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探究实验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下面是五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
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需要光、水、二氧化碳等条件。
3. 实验材料:盆栽植物、水、二氧化碳气体、透明塑料袋、不透明塑料袋、黑纸片等。
4. 实验步骤:
- 将盆栽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 在袋子里放一些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 将袋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 观察一段时间后,用不透明塑料袋将盆栽植物罩住,并在袋子上放一张黑纸片。
5.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会发现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片会发黄。
而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叶片会变得翠绿。
这些实验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并加深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的实验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的实验概述:研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的实验是生物学领域中一个基础和成熟的实验。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演示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释放,使用一个简单的装置,包括水生植物、光和气体收集装置。
身体:1. 实验装置:1.1选择水生植物:本实验中,由于Elodea或Cabomba等水生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因此通常选用水生植物。
这些植物很容易获得,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在受控的环境中种植。
1.2气体收集装置:需要气体收集装置来捕获和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体积。
这种仪器通常由一个装满水的试管和倒置在一个充满水的烧杯。
植物被放入试管中,随着氧气的产生,它取代了水,使水在倒置的试管中上升。
氧的体积可以通过水的排水量来测定。
2. 进行实验:2.1设备设置:将烧杯装满水,放入装满水的试管,确保没有气泡被困住。
将试管倒置在烧杯中,确保开口的一端浸没在水中。
2.2植物介绍:将健康的水生植物小心地插入试管中,确保试管内没有气泡。
植物应完全浸没在水中,茎部应用塞子或气密盖密封,以防止气体与周围环境交换。
2.3提供光线:将装置置于光源下,如灯或阳光。
光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提供了光合作用发生所需的能量。
2.4观察: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安装过程并记录任何变化。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植物会释放出微小的氧气气泡,并聚集在试管的顶部。
倒置试管内的水位会随着氧气的置换而逐渐降低。
3. 结果解读:3.1产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试管中氧气气泡的存在表明水生植物释放氧气。
3.2光合作用的证实:实验证实了植物发生了光合作用。
该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氧气是副产品。
这个过程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地球的氧气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介:综上所述,研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的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方法。
通过设置气体收集装置,观察水生植物释放的氧气气泡,我们可以确认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
初2年级生物实验:探索光合作用

初2年级生物实验:探索光合作用初二年级生物实验:探索光合作用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植物如何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是生物界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并且学会如何通过科学方法观察和量化这一过程。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棵叫做小草的植物。
小草每天都需要阳光来生长。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给小草提供了足够的阳光,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测量来了解它如何利用这些光线。
第一天,我们将小草放置在有阳光的位置,并观察它的叶子。
叶子就像是小草的工厂,它们通过一种叫做叶绿素的物质来吸收阳光中的能量。
我们使用放大镜来仔细观察叶子表面,可以看到叶绿素颗粒就像是小草的工作人员一样,努力捕捉每一丝阳光。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观察并记录小草的生长情况。
我们发现,随着阳光照射时间的增加,小草长得更高更健壮。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使得小草可以将从阳光中获取的能量转化为生长所需的物质。
通过测量小草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我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关键过程,阳光的充足程度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效率和健康状况。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关于小草的成长,它还教会了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理解生命的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观察、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这些都是作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必备的技能。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光合作用的机制,还培养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植物和其他生物如何与环境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
因此,初二年级的生物实验不仅仅是一堂课堂上的活动,它是一次关于生命和科学的深刻探索,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也为未来的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以及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定量和定性地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反应条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以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可表示为: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通过检测氧气的产生量、有机物的生成量或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指标,可以评估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碘液2、实验设备光照培养箱(可调节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真空抽气装置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等玻璃仪器四、实验步骤1、制备叶绿体提取液选取新鲜的菠菜叶片,洗净擦干后去除叶脉,称取 2g 剪碎放入研钵中。
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以及 5ml 蒸馏水,充分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用纱布过滤到离心管中,以 1000 转/分钟的速度离心 5 分钟,弃去沉淀。
上清液即为叶绿体提取液,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测定氧气的产生量取两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标记为 A 和 B。
在 A 瓶中加入 5ml 叶绿体提取液和 5ml 碳酸氢钠溶液,B 瓶中加入 5ml 蒸馏水和 5ml 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对照。
将两个锥形瓶同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30 分钟。
培养结束后,使用真空抽气装置将瓶中的气体抽出,通过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氧气,并用量筒测量氧气的体积。
3、测定有机物的生成量另取两个洁净的试管,分别标记为 C 和 D。
在 C 管中加入 2ml 叶绿体提取液和 2ml 碳酸氢钠溶液,D 管中加入 2ml 蒸馏水和 2ml 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对照。
将两个试管同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 小时。
培养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液体取出,在沸水浴中加热 10 分钟以终止反应。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更加剧烈。
实验装置:漏斗、试管、金鱼藻、清水、卫生香等。
实验现象: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2至3小时后,看到它在阳光下放出气泡。
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二分之一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结论:此实验证明了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归纳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暗处理:将生长旺盛的放到处。
目的是。
2、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遮盖起来。
目的是。
3、照射:然后移到光下。
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到盛有的小烧杯中,,使叶片中的溶解到中,叶片变成。
目的是溶解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5、漂洗、染色:取出的叶片并用清水,然后平铺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
6、漂洗、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7、实验结果记录8、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实验二:测定种子种的有机物1、淀粉的特性是。
2、蛋白质的特性是。
实验三: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1、设置装置:如图所示,设置实验装置。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2、暗处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甲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乙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四: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2、验证氧气的方法:氧气能够。
3、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够产生。
实验五:水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1、暗处理:2、如右图所示,将甲叶片的主脉切断,将叶片分为A、B两部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叶片A部分滴加碘液后。
叶片B部分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该实验选取的植物是。
2、暗处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叶片A部分滴加碘液后。
叶片B部分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七、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为储存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八、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课题:光合作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观察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
3.运用科学知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践。
三、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物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是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特殊生物代谢过程,包括光吸收、合成叶绿素、光化学分解水、质量交换,以及根部吸纳水、提取养分,并通过有机物的合成,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小苦苣苔:将小苦苣苔拿出,放在室温下;
2.准备实验用具:将绿色磁性钢球、蓝色磁性钢球、小叶片、杯子和太阳光放入实验室;
3.将小苦苣苔拆开,将磁钢球放在杯子中,用放大镜观察;
4.照射小叶片:将小叶片放在杯子里,用太阳光照射;
5.包括叶片和磁钢球放在室温下,定时观察;
6.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
实验开始前,绿色磁钢球离叶片距离约20 cm,蓝色磁钢球离叶片距离(即叶面与磁钢球之间的距离)约40 cm。
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的实验一直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2.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发生过程;3.探究光合作用与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关系;4.探索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实验材料:豆苗、试管、离心管、水槽、灯具、二氧化碳气体、植物叶片;2.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豆苗,分别放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和无光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2)将豆苗置于含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并进行一定时期的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3)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4)通过测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研究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过程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豆苗分别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和无光的环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光照明亮的环境中豆苗生长茁壮,而无光的环境中豆苗生长缓慢,说明光照对光合作用有着显著影响。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豆苗置于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环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发现豆苗的生长情况较好,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原料。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发现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较高,而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4.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发现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光照越强、温度越适宜、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图是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物质 A与物质B的分子量之比是( D)
C18O2 A CO2 B
H2O
光照射 下的小 球藻
H218O
A. 1:2 C. 9:8
B. D.
2:1 8:9
当堂检测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D ) A. 把 CO2转换成 ATP B. 产生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D.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 能
1864年, 萨克斯
实验过程:
天竺葵 叶片
黑暗处理
一半曝光 一半遮光 呈深蓝色 碘蒸气处理
结论: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
必需条件。
不变色
讨论: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是为了使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 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遮盖一部分叶片的原因是设置对照:看光是否是绿色植物 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有光时,有淀粉的产生;无光 时,无淀粉的产生。)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 绿的实验现象? 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 验结果说明什么? 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叶片遮光部分 不变颜色。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淀粉的特性:淀粉遇碘变蓝色。)
O2
鲁宾和卡门
O2来自于H2O
总反应式:
光
CO2+H2O*
叶绿体
(CH2O)+O2*
什么是光 合作用呢?
光合作用是指: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 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 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 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氧气的过程.
思考回顾:
1: 叶绿体中为什么能进行光合作用? 酶、色素
2:是否只有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否,如蓝藻
谢谢大家!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来自哪里?
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水和二氧化碳,那 氧气是来自水呢还 是来自二氧化碳?
1939年,鲁宾和卡门
利用同位素标记 法
O2
18O C 2
18O 2
CO2
(一)
(二)
18O H2 18O H2
H2 O H2O
绿藻 绿藻 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探究实验总结
原料 海尔蒙特 普利斯特莱 英根豪斯 萨克斯 恩吉尔曼 叶绿体 H2O 更新空气 光 淀粉(CH2O) 条件/场所 产物
没有考虑到植物能 从空气中得到什么!
植物的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1771年,最先用实验方法证明绿色 植物从空气中吸收养分的是英国著 名的科学家普利斯特莱。
1771 普利斯特莱(英国)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 浊的空气.
人们重复普利斯特莱实验时,实验 控制的条件不同,实验结果就不会相 同。 有的学者在黑暗条件下重复普里斯 特利的实验,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还会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 碳,更严重地污染了空气。
1880年,恩格尔曼 极 细 光 束
黑暗中
光照下
步 骤 ① 丝状绿藻与好氧细菌放在没有空气且黑
暗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丝状绿藻 ② 完全照射的部位 ② 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的所有部位。
结论
⑴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⑵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⑶ 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
真是这样的吗?
• 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 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 今天,老师 在课堂上引入六个科学实验,与同学们一起体 验光合作用发现的艰辛过程!
七个科学实验
1648 范.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 1771 普利斯特莱(英国)实验 1779 扬.英根豪斯(荷兰)实验 1864 萨克斯(德国)实验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4章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 合作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 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 土壤”。人们受其影响,认为植 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 土壤。
叶绿体结构
内膜 2
1 外膜
3 类囊体 (酶、色素)
4 5 基粒 基质
(酶、DNA、 RNA、核糖体)
当堂检测
1、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 C) 煮熟,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 A、太阳光能 B、电灯光能 C、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 2、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的水中,过 一段时间后,分析18O放射性标记,最先( ) D A、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脂肪、蛋白质中均可发现 D、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 合成淀粉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 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对照实验法原理 在本实验中,其它条件都 相同的情况下,一组有阳光, 一组无阳光,用有无阳光照射 作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阳 光对绿叶合成淀粉的作用。如 果只是在阳光下做实验,没有 对照实验,就不能说明阳光对 合成淀粉是必需的。 目的要求: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材料器具: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回形 针、小烧杯、大烧杯、培养 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
思考: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① 选用水绵作实验材料,它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 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 察和分析研究。 ②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 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 常进行(水滴中容有CO2,水绵的光合作用可以进 行) ③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 从而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④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照实验,从而 明确实验的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1880 恩吉尔曼(德国)实验
1939 鲁宾和卡门实验
1948 卡尔文(美国)实验
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 范.海尔蒙特
五年前
柳树(2.3千克) 土壤(90.8千克)
五年后
+74.4kg -0.057kg
76.7千克 90.743千克
海尔蒙特的结论:
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 水分!
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
1779 英根豪斯(荷兰)实验
1779年 英根豪斯
设计如下实验
结论1: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只有在阳光照射下 才能成功 结论2: 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 新空气。
光能哪里去了?
1845年,德国植物学家梅 耶指出:光能转换成化学 能储存起来了.
他依据什么 这么说呢?
光能储存在哪里了呢?
1864年 萨克斯的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