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实验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纲要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课纲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教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
主要教课内容包含:介绍半导体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等,从而说明各样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
要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质工作供给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认识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认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剖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辨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剖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3.教课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术训练、维修电工技术训练等技术训练课程的连接,增强讲堂教课中的实践环节,充足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课手段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合弃取,充足提升课堂教课的成效。
(2)在教课表达时,注意前后响应和一致性。
比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构造、原理、特征、主要参数、详细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而后再延长到一般电路、适用电路。
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照,突出其差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重申其外面特征和功能。
教师备课时适合参阅有关参照书,吃透教材。
(3)增强实验课教课,电子技术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经过实验即可考证理论结果,也能够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调换学习的踊跃性。
(4)要着重对学习成效的评估,完美各阶段的评估系统和方式。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电路设计、分析、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将详细阐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如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3、培养学生解决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如电路仿真、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半导体器件基础: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分析: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频率响应等。
3、电子电路设计:介绍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4、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通信、计算机、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和概念。
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电子电路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考察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4、项目实践: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大纲附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附表如下,详细说明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七、教学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1、教师需准确讲解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2、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及应用;3、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制作;4、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分析基础: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2、模拟电子技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3、数字电子技术: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4、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演示、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2、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和调试等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4、项目实践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参考)1、第一周:绪论,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第二周至第四周:电路分析基础,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3、第五周至第八周:模拟电子技术,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4、第九周至第十二周: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5、第十三天至第十六周: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6、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复习与考试,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项目实践评估。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75113B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及核心课总学时:16总学分:0.5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二、实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课程性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电路调试和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文字通顺且字迹工整的实验报告。
课程任务: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如双踪示波器、万用表等;2、掌握数字电路基本测试方法,如组合、时序电路逻辑功能测试等;3、掌握数字电路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数字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4、掌握数字电路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2、学生应熟练使用数字电路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等;3、实验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电路设计、测试步骤与方法等;4、实验后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5、每个实验完成后,需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集成门电路(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字电路实验箱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74LS00的使用规则。
3、掌握反相器的电气特性。
4、掌握74LS00与非门的逻辑功能。
【内容提要】1、采用74LS00设计反相器电路,画出电路的接线图。
2、根据接线图连接电路,测试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压。
3、绘制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4、测试74LS00的输入和输出电压,分析逻辑功能。
【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数字电路实验箱、74LS00芯片、数字万用表实验二SSI组合逻辑电路(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74LS10的使用规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实验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实验大纲实验面向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专业:面向全校开设有电子技术和电工学的所有电类和非电类专业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课程是以下专业本科生(或专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采矿工程、地质过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网络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总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学时、实验学时):最多76+76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其中理论教学学时:最多6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时:16课程包括的实验个数:8 (可开12)实验目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一门应用广泛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是为培养学生能应用学到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内容的理解。
一、实验理论课教学实验内容1、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的特点;测量与误差;基本误差分析、误差传递、减小误差方法、共地问题、共地与屏蔽2、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晶体管图示仪万用表(指针式、数字式)晶体管电圧表、数字电路实验箱双通道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3、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常用电子元件参数测量集成电路的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测量时间与频率及相位的测量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元实验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所掌握实验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能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减少误差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示波器观察交流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信号并讣算频率与振幅。
晶体管亳伏表测量交流信号,正确判断幅值,用万用表测量直流信号,熟悉其功能。
实验要求:自觉遵守实验规则,熟悉仪器、仪表上各部分作用与功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等;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方面的问题,如电路分析、元件检测等;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制作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技术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性,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
3.电子电路分析:教授电路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方面的问题。
4.实验操作:安排一次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电路制作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一次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电路制作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电子技术教材,确保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电子技术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1、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稳压电源等。
2、掌握基本的测试技术,如测量电压或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峰值、信号的周期、相位、脉冲波形参数,以及电子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3、初步掌握一种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4、能够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小系统,并独立完成组装和调试。
5、具有一定的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误差的能力。
7、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8、能够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规则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秀品质,特制定一下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预习报告。
2、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信无误才能接通电源。
初学或没有把握时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才能接通电源。
4、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如元件冒烟、发烫或有意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
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并经指导教师同意才能继续实验。
如发生事故(如元件或设备损坏)应主动填写实验事故报告单,服从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对事故的处理规定(包括经济赔偿),并自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6、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及其现象)。
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必须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才能拆除实验线路。
7、实验结束后,必须拉闸,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处理好,才能离开实验室。
8、在实验室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进行实验课以外的实验,须经指导教师同意。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本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三、本实验课程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的重要实践环节。
根据教学改革的思路、指导思想,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且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实验应该是学习课程内容,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
电子技术这门课,实践性很强,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使用电子仪器、调试电子电路等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加强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掌握通过实验学习课程内容的方法,包括新内容的方法,并为今后通过科学实验进行研究打好必要的基础。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根据电子技术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生应达到的能力与标准是:1.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及电工测试仪表;2.掌握电路(包括直流、交流、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技术;3.学会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4.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具有根据技术要求选择元器件,组成实验电路、设计电子电路小系统和进行安装调试的能力;6.初步具有分析、寻找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7.能独立地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工整的实验报告。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电路原理认识实验本实验在熟悉电工电子实验台主要设备、仪表的基础上,掌握对示波器、晶体管豪伏表、函数发生器等的使用,完成相关电信号的测量与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实验大纲实验面向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专业:面向全校开设有电子技术和电工学的所有电类和非电类专业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课程是以下专业本科生(或专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采矿工程、地质过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网络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总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学时、实验学时):最多76+76(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其中理论教学学时:最多60(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时:16课程包括的实验个数:8(可开12)实验目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一门应用广泛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是为培养学生能应用学到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内容的理解。
一、实验理论课教学实验内容1、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的特点;测量与误差;基本误差分析、误差传递、减小误差方法、共地问题、共地与屏蔽2、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晶体管图示仪万用表(指针式、数字式)晶体管电压表、数字电路实验箱双通道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3、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常用电子元件参数测量集成电路的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测量时间与频率及相位的测量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元实验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所掌握实验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能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减少误差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示波器观察交流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信号并计算频率与振幅。
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交流信号,正确判断幅值,用万用表测量直流信号,熟悉其功能。
实验要求:自觉遵守实验规则,熟悉仪器、仪表上各部分作用与功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在测量中应正确进行测量、调节,防止因连接不当或过载造成仪器仪表损坏及出现较大误差。
实验二晶体二、三极管及电子元件的测试实验类别:演示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晶体管图示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图示仪测量晶体管主要参数的方法。
掌握用万用表测量二、三极管电极性的方法。
熟悉各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的识别方法。
实验内容:利用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特性,画出观察到的曲线。
利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极性正反向电阻、三极管的类别、电极及放大能力,各电阻电容的识别与测量。
实验要求:掌握晶体管图示仪及万用表对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测量方法,判断各元件的基本性能与参数。
主要仪器设备:晶体管图示仪、万用表、电子元件。
实验中注意事项:使用晶体管图示仪时,注意测试要求与元件的极限值,不能随意调节,避免晶体管或仪器被烧坏。
实验三晶体管单级电压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如何设置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调整方法。
掌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了解工作点对放大器影响及负载变化对放大器的影响。
实验内容:对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
放大倍数的测量、动态范围的测量及工作点变化与负载变化的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波形的绘制。
实验要求:对电路有正确的连接,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及图形的完整绘制,进一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直流稳压源、信号发生器、晶体管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示波器。
实验中注意事项:电路的正确连接避免造成短路故障,注意共地问题。
实验四多级电压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关系及电压增益的测量,掌握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掌握多级放大器频率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实验内容:多级放大器工作点的测量及放大倍数的测量。
多级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多级放大器的频率测量及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
实验要求:了解阻容式耦合电路的特点及电压增益概念。
掌握放大器通频带的测量及输入、输出电阻的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在频率特性曲线绘制时应为双对数坐标,在电路的连接测量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寄生振荡。
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结型场效应管可变电阻的特性,理解跨导的含义,掌握源极输出器及共源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内容:放大器工作点的测量及放大倍数的测量。
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放大器的频率测量及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
实验要求:了解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区、恒流、击穿区、转移特性概念,几种不同场效应管在使用中的要求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交流电源、仪器、晶体毫伏表、万用表实验中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时,注意防止因静电过高,漏电源将管子损坏实验六功率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学习功放电路指标的测量方法。
训练观察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分贝的含义。
实验内容:测量最大输出功率、直流电源功率、输出最大效率、防止交越失真、测出非线性失真度。
实验要求:理解交越失真的含义、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防止功放出现过热,避免布线不合理出现自激振荡。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防止因输出功率过大而烧坏集成电路。
实验七 差动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差动放大器工作点的调节与测量,测量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共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抑制比。
实验内容:调节测量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测量放大倍数、测出并计算共模抑制比,比较V i 、V 01、V 02的相位。
实验要求: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及差动输入双端输出的不同特点,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使用双电源时注意电路的连接正确,防止电源短路。
实验八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掌握放大器频率测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测出无反馈时的电压增益与输入、输出电阻、放大器频率特性。
加入负反馈后再次测出无反馈时的电压增益与输入、输出电阻、放大器频率特性。
观察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作用,两种电路频率曲线绘制。
实验要求:了解反馈的概念及掌握负反馈对放大器的作用与影响,几种不同负反馈的特点。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掌握用双对数坐标表示幅频特性的方法。
实验九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研究集成运放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比列放大、加法、减法、积分与微分中的功能。
了解集成运放在单电源供电时的特点。
实验内容:了解失调电压、失调电流的概念与调整方法,测量同、反相比例器、减法器、加法器、微分电路(集成运放组成的)的参数值。
实验要求:掌握集成运放一般应用的方法及观察其相位关系,了解调零与消振电路,单电源供电时的要求与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分析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原因。
实验十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设计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以及电路中各项参数计算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震荡器的周期及输出波形频率的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及有关元器件构成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根据实验的要求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
实验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测量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的最大频率fmax,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测量最大输出电压及最小频率fminVomax,输出电压要求连续可调。
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导线、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其它元器件。
实验中注意事项:RC桥式正弦波的起振条件。
在不起振时和输出波形失真时如何进行调节。
实验十一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学习集成运放组成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发生器。
观测其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及其关系。
实验内容:观测由运放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掌握振荡器原理与基本条件,改变频率的原因,以及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与相位关系。
实验要求:进一步熟悉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及其电路的调试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注意用示波器观察比较信号相位的调节方法。
实验十二直流稳压电源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与方法,学习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与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观察整流与滤波后的电压与波形变化,测量电路中各点电压与稳压源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测出稳压源电源的输出内阻与纹波电压。
实验要求:掌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各工作环节作用与测量方法,电路中各器件的合理选择。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实验中注意事项:在测量电路的稳压系数时,自耦变压器的安全使用。
三、综合性实验内容与要求1、10瓦扩音机的安装与调试:重点是学习分析电路要求,掌握元件的选择和筛选、器件手册的查找和使用。
整体电路的合理布局及正确可靠的焊接方法,以及各指标参数的测试,故障与问题的分析排除等技能方法。
2、集成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安装:根据指标选择电路并画出原理图,依据科学合理与经济实用的要求选择各部分器件,注意保护电路的设计使用,通过调试与测试,完善各设计指标。
四、实验理论教学的要求1、本课程的实验目的在于为单元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奠定掌握各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的基础,对课程实验内容各部分有提高的认识。
2、实验课的课时与实验理论课的之比约为十分之一左右,一般应安排在实验课内学时里。
3、理论教学的方式应采用与实验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也可在每次单元性实验中针对有关实验内容进行。
五、单元性实验课与综合实验课的要求及学时分配一、要求:1)熟悉各类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2)具备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严谨细致地操作规范,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3)验证、巩固和补充理论课的教学实验内容。
4)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安装与测试方法与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方法与能力。
5)注重基础技能,设计性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实验的素质和能力。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教学课时为三十二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