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照明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4一、标准介绍二、照明设计原则该标准对建筑照明设计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安全原则:照明设计应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提供足够的照明。

2.舒适原则:照明设计应遵循人眼视觉舒适的要求,光照强度、照度均匀性、光色等应符合相关标准。

3.节能原则:照明设计应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和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

4.环保原则:照明设计要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三、照明设计要求1.光照计算:设计人员需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空间形状、光源选择等因素进行光照计算,以确定照明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2.照明设计参数:该标准规定了各类建筑物的光照强度、照度、反射率等参数的要求,以确保照明质量和舒适度。

3.光源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需求,设计人员需选择适当的光源,包括荧光灯、LED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等,以满足照明设计要求。

4.照明装置安装:照明装置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照明效果和使用安全。

四、技术参数标准涉及了建筑照明设计的一些技术参数,包括:1. 照度:标准对于不同场所的照度要求有详细规定,如住宅的照度要求为100-200lux,图书馆的照度要求为300-500lux等。

2.光色:标准规定了不同环境下所需的光色,如一般照明要求为白光,娱乐场所要求为彩色光等。

3. 光照强度:标准规定了建筑物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范围,如走廊的最低光照强度不得低于30lux。

4.反射率:标准对于不同建筑物的墙、地、天花等表面的反射率有详细规定,以确保光的利用效率。

五、其他要求此外,标准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照明设计的要求,如紧急照明的设置、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检测等。

这些要求旨在提高照明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一、总则与术语总则建筑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视觉效果、节能环保以及维护管理等因素,旨在创造舒适、安全、高效的照明环境,提升建筑空间品质和使用体验。

术语本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及其定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照明设计”、“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

二、基本规定要求照明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建筑、电气、环保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照明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使用要求、建筑风格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照明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安全认证的产品。

三、照明数量与质量照明数量应根据空间功能、使用人数、活动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照明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照明质量应保证照明的均匀性、稳定性,避免出现阴影、眩光等不利因素,同时满足视觉舒适度要求。

四、照明标准值规定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照明标准值,包括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指标。

具体标准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五、节能与环保要求照明设计应优先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和控制技术。

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设计采光与照明系统,降低人工照明能耗。

应减少照明系统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照明产品。

六、配电与控制技术照明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满足照明设备的用电需求。

应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实现照明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照明系统应设置过载、短路等保护措施,确保安全运行。

七、眩光评价与防控应进行眩光评价,评估照明系统可能产生的眩光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

应采取合理的灯具选择、布置方式和遮光措施,减少眩光的发生。

八、附录与引用标准附录本标准附录包括相关计算公式、图表及数据表格等,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具体引用标准列表见附录。

通过遵循以上标准,建筑照明设计将更加科学、合理,为使用者提供更为舒适、安全、节能的照明环境。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
一、照明质量
照明质量是建筑物照明设计的关键因素,包括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光源色温、显色指数等。

1.1 照度均匀度
照度均匀度是指建筑物内各区域的照度分布是否均匀。

为了确保照度均匀度,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使用情况,合理选择灯具的布置方式和数量,以及光源的功率和光通量。

1.2 眩光限制
眩光限制是指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到眼睛,造成视觉不适或眩晕感。

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选择灯具和布置方式,以及使用遮光板、反射器等配件,来限制眩光的影响。

1.3 光源色温
光源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和温度,它会影响照明的视觉效果和舒适度。

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光源色温,以创造出舒适的照明环境。

1.4 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是指光源对物体颜色的再现能力。

设计师需要选择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以确保物体颜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照明数量
照明数量是建筑物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亮度、重点照明、装饰照明等方面。

2.1 空间亮度
空间亮度是指建筑物内各区域的亮度分布和要求。

设计师需要根据空间的功能和使用情况,确定合理的空间亮度,以满足视觉舒适度和视觉任务的要求。

2.2 重点照明
重点照明是指对建筑物内的重点部位或重点区域进行加强照明的措施。

设计师需要确定重点照明的部位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灯具和光源,以创造出突出重点的照明效果。

2.3 装饰照明
装饰照明是指通过使用灯具和光源的特殊造型和光色,以增强建筑物的美观和装饰效果的照明。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风格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照明方案,以增强建筑物的艺术魅力。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要求详解建筑物照明设计是在建筑物内外提供适当光照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美观的环境。

在进行建筑物照明设计时,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详解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并解析其背后的原理和目的。

一、设计目标和原则在进行建筑物照明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设计目标通常包括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保证视觉舒适度、突出建筑物的特点和提升空间品质等。

设计原则则涉及到光线的合理分布、照明设备的选择和能源效率等方面。

1.1 照明亮度要求照明亮度是指照明光源的强度和分布,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有着不同的照明亮度要求。

以办公室为例,通常需要保证适宜的工作环境,照明亮度一般要在300-500勒克斯之间。

1.2 视觉舒适度要求视觉舒适度是指人眼在特定光照条件下的舒适感受。

在建筑物照明设计中,需要避免视觉疲劳和眩光等问题,通过合理的光线分布和照明设备选择来提升视觉舒适度。

1.3 建筑物特点和空间品质要求建筑物的设计特点也是建筑物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照明设计旨在突出建筑物的特点,例如对于历史建筑,可以采用柔和的照明手法以突出其历史文化韵味;对于现代建筑,可以运用丰富的照明技术以彰显其时尚和创新。

二、照明布置和光源选择照明布置和光源选择是建筑物照明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照明布置可以保证光线的均匀分布和满足不同空间的照明需求,而正确的光源选择则能够达到设计目标。

2.1 照明布置要求照明布置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空间需求来确定。

例如,对于公共空间,需要保证整体照明效果,可以采用较大范围的光源布置;对于特定区域,如展示区或工作区,可以采用局部照明以突出重点。

2.2 光源选择要求光源类型也是照明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常见的光源类型有白炽灯、节能灯和LED等。

在选择光源时,需要考虑其色温、色彩还原指数和寿命等因素,以满足设计要求。

三、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要求在进行建筑物照明设计时,需重视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

建筑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建筑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建筑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一、和谐统一原则建筑照明设计应注重与建筑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风格、色彩、材质等特点,确保照明效果与建筑物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同时,照明设计还需兼顾周围环境的照明效果,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通过合理的照明布局,使建筑在夜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成为整体环境中的亮点。

二、节能环保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照明设计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

在设计过程中,应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合理配置照明光源,降低能耗。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通过光敏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等设备,实现照明的自动控制,提高照明系统的使用效率。

三、技术创新原则建筑照明设计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光源和新材料,提高照明设施的科技含量。

例如,利用LED照明技术、激光照明技术等,为建筑照明带来更多创新性和可能性。

同时,创新照明设计手法,如三维立体照明、动态照明等,丰富建筑照明的表现形式,提升照明设计的艺术价值。

四、安全可靠原则建筑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从选材、设计、施工到验收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照明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还要配备适当的照明保护措施,如漏电保护器、过压保护器等,防止因照明系统故障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在建筑照明设计中,除了遵循以上四个基本原则,还需掌握一些实用技巧。

例如:1.充分利用自然光: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开窗方式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降低人工照明的需求。

2.突出建筑特点:通过精细的照明设计,突出建筑物的立面线条、装饰元素等特点,使建筑物在夜晚更具辨识度。

3.合理配置照明设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空间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合理分布光源,实现良好的照明效果。

4.智能化控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照明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建筑照明设计应遵循基本原则,注重实用技巧,实现照明效果与建筑本身、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美观、舒适、安全的照明空间。

建筑照明设计基础知识

建筑照明设计基础知识

照明质量与评价指标
照度
照度是表示被照面明亮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勒克斯(lx)。照度值 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来设定。
均匀度
均匀度是指被照面上光照度的均匀程度。高均匀度的照明可以减少眩 光和阴影,提高视觉舒适度。
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颜色的物理量,单位为开尔文(K)。选择合适的色 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视觉效果,同时满足使用需求。
情感表达
通过光线的变化和创意的照明方式, 传达特定的情感或信息,如欢迎、 温馨、科技感等。
05
建筑照明设计的节能与环保
节能照明的意义与措施
01 02
节能照明的意义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节能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建筑照明 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节能照明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降 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
建筑照明设计基础知识
• 照明设计概述 • 照明设计基础 • 建筑照明设计的应用 • 建筑照明设计的艺术性 • 建筑照明设计的节能与环保
01
照明设计概述
照明设计的基本概念
01
照明设计是通过对光环境的营造 ,以满足人们视觉舒适和功能需 求的一门专业学科。
02
它涉及到光学、视觉心理学、建 筑学、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是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景观照明设计
自然景观照明
突出自然景观的特点和美感,如山体、水景、 植被等。
城市夜景照明
通过灯光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夜景,提升城市 的形象和魅力。
人文景观照明
突出人文景观的特点和风格,如古建筑、雕 塑、文化设施等。
环保节能
在景观照明设计中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高 效节能的灯具和智能控制的系统。
04

建筑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与光照强度

建筑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与光照强度

建筑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与光照强度建筑照明设计是在建筑物内外部环境中充分利用光的物理特性,制造出合适的光照效果,以增强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创造更好的空间体验。

在进行建筑照明设计时,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和光照强度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以及与光照强度相关的内容。

一、建筑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1. 建筑照明设计的目标建筑照明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基础上,兼顾节能、环保和美观。

设计应基于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采取合适的照明方式和照明设备,达到提供适当光照和舒适视觉环境的效果。

2. 照明质量要求合理的照明质量是建筑照明设计的关键。

设计师应确保在建筑物内外的各个功能区域,提供足够的水平照度、色彩还原指数和光源均匀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光照度的合理分布,避免出现强烈的光线反差,以防止眩光和阴影过重等问题。

3. 能耗与环保要求建筑照明设计应兼顾节能与环保。

设计师应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并合理安排照明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此外,照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也非常重要,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安全要求建筑照明设计必须保障人们的安全。

设计师应注意避免直接照射眩目的光源,特别是在走廊、楼梯和过道等区域。

夜间照明时,应确保环境的亮度在满足视觉需求的同时,也要维持夜间视觉适应能力,以确保人们的安全行走。

二、光照强度与建筑照明设计1. 光照强度的概念光照强度指的是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的总量。

在建筑照明设计中,光照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体验和光环境的舒适度。

光照强度的衡量单位为勒克斯(Lux),通常用来表示光源照射到工作面或者观察面上的光照强度。

2. 光照强度的要求光照强度的要求与不同的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有关。

例如,写字楼的办公区域通常需要较高的光照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而餐厅或者影院则需要较低的光照强度来营造舒适的氛围。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照明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功能需求,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合适光照强度。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129-2024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129-2024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129-2024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50129-20241. 总则根据《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129-2024,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照明设计。

本规范旨在为建筑照明设计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保证照明系统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美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术语和定义2.1 建筑照明:指为满足室内外作业、生活、工作、休息等视觉需求而设置的光源及其控制系统。

2.2 照明设计: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尺度、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照明方案的制定、照明设备的选型、照明控制系统的设置等。

2.3 光源:指发光的物体,按发光原理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4 照明设备:指用于建筑照明的光源、镇流器、触发器、灯具、控制系统等。

2.5 照明控制系统:指对照明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的系统,包括开关控制、调光控制、场景控制等。

3. 照明设计基本要求3.1 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3.2 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尺度、环境条件、节能要求等因素,保证照明系统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美观。

3.3 照明设计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制定合理的照明方案,实现功能性、装饰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3.4 照明设计应选用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的照明设备,提高照明系统整体性能。

3.5 照明设计应合理布局照明设备,避免产生眩光、阴影、亮度不均等现象,提高照明效果。

3.6 照明设计应根据需要设置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4. 照明设备选型4.1 光源选型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合理配置各种光源的比例,提高照明效果。

4.2 灯具选型应根据光源类型、安装位置、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确保灯具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性。

4.3 照明控制系统选型应根据照明需求、设备性能、节能要求等因素进行,实现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按功能分类 • • • • • • 正常照明 应急照明 值班照明 警卫照明 障碍照明 装饰照明
用于警卫地区周边附近的照明。
二、按功能分类 • • • • • • 正常照明 应急照明 值班照明 警卫照明 障碍照明 装饰照明
装设在建筑物上作为障碍标志 用的照明。在飞机场周围较高 的建筑上,或有船舶通行的航 道两侧的建筑上,应按民航和 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装设障碍 照明。
• 不适于频繁开关或比较重要的场所,以及 电压波动的线路。适于街道、广场大面积 照明,室内使用最好与白炽灯混合使用。
5.金属卤化物灯 • 金属卤化物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所谓第三 代光源,它与高压汞灯类似,但在放电管 中除了充有汞和氢气外,还加充发光的金 属卤化物(以碘化物为主)。
金属卤化物灯特点 • 与汞灯相比,光效更高(70~100lm/w) • 显色性良好(Ra:60~90),光色好 • 受环境影响较小,耐震好 • 起动稳定时间4~10min • 再起动稳定时间10~15min • 电压波动影响大 • 点燃位置要求高
二、按功能分类 • • • • • • 正常照明 应急照明 值班照明 警卫照明 障碍照明 装饰照明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 照明都属于正常照明。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 (JGJ16-83)规定:所有 使用房间和供工作、运输、 人行的屋顶、室外庭院和场 地,皆应设置正常照明。
二、按功能分类 • • • • • • 正常照明 应急照明 值班照明 警卫照明 障碍照明 装饰照明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的情况 下,供继续工作或人员疏散用 的照明
二、按功能分类 • • • • • • 正常照明 应急照明 值班照明 警卫照明 障碍照明 装饰照明
用于装饰室内、室外等的照明。
7.2 常见电光源
7.2.1 常见电光源 一、电光源的分类 1.热辐射光源 白炽灯、卤钨灯 2.气体放电光源 • 高压气体放电灯 • 低压气体放电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电光源的选择评价指标 • 光的数量指标 (光通量、亮度、光强、紫外线、热辐射等〕 • 光的质量指标 (色温、显色性光谱分布和频闪效应等〕
三、电光源 1.白炽灯
白炽灯特点 • 结构简单,成本低。 • 有高度集光性,便于光的在分配。 • 可频繁操作,对寿命无影响,使用方便。 • 显色性好(99-100〕 • 无闪烁 • 寿命短(1000h〕 • 光效低(10~20lm/w ) • 受电压影响
2.卤钨灯 • (1) 原理 • 白炽灯的钨丝在热辐射过程中蒸发并附着 在灯泡内壁,使灯泡射出伪光通愈来愈低。 为了减缓这种进程,通常在灯泡内充以惰 性气体以抑制钨丝的蒸发。
7.1.3 建筑照明的分类 一、按照明范围分类(按照明范围来区别) • 一般照明 局限于工作部位的特殊要 • 局部照明 • 混合照明。 求的固定的或移动的照明。这 些部位对高照度和照射方向有 一定要求。对于局部地点需要 高照度并对照射方向有要求时, 宜采用局部照明,但在整个场 所不应只设局部照明而无一般 照明。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将造成 爆炸、火灾和人身伤亡等严重事 故的场所,应装设供暂时继续工 作用的应急照明。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 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 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 事故照明。
二、按功能分类 • • • • • • 正常照明 应急照明 值班照明 警卫照明 障碍照明 装饰照明
7.低压钠灯 • 光效最高(200lm/w) • 寿命长(2000~6000h) • 视觉敏感高,透雾性好 • 起动稳定时间10min • 再起动稳定时间1min • 水平点燃 • 光色、显色性差 • 受环境影响小 用于隧道、道路、厂区等多雾地区照明。
卤钨灯特点 • 寿命提高(1500~2000h〕 • 光效提高(20~30lm/w) • 体积小 • 显色性好 • 色温较高 • 不适于易燃易爆及多尘的场所 • 水平安装 • 耐震差
3.荧光灯 • 荧光灯是所谓第二代光源,它是一种低压 汞蒸气放电灯。
荧光灯特点 • 寿命长(3000h) • 光效高(25~85lm/w) • 光谱成分好 • 表面亮度低 • 不能频繁开闭(2h/次〕 • 点燃迟 • 有闪烁和频闪效应 • 电压影响寿命(±≤10%〕 • 受温湿度影响(<75~80%,18~250C)
7.1.3 建筑照明的分类 一、按照明范围分类(按照明范围来区别) • 一般照明 在整个场所或场所的某 • 局部照明 个特定区域照度基本上均匀的 • 混合照明。 照明。对于工作位置密度很大 而对光照方向又无特殊要求, 或工艺上不适宜装设局部照明 装置的场所,宜单独使用一般 照明。例如办公室、体育馆及 教室等。
(4)亮度: 通常把被视物表面在某一视线方向或给定方向的 单位投影面上所发出或反射的发光强度,称为该 物体表面在该方向上的亮度。
I I L S Acos
Lα-表示某方向上的亮度, cd/m2 (nt(尼特)); Sα-被视物体沿某一视 线方向或给定方向的投影 发光或反光面积
A
色温:光源的发光是与温度有关的:当温度不同时,光源发 出光的颜色是不同的。如白炽灯,当灯丝温度低时,发出的光以 红光为主;当温度高时,发出的光由红变白。 所谓色温,是指光源发出光的颜色与黑体(能吸收全部光辐 射而不发射、不透光的理想物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色相同 时的温度,用绝对温标K来表示。
显色性:当某种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时,该物体的色彩与阳光 照射时的色彩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一定的失真度。所谓光源的显 色性,就是指不同光谱的光源照射在同一颜色的物体上时,所呈 现不同颜色的特性。通常用显色指数来表示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的色调
I0
(眼睛)
α
α
Sα=Acosα
Iα-在某一视线方向或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cd。
综述: • 光通量和光强主要用来表征光源或发光体 发射光的强弱 • 照度是用来表征被照面上接受光的强弱 • 亮度是用来表征发光面发光强度的物理量。
7.1.2 光与视角 一、视觉和视觉过程 • 视觉形成过程:
• ①光源发出光辐射; • ②外界景物在光照射下产生颜色、明暗和形体的 差异,相当于产生二次光源; • ③二次光源发出不同强度、颜色的光信号进入人 眼瞳孔,借助于眼球调视,在视网膜上成像; • ④视网膜上接受的光刺激(即物像)变为脉冲信号, 经视神经传给大脑,通过大脑的解释、分析、判 断而产生视觉。
对于向各方向发射光通量为均匀的发光体,在各个 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是相等的。实际上,发光强度就 是向一定方向辐射的光的角密度。
(3)照度: 能否看清一个物体,是与这个物体所得的 光通量有关的。为研究物体被照面照明的 程度,工程上常用照度这个物理量。照度 以被照场所光通的面积密度来表示。
单位:勒克斯(lx)
7.1.3 建筑照明的分类 一、按照明范围分类(按照明范围来区别) • 一般照明 • 局部照明 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共同组 • 混合照明。 成的照明。对于工作面需要较高照度并对 照射方向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采用混合 照明。此时,一般照明照度宜按不低于混 合照明总照度的5%~10%选取,且最低不 低于20lx。例如金属机械加工机床、精密 电子电工器件加工安装工作桌及办公室的 办公桌等。
4.高压汞灯
高压汞灯特点 • 光效高(40~60lm/w〕 • 寿命长(2500~5000h,国外:24000h) • 耐震、耐热 • 起动稳定时间4~8min • 再起动稳定时间5~10min • 寿命与起动次数关系:5h/次 • 电压影响大(±≤5%〕 • 色温5500K, Ra:30~40 • 点燃位置无特殊要求
6.高压钠灯 • 在放电管中除了充有汞和惰性气体外,并 加以足够的钠,使其放电管内以钠的放电 发光为主。
高压钠灯特点 • 光效最高(150lm/w) • 寿命长(5000h,国外12000~20000h) • 受环境条件影响小 • 透雾性好,色温2300K • 显色性差(Ra:20~25) • 起动稳定时间4~8min • 再起动稳定时间10~20min • 电压波动影响大(HID中最大<5%〕
三、光源的度量与单位 (1)光通量:
按人眼对光的感觉量为基准来衡量光源在 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并引起光感的 能量的大小。
符号:Φ 单位:流明(lm)。
光通量的关系式如下:
680V ()P
式中: Φλ-波长为λ的光通量,lm; V(λ)-波长为λ的光谱光效率函数; Pλ-波长为λ的光辐射功率,w。 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当光源含有多种波 长的光时称为多色光。多色光源的光通量为各 单色光的总和,即
取微小面积dA,入射的光通为dΦ,则照度为:
d E dA
当光通量Φ均匀分布在被照表面A上,则被照表面 的照度为:
E
A
(4)亮度: 亮度是直接对人眼引起感觉的光亮之一。 对在同一照度下,并排放着的白色、黑色 物体,人眼看起来有不同的效果,总觉得 白色物体要亮的多,这是由于物体表面反 光程度不同造成的。亮度与被视物的发光 或反光面积以及反光程度有关。
同一物体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在上面,对人们视觉产生的效果 是不同的,红、橙、黄、棕色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光; 蓝、青、绿、紫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称为冷色光。光源的这 种视觉颜色特性称为色调。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直接影响人的情 趣,它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等。
• 电气指标 (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起动特 性和对空间电磁干扰〕 • 经济指标 (发光效率、寿命、设备费用等〕 • 机械特性 • 心理性指标 装饰性、美观性舒适性等 • 与使用有关的指标 普通性、互换性、光照稳定性与调光性等
二、影响视觉功能的因素 • 物体亮度和环境亮度 • 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 • 曝光时间 • 物体大小或物体的运动 • 眩光
• 眩光是照明质量的重要特征,它对视觉有不利的影响, 故现代照明对眩光的限制非常重视。所谓眩光是指由于 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不合适,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的 亮度相差过大,造成观看物体时的感觉不舒适。在视野 内不仅同时出现大的亮度差异能引起眩光,而且亮度数 值过大也会引起眩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