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年级数学)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1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加数 + 加数 = 和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5、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 差差 + 减数 = 被减数或被减数 = 差 + 减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6、口算时: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2(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将三位数视为百、十甚至百,然后用口算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牢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书写方法、步骤和格式,尤其是商的中间和末尾为0的书写公式的书写方法。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1.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 先把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例如:30×50,先计算3×5 = 15,然后因为两个因数末尾共有2个0,所以积是1500。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 不进位乘法。

-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 例如:23×12,先算23×2 = 46,再算23×10 = 230,最后46+230 = 276。

2. 进位乘法。

-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时,与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计算过程中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 例如:34×25,先算34×5 = 170,再算34×20 = 680,在计算34×5时,4×5 = 20,满20向十位进2;最后170+680 = 850。

三、解决问题。

1. 连乘问题。

-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中间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当求的是总数时,可以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总份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

- 例如: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方法一:先求出热水瓶的总个数,5箱,每箱12个,总个数为5×12 = 60(个),每个卖11元,一共卖60×11 = 660(元)。

- 方法二:先求出每箱卖多少钱,每箱12个,每个11元,每箱卖12×11 = 132(元),一共5箱,总共卖132×5 = 660(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能够用个位数和十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3.掌握用个位数和十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1.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能够用个位数和十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3.掌握用个位数和十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和练习册。

教具: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师生问答: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

2.师生互动:教师展示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请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讲授新知(15分钟)
1.教师出示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师生一起探讨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含义。

2.教师出示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卡片,请学生自由组合出两位数并说出其名称。

并进行复数个练习。

3.教师板书:“两位数由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可以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和来表示。

”并进行示范。

4.教师出示小黑板,演示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三、练习巩固(20分钟)
1.学生个别回答:出示小黑板,徐陆老师先念出一个两位数,然后学生上台将其分解
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分发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应练习。

3.学生展示:学生依次上台将两位数进行分解,并解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两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年月日笔记及易错题解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年月日笔记及易错题解析

第四单元《年月日》笔记及常见、易错题解析一、要了解的有关资料1、年月日的形成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月球绕着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月;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

2、平年、闰年的形成及一些规定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

这样,每年多出5小时48分46秒,4年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差不多就是1天。

于是就把这一天加在2月,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这就是“四年一闰”的由来。

按“四年一闰”计算,100年应有25个闰年。

但是,一个闰年多一天,25个闰年就需要多出25×24小时=600小时;实际上,一年只多出5小时48分46秒,100年才多出581小时16分40秒,不到600小时,所以不够25个闰年,只够24个闰年((24×24小时=576小时)。

于是决定每100年只安排24个闰年,少一个闰年,即“百年不闰”。

每100年,如果“百年不闰”的话,那么每100年又多出了5小时16分40秒(581小时16分40秒-576小时=5小时16分40秒),400年就多出了21小时6分40秒,差不多是1天,于是又决定每400年增加一个闰年。

即“四百年再闰”。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小结:1、普通年份要能被4整除才是闰年;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例:2000年是闰年,因为 2000÷400=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但不是400的倍数,是平年。

(例:1900年是平年。

因为1900÷400=4……300 ,有余数,所以1900还是平年。

)二、要熟背的基本知识1、一年有12个月。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7个月,每月有31天,叫大月。

4月、6月、9月、11月,这4个月,每月有30天,叫小月。

二月是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

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

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的第四单元通常涵盖了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这些概念和技能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个单元的知识点:1. 整数的认识与应用:- 认识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数位和数位顺序:- 学习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 理解数位顺序,以及如何根据数位顺序读写数字。

3. 四则运算的进一步学习:- 加法和减法的进一步练习,包括多位数的加减法。

-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以及简单的乘法运算。

- 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4. 分数的初步认识:- 介绍分数的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 学习如何表示和理解简单的分数,如1/2、1/4等。

5. 度量单位的认识:- 学习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 重量单位,如千克、克等。

6.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周长、面积等。

7.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如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8. 问题解决技巧:- 学习如何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目标。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美妙。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一、概览在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我们将接触到一系列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涵盖了图形的认识与分类、数的运算、空间与几何等核心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单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学生将巩固和扩展对平面图形的认知,包括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这将涉及到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以及各类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此外还将引入简单的图形转换和拼接,为之后的平面图形组合及空间观念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数的运算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将学习更深层次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连续加减法、括号的使用等。

此外还将接触到人民币单位换算的内容,这既是生活实际的数学应用,也是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一种培养。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的运算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在空间与几何方面,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深化对空间方位的感知。

这包括认识方向、测量长度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这些技能对于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也是建立三维空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还将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1. 简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性及学习意义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性及学习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接触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而第四单元的学习更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更能够逐渐培养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采用尝试、讨论等形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均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加强估算,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口答:2小时=()分 60秒=()分60分=()小时 1星期=()天 3分=()秒 4星期=()天二、新授。

1、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2、认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接着。

教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

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一年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一天。

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

又因为4年中大的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长年累月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闻,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

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

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有几个月?一个月中最多的有几天?最少的有几天?还有的月份是多少天?归纳: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

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

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引导学生小结: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简便的算法有:(1)31×7=217(7个大月)30×4=120(4个小月)平年217+120+28=365(天)闰年217+120+29=366(天)(2)平年:30×12+7-2=365(天)闰年:30×12+7-1=366(天)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做一做”题目。

第2题做完后让学生看年历验证。

(计算方法是:30÷7=4……2,商是星期个数。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请学生对照板书回答。

懂得了一年有12个月,学会了看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还知道判断闰年与平年。

五、作业。

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

第5题制作日历,提示学生注意了解明年一月一日是星期几,一要从那一天开始写。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注意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重难点:注意平、润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归纳时间单位表。

提问: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

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2、复习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230 1338 1978 1979学生上台板演,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3年=()个月 120小时=()日让学生独立填空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题1、填空闰年有()天,平年有()天。

1900年的二月有()连线:闰年平年1800 1267 1945 1949 19642、解决问题:(1)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2)学校的棕榈树是1990年1月1日种下的,那到2003年的1月1日一共长了多少天?(3)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3、完成课本51页第5 题,第6题、第7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24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1、揭题让学生看课本52页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几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

(板书:24时计时法)二、用24时表示时间1、我们的钟面时针一周要几小时?那一天要转几周?2、那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24)3、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4、用24时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

但时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讨论一下?5、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6、小结方法:同学们怎么样很快的知道我们通常习惯的表示时间的方式,改成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比如:晚上9时就用12+9=21 所以就是21时。

三、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1、教学例三学生说题意: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路上用了多少时间?2、学生讨论。

3、汇报:你是怎么计算的?4、师生共同总结:1、统一时间表示法。

2、用图表示3、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时间,只要到达时刻减去发车时刻,就是经过时间。

四、练习:1、抢答比赛:老师说时间学生说24时计时法表示。

2、完成课本P53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13的第一题。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三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下午4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晚上10时是()时深夜12时是()时13时是下午()时 17时是下午()时21时是晚上()时 14时是下午()时3、连线18:06 23:38 5:00 13:00 下午6:06 晚上2:00 下午5:00 早上5:00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1)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活动课制作年历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二、活动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师生共同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让学生小组合作三、作品交流。

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