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2.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回收利用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垃圾的分类方法。

2.垃圾的回收利用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意义。

2.使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垃圾物品,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供学生参考。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吗?垃圾是否可以回收利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垃圾物品,向学生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老师提供的垃圾物品进行分类。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垃圾的回收利用意义,让学生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意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收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石英砂0.72吨,纯碱0.25吨,长石粉0.06吨,煤炭10吨,电400度。

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

回收利用废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二)家庭垃圾调查在家庭垃圾中,包含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链接】塑料瓶底的数字隐含什么秘密?饮料瓶底图是塑料回收的标志,中间的数字是塑料品种代码,“1”代表聚醋类塑料,"2”代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3”代表聚氯乙烯塑料等。

如果在三角形外还写有“PET" "HDPE""PVC”则分别是它们的塑料名称缩写代号。

【链接】纸张回收再利用过程二、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调查活动(1)调查要求交流家庭垃圾回收调查阅读调查生活垃圾分类与分装情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废弃食品袋(盒)、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宠物粪便等。

(3)家庭垃圾分类统计表2、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1)废电池就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2)医疗垃圾也要集中进行处理。

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3、小结垃圾混倒,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三、做一个堆肥箱家庭垃圾中有约1/3是碎菜叶、蛋壳等厨余垃圾。

《科学》六年级下册: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4课时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

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4.4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分类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4.4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分类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4. 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
- 废纸回收:回收废纸,再利用生产新纸品。
- 塑料回收:回收塑料,再利用生产塑料制品。
- 玻璃回收:回收玻璃,再利用生产玻璃制品。
- 金属回收:回收金属,再利用生产金属制品。
5. 环保行动
- 个人行动:从自身做起,做好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
- 社区行动: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垃圾分类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垃圾分类重点,强调垃圾分类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垃圾分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全面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特别是第4单元“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分类”章节。这将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资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1)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通过讲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
(3)垃圾处理方式:介绍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
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垃圾分类的细节,比如某些特殊垃圾的处理方式,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混淆。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这些难点,并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3)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3)

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学准备】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

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4分类和回收利用》3-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4分类和回收利用》3-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4分类和回收利用》3-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4分类和回收利用》是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回收利用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和投放垃圾;知道回收利用的意义,能够自觉参与回收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垃圾分类宣传册、垃圾分类模拟箱、回收利用物品等。

2.学具:垃圾分类卡片、笔记本、笔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垃圾污染环境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展示垃圾分类宣传册,让学生了解各种垃圾的分类标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科版

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第四课时。

垃圾分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通过校园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对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了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等。

但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生活积累还是挺单薄的,对有些垃圾的区分存在着困难,对垃圾回收利用的意义认识不够。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特别注重透过表象去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和依据,真正知其所以然。

有的垃圾弃之为害,用之就为宝。

可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人们过去习惯上都是垃圾混合收集,这样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烧的有机物质的资源化和能源化价值,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垃圾分类收集既可以提高废品回收率又避免危险废物危害环境,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

“垃圾混装”是垃圾,“垃圾分类”便是资源。

【学情分析】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到科学课的学习。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进入到科学探究之中,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到垃圾已经污染到我们的环境,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焚烧等方式进行集中处理,并能感受到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的数量才是真正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此本课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健康环保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垃圾回收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有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等作用。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教科版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类和回收利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点。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点,用于教学。

3.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问题?你们认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科版六下科学
教案)
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在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上将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

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
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前活动】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上节,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

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

)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
圾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

比如:金属、塑料等。

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学生交流、汇报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前,老师派一小队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活动,让他们调查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调查小组同学的汇报吧!调查小队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

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倾听才会更有收效。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示教材76页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归纳小结: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提问: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76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使学生对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提问: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归纳: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提问: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学生思考汇报。

出示垃圾分类表格(见教材77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

谈话: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学生汇报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补充、归纳: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值卡(手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四、做一个堆肥箱谈话:说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约有1/3是食物废料,大家知道吗?它们利用得好,可是宝贝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板书:堆肥箱)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学堆肥箱的制作方法。

带学生到生物园建堆肥箱总结: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
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要求制作适当图片贴在回收箱上。

下节我们将进行小组作品的评比,并落实回收箱放的地方,谁去管理,怎么管理及回收后怎么办。

板书设计:
4、分类和回收利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属、橡胶……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垃圾
厨余垃圾
有毒垃圾垃圾分类、分装,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个堆肥箱教学后记:附: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渗透的信息:1、人们对旧电池的危害认识已久,以往常将旧电池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比分散处理造成的危害更大。

而目前环保电池在市场上占到了更来更大的比例,危害已经不是太大,所以现在国家环保部门已不再提倡将旧电池集中起来处理。

2、各种充值卡污染大,也不宜集中处理。

3、垃圾分装时,不要系紧袋口,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垃圾都是采用了“风选”技术,系紧了袋口将导致象塑料袋这样的轻材料不能被风选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