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撰写科普文章:鼓励学生撰写关于软体动物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学校报纸或班级博客上,分享学习成果。
- 制作PPT: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关于软体动物的PPT,进行班级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软体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通过了解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 实验室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软体动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软体动物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软体动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软体动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软体动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

软体动物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一大类群,本节知识点包括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
教材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双壳类动物——缢蛏作为代表动物,安排一个观察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并且在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后,让学生思考: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如何捕食的?由此又紧扣了贯穿本章各类群动物的重要线索——运动和捕食。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后,教材详细介绍了双壳类如何运动、如何捕食,之后,再提供一组其他软体动物——石憋(海洋环境)、蜗牛(陆地环境)、乌贼(海洋环境)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供学生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符合课标的理念——提供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为形成重要概念做支撑,有利于重要概念的形成。
最后教材从有益(珍珠养殖、软体动物类海产品)和有害(钉螺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两个方面来介绍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助于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的编排体现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人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生态学观点。
因此,本节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2、学生情况(1)能力方面: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解剖工具,有对比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知识方面:通过对前面腔肠、扁形、线形和环节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如何取食、各种动物形态结构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等知识。
还有在七年级(下)《生物圈中的人》学习过的人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呼吸等内容,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软体动物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顺利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软体动物类海产品如缢蛏、花蛤、乌贼、鱿鱼等同学们常常食用(有些同学还吃过鲍鱼、扇贝等),很多同学假期经常到海边去玩,带回很多的贝壳,还有买回很多的珍珠项链等,而蜗牛在同学们唱的歌、画的画里都经常出现,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展示演示实验:蝗虫的呼吸。
问:为什么蝗虫的腹部进入水中,则死亡。
讲解:蝗虫的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生活环境与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知
依据观察的事实,填写表中内容,完成讨论题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讨论
观察推测
分析推理
〖归纳昆虫的特征〗
问:你认为蝗灾与蝗虫的哪些结构和生理特征有关?
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基本特征。
依据蝗虫的特点推测Fra bibliotek归纳〖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展示其他类型的节肢动物图片,如蜘蛛、虾、蜈蚣、马陆等。
问:它们是昆虫吗?
引导学生将这些动物与昆虫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反馈: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种类多,数量大,生活范围广。想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14页“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填写表格,完成讨论题。
问:昆虫有哪些特征?
展示蝗虫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2、与软体动物相比,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它的运动方式与蝗虫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昆虫的外骨骼尽管对昆虫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限制了昆虫的生长。昆虫是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呢?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想一想,议一议〗
展示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的图片。
问:1、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属于软体动物。那么,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你知道的软体动物还有哪些?
2、乌贼、章鱼等体外不具有硬的贝壳,为什么也属于软体动物?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软体动物的特征。
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题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课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3.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帮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特征,通过自学教材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通过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口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难点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学具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下图中是线形动物的有:。
是环节动物的有:。
二、示标导入教师猜谜:i°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i 土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三、导学施教(一)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儿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一一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现存种类有10万种以上,为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常见软体动物有:有生活在淡水屮的河蚌、生活在陆地湿润处的蜗牛、生活在海洋中的扇贝、文蛤、缢蛭、石蹩、乌贼、章鱼等。
河蚌、扇贝、文蛤等软体动物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因而被称为类。
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贝壳是分泌物形成的。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挂上河蚌的结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
双壳类动物的运动、呼吸、摄食教师提出问题:1.你是怎样区分图中的贝壳、外套膜、鲍、足及入水管和岀水管的?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 .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第一章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C 都有三对足两对翅D足和触角都分节
1、教师出示典型题,让学生当场限时完成。
2、师徒互批。
3、教师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一常见软体动物:
蜗牛,乌贼,扇贝,
二软体动物主要特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2)运动器官是足
三常见节肢动物:蝗虫,虾,蜘蛛,蜈蚣
生物学科“和谐互助”教学模式集体备课卡
课题: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 型:新授课
主 备 人:Liu Bugui
课时安排:
授 课 人:Liu Bugui
内容简析
介绍常见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学情分析
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A 呼吸运动 B 消化活动 C 产卵 D 感受气味
6.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如果把蚯蚓放到玻璃板上它将不能( )
A 运动 B 呼吸 C 分泌黏液 D 无影响
7.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交换之处 B 气体进入的“门户” C 和听觉有关 D 完成气体交换和形成听觉
8.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四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2)身体和附肢分节
课后自评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躯体、足和触角均。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活动范围更加,体表有既能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
6、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蝉、、蟹、等。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一、交流预习
1.学友各自先独立完成预习提纲练习题。
2.学友互相讨论,批阅预习提纲练习题。教师点拨
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课题教课目的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1、掌握软体动物的共同特色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主备人2、理解外衣膜和贝壳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构造特色。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色。
5、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色以及与人类关系重点蝗虫的形态构造特色以及昆虫的特难点昆虫的主要特色征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阅读 P12-P16 文字,回答以下问题:1、常有的软体动物有、、、等。
2 、贝壳是由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最大的动物类群是动物,当前已命名的有120 万种以上。
4、蝗虫身体分为、、三部分。
有对翅,对足。
体表有,是气体互换的门户。
外骨骼的作用是。
二、合作研究1、联合教材P12 页“察看与思虑”议论沟通后回答贝壳的作用是什么?缢蛏等双壳类动物是靠什么构造运动的?它的呼吸器官是什么?是怎样获得食品的?2、联合教材 P14 页察看与思虑”议论沟通后达成表格并思虑表中的动物形态能否相像?试着说出它们的共同特色。
三、展现提高四、总结概括五、训练稳固1、河蚌是软体动物,它的运动器官是()A伪足B腕足C斧足D腹足2、蝗虫的视觉器官是()B眼点C复眼D单眼A触角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A气门B气孔C气管D肺4、蝗虫是农业害虫,消灭它的最正确期间是()A幼虫B受精卵 C 成虫D雌雄交配期5、取两只活的蝗虫,分别放在A、 B两支盛满水的试管中。
A试管中的蝗虫头部完整淹没在水里,B试管中的蝗虫胸腹部完整淹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请你展望实验结果并说明展望的依照。
展望结果:。
展望依照:。
作业部署: 1、基训2、书籍 P17 页 1---5题附:知识链接节肢动物,也称“节足动物”。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
身体左右对称,由多半构造与功能各不同样的体节组成,一般可分头、胸、腹三部,但有些种类头、胸两部愈合为头胸部,有些种类胸部与腹部未分化。
体表被有坚厚的几丁质外骨胳。
附肢分节。
除自由生活的外,也有寄生的种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
2.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3.说出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4.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
5.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6.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
7.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软体动物的运动和捕食
3.外骨骼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典型代表:河蚌蜗牛乌贼章鱼
2.基本特征:
1.典型代表:昆虫、蜘蛛
2.基本特征:有体节,有足、触角和外骨骼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以生活中餐桌上常见的福寿螺为背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软体动物的概念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双壳类动物的结构特点是概括软体动物特征的基础,通过实物观察与视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并人认识贝壳、外套膜、足、出水管和入水管等结构。
理解软体动物是如何适应水中生活。
通过常见的软体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软体动物的特征。
过程中对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能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对于具体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一、软体动物
1、双壳类贝壳外套膜
2.足运动鳃呼吸吸入和排除的过程中取食
3.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
1、昆虫—蝗虫结构特征
2、昆虫的主要特征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后反思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节肢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后分组展示。最后教师点拨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动物的结构特征,培养观察和总结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节肢动物中的代表动物蝗虫,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同学积极主动思考能力;同时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通过让学生总结双壳类动物身体有外套膜、大多数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2)
12min
扁形动物
课件出示问题:
1、1.哪些动物是节肢动物?
2、看P14观察与思考中的动物,填写P15表格,试找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3、蝗虫的结构特征?
4.昆虫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屏幕显示蜗牛和蜜蜂的图片。
教师进一步指出: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几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这两类动物。
师出示大屏,并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明确目标
12min
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
1、哪些动物是软体动物?
2、双壳类动物的外套膜与贝壳又什么关系?
3、双壳类动物靠什么结构运动?又靠什么结构呼吸?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RJ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第1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3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本节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都是动物界中比较大的两个类群,它们具有用于保护身体的贝壳或外骨骼,适宜合并介绍。
根据缢蛏、蝗虫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个性带共性,进而归纳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已掌握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河蚌、扇贝、缢蛏等软体动物和蝗虫、龙虾、螃蟹等节肢动物,可让学生自己列举他们所知道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概述这些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准备相关课件、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谜语:“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学生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蜗牛。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是否有相似性?学生观察、思考、作出假设。
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
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实例找到答案。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软体动物1.实验——观察缢蛏。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
(也可播放解剖缢蛏的视频)教师提问: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提示:①依据经验推测其具有保护作用。
②靠足缓慢运动。
③用鳃呼吸。
④推测: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软体动物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一大类群,本节知识点包括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
教材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双壳类动物——缢蛏作为代表动物,安排一个观察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并且在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后,让学生思考: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如何捕食的?由此又紧扣了贯穿本章各类群动物的重要线索——运动和捕食。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后,教材详细介绍了双壳类如何运动、如何捕食,之后,再提供一组其他软体动物——石憋(海洋环境)、蜗牛(陆地环境)、乌贼(海洋环境)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供学生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符合课标的理念——提供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为形成重要概念做支撑,有利于重要概念的形成。
最后教材从有益(珍珠养殖、软体动物类海产品)和有害(钉螺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两个方面来介绍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助于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的编排体现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人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生态学观点。
因此,本节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2、学生情况(1)能力方面: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解剖工具,有对比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知识方面:通过对前面腔肠、扁形、线形和环节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如何取食、各种动物形态结构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等知识。
还有在七年级(下)《生物圈中的人》学习过的人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呼吸等内容,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软体动物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顺利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软体动物类海产品如缢蛏、花蛤、乌贼、鱿鱼等同学们常常食用(有些同学还吃过鲍鱼、扇贝等),很多同学假期经常到海边去玩,带回很多的贝壳,还有买回很多的珍珠项链等,而蜗牛在同学们唱的歌、画的画里都经常出现,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保护
2、足
3、鳃
4、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药用: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有些软体动物也时:
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执教人:
时间
2017年9月日第周第课时
课题
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生财有道栏目2011年播出的一期节目《蛏霸天下》片段。
同学们视频中所说的蛏子就是缢蛏它属于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软体动物除了双壳类还有其他一些动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软体动物。
二、新课部分
出示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教材12-13页完成自主学习1.软体动物有__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__大类群。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__,也叫__。壳内____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叫_____,贝壳是由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双壳类动物可以用__缓慢地运动,通过身体后端的__吸入水,再通过出水管排出___。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__并排出未消化的__,利用___与水流进行______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二)自主学习教材12页观察与思考小组完成讨论题
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靠什么结构运动?
3、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学生自主小结
(五)达标检测
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3.除双壳类动物外,软体动物还有__、__、__。它们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
4.软体动物很多可以人工养殖,中国的___总量列世界第一,其中___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牡蛎、扇贝、___等富含_____和多种维生素,且____含量低。鲍的壳、乌贼的壳、____可入药,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______。但钉螺是______的中间寄主,与_____的传播有关。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