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实务之商品归类

合集下载

报关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

报关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

报关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1. 引言进出口商品的报关是指将商品从一个国家运输到另一个国家时,需要向海关申报以完成相关的报关手续。

而归类是报关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指根据商品的特征、用途、成分等因素,将商品按照国际通用的商品归类系统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报关实务中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商品归类的基本概念商品归类是指将进出口商品按照一定的规则、标准和流程,确定其属于哪个商品编码,并在报关单上进行相应的记录。

商品编码是一个由国际上通用的商品归类系统所制定的编码,用来对商品进行分类和集中管理。

目前,全球通用的商品归类系统有HS编码、HSCODE、CN编码等。

3. 商品归类的原则商品归类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商品归类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

常见的商品归类原则包括以下几点:3.1 单一原则单一原则是指一个商品只能归类在一个编码下,即不能同时在多个分类中出现。

3.2 专用原则专用原则是指商品应当归类在能够最准确反映其特征和用途的编码下。

例如,化妆品应当归类在化妆品类别下,而不是其他类别。

3.3 总项原则总项原则是指商品分类应当以其主要用途或功能为基础,而不是根据次要或附带的用途。

3.4 具体原则具体原则是指归类时应当根据商品的具体特征和性质进行判断,遵循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4. 商品归类的方法商品归类的方法是指根据商品的特征、用途、成分等因素,通过一系列的判断和比对,确定其应该归类在哪个商品编码下。

4.1 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是根据商品的名称、形状、用途等直接判断其属于哪个商品编码。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商品特征明显、归类标准一致的情况。

4.2 逐项比对法逐项比对法是通过与已有的商品归类标准进行逐项比对,从而确定商品的归类。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商品特性复杂、归类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4.3 辅助查询法辅助查询法是指通过参考相关的商品归类手册、数据库或查询系统,找到与商品特征相符合的归类编码。

报关实务课程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报关实务课程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 第 四 类 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
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 第 五 类 矿产品 • 第 六 类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
4
• 第 七 类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 • 第 八 类 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鞍具
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动 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 • 第 九 类 木及木制品;木炭;软木及软木制 品;稻草、秸秆、针茅或其他编结材料制 品;篮筐及柳条编结品 • 第 十 类 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回收 (废碎)纸及纸板;纸、纸板及其制品
18
例如: 2)11类纺织原料纺织制品中:
50章——动物纤维; 52章——植物纤维; 54章——化学纤维长丝
19
例如: 3)71章: 7108金材、金半制成品——7113首饰
20
例如: 4)07章: 鲜/冷番茄(具体)——0702 鲜/冷豆类蔬菜(一般)——0708 鲜/冷其他蔬菜(未列名)——0709
16
(2) 排列顺序:
1 类次:
按 动物—植物—矿物—化学及相关产品
2 同类内章次:
按 动物—植物—矿物—化学及相关产品
3 同章内编码:
按 加工程度: 由低到高
4 同类商品:
按 列名方式: 具体——一般——未列名
5 同一商品:
按 整机——专用零配件
17
例如: 1) 动物——第一类;
植物——第二类; 矿物——第五类

如:
010391
重量在50公斤以下的,非改良种用的猪
010512
重量不超过185克的,火鸡
010410
绵羊
14
2. HS的分类原则
1 遵循科学的分类原理和规则, 采用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进行分类

报关实务之商品归类总则课件

报关实务之商品归类总则课件
,提高国际竞争力。
THANKS
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征税、统计以及贸易管制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进出口申报、通关、核算、退税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基 础。
商品归类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目的
意义
确定进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进口许可证管理、数量限制措施等,同 时为海关统计和贸易管制提供依据。
有利于海关对进出口商品进行高效监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 本;有利于企业规范进出口业务,提高贸易风险控制能力,促进国际 贸易发展。
通过商品归类,各国海关可以相互认可和协调,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促进国际贸 易的自由化。
商品归类在国际交流中有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促进世界经济 的繁荣和发展。
04
商品归类总则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进口商品的归类错误案例
总结词
归类错误导致关税差异
详细描述
某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商品,由于对商品归类规则理解不准确,导致将该商品 错误地归入了高税率类别,从而增加了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增加了进口成 本。
报关实务之商品归类总则课 件
目录
• 商品归类总则概述 • 商品归类总则的主要内容 • 商品归类总则的应用 • 商品归类总则的案例分析 • 商品归类总则的未来发展
01
商品归类总则概述
商品归类的定义
商品归类:是指海关根据《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的规定,运用《协调制度》目录的结构和规则,将进出口商品按 其特性、用途、结构、材料、生产方法等因素,归入相应预定的海关进出口商品编码,并赋予相应的海关关税和贸易统计编 码的过程。
商品归类总则的发展历程
03
《协调制度》的诞生
1983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第91/93届 会议通过了《协调制度》,并决定从 1988年1月1日起实施。

外贸报关实务技能一进出口商品归类

外贸报关实务技能一进出口商品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二)——基本特征法
e.g.由快熟面条、调味包、塑料小叉构成的碗面 其中,快熟面条构成了这个零售成套货品的基本 特征,则应按面食归入品目1902 e.g. (2007)牛奶包装盒用纸板,由漂白过的纸 (每平方米重350克)与塑料薄膜复合而成,其中 纸构成了基本特征,宽1.6米,成卷(组合物)
标题之间会产生交叉
e.g.“塑料鞋”既可属于第39章“塑料及其制品”,又 可属于第64章“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仅凭 标题无法确定归类
类注
章注
品目条文
归类规则一
品目条文和类注、章注是归类的法律依据;
e.g.“针织女式胸衣”,如果直接看标题,似乎符合第 61章标题“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但应按照 品目条文和类注、章注归入品目6212。
归类总规则五
与所装电动剃须刀一同报验的电动剃须刀的皮套 内装镶嵌钻石铂金戒指的首饰盒 内装小提琴的提琴箱 装有茶叶的银质茶叶罐× 装有电视机的瓦楞纸箱 煤气灌装有液化煤气×
(2005)下列货品进出口时,包装物与所装 物品应分别归类的是: A.40升专用钢瓶装液化氮气 B.25千克桶(塑料桶)装涂料 C.纸箱包装的彩色电视机 D.分别进口的照相机和照相机套 答案:AD
e.g.等量的大麦与燕麦的混合麦 由于大麦与燕麦含量相等,“基本特征”无法确定, 所以应按“从后归类”,即按品目1003与品目1004 中的后一个品目1004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
规则三只有在品目条文、类注、章注无其他规定 的条件下才能运用。 如:由缝衣针、线、小剪刀、钮扣等货品组成的 零售成套旅行用针线包,由于品目96.05条文中有 具体列名,所以就不必运用规则三。
品目的确定
e.g.食用调和油(含大豆油60%、花生油20%、菜子

海关商品归类通关实务(报关报检实务)

海关商品归类通关实务(报关报检实务)

2225 1831 3010 3039 3339 3410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贸易方式简称
减免设备结转 补偿贸易
保区进料料件 保区来料料件
进料对口 进料以产顶进 进料料件内销 进料深加工
进料余料结转
进料料件复出 进料料件退换 进料非对口 进料成品减免
低值辅料 进料边角料内销 来料边角料内销 进料边角料复出 来料边角料复出
六、税款、滞报、滞纳
3
一、通关实务
4
通关实务
一、通关的定义:
报关的定义: 指申报人在规定的期限、地点,采用电子数据报关单和纸质报关单的形式, 向海关报告进出境运输工具、行李物品、邮递物品、进出口货物等的情况 (我司报关业务是针对进出口货物)。
1)运输工具进出境的申报(如:轮船、飞机、火车、或集装箱等); 2)进出境行李物品及邮递物品的申报; 3)进出口货物的申报。
12
通关实务
贸易方式之 : 退运货物(2/7)
1.定义: 指原进出口货物因殘损、短少、品质不良或者规格不符、延误交货或其 他原因退运进、出境的货物。
2.适用范围:
贸易方式代码 贸易方式简称 贸易方式代码
贸易方式简称
贸易方式代码
110 130 139 1523 1616 2025
一般贸易 易货贸易 旅游购物商品 租赁贸易 寄售代销 合资合作设备
海关商品归类 通关实务
物流部
1
培训目的
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及管理能力,充实专业知 识技能
加强海关关务人员对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了解和掌握 学习并了解进出口报关、报检、商品归类等环节的工作内容

报关实务第九章 进出口商品归类

报关实务第九章 进出口商品归类

§9.2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规则和方法
一、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六项总规则
1.规则一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 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 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规则一有三层含义: (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仅是为了查找方便而设置的,不是具有法律 效力的归类依据。 (2)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是品目条文、类注和章注。
2.《协调制度》的基本结构
《协调制度》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根据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பைடு நூலகம்
功能、用途等划分为二十一类97章(其中第77章空缺,为备用章), 每一章由若干品目构成。品目项下又细分一级子目和二级子目。其总 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 (1)归类总规则 6条归类总规则,位于协调制度文本的卷首,是指导整个《协调制 度》商品归类的总规则,是具有法律效率的归类依据。
3.我国海关商品预归类管理 为加速货物通关,提高归类的准确性, 便利报关单位办理海关手续,我 (2)预归类申请程序 国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实行预归类制度。 ①申请人提出申请 ( 1)预归类的含义 申请人填写并提交“海关商品预归类申请表”向拟实际进出口货物所 (3)预归类决定书的使用 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在货 在地的直属海关提出预归类申请。 物实际进出口前的 45日内,向直属海关申请就其拟进出口的货物预先进 申请人在制发预归类决定书的直属海关所辖关区进出口预归类决定 ②预归类受理和预归类决定 行商品归类。 直属海关经审核认为申请预归类的商品归类事项属于《进出口税则》、 书所述商品时, 应当主动向海关提交预归类决定书,海关按照预归 《商品及品目注释》、《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 类决定书所确定的归类意见审核放行。 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 (4)预归类决定书的撤销与停止使用 日起 15个工作日内制发“预归类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属于没有明 做出预归类决定书所依据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导致有关的预归类决 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日起 7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按照规定 定书不再适用或预归类决定书内容存在错误的,做出预归类决定书 申请行政裁决。 的直属海关应当制发“预归类决定书撤销通知单”,或者发布公告,

报关员:商品归类

报关员:商品归类

制成品
16-21类
(1,2,3,4类)
(二)章 1、分章依据:按原料的品种,制品的功能、 用途等分章。 2、章与章关系:并列关系;加工顺序关系。 (三)品目(四位数) 第1、2位:章序号 第3、4位:品目序号
(四)子目(第5 — 8位) 第5位:第5位子目(一级子目);一杠 第6位:第6位子目(二级子目);二杠 说明:第1 — 6位为世界统一编码 第7位:第7位子目(三级子目);三杠 第8位:第8位子目(四级子目);四杠 说明:第7 — 8位为本国子目,每个国家可按本国 需要进行分类。
总规则三总结: 1、具体列名 2、基本特征 3、从后归类 注意:1至3,按顺序使用。
四.总规则四 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 似的税(品)目。
使用总规则四的前提条件: 用总规则一、二及三不能解决某商品归类时 解析: 本规则一般不使用,有以上三条总规则的规定,基 本上可对所有商品进行归类。只是万一的情况下,可使 用本规则。
2、解决:材料或物质的混合物或组合物的归类 问题。 状态:在一种材料或物质(可归类)中混合 或组合少量的其他材料、物质后构成 的混合物或组合物。 例:1、辣椒粉中加入一点盐; 2、牛奶中加入一点Vc; 3、棉花中混合了一点涤纶短纤维; 4、钢中混合了一点铜; 5、用纸张衬背的塑料板; 6、衬钢筋的水泥板; 7、夹金属丝的玻璃板。
使用总规则二的前提条件: 用总规则一不能解决某商品归类时 分析: 1、解决:不完整品、未制成品、未组装件、拆散件 的归类问题。 不完整品:一辆完整的汽车上少一块玻璃 未制成品:一个机器零件的毛坯 未组装件:能组装一辆摩托车的所有零件 拆散件:码头使用的巨大起重机,为缩小体积, 拆散状态进口 归类条件:具有完整品、制成品的基本特征。 归类规则:按完整品、制成品归类。 [总规则二(一)不适合第1-6类]

2024-《报关实务》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2024-《报关实务》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从章来看,根本按照商品的自然属性或功能、用途 来划分。
从品目的排列看,一般是原材料先于成品,加工程 度低的产品先于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列名具体的品种 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种。 二、协调制度的主要优点
第二节 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
1、我国在?协调制度?的根底上增设本国子目〔三级和 四级子目〕,分别编制出?进出口税那么?和?统计商品目录?。
★解释规那么二〔一〕 规那么二〔一〕规定税目条文不仅仅限于税目条文本身,还应扩大到: 1、不完整品〔缺少非关键局部,不完整〕 例如:缺少门、未安座位等的汽车仍然按汽车归类。
缺少电池的便携式计算机按便携式计算机归类。 2、未制成品〔尚未完全制成,需进一步加工才成为制成品〕
例如:做手套用已剪成手套形状的针织棉布 ,需经进一步完善方可作 为零件使用的齿轮的毛坯 3、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尚未组装或已拆散〕
规那么二〔原文〕: (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 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 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根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 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在进口或出口时未组装件 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 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成的物品。品目所列 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局部 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 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那么三归类。
3、“如工程项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那么确定〞 在对商品进行归类的时候,税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 注是最重要的。如果按税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注还 无法确定归类的,才能够按规那么二、规那么三、规那么四、五 六来归类。
例:解决商品归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有:归类总那么、 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它们的优先顺序是: A、子目注释—章注—类注—归类总那么 B、归类总那么—类注—章注—子目注释 C、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归类总那么 D、章注—子目注释—类注—归类总那么 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 如果一个品目所列名称更为明确地包括 某一货品,则该品目要比所列名称不完全 包括该货品的其他品目更为具体。 • ③ 与有关商品最为密切的项号应优先于与 其关系间接的项号。 • 3)规则三②的解释。 • ① 本款归类原则适用于:a.混合物; b.不同材料的组合货品;c.不同部件的 组合货品;d.零售的成套货品。只有在不 能按照规则三①归类时,才能运用本款。
第5章 进出口商品归类
• 本章学习目标 • 了解《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结 构、编码含义、特点; • 掌握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总规则并能熟 练运用; • 熟悉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的主要内 容。
5.1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概述
• 5.1.1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产生和发 展 • 在国际贸易领域曾经采用过两套国际通用的商品 分类编码体系,一套是欧洲关税同盟研究小组制 定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 Nomenclature,CCCN),另一套是联合国统计 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
• 2)规则二②也有两层意思: • 一是编号中所列某种材料包括了该种材料 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也是对编码所列的商 品范围的扩大。 • 二是其适用条件是加进去的东西或组合起 来的东西不能失去原来商品的特征,也就 是说不存在看起来可归入两个以上编码的 问题。
• (2)规则二使用提示: • 1)品目所列货品范围的扩大是有条件的, 即不管是“缺少”(规则二①)还是“增 多”(规则二②),都必须保持“基本特 征”。 • 2)“基本特征”的判断有时是很困难的。 • 3)规则二①一般不适用于第一至第六类的 商品,即第38章及以前各章。 • 4)只有在规则一无法解决时,方能运用规 则二。
• (2)规则三使用提示: • ① 只有规则一与规则二解决不了时,才能使用规 则三 • ② 在运用规则三时,必须按其中①、②、③款的 顺序逐条运用。 • (3)规则三②中的零售的成套货品,必须同时符 合以下3个条件: • a.由至少两种看起来可归入不同品目的不同物品 构成的; • b.为了某项需求或开展某项专门活动而将几件 产品或物品包装在一起的; • c.其包装形式适于直接销售给用户,而货物无须 重新包装。
• ② 本款所指混合物、组合物与规则二的混合物、 组合物是有区别的。 • ③ 无论如何,只有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货品 才可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 ④ 不同的货品,确定其基本特征的因素会有所不 同。 • ⑤ 本款规则所称“零售的成套货品”,是指同时 符合以下3个条件的货品:a.由至少两种看起来 可归入不同品目的不同物品构成的。 b.为了迎 合某项需求或开展某项专门活动而将几件产品或 物品包装在一起的。c.其包装形式适于直接销售 给用户,而货物无须重新包装的。
• 2.规则二 • ① 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 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 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 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 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 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 ② 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 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 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 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 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5.1.2 HS的结构
• 它的总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① 归类总规则;② 类、章及子目注释;③ 按顺序编排的目与子目编 码及条文,即商品编码表 • 1.HS归类总规则 • 2.注释 • 注释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定义形式 (2)技术指标形式 (3)列明形式 (4)排除形式
• 3.商品编码表 • (1)商品编码。HS采用6位数结构性商品 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 章(其中第77章空缺,为备用章)。章下 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的前2位数代表 “章”;3、4位数代表“目”,即表示此 项目在该章中的排列次序;5、6位数代表 “子目”。 • HS中,“类”基本上是按社会生产的分工 来分,将属于同一生产部类的产品归在同 一类里。
• 1973年5月海关合作理事会成立了协调制度 临时委员会,以CCCN和SITC为基础,在 世界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和编制 了《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及其附件《商品名 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该公约及其附件于1983年6月 海关合作理事会第61/62届会议通过,并 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 1.规则一 •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 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 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则按 以下规则确定。 • (1)规则一解释。1) 2) 3) 4) • (2)规则一使用提示。 • 1)正确的归类应该是依据品目条文和类注、章注 及规则一以下各条规则。 • 2)不可因为某些货品名称符合某一类、章及分章 的标题,就确定归入该类、章及分章。
• ⑥ 在应用本款时,往往出现不同人(本国 人、外国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混合物、 组合物、成套货品的主要特征有不同的认 定。如发生这样的情况,各国通常的做法 是由各国海关最高当局予以统一。 • 4)规则三③明确指出,按规则三的上述两 款都不能解决的归类问题,则在几个认为 同等可归的项号中,归在排列最后的项号。 这是一条“从后归类”的原则。
• (1)规则二解释: • 1)规则二①有两层意思: • 一是扩大了目录上列名商品的范围,不仅 包括它的整机、完整品或制成品,而目包 括了它的非完整品、非制成品,以及它的 拆散件。 • 二是在使用这条规则时,应具备条件,即 非完整品、未制成品一定要具有整机特征; 拆散件主要是为了运输、包装上的需要。
• 6.规则六 • 货品在某一品目项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 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以上 各条规则来确定,但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 一数级上进行。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 有关的类注、章注也适用于本规则。
• (1)规则六解释。 • (2)规则六使用提示: • ① 确定子目时,一定要先确定一级子目, 再二级子目,然后三级子目,最后四级子 目的顺序进行。 • ② 确定子目时,应遵循“同级比较”的原 则,即一级子目与一级子目比较,二级子 目与二级子目比较,依次类推。
• (1)规则三解释。 • 1)规则三首先指明,无论是按规则二②或其他3条归类办法归类。这3条办法应按照 其在本规则的先后次序加以运用 。 • 它们优先权的次序为具体列名、基本特征、从后 归类 • 2)规则三①包含3层意思: • ① 商品的具体名称比商品的类别名称更具体,因 此,按商品具体名称列出的项号优先于按商品类 别列出的项号。
3

3
0
税目
1
2
五 位 数 级 子 目
9
六 位 数 级 子 目
4
七 位 数 级 子 目
0
八 位 数 级 子 目
5.2 《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
• 在使用归类总规则时,必须注意以下2点: • (1)要按顺序使用每一条规则。当规则一 不适合时才使用规则二,规则二不适合时 才使用规则三,依次类推。 • (2)在实际使用规则二、三、四时要注意 条件,即是否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和项 目条文有特别的规定或说明。如有特别规 定,应按项目条文或注释的规定归类,而 不能使用规则二、三、四。
5.1.3 HS的特点
• • • • 1.完整性 2.系统性 3.通用性 4.准确性
5.1.4 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 主要内容
• 1.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 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以下简 称《统计商品目录》) • 根据我国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的需要,《税则》 和《统计商品目录》在HS商品分类目录基础上增 加了第22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口(内分第98 章和第99章),并加列了7位数子目和8位数子目
• 4.规则四 • 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 其最相类似的货品的品目。 • (1)规则四解释。 • (2)规则四使用提示。 • 本条规则是为了使整个规则制定得更严密, 一般在实际中很少使用。
• 5.规则五 • 除上述规则外,本规则适用于下列货品的归类: ① 制成特殊形状仅适用于盛装某个或某套物品并 适合长期使用的照像机套、乐器盒、枪套、绘图 仪器盒、项链盒及类似容器,如果与所装物品同 时进口或出口,并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的, 应与所装物品一并归类。但本款不适用于本身构 成整个货品基本特征的容器。 • ② 除规则五①规定的以外,与所装货品同时进口 或出口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如果通常是用来 包装这类货品的,应与所装货品一并归类。但明 显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可不受本款 限制。
• “章”基本上是按两种方法分类 • 分类方法 适用章数 • 按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 第1~63章, 第67~83章 • 按商品的用途或功能分类 第64~66章, 第84~97章 • (2)项目条文。项目条文即货品名称,主 要采用商品的名称、规格、成分、外观形 态、加工程度或方式、功能及用途等形式 限定商品对象,它是协调制度具有法律效 力的归类依据。
• 4)规则五②实际上是对规则五①的补充, 本款规则是关于通常用于包装有关货品的 包装材料及包装容器的归类。但本款规则 不适用于明显可以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或 包装容器。 • (2)规则五使用提示。本规则解决的是包 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在何种情况下单独归类, 在何种情况下可与所装物品一并归类的问 题。重点注意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与所装 物品一并归类的条件,即与所装物品同时 进口或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