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羲之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时骠骑将军王述[注]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杨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
先是,羲之常谓宾友白:“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
更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谐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辨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
我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
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
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诚,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
止足之分,定之于今。
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警先灵。
自今之后教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王述(303-368),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其子王坦之。
10.下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B.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C.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目/D.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行,本义是大道,大路,就是循环往复通畅无阻的道路,文中指走遍扬州城。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和翻译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和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赡:丰富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诗歌鉴赏】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晋书?王羲之传原文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十三,尝谒周?,?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
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
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
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至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幸徐求众心。
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
”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必令远近咸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
汉末使太傅马日?慰抚关东,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待命。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二)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二)(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二)【导语】:原文:王羲之,字逸少。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羲之,宇逸少。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
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肾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注释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注释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
王羲之,字逸少,夏阳既复中山人也。
初造书画于钟繇、鲍照门下,世于楷法不易。
而兹之以别草,乃别立一家。
八十余年骨鯁筋络揖让有方,神情体物毛发皆赞。
传之子孙,至嗣圣朝而衰废。
注释:
“夏阳既复中山人也”: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其祖籍为夏阳(今山西夏县),后来迁居中山(今河北定州)。
因为其才华横溢而闻名于世。
“初造书画于钟繇、鲍照门下”:钟繇、鲍照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王羲之在他们门下学习书画技艺。
“世于楷法不易”:王羲之擅长楷书,其书法风格延续了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传统,有“骨力雄健,风骨雄奇”的特点。
“乃别立一家”:王羲之在楷书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草书风格,被誉为“王羲之体”。
“骨鯁筋络揖让有方”:骨鯁指的是身体骨骼,筋络指的是肌肉组织,揖让指的是礼节性的行为。
这句话表示王羲之的身体素质和行为都很优秀。
“神情体物毛发皆赞”:神情体物指的是王羲之的书画作品能够表现出生动的形象,毛发指的是书法的笔法流畅、自然,赞指的是很受人欣赏。
“传之子孙,至嗣圣朝而衰废”: 传之指的是王羲之的书法技艺被子孙传承下来,嗣圣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宋元咸时期,到了这个时候,王羲之的书法才艺逐渐衰落。
总的来说,晋书王羲之传主要介绍了王羲之的生平、学艺经历和书法风格,并对其在文化艺术界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王羲之被誉为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之一,其作品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于后来的书法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与译文)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
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
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頻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B.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C.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D.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指堂房亲属,如《李将军列传》中“广从弟李蔡”,“从弟”即“堂弟",此处指王羲之是他的侄子。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晋书·王羲之传》原文: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晋书·王羲之传》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今安缴当涂、芜湖一带)太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像
唐 太 宗 书 法 《 晋 祠 之 铭 并 序 》
徐偃王
相传周穆王时徐国国君。《尸 子》卷下:“ 徐偃王有筋而 无骨。”《荀子· 非相》: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 杨倞注:“徐,国名。僭称王。 其状偃仰而不能俯,故谓之偃 王。周穆王使楚诛之。”《韩 非子· 五蠹》:“ 徐偃王处汉 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 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 恐其害己也,举兵伐 徐,遂 灭之。”一说徐偃王反,为周 穆王所破。
•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 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 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 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 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 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 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 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 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 嗣,年五十,为首。
《晋书·王羲之传》
《晋书》的作者
• 本書由唐房玄齡等人撰寫,因唐太宗撰寫了 書中《宣帝紀》、《武帝紀》、《陸機傳》、 《王羲之傳》四篇卷末的“論”,故舊本亦 題“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 實際上《晉書》是由房玄齡、褚遂良等二十 餘人奉敕編撰的,參撰人敬播、李淳風、李 延壽等人均是當時的一流人選。
注本
• 1、唐代何超《晋书音义》
• 东汉延笃《史记音义》、服虔《汉书音训》、应 劭《汉书集解音义》 、东晋徐广《史记音义》、 宋元之际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 2、劉承幹、吳士鑒的《晉書斠注》
• 石崇(246─300),字季伦。 渤海南皮(今属河北)人。 西晋文学家。少时敏慧, 勇而有谋。出任南中郎将、 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 致富不赀。” 在河阳置金 谷园。后拜为太仆,出为 征虏将军。崇谄事贵戚贾 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又 与贵戚王恺之徒以奢靡相 尚。及贾谧免官,崇亦罢 职。
《晋书》的资料来源
• 1、“十八家舊晉書” (臧榮緒和王 隱的《晉書》爲主) • 2、劉義慶《世說新語》 • 3、干寶《搜神記》 • 4、沈約《宋2) • 2、增设《忠义》、《孝友》、《叛逆》 • 3、载记(《山阳公载记》) • 4、保存文献 • 5、取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