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柳宗元渔翁阅读答案

柳宗元渔翁阅读答案柳宗元渔翁阅读答案柳宗元渔翁阅读答案1【原文】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③云相逐。
【注释】本篇于作者被贬永州是所作。
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②欸乃:象声词,摇橹的声音。
③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问题】9.(1)“晓汲清湘燃楚竹”中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有什么意蕴?(2分)▲(2)“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4分)▲【参考答案】9.(1)“汲清湘”而“燃楚竹”给人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
(2分)(2)写出了一个悦耳怡情,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2分),隐隐传达出作者宦途坎坷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或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2分)。
(大意对即可)(共4分)柳宗元渔翁阅读答案2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②欸乃:摇橹声。
(1)“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一句的句意。
(2分)(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由整理,仅供参考:10。
(1)拟人手法云无心以出岫(2)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的情怀。
(2分)诗中用“汲清湘”、“燃楚竹”来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
“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
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
(4分)14。
“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15。
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D.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他发展了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来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nà)半晌(shăng),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讷讷:说话迟钝,不连贯。
B.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躁无谓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bi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蹩脚:跛着脚,走路不便。
C.叶子底下是默默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风致:美的姿态。
D.譬(p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yù)帖而微苦的味道。
熨帖:舒服,舒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和字义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
【D】面对鲜花与掌声,朱院士异常谦虚低调,只有一点他倍感骄傲:每天晨跑回来,他的门上总挂着老乡们送来的煮熟的鸡蛋、玉米、红薯等早点。五年时光,以心换心,这样的获得感成就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放眼各条战线、田野乡村,在事关国计民生的一线前沿,还有千千万万个“朱有勇”在默默奋斗。尊崇他们、支持他们,我们的国家必将蒸蒸日上。
一个自由的灵魂 柳宗元《渔翁》及赏析

一个自由的灵魂柳宗元《渔翁》及赏析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柳宗元《渔翁》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渔翁唐代: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
亦可作“消”。
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及鉴赏__古诗词阅读专练(三)

古诗词阅读专练(三)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衡阳泅州寺张抃①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②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
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
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2.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柳宗元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也是诗人柳宗元的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了。
《渔翁》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①本篇作于永州。
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韵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这首诗起句较平,只是简单地点明了渔翁夜宿的地点在西山。
第二句却峰回斗转,奇特别致。
“晓汲清湘燃楚竹”,连用两个动词,“汲”与“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
我们仿佛感受到渔翁在一夜安眠之后的轻松与闲适。
打水、烧柴做饭,这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俗常不过的事;然而由于诗句中的“清湘”、“楚竹”,却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西山在湘江边,古时围绕“湘水”本就有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而西山古属楚地,楚地的斑竹枝又带来一份怅惘的回忆和对一种高洁情感的追怀。
柳宗元《渔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柳宗元《渔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傍:靠近,依傍。
宿:歇息。
清湘:清澈的湘江水。
楚竹:楚地的竹子。
销:消散。
欸(ǎi)乃:拟声词,指桨声。
【大意】
傍晚时分,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歇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地的竹子。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的时候已经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只看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边去了;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古诗词阅读理解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2.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及体现这些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
【答案】1.孤独、顽强、高傲(或“不畏严寒、坚持垂钓、傲然独立”等)。
2.夸张、对偶。
3.“绝”、“灭”、“孤”、“独”表现出孤独、凄凉;“独钓”表现出倔强、执着、孤傲。
(或者思想感情:孤独、凄凉,倔强、执着、孤傲。
表达情感的词语:“绝”、“灭”、“孤”、“独”、“独钓”)【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应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首先扣住“江雪”“寒”分析环境,然后抓住“孤”“独”等关键词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一诗,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诗中“江雪”“寒”描写环境的苦寒,“孤”和“独”则表现了渔翁不畏惧严寒,清高孤傲的个性。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常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辨析。
作答本题,要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特点,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千山”对“万径”,“鸟飞”对“人踪”,“绝”对“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其中“万径人踪灭”是说千万条小路没有人的踪迹,显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作答本题,要抓住最后两句中“孤”和“独”,结合诗中表现的环境的“绝”“灭”“寒”等字,体会到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从而体会诗人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的心情。
古诗渔翁柳宗元带拼音版

古诗渔翁柳宗元带拼音版古诗渔翁柳宗元带拼音版yú wēng渔翁liǔ zōng yuán柳宗元yú wēng yè bàng xī yán sù, xiǎo jí qīng xi āng rán chǔ zhú。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yān xiāo rì chū bù jiàn rén ,èi nǎi yī shēng shān shuǐ lǜ。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huí kàn tiān jì xià zhōng liú, yán shàng wú x īn yún xiāng zhú。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古诗渔翁柳宗元翻译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古诗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1.“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
2.“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3.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
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阅读参考答案:1.“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
这不符合生活真实。
“有奇趣”表现在: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⑵“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⑶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⑷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⑸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⑹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写快,传达出作者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导读: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之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9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G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G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16.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
(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17.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18.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
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4分)
答案:
15.(3分)C 16.(3分)C
17.(4分)《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
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
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本题4分。
答出形象特点,2分;答出感情,2分。
18.(4分)【参考】《渔家》一诗中的渔翁形象:孙承宗的《渔家》一诗刻画了一位迫于生计艰辛付出的渔人形象。
在寒冷的冬夜,渔人呵着冻僵的手拿起凝结冰雪的竹篙,费力撑船打渔,无比艰辛。
评分标准:本题4分。
结合诗句明确所认同的特征,2分;结合认识谈自己认同的理由,2分。
言之成理即可。
【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1.阅读柳宗元的渔翁
2.柳宗元的《渔翁》阅读答案
3.柳宗元渔翁阅读答案
4.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5.渔翁柳宗元的诗词阅读答案
6.柳宗元渔翁阅读题及答案
7.《渔翁》柳宗元
8.渔翁柳宗元
上文是关于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