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的饲养方式
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犊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对牛一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强管理。
下面是我们总结的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供养牛的朋友们参考。
1、犊牛的喂奶方法
当初生犊牛能站立后,一般在一小时左右喂初乳,第一次可喂
1-1.5公斤,以后的喂量约相当于犊牛体重的1/7-1/6,每昼夜喂4-5次。
每次喂奶后1-2小时,应喂给36-38℃清洁凉开水0.5公斤。
犊牛生后5-10天可随意饮水,一般到15-20天后再喂给凉开水。
我国一般多采用4月龄断奶,喂全乳400-600公斤,国外犊牛期一般为3-5周左右,喂全乳100公斤左右。
2、犊牛生后一周的饲养管理
犊牛生后一周后,可在草架上放上优质干草,训练其采食,以利于瘤胃的早期发育。
3、犊牛的饲料管理要点
生后10-15天要训练采食混合精料:用玉米、麸皮、大麦,豆饼混合粉碎,加入骨粉、食盐混合成干粉料或煮粥喂之,每日每头给10-20克,数日后可增之80-100克,1月龄250一300克,2月龄0.5公斤。
此时,也可在混合精料中加入切碎的胡萝卜,2月龄时每日每头可给1-1.5公斤。
2月龄开始就可给青贮饲料,3月龄每日每头给1.5-2公斤,4-6月龄给4-5公斤。
2-3月龄可补饲抗生素饲料如金霉素,每日每头给1万国际单位,可提高犊牛日增重10%左右。
犊牛各阶段饲养技术

犊牛各阶段饲养技术
犊牛是牛的幼崽,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养技术。
以下是犊牛各阶段饲养技术的介绍:
1. 出生后0-1个月: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需要保持乳房清洁和干燥,保证犊牛有足够的乳量和营养。
2. 1-3个月:可以开始加喂牛磺酸、补充营养和促进犊牛食欲,同时加喂草粉和糠,帮助犊牛消化,促进毛发生长。
此外,需要保持饮水渠道的清洁和水质干净,避免犊牛得病。
3. 3-6个月:此时犊牛开始吃粗饲料,如青贮料、干草、玉米秸秆等。
同时,还需要补充犊牛专用饲料,以保证营养均衡。
要注意定期为犊牛建立体型和健康档案,定期称重和观察牛排颜色。
4. 6-12个月:这个阶段的饲喂需要更多的粗饲料和犊牛饲料,并增加一些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取。
同时,犊牛也需要注重运动,鼓励犊牛参加合适的活动,如散步、奔跑等。
总之,犊牛的饲养需要注重营养均衡,保持清洁和干燥环境,同时加强犊牛的运动和健康管理,以保证犊牛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的几个饲养管理要点 - 养牛技术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犊牛的几个饲养管理要点-养牛技术犊牛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的小牛。
在日常生产中肉用犊牛多在6月龄时断奶,故通常把6月龄以内的小牛称为犊牛。
犊牛生长发育旺盛,需要营养较高,如果不能充分满足其营养需要,不仅影响本阶段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其成年时生产能力的发挥。
并且此阶段容易患病,死亡率较高。
所以在生产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及成活率。
下面介绍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犊牛的几个饲养管理要点,具体来了解一下!1、初生犊牛的护理母牛进行分娩时,正常胎位时应尽量让其自由生产,不要用外力强行拖拉,胎位不正或难产时应及时进行助产。
要用清洁的软布及时清理初生犊牛口腔、鼻腔内的黏液,将体躯上附着的黏液擦拭干净。
特别是在母牛发生难产时,犊牛常会因黏液、羊水等堵塞呼吸道,造成犊牛窒息,导致全身松软,出现假死症,这时应将犊牛后躯抬高,头部放低,握其两前肢,前后来回拉动并拍打其胸部,交替扩展和压迫胸腔,同时用纱布清理鼻、口腔内的黏液和羊水,特殊情况下,还可使用呼吸中枢类药物。
犊牛出生后,要进行断脐,用经消毒的剪刀在距犊牛肚脐10 cm 左右处剪短脐带,断口处可用5%碘酒进行浸泡消毒,断口处不用进行包扎,以便促进脐带干燥愈合,在自行脱落前要经常进行消毒,防止脐炎发生。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饲喂充足的初乳,初乳是指母牛产犊后5-7天内分泌的乳汁,初乳对犊牛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初乳与常乳相比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干物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都远高于常乳。
初乳中含有溶菌酶和母源抗体,能够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初乳进入胃肠道后,由于黏度较高可附于黏膜上,阻碍病原菌侵入机体,另外,初乳有较高的酸度,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对初生犊牛起到保护作用。
初乳还可以刺激犊牛消化液的分泌,促进犊牛胃肠蠕动。
可在犊牛出生后th内饲喂第1次初乳,不要限量让犊牛吃饱,一般为1.0-1.5kg,初乳连续饲喂5-7天,每天4次,日饲喂量可以按照体重的1/6饲喂。
犊牛饲养

犊牛的饲养管理其实犊牛的饲养应从母牛的怀孕后期就予以重视,若母牛怀孕后期若营养不足,则犊牛出生后体弱,不易饲养。
一、初生犊牛的护理:1、清除口鼻腔粘液使呼吸道畅通。
2、用5-10%碘酒消毒(剪掉多余脐带,保留8-10公分)。
3、让母牛舔干或擦干身上的羊水(在冬季更重要),称重后放入经过消毒并铺上干净垫草的犊牛栏中。
4、作好标记及产犊记录。
二、哺喂初乳犊牛出生后尽快让其吃上初乳,一般要求出生后0.5-1小时喂初乳,喂量为1.5升左右(或相当初生重的5%)。
初生犊牛头3-5天最好喂其母乳,每天喂2 -3次,第一天喂3-4升,以后每天增加0.5升。
初乳的喂量一般为体重的8-10%,喂奶的温度38℃左右,牧场应冷冻贮存部分优质初乳备用,冷冻初乳使用时最好用水浴加热,直接加热会使免疫球蛋白变性。
初乳的功能:1、含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增强犊牛的免疫力。
2、提供营养(乳脂、乳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都很高)。
3、初乳粘稠,可保护肠道粘膜,防止细菌侵入。
4、初乳含有较多的镁盐,因此具有轻泻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刚出生的牛犊其抗体吸收率为20%,但出生几个小时后抗体吸收率急剧下降(小肠上皮细胞对抗体的通透性逐渐下降),出生24小时后小牛几乎无法吸收完整的抗体(肠封闭)。
初乳的质量:初乳中的抗体浓度平均为6%(范围2-23%),浓稠的,黄色奶油状的初乳较好,稀薄并呈水样的初乳其抗体浓度可能较低。
干乳期较短、早产、产犊前挤奶、产犊前初乳遗漏都会造成初乳中的抗体含量低,胎次高的母牛比头胎牛的初乳含抗体水平高。
初乳与常乳成分比较(%)成分第几次挤出的初乳常奶1 2 3 4 5总固体23.9 17.9 14.1 13.9 13.6 12.9 蛋白质14.0 8.4 5.1 4.2 4.1 3.2酷蛋白 4.8 4.3 3.8 3.2 2.9 2.5免疫球蛋白 6.0 4.2 2.4 0.2 0.1 0.09 脂肪 6.7 5.4 3.9 4.4 4.3 4.0 乳糖 2.7 3.9 4.4 4.6 4.7 4.9 矿物质 1.11 0.95 0.87 0.82 0.81 0.74 比重 1.056 1.040 1.035 1.033 1.033 1.032三、常乳饲喂刚出生时,小牛消化系统的功能与单胃动物相同,真胃是唯一发育完全和有消化功能的胃。
第二节 犊牛饲养操作规程

第二节犊牛饲养操作规程一、新生犊牛的护理(一)去除口腔、鼻孔内的粘液。
(二)擦干体表的粘液。
(三)脐带消毒: 犊牛出生后立即用5%-7%的碘酊来消毒,然后每次喂初乳时消毒一次,第二天、第三天各消毒一次。
(四)母子要在半小时后分开。
(五)打耳标: 犊牛出生后立即打耳标并记录产犊信息。
(六)称重: 以上的护理工作做完后进行称重,并记录。
二、犊牛饲喂(一)初乳的饲喂1、犊牛出生后13小时以内必须最少喂完6L初乳,38℃≤温度≤39℃。
2、饲喂初乳步骤:犊牛出生1小时内饲喂2L初乳,最好15—30分钟之内,再过6小时后饲喂2L初乳,第13小时时再饲喂2L初乳。
3、如犊牛拒绝吮乳,可用袋式喂奶器,对于那些无吸吮能力的犊牛进行强行饲喂。
饲喂量同等。
4、初乳质量(抗体)在黄色(31-50mg/ml)范围时24小时内补救多饲喂4升。
如果抗体(50-80mg/ml)范围时24小时内补救多饲喂2升。
4、跟踪初乳饲喂情况初乳饲喂完后犊牛出生24小时-72小时和犊牛出生15-20天内采血送检测试(牧场化验室)犊牛吸收抗体情况,并保存记录。
5、奶嘴十字孔必须保持完好,奶嘴孔不能超过1cm。
(二)常乳的饲喂初乳喂完8小时后饲喂常乳,夏季35℃≤温度≤38℃,冬季38℃≤温度≤39℃,(见表一)。
犊牛牛奶饲喂表(表一)注意:4L/天常乳(如:早7:00Am,下午3:00Pm分2次喂)。
(三)饮水犊牛出生后第3天开始给水,主要自由饮水为主。
每天保证水槽和水桶的干净,水必须清洁,冬季必须给温水。
犊牛岛的水每天随时观察,24小时不可断水。
(四)开食料的饲喂犊牛出生后第3天开始训练采食精料。
根据犊牛的生长速度增加开食料,精料桶里24小时有精料。
(五)犊牛断奶程序1、犊牛在57天—59天内早晨一次3L/天,第60天断奶。
断奶后5-7天是为过渡期,如果小牛断奶应激造成拒绝采食任何食物时工作人员隔离后第一3升/天,第二天早2升/天,第三天早1升/天,并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犊牛精料采食量。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犊牛是牛群中的幼崽,对于农牧业来说,犊牛的健康成长是牛群繁殖和生产的基础。
合理的饲养与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犊牛健康成长,提高其生产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犊牛饲养与管理的技术。
一、合理的饲喂1. 提供优质饲料:犊牛的饲料应以优质牧草、浓缩饲料和精饲料为主,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在犊牛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2. 饲喂频率和量:犊牛的胃容量有限,应分次、分量饲喂,避免一次性喂太多。
刚断奶的犊牛可以每天饲喂4-5次,每次分量逐渐增加。
随着犊牛生长,饲喂次数逐渐减少至2-3次,但每次的饲喂量要保持稳定。
3. 喂养规律:犊牛的饲喂时间要规律,不可随意更改。
定时喂养可以促进犊牛的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二、合理的饮水管理1. 提供清洁饮水:犊牛的饮水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2. 定时更换水源: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中的水源,保持水质新鲜。
同时,定期清洗水槽和水管,防止水质污染。
3. 注意水温:犊牛对水温敏感,一般应保持在15-20摄氏度。
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影响犊牛的饮水量。
三、合理的环境管理1. 温度适宜:犊牛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应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
夏季高温时,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犊牛受寒。
2. 通风良好:犊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通。
过度潮湿或缺氧的环境都会影响犊牛的健康。
3. 干净卫生:犊牛舍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床草,防止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四、健康管理1. 疫病防控:定期做好犊牛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预防常见的疾病。
定期体检犊牛,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个体。
2. 合理的运动:犊牛需要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肌肉的发达。
3. 防止外伤:犊牛舍和饲养设备要安全可靠,避免犊牛因摔倒或被夹伤等意外事故。
总结起来,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合理饲喂、合理饮水、合理环境和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犊牛的饲喂方法及饲养

犊 牛 的 饲 喂 方 法 及 饲 养
彭丽娟 李 阳东 荀 军 ( 宁 夏灵武市畜牧局 7 5 0 4 0 0 )
近年来 , 我市部分奶牛场 内犊牛发病率升高 , 其 中犊牛腹泻死亡率高达 3 0 %。 合理提供营养 , 满足犊 牛对初乳 的需要 , 加强管理是犊牛 哺乳期的关 键 , 可
有效 降 低腹 泻 发病 率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5 白细 胞 含 量
母 牛在停奶期间 、 分娩前后 , 由于乳房卫生消毒 不严 、 环境条件较差 、 细 菌经乳头感染 引起乳房炎 。 乳房 炎是 产后 母 牛 常 见疾 病 ,初乳 中 自细 胞 数 的 含
量是 判 定乳 房 炎 的指标 之 一 。 2 0 1 3 年 9月 l 2 ~ 1 7 日,
饲 喂 2升初 乳 ,其 吸 收 速 度 比饲 喂 1 升 和 5升 初 乳 的 吸 收速 度 都 要 快 。初 乳 喂 量要 适 宜 ,不 能过
多, 也 不 能饲 喂过 少 。
1 6保存
初 乳装 罐 冷冻 是很 好 的贮 存 方法 。据 报 道 , 在零 下2 0  ̄ C 时 可把 初乳 保 存 几 年 。保存 时 可 在初 乳 内添 加 各 种 化 学 物 质如 甲醛 、 苯 甲酸 钠 、 乙酸 钠 、 丙酸钠 、
乳。
1 . 4 酮 体 含 量
犊 牛 消化 不 良与母 牛 酮 病 有关 。 由于 酮体 在 母
喂 奶 方 法 为用 洗 净 的 手 ,将 食 指 与 中指 放 人 犊 牛 口中 ,以手 指将 犊 牛 嘴 带进 奶 桶 内 ,全 嘴浸 在 奶
中, 犊 练, 慢
乳汁。
体内蓄积 , 乳 中酮体含量增多 , 致犊牛发病 率和死亡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5篇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5篇第1篇示例:肉犊牛是指出生后不久即开始饲养的小牛,主要是用于肉类生产。
在肉犊牛的饲养过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下面将介绍肉犊牛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出生后至断奶阶段1. 出生后的头几小时,肉犊牛需要吸食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肉犊牛的抵抗力。
因此要确保母牛有足够的初乳供应。
2. 在母牛断奶前,逐渐开始为肉犊牛提供精细颗粒料和优质青贮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可以在一岁以下就断奶,喂牛群食的时候要及时换水,确保饮水卫生。
3. 定期给肉犊牛进行防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保持牛棚的清洁卫生,确保肉犊牛生长环境的良好。
1. 在断奶后,逐渐将肉犊牛转移到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混合饲养模式,逐渐增加精饲料的比例,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促进生长发育。
2. 根据肉犊牛的生长情况和体重进行分类饲养,确保每头肉犊牛都能得到适量的饲料,避免出现过度肥胖或生长不良的情况。
3. 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生长性能评估,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三、肥育阶段至出栏阶段1. 在肉犊牛进入肥育阶段后,应逐渐增加饲料的能量含量,促进体重的快速增长,提高产肉量。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添加剂,如抗生素和激素,加快生长速度。
3. 在肉犊牛接近出栏的阶段,逐渐减少饲料的含量,以减少脂肪沉积,保证肉质的品质。
同时要注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压力,避免对肉犊牛造成伤害。
肉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合理的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定期的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肉犊牛的快速生长和良好的养殖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第2篇示例:肉犊牛是一种优质的肉源动物,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肉犊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其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犊牛的饲养方式犊牛的饲养方式关于其他牛种的起源问题,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
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bubalus arne)。
但近期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 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
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
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干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
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
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 000~5 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鲁西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可利用5~7年。
牛属中的 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
水牛属中的水牛种相互间也可杂交产生后代,但与牛属中的任何牛种杂交均不能受孕。
根据这些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美国用婆罗门瘤牛与欧洲的肉牛进行杂交,育成了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婆罗福特、婆罗格斯、圣赫特鲁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种。
澳大利亚用辛地红及沙希华瘤牛与杂交,育成了耐热、抗蜱的澳大利亚乳用瘤牛。
近年,美国还用美洲野牛(3/8)与海福特牛(1/4)和(3/8)进行三品种杂交,经过上千次杂交试验,终于克服了杂种公牛不育的障碍,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饲、产肉多、肉质好、饲养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种“比法罗”。
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与婆罗门牛(1/2)、夏洛来牛(1/4)、(1/16)、海福特牛 (1/16)进行多品种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卡特罗”生产性能与“比法罗”相似,对寒冷多雪的气候尤具有良好的适应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
中国和苏联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其种间杂种一代犏牛,不仅体型增大,役力更强,而且产奶性能也大大提高。
但公犏牛的不育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
犊牛的饲养注意事项一怕窒息:在出现难产时,犊牛在母体中因粘液和羊水的长时间堵塞而出现窒息病状。
窒息程度轻时,呼吸微弱而急促,时间稍长,可发现粘膜发绀,舌垂口外,口、鼻内充满羊水和粘液,心跳和脉搏快而弱,仅角膜存在反射。
犊牛发生窒息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将犊牛头部放低,后躯抬高,由一人握住两前肢,前后来回拉动,交替扩展和压迫胸腔,另一人用纱布或毛巾擦净鼻孔及口腔中的粘液和羊水。
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还可使用刺激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山梗茶碱5—10毫克,尼可刹米25%油溶液1.5毫升等。
二怕便秘:此症通常指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不排粪,且表现出不安、拱背、翘尾作排粪状等。
严重时腹痛、食欲不振,脉搏快而弱,有时出汗。
直肠检查,可以摸到干硬的粪块。
犊牛发生便秘后,要及时用肥皂水灌肠,使粪便软化,以便排出。
直肠灌注植物油或石蜡油300毫升,也可热敷及按摩腹部,或用大毛巾等包扎犊牛腹部保暖减轻腹痛。
三怕脐炎:脐炎是犊牛出生后脐带断端感染细菌而发生的一种炎症。
触诊其脐部时犊牛表现疼痛,在脐带中央及其根部皮下,可以摸到如铅笔杆粗的索状物,流出带有臭味的浓稠脓汁。
防治方法是:在脐孔周围组织发炎时,脐部先剪毛消毒,再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注射液在脐孔周围皮下分点注射,并与局部涂以松馏油与5%碘酒等量合剂,如有浓肿和坏死,应排出脓汁和消除坏死组织,用消毒液清洗后,撒上磺仿磺胺粉或呋喃西林粉以及其它抗菌消炎药物,并用绷带将局部包扎好。
肉用犊牛培育技术1、犊牛护理技术犊牛出生后1 小时内要吃上初乳。
如果母牛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犊牛吃不到初乳或乳汁不足,则需用人工乳代替。
人工乳应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喂时充分搅拌均匀后,加热至38~40℃饲喂,每天4~5次。
犊牛出生7~10 天后,可随母牛牵至室外或运动场内自由运动半小时。
一个月后可增加至1~2个小时,以后可逐渐延长。
犊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冬季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通风防暑。
犊牛每天要供给洁净的水,让其自由饮用。
犊牛常见疾病有犊牛大肠杆菌病(白痢病)、营养性下痢、犊牛肺炎等,具体治疗方法由兽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犊牛早期补料技术早期补料从2~3月龄开始,在母牛圈外单独设置犊牛补料栏或补料槽,以防母牛抢食。
每天补喂1~2次,补喂1次时在下午或黄昏进行;补喂2次时,早、晚各喂一次。
补料时将混合精料与水1:2.5混合成湿稠料。
喂量要根据母乳多少和犊牛体重来确定,一般2月龄时开始试喂混合料,增强犊牛对补料的适应性;3月龄日喂混合料0.2~0.3 千克;4月龄日喂混合料0.3~0.8 千克;5月龄增加到0.8~1.2 千克,6月龄1.2~1.5 千克。
在补料期间,供给犊牛柔软、质量好的粗料,让其自由采食。
混合料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
早期补料参考配方:玉米面47%,麸皮13%,豆饼20%,草粉(或玉米秸粉)15%,磷酸氢钙1.2%,食盐0.8%,添加剂3%。
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的提早补饲至关重要。
1周龄时开始训练饮用温水。
为促进犊牛瘤胃的发育和补充犊牛所需的养分,提早喂给一些青、粗饲料的精料:一般在10~20日龄开始训料,开始训料时将精料制成粥状,并加入少许牛奶,初日喂10~20克,逐渐增加喂量;20日龄开始每日给10~20克胡萝卜碎块,以后逐渐增加喂量;30日龄时,栏内设干草机理,诱其采食;60日龄开始加喂青贮饲料,首次喂量为100~150克。
随着犊牛采食量的增加,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
犊牛与母牛要分栏饲养,定时放出哺乳。
犊牛要有适度的运动,随母在牛舍附近牧场放牧,放牧时适当放慢行进速度,保证休息时间。
犊牛达135日龄时断奶。
育肥牛的饲养牧草、农作物秸秆、青(半干)贮秸秆、氨化秸秆、微贮秸秆、块根块茎及身藤、酒糟、甜菜渣、玉米、菜籽饼、高粱、葵花饼、麦麸、豆饼、棉籽饼、食盐、矿物质类、添加剂等,均可饲喂育肥犊牛。
犊牛转入育肥舍后训饲10~14日,使其适应环境和饲料并逐渐过渡到育肥日粮。
夏季,水草茂盛,也是放牧的最好季节,充分利用野生青草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和消化率高的优点,采用放牧育肥方式。
当温度超过30℃,注意防暑降温,可采取夜间放牧的方式,以充分利用牧草转化为牛肉,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春秋季时白天放牧,夜间补饲一定量青(半干)贮、氨化、微贮秸秆等粗饲料和少量精料。
冬季要补充一定的精料,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棉籽饼等),提高犊牛的防寒能力,降低能量在基础代谢上的比例。
育肥牛的日粮配方参考如下:配方一:玉米面35.2%,豆饼5.9%、酒糟29.3%、干草29.3%、食盐0.3%,另加复合添加剂1%;配方二:精料19.6%~22.4%、酒糟26.4%~27.1%、干草8.4%~9.1%、微贮秸秆42.2%~44.2%,另加复合添加剂1%。
育肥牛的管理舍饲育肥犊牛日饲喂3次,先喂草料,再喂配料,最后饮水。
注意禁止饲喂带冰的饲料和饮用冰冷的水,寒冬季要饮温水。
一般在喂后1小时饮水。
育肥牛10~12月龄用“虫克星”或“左旋咪唑”驱虫1次。
“虫克星”每头需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克;“左旋咪唑”每头牛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8毫克。
12月龄时,用“人工盐”健胃1次,口服剂量为每头牛60~80克。
日常每日剧拭牛体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保持牛体卫生,饲养用具也要经常洗刷消毒。
育肥牛要按时搞好疫病防治,经常观察牛采食、饮水和反刍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适时出栏当育肥牛18~22月龄,体重达500公斤,且全身肌肉丰满,皮下脂肪附着良好时,即可出栏。
冬季犊牛护理要点一般情况下,犊牛生后半小时就能自行站立,去寻找母牛的乳头吸吮母乳,但个别母牛在怀孕期间因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往往生下弱体犊牛,这样就需要加强人工护理。
一、牧牛出生后吮乳前用清洁布,蘸温水,擦去乳房污物,轻轻揉搓乳房,待乳汁欲滴时让小牛吮吃。
二、对弱体犊牛要人工协助小牛站立吮乳,若小牛不能站立时,可把初乳挤出,抹在手指上,引诱小牛舔食;或用奶瓶给小牛喂食,1小时1次,待小牛能自行吮乳为止。
三、适时补料犊牛生后14天可始训练补饲干青草,1月后开始训练吃精料,加温水湿润后放小食槽内进行引食,也可煮粥喂食。
四、掌握饲料的投喂量 1月龄的犊牛每日可喂饲料50克,2月龄可增加到500克,3月龄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鲜青草或青贮饲草,以后即可断乳。
五、冬季牛舍要防阴暗潮湿天好的时候,把大牛牵到院内让小牛自由活动,多晒太阳。
六、刷拭牛体若准备将小牛当作使役备用牛来培养,要多和小牛接触亲近。
刷拭牛体可保持牛体清洁,刷拭时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但要注意少摸头顶,以免养成顶人习惯。
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及防治方法一、病因1、母畜与幼畜饲养管理不当:发病多在吸吮母乳不久,或过1~2d发病。
犊牛吃不到初乳或量不足,使体内形成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来源贫乏,导致犊牛抗病力低。
如乳头或喂乳器不沽,人工给乳不足,乳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由哺乳向喂料过渡不好等,均可引起该病发生。
2、妊娠母畜的不全价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可使母畜的营养代谢紊乱,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抵抗力低下。
如母乳中缺乏va时,可引起犊牛消化道粘膜上皮角化;vb不足时,可使胃肠蠕动机能障碍;vc缺乏时,可减弱幼畜胃的分泌机能。
3、犊牛周围环境不良:如温度过低、圈舍潮湿、缺乏阳光、闷热拥挤、通风不良等。
二、临床症状该病以腹泻为特征,初期犊牛精神尚好,以后随病情加重出现相应症状。
腹泻粪便呈粥状、水样、呈黄色或暗绿色,肠音高朗,有臌气及腹痛症状。
脱水时,心跳加快,皮无弹性,眼球下陷,衰弱无力,站立不稳。
当肠内容物发酵腐败,毒素吸收出现自体中毒时,可出现神经症状,如兴奋、痉挛,严重时嗜睡、昏迷。
三、预防加强母畜妊娠期饲养管理,尤其妊娠后期应给予充足的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应量;改善卫生条件及饲养护理措施;犊牛出生后要尽早吃到初乳,圈舍既要防寒保暖,又要通风透光。
定期清洗消毒,更换垫草等。
四、治疗1、施行饥饿疗法:禁乳8~10h,此间可口服补液盐,即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按50~100ml/kg标准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