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柳宗元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翁 唐 柳宗元

译文: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
后迁柳州刺史。
故又称柳柳州。
卒于柳州任所。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诗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其诗风格清峭。
存留诗文600余篇。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作品鉴赏: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
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渔翁 柳宗元

渔翁柳宗元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
亦可作“消”。
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参考翻译: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赏析: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唐诗三百首】柳宗元:渔翁

【唐诗三百首】柳宗元:渔翁渔翁【唐代】柳宗元原文: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没有人看到日出,?那是一片绿色的风景。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时,云层散去了,一个人也看不见。
划船的声音来自青山绿水。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欣赏:这首小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的标题是渔夫,渔夫是贯穿诗首和诗尾的核心形象。
然而,诗人并不是孤立地描绘渔夫的肖像,他的作品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渔夫的形象。
从一个完整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整个版图不仅由辛勤工作的渔民组成,还包括渔民所处的风景世界。
这二者根据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在诗中留下了发展变化的痕迹。
但同时,诗人将二者融为一体,渔夫与自然景观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展现了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情趣。
从晚上到早上,这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间,也是万物恢复活力的时间。
这首诗以此作为景观发展的线索。
因此,渔民行为的变化与自然景观的无休止变化有着共同的时间基础,实现了非常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
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
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
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
柳宗元:渔翁

柳宗元:渔翁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
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唐宋诗词鉴赏之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词语解释】 西岩:即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 汲:取水。 湘:湘江。 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 欸乃:摇橹声。唐代湘中有棹歌《欸乃曲》。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诗文赏析】 本诗作于永州。作者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抒政治 失意的孤愤。诗中的西严即指西山,在山青水绿之中自 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看似 写渔翁,实际是写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 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 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奇趣” 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Hale Waihona Puke
渔翁古诗翻译

渔翁古诗翻译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落不见踪影人,?实乃一声山水蓝。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者:傍晚,渔翁把船靠岸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点燃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踪影他的人影;局外?实乃一声橹作响,忽见到山青水绿。
扭头一看看,他已驾为舟路经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有心白云相互追赶。
题解: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 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 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 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柳宗元渔翁古诗全文

柳宗元渔翁古诗全文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你想想,这渔翁夜晚就在西岩边上歇宿,多自在啊!就好像咱们工
作累了一天,回到家里舒舒服服躺床上一样。
清晨起来,汲取清澈的
湘水,点燃楚地的竹子来做饭,这日子过得简单又有滋味。
等到烟雾消散,太阳出来,却看不见他的身影,忽然听到一声“欸乃”,山水都变得更绿了!这难道不像咱们突然遇到一件惊喜的事,整
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
回头再看,那渔翁已经顺流而下,飘向天际,岩石上那无心的白云
还在相互追逐。
这云就像是咱们心中那些自由自在的梦想,无拘无束。
在我看来,这首诗里的渔翁简直就是自由的象征,他那种悠然自得
的生活,真让人羡慕啊!。
柳宗元的诗歌_柳宗元渔翁赏析解读

柳宗元的诗歌_柳宗元渔翁赏析解读柳宗元是唐代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中;柳宗元的诗歌造诣颇高,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柳宗元的诗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柳宗元的诗歌在诗歌方面,柳宗元擅长写绝句和山水田园诗。
借景抒情是柳宗元诗歌一大特色,以喜静诉哀情,或以美景寄哀思,是柳宗元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一生诗歌作品只有一百多首,在诗歌文豪辈出的唐代,柳宗元属于“少产量”诗人。
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都有很高的传唱度。
《溪居》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之一。
全诗内容是: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之后,写下这首山水田园诗。
诗歌的首联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因为被贬官,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永州。
颔联写了诗人的农田生活,每天和农夫为邻,悠闲在山水之间。
表面上看来,作者很庆幸来到永州,得以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
实际上,柳宗元借景抒发自己愁苦之情,仕途上不得志让柳宗元苦笑朝廷的黑暗和腐败。
《梅雨》也是柳宗元的诗歌作品之一。
全诗的内容是: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下了太久的梅雨,潮水上涨的非常快,波涛翻涌的海浪淹没了北去的渡口。
自己一袭白衣被江南的雨水打湿,诗人此时寂寥悲伤,他想念京城,思念长安城中的亲友。
柳宗元渔翁赏析解读《渔翁》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之一,诗人借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渔翁》全诗内容为: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这首诗歌,就要先从创作背景来分析。
当时,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柳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柳宗元在永州十分苦闷,他不甘仕途受阻于此,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未来得及实现;但是,柳宗元面对这一困境,却无法走出瓶颈期,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翁柳宗元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渔翁柳宗元唐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西岩:即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
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摇橹声。
唐代湘中有棹歌《欸乃曲》。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赏析】:
本诗作于永州。
作者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中的西严即指西山,在山青水绿之中自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
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诗人自己。
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
“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