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一、建设地点:某大学校园内(见地形图),用地面积8000㎡。
二、设计内容及使用面积分配:(所有面积均以轴线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误差应小于±10%,总建筑面积误差应小于±5%)(一)行政办公部分1.办公室:20㎡×6=120㎡2.小会议室:30㎡3.值班室:12㎡(二)展览部分1.展览厅或廊:250㎡2.展品库:12㎡(三)娱乐部分1.多功能厅(舞会、排练、艺术体操等):400㎡2.社团活动室(科技、美术、摄影、文艺、戏曲等):18㎡×5=90㎡;乐器道具室:12㎡3.活动室:游艺室75㎡;棋牌室75㎡;台球室75㎡4.排练厅:75㎡5.茶室(含小卖部):90㎡(四)书报阅览部分:100㎡(五)其余部分门厅、洗手间、储藏间等其它辅助部分根据需要自定面积。
三、设计要求:(一)总建筑面积约2500㎡,可在5%内浮动。
(二)大学生活动中心层数不超过三层。
(三)总平面除布置道路、园林、绿化、小品外,尚需考虑300辆自行车和10辆小汽车的停车位。
(四)要求在基地内结合建筑设计留出适合展览,集会等室外的小广场。
四、图纸要求:(一)图纸规格:2张或2张以上A1绘图纸(图幅84100×59400)(二)图纸内容:1.总平面图(包括周边道路及环境),1:500要求:画出准确的屋顶平面并注明各建筑出入口的性质和位置,画出详细的室外环境布置(包括道路、广场、绿化、小品等),正确表现建筑环境与周围道路的交接关系,注明指北针。
2.各层平面图, 1:200要求:应注明房间名称(禁用编号表示),首层平面应表现局部室外环境,画剖切标志,各层平面均应注明标高,同层中有高差变化时须注明。
3.立面图, 1:200要求:不少于两个,至少一个应看到主入口,制图要求以区分明显的粗细线表达建筑立面各部分的关系。
4.剖面图, 1:200要求:至少一个,应选在具有代表性之处,应注明室内外、各层楼地面及檐口标高准确表达出梁、楼板、柱、墙体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方案

区分各功能空间人流特点,并据此作出布局安排。
观演空间、学习辅导 集中而有序
游艺空间、工作管理 分散而无序
交谊空间
集中而无序
展览空间
分散而有序
功能组成与使用要求
(三)功能组织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集中而有序——紧邻门厅,必要时设单独出入口,以最短捷的 流线集散。
集中而无序——集中在独立区域,必要时设单独出入口,避免 对其他部分的交通干扰。
功能组成与使用要求
(三)功能组织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 合理的功能分区
将各种空间或房间按使用要求、相互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相互 间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组合成不同的功能块,并使各功能块间 既有必要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
功能组成与使用要求
(三)功能组织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动静分区(动/静)
内外有别(内部工作区/对外服务区)
功能组成与使用要求
(二)各类用房的使用要求
1.群众活动用房 内容组成 ——包括观演用房、游艺用房、交谊用房、展览用房、阅览用 房或多功能厅等。 性质及一般要求 ——人流量较大,应组织便捷的流线及快速疏散。 注:开放性,应有方便的对外联系; 独立性,有时应考虑单独开放; 考虑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
功能组成与使用要求
⑤ 阅览用房
包括阅览室、资料室、书刊库等房间。 远离嘈杂环境,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 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照度均匀。采光窗应设遮光设施。 儿童阅览室宜单独设于门厅附近。
功能组成与使用要求
(二)各类用房的使用要求
2.学习辅导用房 内容组成——综合排练厅、普通教室、合班教室、专用教室等。 性质及一般要求
行政管理
内
静
专业工作
内/外 静
学习辅导
大学生活动中心案例分析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天都有大量学 生在此开展各类活动,使用频率较高。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运营为学校带来了 经济效益,包括场地租赁收入、活动 组织收入等,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资 金支持。
社会效益
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 载体,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还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 养了更多优秀人才。
可持续发展
设计时考虑到环保和节能,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 技术,确保活动中心的可 持续发展。
文化传承
将当地文化和学校特色融 入设计中,使活动中心成 为传承校园文化的载体。
功能规划
01
02
03
04
学习区
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 包括自习室、图书馆和电子阅
览室等。
娱乐休闲区
设有游戏室、咖啡厅、电影院 等设施,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放
绿色环保
未来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 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如采 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 打造绿色低碳的活动空间。
多元化发展
未来大学生活动中心将更加 注重多元化发展,不仅满足 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够 吸引校外人员参与。
社区化建设
未来大学生活动中心将更加 注重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融 合,成为学校与社区交流的 重要平台。
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存在题
部分大学生活动中心存在设施老化、管 理不善、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 学生的使用体验。
VS
改进建议
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投入,定 期更新设施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 量。同时,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大学生活动中心提升改造项目(2024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大学生活动中心提升改造项目(2024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1.2 项目地点1.3 项目目标2. 甲方(大学)责任2.1 甲方提供的设施2.2 甲方提供的资源2.3 甲方的监督和协调职责3. 乙方(施工方)责任3.1 乙方的施工团队3.2 乙方的施工计划3.3 乙方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4. 项目进度和时间表4.1 项目启动时间4.2 项目预计完成时间4.3 关键节点和里程碑5. 项目预算和支付方式5.1 项目总预算5.2 支付方式和时间5.3 额外费用的处理6. 质量保证和验收标准6.1 质量控制措施6.2 验收标准和程序6.3 质量问题的处理7. 保险和责任7.1 乙方的责任保险7.2 甲方的人员和财产保险7.3 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处理8. 保密和知识产权8.1 保密协议的内容8.2 知识产权的保护9. 违约责任9.1 甲方的违约行为9.2 乙方的违约行为9.3 违约责任的处理方式10. 争议解决10.1 争议解决的方式10.2 仲裁或诉讼的地点和法院11. 合同的生效和终止11.1 合同的生效条件11.2 合同的终止条件12. 一般条款12.1 通知和通信12.2 合同的修改和补充12.3 合同的完整性和独立性13. 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13.1 适用法律13.2 争议解决方式14. 其他条款14.1 合同的副本14.2 合同的保管和归档14.3 合同的公开和宣传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大学生活动中心提升改造项目(2024版)1.2 项目地点:位于大学校园内,具体位置详见附件一。
1.3 项目目标:通过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提升改造,改善设施条件,提高使用功能,满足学生社团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需求。
第二条甲方(大学)责任2.1 甲方提供的设施:甲方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所有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场地、水电供应等。
大学活动中心设计方案

大学活动中心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为了满足学生在学术、文化、体育、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本设计方案旨在创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设计理念活动中心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多功能性:满足不同类型活动的举办需求。
- 灵活性:空间布局可根据不同活动进行调整。
- 舒适性: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使用者的体验。
- 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节能减排。
三、功能区域规划1. 学术报告厅:配备先进的音响和投影设备,适合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2. 多功能会议室:可进行小组讨论、工作坊等小型活动。
3. 展览空间:展示学生作品或举办艺术展览。
4. 体育活动区:包括健身房、舞蹈室和多功能运动场。
5. 休闲区:提供休息、阅读和社交的空间。
6. 咖啡厅: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也可作为非正式聚会场所。
四、技术与设施- 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活动预约、空间管理等功能。
- 配备安全监控系统,确保活动中心的安全。
- 使用节能照明和温控系统,降低能耗。
五、环境与美学- 室内设计注重色彩搭配和空间布局,创造温馨、开放的氛围。
- 外部设计融入校园建筑风格,与校园环境和谐统一。
六、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收集学生和教职工的意见,明确活动中心的功能需求。
2. 设计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3. 施工建设:选择专业团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运营管理:制定活动中心的运营计划和管理规定。
七、预算与资金筹措详细列出活动中心建设所需的预算,并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包括政府拨款、校方投资和社会捐赠等渠道。
八、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评估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资金不足、施工延期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束语大学活动中心的建设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锻炼身体的平台。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 舞厅形式及各项布置如后图。
设计指导要点
(三)建筑设计
1. 各类用房的组成与要求 (2)学生辅导用房
包括综合排练厅和各类专业教室
设计指导要点
(2)学生辅导用房
美术教室 • 因需围着模型台作画,又需选择良好的绘画角度,室
内应有较宽裕的面积 • 绘画时需要恒定的光线投射在模型上,因此采光宜北
向为宜。 • 美术教室应具有适于学习的工作环境,如设置水池、
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 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
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 距离。
设计指导要点
(二)总平面设计
2. 总平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 安排好各种流线,如观演流线、学习流线、专业工作
流线、管理流线等,使其不交叉混杂,便于管理。 • 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如附近已
(3) 综合排练室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对毗邻用房的影响.
(4) 学习辅导部分由综合排练室,普通教室,大教室及美术书法教室 等组成,其位置应考虑噪声对毗邻用房的影响,其主要出入口宜 设隔声门。
规范在功能关系和交通空间方面的规定
动与静的分区要求
规范在功能关系和交通空间方面的规定
内与外的分区要求
•
建筑内部的各功能组成部分中,有的功能以对“外”联系为主或
2.空间组合方法 • (3)C 庭院式组合 • 庭院式组合可在庭院中设置绿化或安排室外活动场地。
庭院可以是单院,也可以是多院。在庭院上加盖玻璃 顶,可形成中庭。
设计指导要点
公共建筑设计之
公共建筑规范解析
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
规范在功能关系和交通空间方面的规定
动与静的分区要求
江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方案设计说明

江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一、概述江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基地位于规划新校区的交流广场,三条校园主干道在此交汇,而且此处是校园景观主轴上重要的一个节点。
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宿舍,南侧是景观带,西侧是体育活动场地,北侧是山体景观。
二、设计依据1.《江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邀标函》;2.《关于江苏大学新校区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通知》。
三、总体构思1.文化性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生观看文艺演出,进行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和进行交流的地方。
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高贵、典雅、富有戏剧性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质。
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又不失动感。
主入口位于建筑的西侧,由西侧的前广场分别进入剧场、文化活动用房和学术活动用房。
2.运动性大学生活动中心紧临新校区规划中的校园交流广场。
在空间上应与校园的交流广场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的交流与互动。
因此,作为新校区景观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的活动中心,与整个校园的空间环境相匹配,活动中心的前广场与校园的交流广场形成开放、交流的空间关系。
剧场和文化活动用房形成开放的外庭院以及剧场和学术活动用房形成的内庭院与前广场和交流广场形成了空间的渗透。
3.开放性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园交流广场形成空间上的交流与互动,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活动场所,或在交流广场上闲庭信步,或在活动中心前广场驻足观赏,或在庭院内师生交流、亲密交谈,或在剧场选择优秀的文艺节目观演。
总之,这座建筑给大学生提供了进行各项开放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机会。
4.时代性江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是江苏大学在新世纪为活跃和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大学生在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个人爱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兴建的校园文化活动基地,因此活动中心的设计不仅反映了高等学府教书育人的文化气息和优雅的环境,而且体现了个性化时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时代精神。
建筑设计(二)大学生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色彩分析
活动中心建筑以白色为主,部分用红色,红色代表激情、活力,让 活动中间显得分外活跃,同时左右不同的颜色将整个活动中心分成 了2部分,通过天桥和楼梯相连接,左边一层部分用红色右边部分 建筑构建则用白色,这样使两部分建筑不会显得过分的对比、显得 格格不入,互相融合。
细节分析
建筑的顶棚改造为张拉膜以后, 雨水不容易沿着缝隙溅射而下。 这一细节的改进使得大楼两个 区域的连结更加紧密不容易外 界因素的干扰。
社 团
社 团
办公接待厅
办办办办
公公公公
室室室室
卫生间 资料阅览室
社社社社 团团团团 办办办办 公公公公 室室室室
二层功能关系图
表演厅
卫生间
办公室
会议室 休息室 接待、文印
露天舞池
三层平面
会议室
办办 办 办 办 公公 公 公 公 室室 室 室 室
卫生间
办公室 办公室 办公室
办办办办 公公公公 室室室室
总体布局
考虑日照通风、朝向等因素合理进行建筑形体组 合。
根据场地周边交通合理设计场地及建筑物的出入口 位置。人流量大的用房应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顺畅,避免相互干扰。
外部空间应结合地形及功能分区的需要设置集散广 场、休息庭院。水体、绿化等。
功能分析
集中活动部分—满足活动要求,例如演出化妆等。 大量人流集中的地方,重视防火疏散组织。
流线分析
体块分析
建筑物主题的两翼分别呈 两个面替换为大圆弧的正 方体块,和顶面呈突起的L 型体块。中间由两层连廊 相结合。
结构分析
建筑一层采用梁柱混合 结构用来承重,建筑二 层的活动厅因功能需要 采用了柱承重以保证空 间的灵动开阔。三层为 露天舞台。建筑的另一 部分基本为墙承重,为 办公区域,演讲厅为保 证空间需求增加了柱减 少了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设立的组织指导大学 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场所。属于文化馆类
建筑。
一、 建筑特征:
1. 综合性—活动内容复杂。 2. 多用性—活动形式各异,建筑的空间组织和
建筑空间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性, 实现一室多用和空间的综合利用。
3. 地域性— 与大学校园 环境的特殊密切关系, 在设施内容、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应予充 分的体现。
(三)辅助用房
1、值班管理室:20~30㎡ 2、开水间:10~16㎡ 3、更衣室、淋浴室:60~70㎡
4、门厅、休息厅、厕所和备品室、衣帽 间和库房面积由设计者自定。
四、设计要求
1、紧密结合基地环境,处理好校园环境和建筑 的关系,处理好室内外环境。绿地面积不小于 30%。
2、要考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3、要考虑并体现高校文化建筑的特点,体现当
二、基地
该工程拟建于华东某高校校园内, 建筑红线内用地面积4340㎡。拟建地段 用地规整但有高差,环境优美。南北面 毗临学生宿舍区,东面为教师宿舍区, 西面为食堂,基地南北边为绿地与校园 主干道相连。用地边沿行道树,结合设 计可适当减少,但基地中古树应予保留。
三、设计内容
总建筑面积:2700㎡(10%)
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校园环境相互协调。 4、功能合理、室内外空间组织合理、流线畅通,
并满足使用人的行为要求。
5、技术上合理、可行。
五、图纸要求 1、规格 (1)一号图纸,不透明白纸墨线图。 (2)模型照片不超过3张,照片组合于图画中。 (3)房间名称不准用编号表示。 (4)禁用外文字及中文繁体字。 (5)不准复印、剪贴、计算机绘图、打字。 2、内容 (1)总平面:1∶500 (2)各层平面:1∶200 (3)立面:1∶200(不少于2个) (4)剖面:1∶200(不少于2个) (5)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图示及模型照片等。
《文化馆建筑设计方案图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方案集》
《公共建筑设计系列》教育、医疗建筑
《建筑学报》、《新建筑》、《世界建筑》、
《世界建筑导报》等期刊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51
(一)校学生会办公用房
1、各部办公室
20㎡×6 = 120㎡
2、小会议室
30~40㎡
3、校广播站
(含播音、录音室、编辑、机房) 60㎡
(二)主要活动用房
1、多功能厅:300㎡(小型集会、报告兼舞厅) 2、展览:100㎡(也可结合门厅、休息厅布置) 3、茶座:90㎡ 4、美术工作室:60㎡ 5、书法活动室:60㎡ 6、摄影工作室(含暗室)60~80㎡ 7、学生会期刊编辑部及文学创作室:60㎡ 8、音乐工作室:60㎡ 9、舞蹈工作室:60㎡ 10、排练厅(兼健身房):90㎡ 11、大会议室:60㎡
(6)彩色透视图(一号图纸)
六、设计进度
第11周:讲课,考察基地,分析环境、 收集资料, 构思设想(图示+文字)。
第12周:第一轮草图,多向发散构思,2个以上构思方案。 第1 3 周:第二轮草图,平面流线、空间组织、建筑形象,突出
方案个性。 第1 4 周:深入设计(一),整体环境、平、立、剖面图 ; 结构
5. 应合理地进行不同大小、高低、形体的建筑组 合和组织不同的室外空间。
三、活动空间的组织
活动中心内部空间的组织应适应使用变化和发 展的需求,运用灵活可变的空间形式及空间 组合来组织灵活空间。
(一)灵活空间的表现形式
• 流动式空间
•幕隔式空间
• 大空间灵活分隔
• 多用
(二)空间的综合利用
实例分析 • 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 • 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休闲娱乐建筑的造型特点
• 愉悦性 • 标志性 • 地域性
一、设计题目—大学生活动中心
为了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 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大学生课外活动的 需求,提供大学生自我实践和社会参与 的机会,并为校学生会及其文化社团提 供相应的活动场所,拟建一座大学生活 动中心。
技术与建筑空间整合; 细部推敲,造型语汇提炼。 第15周:定稿图,平、立、剖面图,设计说明,透视小稿及
分析图。 第16周:设计周,完成正图、透视图的绘制,交图。
七、参考资料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4集“文化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休闲娱乐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总平面设计
1. 功能分区合理,人流车流组织,闹静明确分区 和适当分隔。
2. 各用房联系紧密,以利综合利用;各厅室独立 使用互不干扰,人流量大且集散集中的用房, 应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
3. 庭院设计应结合地形及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 室外休息场地、绿化、小品等,以形成优美的 室外空间。
4. 噪声大的用房离医院、宿舍、幼托等建筑有一 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