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
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2012年第10号)-东北、华北、西北

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二○一二年七月SERC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为促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监会25号令),2012年上半年国家电—东北、华北、西监会组织各有关派出机构在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地区——北(以下简称“三北”地区)开展了风电建设及并网消纳情况的专项监管工作,形成本报告。
一尧基本情况(一)风电发展情况“三北”地区都是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地区,包括了国家规划的6个以陆地风电为主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截至2011年底,全国并网风电4505万千瓦,其中“三北”地区并网风电3952万千瓦,占比达到87.7%;全国电源总装机容量为105576万千瓦,其中风电占比4.27%(详见附表1)。
图12011年重点区域风电装机容量2011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731.74亿千瓦时,其中“三北”地区风电发电量为635.37亿千瓦时,占比为86.8%;全国电源装机总发电量为47217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占比为1.55%(详见附表2)。
SERC 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二)总体消纳情况2011年,“三北”地区部分省区风电消纳情况不佳,弃风情况比较严重。
“三北”地区风电场2011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折合火电(标)煤耗384万吨,折合CO 2减排量760万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弃风率均超过13%;甘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见附表3)。
二尧工作评价为适应新能源电力发展的新形势,促进新能源电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电网企业、发电企业针对风电并网消纳工作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电网企业一是大力开展风电输电规划和送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风电接入和送出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风电出力特性、风电消纳能力研究,完成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输电规划,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基地送出工程和相应跨区跨省工程前期工作。
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下)

垦 唾 圈 吏
一
. .. .
一
风 电 光 伏 发 电情 况 监 管 报 告 ( ) 下
表 7各投资主体建设风电接入 系统工程规模分 电压等级情况
单位 :千米、万千伏安
表 8各区域风 电接入系统工程投资主体情况
单位 :个、%
囡l
■ ■● ● _
3 8 2 4 2 3 4 1 5 l 2 7 3 3 4 l 4 1 l 3 1 5 1 2 2 1 3 0 5 .0 O0 100 0 .0 5. 00 0 3. 82 4 1 00 O .0 1 O0 0. 0 l 00 O. O 10O O. 0 2 .7 85 3 .3 33 8 .4 82
l00 0. 0
浙 江 省 安徽省
福 建 省
江 西 省
l 1 5
2 1
3
l 1 5
1 5
3
100 0 .0
2. 85 7
l 00 O .0
7 .3 1 4
l 0O 0. 0
6
山 东 省 河 南 省 湖 北 省 湖 南 省 广 东 省 广 西 区 海 南省 重 庆 市 贵 州 省 云 南 省 陕 西 省 0 0 .0 5. 00 0
1 2 O
5 .0 O0 5 .2 88 l 29 .4
5 2 4
7 .3 1 4 6. 67 6 1. 7 16
图 4 21 0 0年 1 ~6月光 伏发 电上 网 电量分 区域 情况
表 9各省份风 电接入系统工程投资主体情况
单位 :个 、%
全 国 北 京 市 天 津 市
44 9 l 2
23 1 l 2
消纳分析报告

消纳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消纳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定义、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和关键挑战。
通过对消纳行业的全面分析,使读者能够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定义和概述消纳行业是指处理和利用废弃物、污水、废气及其它污染物的行业。
消纳行业不仅涉及对废弃物的收集、储存和运输,还包括对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消纳行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紧密相关,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
3. 发展趋势3.1 环境意识的提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府和企业都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这为消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3.2 政策支持的加大近年来,政府对消纳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消纳行业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和规范。
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入消纳行业,推动其快速发展。
3.3 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为消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废弃物、利用电子设备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都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4.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消纳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市场对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消纳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创业者。
5. 主要参与者5.1 政府部门政府在消纳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监管行业的发展,并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和激励措施。
5.2 企业许多公司已经加入到消纳行业中。
这些企业以提供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服务为主要业务,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5.3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在消纳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致力于研究和推动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技术,促进行业的协同发展。
6. 关键挑战6.1 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消纳行业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处理效率,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风电安全监管报告2011年(一)

H 9 0 — _ 0
2 000
‘
-
80 . 0
瓣
:
删
7 0 0
6o O 0 — 40 — O .
: : _| 0
鞴 黼 一
4
l
喜 { 5 0 } 0 l 莘
:0 艮 1 0 0
C ~
20 I20 07 l 08 0 I 0( 年份 05 06 l 0 0 l09 1 2 2 2 2
装机 容量 ( 万千万 )
图 2我国六大区域风 电装机容 量分 布
1 :中国气 象局 第四次风 能资源 普查 结果。 注
电力负荷则呈逆向分布 。
。w u
2 :本文所 指装机 容量 除特殊说 明外 均为并 网容量 。 注
20 _鼢 0
O 1 0 0 : 0 O 1 O 0
图 3风 电装机容量超过百万千瓦 的省份
~
SOL NERGY 2 / 0 1 AR E 4 2 1
五 ” 间 风 电装 机 容 量连 续 五 年 翻 番 , 期 成为 全 球 风 电 装机 规 模 第 一 大 国 。 着风 电发 展 , 电企 业 和 随 风 ( 风 电装机 容 量 。截 至 2 1 年 8月底 ,全 二) 01
国并网运行的风电场46 , 8 个 装机容量3 2 万千瓦。 94 截至 2 1 年 8 01 月底,风电装机容量超过百万
l 苏I 疆 江 新
新  ̄-瓦 4 f 0 l 1 l49 l 2 l 1E 增( T 2 11 23 1 1 g - - 9 1 图 1 2 O ~2 1 年 风 电 装 机 容 量 05 00
薛 量 25I 2 45 j3 5 f 2 21I 5 16 7 47 2 7 I 1 5l 2 3I 2 l 3 2 2 1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风电消纳是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接入电网实现供电。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的消纳也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主要包括电网规模不匹配、电网调度能力不足、电网架构和运行方式不适应风电的特点、风电与其他能源的协调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电网规模不匹配是风电消纳的一大关键问题。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电网的传输容量和接口需求也在增加。
应当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提高电网的传输能力和接口能力。
根据风电装机布局和接入位置,合理规划电网的布局和扩建方案,确保风电与电网的规模相匹配。
电网调度能力不足是风电消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风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具备较强的电网调度能力,及时调整发电出力和负荷,保持电网的平衡。
应加强对电网调度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投资,提高电网调度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可以通过建立风电与其他能源的协调机制,实现多能源互补调度,提高电网的可调度性。
电网架构和运行方式不适应风电的特点是风电消纳的又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的电网架构和运行方式往往是为了传输稳定可预测的电能而设计的,难以适应风电这种波动性较大的能源。
应推进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如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等,提高电网的可调度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风电的特点。
风电与其他能源的协调问题也是风电消纳的一个关键问题。
风电与其他能源的协调涉及发电出力的平衡、电网频率的稳定以及能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
面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各能源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调,建立统一的能源调度平台,实现供需的灵活匹配;二是推广储能技术,利用储能设备对风电进行调峰填谷,平衡风电的发电出力;三是鼓励风电与其他能源的混合发电,如风光互补、风水利互补等,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调度能力、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以及加强风电与其他能源的协调等措施来解决。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风电消纳的能力和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1. 引言1.1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风电资源丰富,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势,成为我国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消纳问题逐渐凸显。
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风电波动性大、间歇性强、集中性低等特点,导致风电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在技术方面,可以通过加强风电场自身调度能力、优化风电场布局、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等措施,来提高风电消纳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也应加强与电网之间的通信协调,实现风电场与电网的有效互联互通,为风电消纳提供技术支持。
在政策及市场方面,应建立健全风电消纳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风电发电定价机制,鼓励风电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风电消纳的市场化程度。
还应加大对风电消纳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风电消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针对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需要技术、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应对措施,促进风电消纳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指导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路径。
2. 正文2.1 风电消纳现状分析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电消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我国风电消纳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储能不足: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风电消纳对能源储存设施的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储能技术还比较滞后,储能设施不足,难以满足风电的消纳需求。
2. 电网升级滞后:我国部分地区的电网容量有限,无法承受风电的大规模并网,导致风电消纳困难。
电网升级滞后也影响了风电的发展。
3. 调度难度大:风电的出力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准确预测,给电网调度带来困难。
在电力系统中,调度难度大还会带来功率平衡问题。
风电消纳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储能不足、电网升级滞后和调度难度大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动风电消纳问题的解决。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风能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力发电消纳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风电消纳不仅涉及技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而且对电网稳定运行和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1.电网建设落后于风电发展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区的电网建设已滞后于风电的发展。
部分地区的输电设施容量不足,风电并网容量受限,导致风电消纳难度加大。
2.风电波动性大风力发电受风速和气压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风电波动性大,其电力输出会出现较大波动,给电网供电调度带来了挑战。
3.风电资源离负荷中心较远部分风电资源分布在负荷中心较远的地区,输电损耗较大,同时也增加了风电消纳的技术和经济难度。
4.风电特性与传统电源不同风力发电具有不确定性、间歇性和不可调度性等特点,与传统的燃煤、水电等电源的特性不同,这也给电力系统运行和调度带来了挑战。
二、风电消纳的应对措施分析1.加快电网建设和风电并网升级针对电网建设滞后于风电发展的问题,应加快电网建设和风电并网升级,提高输电能力和风电并网容量,保障风电顺利消纳。
2.完善风电消纳技术针对风电波动性大的特点,应进一步完善风电消纳技术,提高风电预测和调度能力,降低风电波动对电网供电调度的影响。
3.促进风电与储能、调峰设施的协调可以通过促进风电与储能、调峰设施的协调运行,提高风电的可调度性和可预测性,降低风电波动对电网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
4.建立健全的风电消纳政策和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风电消纳政策和市场机制,制定风电消纳优先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风电消纳补偿机制,激励各方积极参与风电消纳工作,推动风电消纳能力的提升。
5.加强风电消纳相关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加强风电消纳相关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风电消纳技术创新,提高风电消纳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素质,为风电消纳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哈尔滨市风电场项目电力系统接入工程消纳报告

哈尔滨市*******风电场项目电力系统接入工程消纳报告*****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哈尔滨地区电网现状 (3)三、电网发展规划 (5)四、风电运行情况 (7)五、负荷预测及电力电量平衡 (7)六、风资源情况 (10)七、哈尔滨双城电网现状 (13)八、2020年哈尔滨双城区电网规划项目 (14)九、用电需求预测 (15)十、电力电量平衡 (19)十一、接入系统方案 (20)十二、主要结论 (20)一、工程概况哈尔滨市双城区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离哈尔滨市区50公里,坐标位于东经125、41、42,北纬45、08、45、43,东、南与阿城、五常市相邻,南、北与肇源、肇东隔松花江相望,双城区位于松嫩平原中部,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5公里,全区总面积约3112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14个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82万。
哈尔滨市双城区单城49.5MW分散式风电场位于单城变电站东南西周边最远距离8KM。
二、哈尔滨地区电网现状哈尔滨电网位于黑龙江电网中部,承担着向哈尔滨市城区和外六个县、市供电任务,哈尔滨电网供电面积37000平方公里,正常方式下通过500KV永兴#1线、兴松#1线、220KV三康甲线、三康乙线与绥化电网相联;通过500KV大松#1线、大松#2线、大松#3线与大庆电网相联;通过500KV方永甲线、方永乙线和220KV德发甲线、德发乙线与佳木斯电网相联,通过220KV牡亚线、牡尚线与牡丹江电网相联。
目前哈尔滨地区220KV电网在哈南变及哈平南热电厂220KV母线分裂运行,形成松北、永源二个供电区。
哈尔滨供电区220KV电网现已形成以220KV哈西变和220KV哈东变为枢纽、接受哈三电厂电力及500KV哈南变降压电力并向市区供电的辐射工电网。
供电区66KV电网以220KV变电站和发电厂为中心构成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分区,各分区间建有适当的联络,既明确了供电分区,又基本保证了故障时有负荷转事,从而满足供电要求,各分区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为220KV电网提供了网架支撑;市辖供电区66KV电网以链式和辐射接线为主,形成了单链接线和双辐射+“T”型接线,城区边缘还存在单辐射接线模式;县级供电区66KV电网以辐射和链式接线为主,形成了单辐射和单链接线,部分区域还存在双辐射接线和少量的单环网接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为促进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监会25 号令),2012 年上半年国家电监会组织各有关派出机构在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以下简称“三北”地区)开展了风电建设及并网消纳情况的专项监管工作,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一)风电发展情况“三北”地区都是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地区,包括了国家规划的6 个以陆地风电为主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截至2011 年底,全国并网风电4505 万千瓦,其中“三北”地区并网风电3952 万千瓦,占比达到87.7%;全国电源总装机容量为105576 万千瓦,其中风电占比4.27%(详见附表1)。
图1 2011年重点区域风电装机容量2011 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731.74 亿千瓦时,其中“三北”地区风电发电量为635.37 亿千瓦时,占比为86.8%;全国电源装机总发电量为47217 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占比为1.55%(详见附表2)。
图2 2011 年重点区域风电发电情况(二)总体消纳情况2011 年,“三北”地区部分省区风电消纳情况不佳,弃风情况比较严重。
“三北”地区风电场2011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折合火电(标)煤耗384万吨,折合CO2减排量760万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弃风率均超过13%;甘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见附表3)。
二、工作评价为适应新能源电力发展的新形势,促进新能源电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电网企业、发电企业针对风电并网消纳工作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电网企业一是大力开展风电输电规划和送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风电接入和送出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风电出力特性、风电消纳能力研究,完成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输电规划,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基地送出工程和相应跨区跨省工程前期工作。
截至2011 年底,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并网工程累计投资440 亿元,建成35~750 千伏风电并网线路2.4 万公里,送出汇集变电站(开关站)25座,变电容量3770 万千伏安。
二是重视并网运行管理,促进风电安全可靠并网。
面对风电大规模并图2 2011 年重点区域风电发电情况网带来的技术挑战,积极开展风电并网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细化并网和运行等各环节管理。
针对风电场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各地电网企业积极推动风电场按照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监会出台的有关风电场安全的整改要求开展工作。
三是加强调度运行工作,争取多接纳风电电量。
风电发展重点区域电网企业全部完成风电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了所有风电场调度运行实时信息的在线监视。
大力推进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建设,调度端风电功率预测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统筹考虑风电的季节性特点,将风电纳入统一的校核和平衡;根据风电功率预测情况及负荷情况,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发挥系统调峰能力,充分利用接纳空间安排风电发电。
四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及试点工作,促进风电与电力系统协调发展。
实现风电与常规电源协调优化调度、风电场集群控制、风光储输综合利用等多项技术创新。
2011 年底,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张北建成投运,首创风光储输联合运行模式,实现风电发电平滑输出、计划跟踪、削峰填谷和调峰等控制目标。
开展风电供暖示范项目研究和建设,利用弃风时段风电电力为城镇供热。
探索直接将风、光电接入微网系统,提高新能源比例。
(二)发电企业一是积极与电网企业衔接,加强风电并网消纳。
在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阶段,主动与电网企业进行衔接,协助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电项目送出和消纳方案。
协助电网企业按照电网发展规划和风电发展规划的要求,认真做好发电项目送出线路、网架结构和落点等方面的相关准备工作,协助做好接入电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确保发电项目及时并网运行,共同推动风电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是做好风电并网运行相关工作,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按照国家规划、工程建设程序、有关技术管理规定和技术设备标准,不断优化改进所属风电项目的设计、建设与运行,配合做好风电并网后的低电压穿越、电能质量提升和风电功率预测工作。
加强机组的管理工作,完善自动化和通信系统。
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做好机组的日常维护工作,提升风电并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为机组的稳发满发提供保障。
三、存在问题(一)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加剧了部分地区风电消纳受限部分地区风电开发规划、建设时序不断调整,风电项目规模和进度远超规划,没有形成完整和统一的风电发展规划,使得电网规划无法统筹考虑风电送出,相应配套输变电工程难以及时纳入电网规划,风电送出工程建设时序难以妥善安排,接入系统工程的及时建设难以确保。
同时,部分地区核准风电项目时,重接入、轻消纳且消纳方向不明确,风电大量建成后,消纳面临困难。
专栏1: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河北地区由于风电建设投资方和地方政府对风电发展比较积极,目前已投产、核准和取得路条文件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490 万千瓦,远远超过原《河北省风电发展规划》中2015 年达到1013 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特别是承德丰宁地区原《规划》仅60 万千瓦,但已开展及拟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场已近200 万千瓦,原有输电规划将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风电发展需求。
◎陕西地区规划在2012 年风电装机达到101 万千瓦,2015 年达到180 万千瓦,2020 年达到360万千瓦。
在规划外,陕西地区计划在宝鸡秦岭和安康市分别建设15 万千瓦的风电场。
陕西省电网公司认为,规划风电规模大,电网难以消纳。
(二)风电建设速度与电网建设速度不同步加剧了部分地区运行受阻现象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周期短,核准快,建设周期短,而相应配套送出电网工程,前期工作周期较长、核准程序复杂,建设周期长。
同时,一些发电企业将大型风电项目分拆成多个小于5 万千瓦的小项目(多为4.95 万千瓦)进行申报,获得核准后,形成多个风电场分期接入电网、局部地区风电接入过于集中的局面。
有些风电项目还不同程度存在提前开工现象。
以上因素叠加,造成电网送出工程建设不同步,致使大量风电项目建成后无法及时接入电网或全额送出。
专栏2:风电建设速度与电网建设速度不同步◎蒙东开鲁风电基地规划容量240 万千瓦,发电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并投产,部分项目已按最终规模全部建成,而开鲁500 千伏风电汇集站尚在开展前期工作,为保障开鲁风电基地风电接入,只能采用过渡方案,将风电分别接入开鲁220 千伏变电站和科尔沁500 千伏变电站,在这种方式下,风电消纳受到限制。
◎宁夏地区大部分风电项目在电网接入条件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
2011 年底,宁夏风电并网容量142 万千瓦,核准在建容量434 万千瓦,其中只有153 万千瓦项目落实了电网接入条件,仅占全部项目的三分之一。
◎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在2011 年底到2012 年初,先后核准了43个4.95 万风电项目,加上目前国家发改委即将核准的哈密东南部风电项目,预计到2013 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48 万千瓦。
如果这些项目全部投产,“疆电外送”通道届时尚未建成,将出现新疆电力过剩突出现象,弃风情况将不可避免。
(三)风电本地消纳市场空间有限,部分地区输送通道能力不足,既不能就地消纳,也不能及时送出目前,风电消纳原则上局限在省内,但是一些省区消纳空间明显不足,甚至在区域电网内,也不能完全消纳。
此种情况,在东北电网、华北(蒙西)电网尤为突出。
东北电网本身负荷水平、用电量不高,火电装机富余,风电装机大规模快速增长,本地消纳空间又不足,风电亟需外送消纳。
但是三北地区由于网架结构原因,输送通道不同程度存在输送能力不足问题。
西北区域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东北区域蒙东和吉林风电基地、华北区域蒙西和冀北风电基地输送通道能力不足问题比较严重。
专栏3:风电本地消纳市场空间有限◎东北电网近两年用电量同比增长仅维持在10%左右,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同时由于火电机组的大量投产,供大于求形势较为突出。
2011年呼盟煤电基地项目和白音华电厂共计8 台60 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量在辽宁消纳),2012 年红沿河核电站第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也将投运,吉林、黑龙江送辽宁电量将会大幅减少,使东北电网“北电南送”的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目前风电消纳原则是本省消纳,吉林省电力公司2015年最大只能消纳约658万千瓦的风电,但该省制定的2015年风电发展目标超过1400万千瓦。
本省发电量自身难以消纳,外送电量难度又在逐年增加,风电的消纳问题已成为制约吉林风电发展的瓶颈。
专栏4:部分地区输送通道能力不足◎吉林电网,2011 年松白电网送出阻塞较为严重,省网北部最大输送能力300万千瓦,南部最大输送能力350 万千瓦,2011 年因电网输送能力不足造成的受限电量达2.06 亿千瓦时,占全省风电限电量的38.3%。
2012年松白地区电源装机容量将达到515 万千瓦(火电240万千瓦,风电275 万千瓦),地区最大负荷约90万千瓦,地区外送能力仅180万千瓦,仍然不能满足火电、风电送出需求。
◎蒙东赤峰、通辽地区,2011 年风电输送通道受阻较为严重。
2012年,蒙东赤峰地区预计电源总装机760 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34 万千瓦,当地最大负荷为156万千瓦,外送能力仅270万千瓦。
不仅局部220千伏网架输送能力不足,而且外送通道不能满足风电满发需求。
2012年,蒙东通辽地区将有102 万千瓦风电投产,但该地区外送通道没有变化,阻塞问题将更加突出。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从2009 年一期投产开始,当地电网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出力情况。
虽然目前已配套建设了330千伏玉门变、瓜州变等变电站,安装了稳控装置及风电功率自动控制系统,2010年10月份投产了750千伏河西双回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风电输出困难,但是风电送出仍然受通道能力制约。
750千伏断面甘肃省最大输送能力为340万千瓦,而酒泉地区风电装机容量近520万千瓦,同时酒泉风电、疆电以及河西常规电源共享750千伏联网输电通道,风电送出通道容量远远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并网需求;同时受稳定限额、线路检修等因素影响,风电送出网络阻塞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张家口地区,2011 年风电的输出能力最大为210 万千瓦左右,考虑风电场部分弃风,最大同时出力按70%考虑,张北地区现有电网只能解决300万千瓦风电送出问题。
由于张北地区的两个变电站———沽源和万全均为蒙西“西电东送”通道上的变电站,承担着将蒙西电力输送到京津冀鲁等地区的任务,如大量接入张家口地区的风电容量,势必会减少蒙西电力的输送,同时受到系统调峰能力的约束,后续投产的风电将难以在京津唐电网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