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合集下载

治理河道污染活动方案策划

治理河道污染活动方案策划

治理河道污染活动方案策划一、加强监管1.建立健全河道污染治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河道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河道污染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

制定河道污染监管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河道污染治理职责。

加强河道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建立河道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建立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报警机制,对达到报警水平的污染源进行追溯和处罚。

3.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惩罚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河道污染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性污染行为进行重罚。

加强对违法企业的监管和惩罚,严格执行停产整治和关闭整改措施。

二、建立排污许可制度1.建立污染源分类归集系统:按照产业类型和污染物特征将污染源进行分类归集,制定相应的排污标准和控制措施。

对于高污染、高风险的行业和企业,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

2.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对涉及排污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排污许可,凡未获得排污许可的企业和单位,一律不得进行产业生产经营。

对排污许可的企业和单位要加强监管,确保其在排污过程中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

3.加强排污许可的监管执法:建立排污许可的监管执法机构,加大对排污许可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于违反排污许可规定的企业和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治等措施。

三、推行河道生态修复1.建立河道生态修复基金:设立专门的河道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支持河道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向企业和单位征收河道生态修复费用,建立河道生态修复专项基金,用于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2.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选择重点污染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河道清淤、湿地建设、河道疏浚等工程。

通过回归自然、恢复湿地功能,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3.推行河道保护与利用综合规划:制定河道保护与利用的综合规划,科学规划河道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河道的利用效益。

河道治理专项检测方案

河道治理专项检测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治理已成为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

为确保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对河道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专项检测。

本方案旨在明确河道治理专项检测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科学、可靠的检测依据。

二、检测目的1. 了解河道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评估治理效果;2. 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3. 为河道治理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持;4. 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三、检测内容1. 河道工程实体检测:包括河道疏浚、护岸工程、生态修复等;2. 河道水质检测: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3. 河道底泥检测: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4. 河道生物检测: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5. 河道周边环境检测:包括土地利用、污染源、景观等。

四、检测方法1. 工程实体检测:采用现场勘查、仪器检测、抽样检测等方法;2. 河道水质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利用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现场快速检测;3. 河道底泥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利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检测;4. 河道生物检测: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培养、鉴定等方法;5. 河道周边环境检测:采用现场勘查、遥感技术、问卷调查等方法。

五、检测步骤1. 制定检测方案:明确检测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2. 组建检测团队:选择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测人员;3. 检测前准备:确定检测地点、时间、仪器设备、样品采集等;4. 检测实施:按照检测方案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实验等;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治理效果;6. 编制检测报告:总结检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六、注意事项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2. 检测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3. 检测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4. 检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河道底泥处置施工方案

河道底泥处置施工方案

河道底泥处置施工方案背景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源不断增加,河道水质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一个河道的健康状况除受污染源影响外,还受到其底泥的影响。

底泥是河道中重要的物质补给和营养底层,同时也是吸附、转移和释放污染物的主要场所。

如果不及时处理,河道底泥会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产生严重的威胁。

因此,河道底泥处置成了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针对河道底泥处置问题,提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处置施工方案。

方案描述1. 初步调查和采样处置底泥必须在做好底泥的初步调查和采样工作后进行。

采样工作应清楚准确进行底泥的分层采样,并测试河流水质。

测试结果可以表现出河流水体和底泥的污染状态,能为底泥处置作出更科学的决策。

2. 底泥分级处理底泥分为粗沙、细沙和粘土三种类型的底泥。

对于不同种类的底泥,我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粗沙,采用现场堆存干燥,适量添加腐烧石灰、水泥及其它物料,重新稳定强化后,用于城市绿化、覆盖工程等;对于细沙,采用非机械化除沙、深度掘泥、填埋固化等方式,使得底泥中的有机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降低,达到环保标准后,可以再次利用举办园林绿化或道路绿化等工程;对于粘土,采用生物修复,注入活性细菌、植物种子等,改变底泥中有机质和重金属的状况,使其得到减缓,并促进河流自净能力。

经过处理后的粘土进行垫层覆盖,使其得到固化和稳定。

3. 处置过程的监测底泥处置需要在现场进行密切监测,以保证所有底泥得到好的处理效果,并对底泥处置过程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4. 资源化利用处置后的底泥可以经过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可以将底泥经过简单的处理后用于绿地建设、花坛修建、灌溉用水等,进一步提升了废物的回收再利用率。

实施效果实施本方案后,能达到以下效果:1.底泥去除率高,环境指标得到良好改善;2.使用环保型处理方法,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损害;3.底泥处置后,达到可持续利用的效果;4.实现了精准的过程监控,确保处置质量。

河流生态工程实验报告(3篇)

河流生态工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的扩张,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河流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河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本研究选取了某典型河流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生态工程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期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河流生态功能受损的原因。

2. 设计并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工程,验证其效果。

3. 探讨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和路径,为类似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河流水质、底泥、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2)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2. 实验设计(1)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如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形态恢复等。

(2)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现状,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河道疏浚、河岸植被恢复、水质净化等。

(3)对修复工程进行实施,并定期监测其效果。

3. 数据分析(1)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水质、底泥、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2)评估河流生态修复的效果,并与修复前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河流生态系统现状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该河流存在以下问题:(1)水质污染严重,部分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2)底泥污染严重,重金属含量较高。

(3)河岸植被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2. 河流生态修复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以下生态修复方案:(1)河道疏浚:清除河道内的淤泥,恢复河道形态。

(2)河岸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被,提高河岸植被覆盖率。

(3)水质净化:建设水质净化设施,降低污染物含量。

3.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态修复,该河流生态系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部分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内秦淮河中段底泥淤积规律分析

内秦淮河中段底泥淤积规律分析

第20卷 第12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12 2020年 1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December 2020收稿日期:2020-11-13作者简介:徐 杨(1987-),男,金陵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B170013);金陵科技学院科研项目(jit-b-201621,2020KJRH23)。

内秦淮河中段底泥淤积规律分析徐 杨,段 焜,曹 磊(金陵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6)摘 要:采用自行研制的淤泥测深标尺,测量了内秦淮河中段底泥淤积厚度,结合研究河段现场调查,分析了该河段底泥淤积规律。

结果表明:内秦淮河中段底泥淤积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沿水流方向淤积程度逐渐增加,底泥最大淤积厚度为20~150cm。

排污口携带大量沉积物源,排污口下游底泥淤积程度有所增加,影响范围约为50~100m。

研究结果对于底泥清淤工程和底泥无害化处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河道;底泥;淤积规律中图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2-0095-02城市河道兼具景观和行洪排污的功能,其沉积环境表现为较慢水流速度和丰富的沉积物源,致使河道常严重淤积,有时底泥厚度达1~2m [1]。

底泥淤积不仅会抬高河底高程,降低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而且底泥所富集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将持续向水体释放,恶化水质[2-3]。

因此,需定期开展疏浚清淤工程。

据统计,广州、南京等城市河道淤泥年均清出量超过100万m 3。

掌握底泥淤积特征,对于科学指导疏浚清淤工程及底泥无害化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内秦淮河中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量、野外调查等方法,获取了研究河段底泥的淤积数据,结合沿线水流速度、排污口分布特征,初步研究了城市景观河道底泥的淤积规律。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9-4539(2021)03-0179-05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王青蕊(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以伊通河生态治理工程为背景,针对河道大量污染底泥造成的水体恶臭,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实验检测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底泥的主要成分、特征及形成因素,对河道底泥的治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和研究,综合考虑环保和底泥处理成本优化了环保清淤方案。

并且,根据淤泥性质对其进行合理治理,彻底解决了内源污染问题,同时指出了河道底泥资源化处置的方向,环保效果良好,成本节约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污染底泥泥质分析环保清淤治理技术中图分类号:TV85;X171.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4539.2021.03.041Study on Argillaceous Analy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Urban RiverSediment in Severe Cold AreaWANG Qingrui(China Railway17th Bureau Group Co.Ltd.,Taiyuan Shanxi030006,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treatment project of Yitong River,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malodorous water body and ba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a large amount of polluted sediment,the main components,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factors of sediment are analyzed by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experimental detection and field practice.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river sediment are elaborated and studied,considering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ediment treatment,the environmental dredging scheme is optimized.In addition,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sludge, reasonable treat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the problem of endogenous pollution has been completely solved.At the same time,the direction of river sediment resource disposal is pointed out,which has goo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 and significant cost saving.It will have certain popularizing value and reference function.Key words:contaminated sediment;argillaceous analysis;environmental dredging;treatment technology1引言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尤其是我国河湖众多,河道污染显得更为突出⑴。

城市河道清淤方案

城市河道清淤方案

城市河道清淤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河道的污染和河道底泥淤积问题日益突出。

河道清淤是维护城市水环境、预防水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将针对城市河道清淤进行分析,提出清淤方案。

1. 清淤目的城市河道清淤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障河道的正常运行,维持水流畅通;2.预防和减少河道底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3.降低水环境污染风险,保护水源安全;4.提升城市河道的景观价值,改善城市环境。

2. 清淤方法城市河道清淤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清淤和生物修复两种。

2.1 机械清淤机械清淤是利用机械设备清除河道底泥的方法。

常用的机械清淤设备有挖掘机、吸泥船等。

机械清淤的优点是作业效率高,清淤能力强,适用于底泥较重的河道。

机械清淤的操作步骤如下:1.预先规划清淤区域和路线,确保清淤作业的顺利进行;2.使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底泥的挖掘和清理;3.将清淤出的底泥进行处理和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机械清淤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作业过程中容易破坏河道生态环境,对水生生物和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技术修复和净化河道水质的方法。

生物修复主要包括水生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

水生植物修复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净化水体,促进底泥的降解和分解,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添加一定的微生物菌剂来促进河道的自净能力,加速底泥的分解和降解过程。

生物修复的优点是对环境友好,对河道生态不会带来显著损害。

但是生物修复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修复效果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清淤方案实施步骤城市河道清淤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水文调查:对目标河道的水流情况、底泥淤积情况进行调查和测量,获取相关数据;2.确定清淤区域:根据调查数据和目标,确定清淤的区域范围和优先级;3.选择清淤方法:根据清淤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清淤方法,可以结合机械清淤和生物修复;4.制定施工计划:根据清淤方法和清淤区域,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包括作业时间安排、设备调配等;5.实施清淤作业: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清淤作业,确保作业安全和效果;6.废物处理:对清淤出的废泥进行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7.监督评估:清淤作业完成后,进行监督评估,检查清淤效果,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关于河道污染情况汇报

关于河道污染情况汇报

关于河道污染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河道污染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和调查。

首先,我们对所在地区的主要河道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河道水质严重超标,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等。

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的健康状况。

同时,河道周边存在大量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直排等行为,加剧了河道污染的程度。

其次,我们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发现部分河道周边的植被覆盖
率较低,土壤质量较差,生态系统失衡严重。

一些河道甚至出现了鱼虾大量死亡的现象,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同时,河道周边的垃圾、污染物等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和建议,首先,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
的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防止工业废水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

其次,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直排行为。

同时,加强对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力度,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总的来说,河道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汇报,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共同致力于改善河道污染问题,共同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为河道污染问题找到根本解决之道。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美丽的河道和清澈的水域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范围。

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重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

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

在省控重点
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

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
(一)建立资料库。

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

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
(一)密切协调配合。

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制度。

市环保局要建立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参与调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建立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和调查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并研究制定质量奖惩措施;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

(三)保障调查经费。

此次调查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河流域调查经费,由市财政承担;新河、河流域调查经费,
由我市财政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