点A 、C 重合),DE 平分∠ADC ,交⊙O 于点E ,交AC 于点F 。

求(1)求∠B 的度数;(2)求CE 的长。

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了代数知识的几何计算题,考察了圆的有关性质,解题时应注意线段的转化。

解:(1)∵关于x 的方程x 2–4xcosB+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4cosB )2-4=0 , ∴cosB=21,或cosB=-21(舍去)又∵∠B 为锐角 , ∴∠B=600(2) 点A 作AH ⊥BC ,垂足为H 。

S △ABC =21BC ·AH=21BC ·AB ·sin600=36,D解得AB=6在Rt △ABH 中,BH=AB ·cos600=6×21=3,AH=AB ·sin600=6×3323= ∴CH=BC-BH=4-3=1在Rt △ACH 中,AC 2+CH 2=27+1=28 ∴AC=72,AC=72-(舍去) 连结AE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B+∠ADC=1800,∴∠ADC=1200 ∵DE 平分∠ADC ,∴∠EDC=600=∠EAC又∵∠AEC=∠B=600,∴∠AEC=∠EAC ,∴CE=AC=72例6. 已知:如图,⊙O 的半径为r ,CE 切⊙O 于点C ,且与弦A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CD ⊥AB 于D 。

如果CE=2BE ,且AC 、B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3(r –2)x+ r 2–4=0的两个实数根。

求(1)AC 、BC 的长;(2)CD 的长。

分析:(1)图中显然存在切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从而可得△ECB ∽△EAC ,AC=2BC.又∵AC 、BC 是方程的两根,由根与系数关系可列出关于AC 、BC 的方程组求解。

(2)∵CD 是Rt △CDB 的一边,所以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与之对应.若过C 作直径CF ,连结AF ,则Rt △CDB ∽Rt △CAF ,据此可列式计算。

解:(1)∵CE 切⊙O 于C ,∴∠ECB=∠A又∵∠E 是公共角,∴△ECB ∽△EAC ,21==CE BE AC BC∴AC=2BC.由AC 、B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3(r –2)x+ r 2–4=0的两个实数根∴AC+BC=3(r-2);AC ·BC=r 2-4,解得r=6,∴BC=4,AC=8(2)CO 并延长交⊙O 于F ,连结AF ,则∠CAF=900,∠CFA=∠CBD ∵∠CDB=900=∠CAF∴△CAF ∽△CDB ,BC CF CD AC = ∴CD=381248=⨯=⋅CF BC AC说明:(1)这是一道代数、几何的综合题,关键是寻找相似三角形,建立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根与系数关系列等式计算。

(2)构造与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还有许多种。

例7. 如图,△ABC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PA 是过A 点的直线,∠PAC=∠B 。

(1)求证:PA 是⊙O 的切线;(2)如果弦CD 交AB 于E ,CD 的延长线交PA 于F ,AC=CE ∶EB=6∶5,AE ∶EB=2∶3,求AB 的长和∠FCB 的正切值。

解:(1)∵AB 是⊙O 的直径,∴∠ACB=900 ∴∠CAB+∠B=900 又∠PAC=∠B ,∴∠CAB+∠PAC=900.即PA ⊥AB ,∴PA 是⊙O 的切线 (2)设CE=6a ,AE=2x,则ED=5a ,EB=3x 由相交弦定理,得2x ·3x=5a ·6a ∴x=5a连结AD ,由△BCE ∽△DAE ,得553==ED EB AD BC 连结BD ,由△BED ∽△CEA ,得25==AE BE AC BD ∴BD=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